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近今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许学工  李双成  蔡运龙 《地理学报》2009,64(9):1027-1038
综合自然地理学及相关的景观生态学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学术和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由3部分组成:(1) 学科发展回顾;(2) 近今主要进展,包括在基础研究理论与方法技术方面的学科进展和研究成果应用方面的贡献;(3) 学科未来展望,包括机遇与挑战分析和重点研究领域。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应注意以下方面:进一步促进更高层次的综合与集成,加强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共同探究地表系统复杂性问题及机制;进一步提高观测技术和模型模拟的水平,以解决空间与时间上更为复杂的生物地理过程和格局问题;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为国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积极加强对全区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并加快相关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和综合分析研究工作,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内部凝聚力,努力提高业务支撑能力和窗口服务水平,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全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院长杨文海向记者介绍,围绕信息化建设重点组织开展了全区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电子政务升级改造、办公自动化、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及辅助决策、门户网站群等项目.  相似文献   

3.
卢明华  朱婷  李国平 《地理科学》2021,41(10):1706-1717
在梳理国内外城市规划评估体检实践与研究进展、总结北京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体检评估的框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遴选指标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体检评估。体检评估结果表明:① 北京的全国政治中心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展现出大国首都形象;② 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与世界知名城市存在差距,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③ 虽然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北京的国际组织规模影响力与大国首都地位不匹配,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不强;④ 尽管北京已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待增强。未来,北京应当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扩大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在世界的影响力。北京城市体检应重视城市定位体检、加强各参与方的交流合作、拓宽体检评价的国际视野、动态调整体检评价指标、探索高频时空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 建国以来,山东省林业系统共取得科技成果1000项,其中1979年以后取得865项,占成果总数的86.5%,有272项获国家和部省级奖,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这些成果对促进林业生产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分析,林业取得的这些技术和成果,80%以上属于基础科技研究取得的,因此,加强林业基础科技研究是进行科技创新、发展高效科技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述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4种类型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速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切实措施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营造农业产业化外在的科技氛围,培育实力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市场化政策,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内部运行机制,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殿超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9):1716-1730
科技创新人才空间分布是科研实力、技术分布、发展潜力的表征。洞悉科技创新人才分布规律,从而科学制定人才战略,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通过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人才的规模、密度、聚集指数、空间自相关性刻画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① 从“十一五”到“十三五”,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规模发展迅速,从约43万人增长到114万余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② 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密度居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之首,单位人口人才密度约是最小值的7倍,单位面积人才密度约是最小值的190倍;江门、肇庆等地科技创新人才密度相对较低,低于大湾区平均水平。③ 深圳、东莞、广州有相对较强的科技创新人才聚集能力,而惠州、江门、肇庆聚集能力相对为弱。“十三五”期间,深圳、东莞、香港、珠海的聚集能力增强,澳门、中山、广州、佛山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力有所下降。④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科技创新人才分布特征与空间位置的关联性不强,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各城市未有效联动形成合力。⑤ 城市生活基础保障的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氛围的营造和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大会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工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影响科技创新人才的分布特征。因此,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做法,提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分布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院与日本、以色列、墨西哥、美国、奥地利、埃及、韩国、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合作的关系,其中与日本鸟取大学的科技合作长达15年。近几年来,我院在对外交流和引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合作面和合  相似文献   

8.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如何对其进行优化配置是各地区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工作的核心问题。根据科技资源的内涵与结构,利用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科技资源的基础数据,在构建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科学评价各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并利用基尼系数与锡尔指数研究了各地区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差异;然后进一步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直观的反映各个省区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的空间集聚特征、集聚类型和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虽然近年来我国区域科技资源整体配置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其区域分布的空间格局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另外,中国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空间差异与区域发展的内部差异、区间差异有很大的关系,东部地区的地带内差异是构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将科技创新分解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2个阶段,运用SUPER-SBM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选用面板Tobit模型对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不断提升,但不同省份之间在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效率差距较大。劳动者素质对技术研发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成果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对外开放对技术研发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对技术研发效率影响不显著,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对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贸易下的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段德忠  杜德斌  谌颖 《地理研究》2019,38(9):2115-2128
中国崛起,关键在于科技崛起。在当前技术针对与封锁的国际环境中,探讨建构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创新网络和科学制定中国未来科技战略是当前创新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交叉之下研究的重点课题,而明晰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变过程则是基础所在。本文基于2001—2015年全球国家(地区)间的知识产权进出口数据,在研究全球知识产权贸易格局和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地缘科技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 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两极分化显著,是一典型的小世界网络,以美国为核心的金字塔结构不断夯实;② 基于敏感性和脆弱性模型阐释的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的非对称依赖性进一步验证了美国是全球地缘科技格局的核心,且其核心地位不断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小水致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洪水灾害是在下游水量明显减少、洪峰流量也不断减小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使是水量比较小的普通洪水,也能造成下游滩区大面积受淹、控导工程决口、桥梁被冲毁、房屋倒塌等严重灾害。小水致灾的形成机理主要是:河道游荡,引发“横河、斜河”;小水淤积,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下降;人与河床争地,造成滩区阻塞。  相似文献   

12.
长江源区是青藏高原内部山地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 ,其冰川储量都占长江流域冰川总量的一半以上。近几十年以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长江源区气候呈暖干化的倾向 ,大多数冰川呈退缩状态 ,这对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进而危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用英国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GCM模型HADCM2预测长江源区未来的气候情景 ,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气候都将由现在的暖干化趋势向暖湿化方向转变。通过建立长江源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型 ,用来预测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冰川变化的趋势 ,预计在本世纪的不同时期冰川零平衡线 (雪线 )将上升 16~ 5 0m。  相似文献   

13.
南海经济圈的提出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以海洋为联系纽带的区域经济持续活跃.首次提出南海经济圈的概念,阐述了南海经济圈产生的条件,分析了其构成要素及产生的必然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南海海岸带的砂矿资源丰富,港口众多,航道发达.区域内各国家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整体发展速度达4.5%,区域经济依存度增强.南海区域各国之间的经济差异性显著,互补性强,次区域经济体日趋活跃,各种经济要素流动性加强,经济圈条件日渐成熟,南海经济圈初显端倪.  相似文献   

14.
采空沉陷湿地形成动力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采空、沉陷和积水所形成的湿地是采矿沉陷区扰动了区域性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而产生了季节性或永久性积水而形成的一种湿地类型。从采空沉陷湿地形成的主要动力过程入手,研究其形成原因,明确其主要湿地特征。结果表明,采空积水沉陷地是在人类对地下矿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位移,导致地面塌陷下沉,形成比采矿范围大得多的负地貌(低洼地);同时原有地表水系统因地表沉陷被破坏,使采矿沉陷区演变为局部汇水区,导致季节性或永久性积水;最终使其出现了沼泽化水生生态系统等特征,形成了一种新型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长城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成为国家的形象标识.长城在为人类带来极大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同时,其物质遗存和发展环境正受着人类活动深刻的影响.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长城资源,体现其应有的科考、教育和经济价值,并保证后代人有同等机会分享先辈们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本文按照战略性、整体性、层次性、目标指向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建立长城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提出通过建立长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示范区、长城发展企业联盟和长城文明示范村等一系列措施,探索长城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推动长城所在区域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盆中丘陵区生态恢复重建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亟待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紫色岩为背景的盆中丘陵区 ,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点地区。近 10多年来 ,以林木植被恢复重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平均森林覆盖率已达到 2 2 %。但是 ,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的生态与经济功能尚处于较低的水平 ,其中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开始出现退化的趋势 ,纯柏林面积日趋扩大 ,病虫害逐年增多。为此需应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 ,实施农村生态经济工程建设的途径 ,把该地区生态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Response of the runoff in the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to climate change and its sensibility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at the four hydrological stations and ten weather st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1959-2008.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change of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has an obvious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global warming and the changes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each subregion in the region have been presenting a fluctuant and rising state in the past 50 years. However the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s more intricate than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s of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sitions and environments in various areas, and the chang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main runoff-producing area has been presenting a fluctuant and decreasing state in the past 50 years. And there is a remarkable nonlinear correlativity between runoff and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The runoff in the region has been decreasing continuously since 1990 because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main runoff- producing area obviously decreases and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continuously rises. As a whole, the runoff in each subregion of the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s quite sensitive to precipitation change, while the runoff in the subregion above Jimai is mo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change than that in the others in the region, correspondingly.  相似文献   

18.
黄河源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敏感性分析(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Response of the runoff in the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to climate change and its sensibility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at the four hydrological stations and ten weather st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1959–2008.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change of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has an obvious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global warming and the changes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each subregion in the region have been presenting a fluctuant and rising state in the past 50 years. However the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s more intricate than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s of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sitions and environments in various areas, and the chang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main runoff-producing area has been presenting a fluctuant and decreasing state in the past 50 years. And there is a remarkable nonlinear correlativity between runoff and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The runoff in the region has been decreasing continuously since 1990 because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main runoff-producing area obviously decreases and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continuously rises. As a whole, the runoff in each subregion of the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s quite sensitive to precipitation change, while the runoff in the subregion above Jimai is mo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change than that in the others in the region, correspondingly.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乡村景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西方国家近20多年来乡村景观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回顾与总结:①乡村景观变化;②乡村景观感知;③乡村景观保护;④乡村景观评价;⑤乡村景观规划;⑥乡村景观中的性别研究.总的来看,欧美乡村景观研究融合众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围绕乡村发展中面临的生态与文化危机,从多个视角进行探讨,尤其是对景观的社会、文化解释以及人的行为研究近年来明显增多,扩大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值得我国学者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天河是长江源区最大干流,其径流与基流的变化基本上反映了整个源区的水文与水文地质特征.根据长江源区通天河流域的径流变化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首次选用改进加里宁方法计算了通天河直门达水文站1957-2009年实测径流量的基流;分析了该流域基流量的多年变化,研究了拐点流量Q0、退水指数α值及比例系数B值与基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