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林金矿属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体)赋存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中,沿NW向横店复向斜两翼分布。金矿化与岩石中发育的NW向蚀变破碎带石英脉关系密切,矿体成组成群分布,矿体长度20~70m,厚0.12~1.39m。金成矿年龄测定为燕山期。矿体富集与多金属硫化物复脉充填和NE向、EW向裂隙构造复合处有关。矿体富集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地球化学异常和蚀变破碎带石英脉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泰宁曹家坊金矿位于闽西北隆起带的浦城-洋源隆起与邵武-建宁拗陷的接合部位。区内金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北东东向的断裂破碎蚀变带中。矿体形态、产状严格受到断裂带的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较清晰,北东东向断裂带既是导矿构造,也是容矿构造。通过对泰宁曹家坊金矿地质特征的总结与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变质-热液充填型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老湾沟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海西褶皱带东段西部,处于唐藏-丹凤-商南大断裂带和礼县-凤镇-山阳大断裂带之间,属凤太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和老湾沟地区金矿的地层、构造、岩性及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分析,结合以往在该地区的工作成果及认识,认为该地区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金矿化在构造带中以浸染状分布于硫化物石英细脉、网脉中,是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老湾沟金矿进行了控矿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4.
勒马戈山铅锌矿产于凝灰岩与二长花岗岩接触带的张性断裂带中,受NW向断裂的控制;矿体主要赋存在碎裂蚀变次火山岩、隐爆角砾岩中,矿体连续性较好,呈脉状,矿体为半隐伏状,埋深不大;矿床属于次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5.
姚树春 《世界地质》2019,(2):354-361
矿石的共生组合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表明纱岭金矿I-2号矿脉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金矿,矿床成因类型属混合岩化-重熔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焦家成矿断裂带中、深部存在第二矿化富集段。主要找矿标志有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带、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带、低磁场的线状串珠状异常带等指示标志以及特有的指示元素的组合异常;矿化富集规律为构造控矿及岩性控矿。金矿化的强弱依附于主要矿化阶段的发育及迭加程度,即当含有细粒黄铁矿细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细脉或其相互迭加时往往形成厚而富的工业矿体,其在空间分布上,服从于矿体南西侧伏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和安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矿体呈脉状、细脉状赋存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中,主要受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以含金蚀变岩型为主,其次为含金石英脉型.矿石结构以半自形晶—他形晶粒状结构为主;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蚀变矿床,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是蚀变矿物找矿标志,土壤测量Au元素异常是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云南宁蒗县白牛厂金矿断层构造控矿特征十分明显,按产出特征可分为两类:一是产于北东向顺层构造(F_8)破碎蚀变带中的似层状、透镜状矿体;二是沿北北西向断裂带充填的脉状矿体。其成因类型属断层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三合金矿位于河南省栾川县境内,主要矿体产于NW—SE向构造矿化带内,通过地表及坑道探矿工程的控制,大致查明了中浅部矿化蚀变带地质特征及含矿性,及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及赋存规律、矿石类型和结构构造等特征,总结了金矿赋存特征,及矿床成因,同时指出了本区的探矿方向,扩大向深部和外围空间的找矿,本区具有构成大型金矿的资源潜力,对延长矿山年限有积极意义。文章在分析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三合金矿为中低温热液蚀变-表生富集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仲文斌 《地质与勘探》2014,50(4):649-658
上成金矿位于张八岭构造带北部,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通过研究厘定出一条近SN向断裂破碎带—其为管店-龙王尖断裂的北段分支管店-下马断裂—以及F1、F2、F3三条近NW向顺层滑动断裂。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NW向的顺层滑动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空间展布上具有平行似等距特征,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近SN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上成金矿床2种不同金矿化类型是同一成矿作用在不同性质的控矿断裂构造下的具体表现,空间结构具有上部石英脉型金矿化下部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关系。断裂构造产状变化部位有利于形成矿化弱的厚矿体,反映断裂构造局部地段的高引张空间有利于形成第Ⅰ阶段厚石英脉;而矿脉的分支复合、膨大缩小部位有利于矿化富集,反映断裂构造多期活动强烈地段则有利于Ⅱ、Ⅲ阶段矿化叠加富集。矿化的局部富集与矿体的厚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结合矿化特征、构造控矿规律总结分析,对上成金矿床深部和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0.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中金矿带的剥蚀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樱  周顺之  胡受奚 《矿床地质》1998,17(Z2):291-294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主要处于挤压上升的状态,产于其中的康山-元岭-红庄-南坪-潭头近东西向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带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据断裂带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各金矿床本身的特征指示,马超营断裂带由东向西挤压上升幅度加大,金矿带剥蚀程度自东至西总体是增强的:东部金矿遭受一定程庋剥蚀,甚至部分矿体仅残留尾晕,但深部有主要矿体存在,且原生矿床上部发育氧化带和次生富集作用;西部金矿剥蚀较强,出露了主要的原生矿体,甚至形成于深部钾化带中的矿体。  相似文献   

11.
张义斌 《甘肃地质》2015,24(1):37-41
肃北县二口井金矿位于天山—内蒙褶皱系,北山褶皱带的南带大奇山复式向斜带中,严格受NW向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均产于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岩体中,属岩浆热液型矿床。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深部工程验证圈定金矿体4条,矿体长60~251m,矿体真厚度0.3~2.8m,矿体倾向215°,倾角33°~80°;矿体呈透镜状、细脉状。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型,次为破碎蚀变岩型。金主要为银金矿,次为金银矿,呈浅黄—金黄色,主要以游离金形式产出,往往多赋存于"层"间或者石英脉内部裂隙中;少量为包裹金出现,包裹金分布于黄铁矿或褐铁矿颗粒和碳酸盐及石英当中。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矿床地质特征,为寻找该类型矿床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湘中高家坳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如华 《黄金地质》2001,7(3):59-63
高家坳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位于区域性白马山-龙山EW向隆起带中部大乘山穹隆SW倾伏端,桃江-城步NE向基底断裂和邵阳-郴州NW向基底断裂交汇处。金矿化蚀变带展布于隐伏的NW向基底隆起的NE斜坡上方。金矿体赋存于泥盆系半山组第三段蚀变的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中,呈NW向似层状,透镜状,脉状顺层或平行不整合面产出。土壤地球化学Au,As,Ba异常可直接指示金矿体的存在。岩石地球化学具Hg-Ba-As-Au-Sb-Cu-Pb(Zn)的轴向分带,前缘晕为Hg,Ba,As ,矿体晕为Au,矿尾晕为Sb,Cu,Pb(Zn).Au,As,Ba异常规模直接反映矿体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泰宁何宝山金矿位于武夷成矿带中部,构造位置位于北武夷隆起区邵武—将乐裂陷槽南部,北东向崇安—安远断裂带以及北北东向光泽—武平断裂带交会处东北侧。区内金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贮存于北北西向、北西向次级脆性断裂破碎蚀变带中,少数存在于石英裂隙脉中。通过对泰宁何宝山金矿地质特征的总结与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断裂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河坝金矿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南侧之白龙江复式背斜北翼,迭部—舟曲—武都砷汞锑金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当多组硅质灰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自然金和黄铁矿为主,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赤)铁矿化为特征。矿石主要为毒砂黄铁矿化蚀变岩型、黄铁矿化蚀变岩型。成矿主要受构造、岩浆岩因素控制,金矿成矿对地层和岩性的选择性不强,金矿化主要产在印支期岩浆岩岩体的接触带上,在断裂构造的走向转弯处、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金矿化较强,一般形成富矿体。金矿化和岩浆岩可能是统一的受深部构造制约的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体系的系列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15.
田家沟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火山、构造活动强烈,具较好的成矿前景。本文重点针对田家沟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土壤、钻孔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地层中,受到NW向张性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豆荚状,成矿与流纹斑岩、安山玢岩等次火山岩密切相关。钻孔原生晕显示主成矿元素、围岩蚀变具有较好的分带性。NW向主断裂与其它配套构造交汇及其附近部位矿化易富集,并初步认为该矿床成因为晚期次火山热液交代充填的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6.
宋国政 《地质与勘探》2018,54(2):219-229
以往对焦家金矿田主矿体研究都是按勘查区进行,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揭示主矿体的地质特征。本文利用纱岭矿区、纱岭矿区前陈矿段在赋矿标高-2000m以浅的最新勘查成果,首次打破勘查区概念,将以往各勘查区主矿体凌乱编号统一划分、圈定,对主裂面下盘蚀变、矿化中心部位的碎裂岩及其内赋存的Ⅰ号主矿体地质特征进行重新梳理,系统总结、归纳。发现主断裂控制的含矿地质体产状从地表向深部明显变缓,蚀变带内碎裂岩厚度及矿体形态、规模、品位、厚度与断裂带角度有关。浅部倾角陡,矿体形态呈不规则脉状且分支较多、规模小;深部倾角缓,矿体形态呈似层状、大脉状,规模大。断裂带上盘无明显矿化,下盘以黄铁矿化为主,由内向外产出形态依次为细粒浸染状-浸染状、细脉状、短脉状-细脉、网脉、短脉状。通过总结成矿规律,预测焦家金矿田深部找矿方向主要集中在Ⅰ-3号主矿体深部及按侧伏方位预测深部金矿富集区内,集中在384线至480线,-2000m至-3000m标高之间,预测金资源量300t。  相似文献   

17.
福建雷潭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潭金矿处于华南褶皱系闽东断拗带的周宁-华安断隆带中段,成矿作用与石英闪长岩和断裂构造密切相关;矿体受NE、NW、近EW向断裂带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最为重要,它们与金矿密切相关。文章较详细地阐述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床的控矿因素,指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陈龙照 《福建地质》2011,30(4):293-300
德化青云山铜金矿区已发现15个工业矿体,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受断裂、不整合面及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化具上金下铜垂向分带特征,为次火山中低温热液蚀变型铜金矿,在总结矿区地质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提出该类型矿床的综合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9.
邵武水尾银(金)矿贮存于中生代侏罗纪梨山组上段,受北东向断裂带中的裂隙及次级断裂控制明显。矿体总体呈脉状产出。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物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和控矿因素等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银(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西陡崖金矿为台前-陡崖成矿带上又一新发现的金矿床,该金矿受台前-陡崖断裂带严格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床平均品位3.96×10-6,平均厚度1.67 m;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等,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交代破碎蚀变岩型矿床。通过分析研究,西陡崖金矿在深部及外围找矿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