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华南新发现的湖南荷花坪矿区的喷气晕和碳氧同位素特征与隐伏岩体及矿体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认为由氟、锂、铷组成的喷气晕及碳酸盐围岩的碳氧同位素异常对隐伏岩体及矿体的预测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栗木水溪庙矿区泥盆系上统融县组灰岩的碳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该地区灰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可提供隐伏花岗岩隆起及其相关流体的重要信息。受隐伏花岗岩侵入驱动的流体与上覆融县组灰岩发生反应的温度在110℃左右,流体的初始同位素组成为δ18OSMOW=-3‰,δ13CPDB≤-7‰,反应的水岩比值(w/r)可能小于5。这种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反应使得地表灰岩的δ18O和δ13C值降低,产生负异常。研究表明,围岩的δ18O值降低受反应的水岩比值和温度控制;δ13C值降低主要与反应的水岩比值有关。反应的温度越高,w/r值越大,灰岩的碳氧同位素负异常越明显。因此,水溪庙矿区地表出露的碳酸盐地层中的碳氧同位素变化可在地球化学勘查中用于指示下伏花岗岩岩脊的隐伏位置。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黄沙坪岩浆热液矿床的围岩中采集29个灰岩样品,作了δ~(13)C、δ~(18)O的测定和Fe、Mn、Pb、Zn含量分析.发现碳、氧同位素负异常区与之相应元素含量(原生晕)正异常区,存在与成矿有关的隐伏岩体。因此,对寻找隐伏岩体和指导找矿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了龙山金.锑矿床矿石、蚀变围岩与未蚀变围岩的氧同位素组成,其变化范围分别为13.1‰~13.5‰、14.5‰~15.3‰与19.2‰~20.0‰,显示矿石与蚀变围岩中存在明显的氧同位素负异常。氧同位素负异常可以作为该区寻找隐伏矿体的一种新的手段,其矿石与蚀变围岩氧同位素负异常的形成是大气降水与围岩水/岩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湘西北铅锌矿床碳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环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杨绍祥  劳可通 《矿床地质》2007,26(3):330-340
文章简要介绍了湘西北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铅锌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岩石中的分布情况,并通过研究湘西北铅锌矿床中的洛塔、花垣、凤凰3个铅锌汞矿床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阐明了未蚀变的围岩(正常灰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轻微蚀变灰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方解石脉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根据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流体包裹体的一般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如成矿过程中的成矿温度、成矿压力、盐度、成矿流体的化学性质、成矿流体的pH值和Eh值,并试尝提出了湘西北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认为湘西北铅锌矿床属于密西西比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冯守忠 《黄金地质》2004,10(3):50-55
椅山金矿成矿主要与燕山晚期牛心屯花岗岩有关,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物质具有双重来源——地层与岩浆源。牛心屯花岗岩体内石英爆裂法系统测温资料表明,该岩体在岩浆结晶期后曾有一次普遍的中一高温热液作用——成矿热液源和成矿热源。侵入石缝组接触带的牛心屯花岗岩体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从岩体进入围岩的元素有Si,K,Na,Fe^3 等;围岩进入岩体的元素有Al,Mg,Ca,Fe^2 等。矿石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重硫少、富轻硫,轻硫可能来自围岩。矿体中δ^18O研究证实矿体氧同位素大多数来自牛心屯花岗岩体,少量来自围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金矿床内的碳来自围岩。  相似文献   

7.
阿尔泰原生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新疆阿尔泰新发现的多拉纳萨依、沙尔布拉克等7-9个成型金矿的成矿流体化学成分、盐度、密度、矿化度、还原参数、成矿温度、成矿压力、氧逸度、硫逸度、pH值、Eh值、硫同位素、碳氧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的系统研究认为.矿床成矿物质具多来源,但主要来源于围岩;成矿溶液水介质也具多来源,但主成矿阶段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成矿环境以富碱质元素的中性一弱碱性强还原中低温低压环境为主;矿床具多期多阶段、多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8.
河南庄金矿位于华北板块最南端的秦岭构造带上,赋矿围岩为一套碳酸盐岩钙泥质建造,矿化受地层和构造发育控制.通过微量元素、稀土元素、C-H-O-S同位素分析对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条件进行了研究.其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氢-氧同位素分析都指示成矿流体来自岩浆,后期受到变质作用和沉积改造作用影响;碳-氧同位素数据表明碳和部分氧元素来自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并催化了金元素的富集;硫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分析得出成矿环境为缺氧的还原环境,并指示成矿流体来自深地壳或地幔.河南庄金矿同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应属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统研究了老厂矿床的碳酸盐围岩和成矿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相对于区域地层,矿区碳酸盐岩围岩普遍亏损18O;成矿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总体上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些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了大规模的水岩反应.文章初步建立了水岩反应的理想模式,根据该模式进一步将成矿方解石划分为矿体中心相和边缘相2组.水岩反应理论模拟表明:总体上成矿流体中的可溶性碳以H2CO3为主,中心相成矿流体的δ13C、δ18O值分别为-5.5‰和+4‰,具有典型深部岩浆流体的特征;边缘相成矿流体的δ13C、δ18O值分别为-1.5‰和+4‰,代表了深部岩浆流体与下渗天水共同交代碳酸盐岩围岩后的碳、氧同位素特征.  相似文献   

10.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华南褶皱系中部、湘南成矿带的西南缘。对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地层成矿元素和岩浆岩微量元素、成矿元素、稀碱元素、挥发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硫、铅、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矿田内主要矿化、蚀变均围绕花岗岩体产出,含矿热液主要来自壳幔混合岩浆结晶分异成岩期后产生的流体,在流体运移演化过程中有围岩成矿物质和地下水加入,岩浆热液矿化作用过程是在一个有围岩物质、地下水不断加入的开放体系中完成的。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在成因上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锡多金属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现代生物学研究模式,对比了吉维特期不同层位中原地埋藏的Rhynchospirifer属壳体次生层(纤维层)与其围岩之间元素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变化,探讨了不同时期同属腕足类的古环境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生物效应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对比同层位Rhynchospirifer属和Stringocephalus属化石壳体次生层及其围岩之间的元素变化,探讨了同时期、同生境不同属腕足类的古环境元素生物效应。当环境元素含量发生变化时,Rhynchospirifer因其对各元素生态幅和耐受限度的差异而并不完全对环境中各化学因子的变化产生一致性的响应,而当跨越牙形石Lower varcus和Middle varcus亚带后,其属内适应性变异造成属内特异性选择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Stringocephalus和Rhynchospirifer对其耐受限度较小的Al,K,Sc,Co等元素保持较高的属内有效性和特异性选择;对其耐受限度和生理有效性中等、可被其他元素替代的Mn,P,Ni,Cu等元素,其特异性选择有限,并可能与有效性原则和丰度作用相叠加;对于生态幅较宽的V,Cr,Sr,Pb等元素,属内的特异性选择弱化。当与同时期生态龛比邻属种对比时,彼此的生态幅发生部分重叠,部分元素如Mg,Na,As,Pb等的含量甚至较不同时期同属生物更加接近。Rhynchospirifer壳体次生层与其围岩碳、氧同位素比值分别保持着较好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即不存在碳、氧同位素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2.
硫、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比值在示踪岩浆与围岩的反应及在岩浆镍-铜-铂族元素矿床成因中同化过程的重要性方面有很大作用。如1.1Ga的Duluth杂岩、Norilsk地区二叠-三叠纪侵入岩和1.4Ga的Kabanga侵入岩体中矿床的硫同位素测定结果证明硫来自含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围岩。1.3Ga的VoisbeysBay矿床矿石的硫同位素δ34S值通常落入公认的地幔硫同位素组成范围(0±2‰)内,而对其元古宙变质沉积围岩进行的详细研究结果显示δ34S的平均值也在此范围。全面了解同位素组成的潜在混染对合理评价提供硫来源的围岩在矿石形成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用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岩浆和围岩相互作用时,必须在开放体系没有扰动同位素系统情况下进行。在氧同位素体系和放射性同位素体系(如Re/Os、Pb同位素体系)中,元素在热液条件下活动性强或主相没有发生同位素交换与吸收,都会导致低温热液过程掩盖高温过程。只有在进行详细的岩相观察和单矿物分析之后,再应用围岩混染同位素模式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河南经山寺铁矿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铁建造以条带状铁矿石为主,含有少量的块状矿石,其顶底板围岩及矿体夹层主要为太华群铁山庙组大理岩。为探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对铁矿床进行碳、氧、硅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化样品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为δ13CV-PDB=-5.2‰~-1.4‰,δ18OV-SMOW=8.5‰~16.9‰,围岩大理岩样品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为δ13CV-PDB=-1.0‰~1.6‰,δ18OV-SMOW=20.3‰~23.4‰,说明在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了水-岩反应,且流体与围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碳同位素组成主要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提供的,且受中低温蚀变作用的影响,δ18OH2O组成值变化范围较大,指示热液体系可能为岩浆水和海水的混合热液。石英辉石磁铁矿矿石中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为δ30SiNBS-28=-1.9‰~-0.4‰,围岩浅粒岩中硅同位素组成为δ30SiNBS-28=0‰,表明条带状铁建造中硅质来源于火山喷气作用,在变质成矿作用过程中硅同位素发生了动力学分馏作用,条带状铁建造中硅质沉淀造成δ30Si显示负值,综合分析认为,经山寺铁矿应属前寒武纪海底火山-沉积环境中热水化学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14.
湘中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的碳、氧同位素体系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锡矿山锑矿床的围岩、蚀变围岩和热液成因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相对于区域地层,矿区灰岩明显亏损^18O;围岩蚀变过程中,围岩的δ^18O值趋于减小并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趋势。不同期次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明显不同:成矿早期显示出深特征;成矿晚期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呈正相关,为水-岩反应和温度降低耦合作用所致;成矿期后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负相关,这种方解石的沉淀介质成成矿流体明显不同。水-岩反应的理论模拟显示,成矿流体不可能为未经深部循环的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中的可溶性碳以H2CO3为主;早期成矿流体的δ^13C、δ^18O分别为-6‰、+10‰,晚期成矿流体的δ^13C、δ^18O分别为0‰、4‰。  相似文献   

15.
同位素标准物质是同位素分析的基准物质和数据比较的重要依据。方解石811作为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的实验室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由于制备时间久远,存量日益减少,且性状信息缺乏,影响了该标准在微区微量分析中的运用。本次研究选用未制备的811方解石(811N)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多种分析技术从不同尺度对其矿物组成、元素含量分布、碳氧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揭示其相关信息及规律,并探讨了其Sr同位素组成,从而为下一步811N的制备和使用提供参考信息,有助于该样在不同碳酸盐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微区微量元素和同位素中的运用。实验结果表明,方解石811N较为纯净,主要为方解石,只含有微量的白云石、针铁矿、黏土矿物;除主要化学成分(CaCO3)外,含有微量的Mg、Mn、Sr、Si、REE、U、Th等元素,Mg、Mn、Sr含量在整体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变化,但在局部相对均匀。碳氧同位素组成整体差异程度相对较小,且其差异程度和元素均匀性呈对应关系,主要区域碳氧同位素组成均匀。Sr同位素组成在不同区域中无明显差异。本次研究认为811N是合适的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分析标准物质,该样制备后能够满足碳氧同位素分析和研究的需要,同时该样具备适用于微区微量C、O、Sr同位素分析和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生物对环境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选择性及研究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代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模式,对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中的元素和稳定同位素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生物因生理、地化环境、元素形态及其利用原则等内外因子而对其生活环境中的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存在不同程度的选择性吸收、利用和富集,具体的选择性利用机制均可以从生物的形态构造直至分子水平上加以解释.当环境中元素、同位素含量发生变化时,生物因其对各元素生态幅和耐受限度的差异而并不完全对环境中化学因子的变化产生一致性的响应,分别表现为时代效应、耐受限度效应和生态幅重叠等效应等.部分生物壳体"第二层"与其围岩碳、氧同位素比值及其变化趋势保持着较好的一致性.上述认识不同程度地在泥盆纪腕足类Rhynchospirifer属和Stringocephalus属为代表的生物壳体"第二层"及其围岩的研究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对天皮山伟晶岩的氧、氢、碳同位素的组成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经测定,伟晶岩中石英的氧同位素值域为12—14.4‰;平均值为13.8‰;白云母的氧同位素值域为11.5—12.2‰,平均值为11.9‰。这些数值与其围岩的氧同位素值一致,表明伟晶岩导源于周围的变质岩。白云母的氢同位素值域为-30.3——59.4‰,平均值为-48.9‰;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中水的氢同位素值域为-32——73.4‰,平均值为-59.1‰。δ~(13)O_(H_2O)和δD_(H_2O)值域表明本区伟晶岩中的水主要来自岩浆水,少部分来自地表水。石英包裹体中的碳同位素值有-5.5‰和-19.6‰两组,重碳可能来自地壳深部的原生碳,轻碳可能来自围岩中的有机碳。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与热液中的H_2O和CO_2作用,往往产生碳、氧同位素交换而改变原始同位素成分.一般离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由近到远,碳、氧同位素值由低向高值变化.而金属元素含量则由高向低值变化.这与挥发、混合、水岩交换和扩散作用有关.运用其变化规律可寻找热源或矿体.  相似文献   

19.
袁万春  李院生 《矿物学报》1997,17(4):422-426
滇黔桂地区分布着众多大中型Hg、Sb、Au矿床。通过对碳、氢、氧、硫等同位素的分析表明:大厂锑矿的硫来自地幔,木利、马雄锑矿的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各金矿的硫主要来自围岩,但碳大部分来自围岩。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本区锑、金、汞等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相似,其主要来源为与围岩进行了氢氧同位素交换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20.
地气测量技术及在隐伏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铅锌矿地气模型模拟研究了地气流作用下,成矿元素及围岩中多种元素的迁移现象及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铅锌矿的成矿元素Pb、Zn因迁出率大,伴生元素Cu、Mo、Au因迁出比大,可以在矿体上方形成易识别的地气异常,适合作为指矿元素。围岩对矿体中元素迁移存在复杂影响,但不会掩盖指矿元素形成的地气异常。在粤北隐伏花岗岩铀矿、桂北隐伏锌铜矿、湘南坪宝地区先后开展了地气测量探测隐伏金属矿研究及应用。根据室内实验及多个矿区、不同矿种上开展地气探测工作的成果,对地气法探测隐伏金属矿的有效性、地气场所包含的找矿与地质信息、地气测量的有效探测深度及地气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关联性、地表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获取的资料表明:隐伏金属矿正上方均有成矿主元素及一批共(伴)生元素形成的地气异常;这种异常随矿体埋深增大,其幅度不是降低而是增大;地气法探测隐伏金属矿的有效深度可以达到千米尺度;地表污染不会对地气测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