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谈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防震减灾为视角,针对地震灾害对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从强化地震保险意识的角度,论述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同时对地震保险在心理、补偿、救灾、缓冲、防灾及附带等方面的作用加以阐述,从而证明要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充分认识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保险机制,对于减轻地震灾害,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是一项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山西建立地震灾害经济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地震保险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地震灾害经济补偿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地震灾后补偿制度,我国应建立合理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地震灾害风险分散的模式,得出我国实行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为地震灾后补偿机制及灾后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较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害是人类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灾害。一次破坏性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叙述了地震灾害损失的特点及开展地震保险、设立地震灾害基金业务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开展地震保险、地震灾害基金业务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5.
指数保险具有触发参数客观、理赔反应迅速的特点,是政策性保险的优先选择。云南省作为地震灾害频发且损失严重地区,率先开展了地震指数保险的试点工作。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触发了地震指数保险赔付。本文对地震指数保险赔偿原则及其在云南试点地区的实施情况等进行介绍,根据漾濞地震损失和赔付情况,总结地震指数保险实施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地震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地震保险及其在地震减灾中的潜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蓉辉 《地震研究》1995,18(3):317-329
随着世界人口与工业化程度增加,地震灾害亦惊人地增大。与此同时,若能将现有知识和技术有效地转化为减灾实践,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威胁将大大减少。保险是人类对付可能遭受的危险或可能造成损失的一种手段。以保险保单为依据,在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时,保险公司将提供经济补偿。本文首先阐明保险在减轻地震损失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以及从经济上帮助在地震中遭受破坏的房产主和企业主恢复重建,其次介绍中国云南省从地震保险的角度,为对付未来震灾所进行的多方协作;最后,为了从技术和经济上合理厘定地震保险费率,并顺利开展地震保险业务,开展国际、国内合作项目是必要的。新近在第九届国际地震预测会(哥斯达黎加,1994年9月)会议期间成立的“国际地震保险研究小组”,就是这类合作的先例。该小组由地震预测国际筹划指导委员会领导。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4日河北省文安5.1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从地震灾害成灾机理出发,建立了地震保险纯保费的计算方法,开发研制了用于建筑物财产保险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此信息系统,计算比较了不同地区建筑地震损失期望的差异,分析了不同免赔额和限额的设定对保险公司赔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我国多地震的国情出发,分析了农村地区和城市应对地震灾害的脆弱性和高风险性,阐述了建立地震灾害资金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内外情况提出了一些可供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震保险费率厘定和保险理赔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鲁木齐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灾害预测为基础,应用工程学和地震学方法厘定地震保险的期望年损失率净费率。提出地震保险烈度作为理赔标度的观点,探讨了理赔模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保险公司未经营地震保险之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世界上地震灾害损失最重的国家之一,应有比较完备的防灾救灾措施,但至今仍主要靠政府救济,不仅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而且赔偿率也很低。可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震害已迫在眉睫,商业地震保险将由此而应运而生。本文从我国地震灾情入手,深刻剖析了我国商业保险公司未经营地震保险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周仕勇 《内陆地震》1995,9(1):24-28
科学地选取了8种可用于地震短期日常会商的测震学定量预报参量,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式及分析预报软件包。计算了新疆乌鲁木齐等6个重点监测区的预报参量背景值和异常定量判据指标。根据参量动态曲线与已有强震震例的对应关系,对各预报参量的预报效能、预报高效能区及盲区、异常出现时段参数均作了详细分析。最后简要介绍了最新实际应用中的预报实例。研究结果及研制的相应软件在实际日常会商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1 .ESTABLISHMENTOFAMULTI DISCIPLINARYSYSTEMFORMONITORINGEARTHQUAKESANDPRECURSORS  Amulti disciplinarysystemhasbeensetuptomonitorearthquakesandprecursorssoastopro videasurveillancebaseforearthquakeforecasting .Theestablishmentofamulti disciplinarysystemfo…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强震前兆地震活动图像机理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含有母体岩石、硬包体和随机分布的小裂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包体和各层实体中的应力分布. 利用最高应力破裂准则、释放破裂单元刚度生与死的方法,模拟强震前岩石的破裂和小震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文中三种模型都显示出强震前在孕震体即包体附近出现了高应力集中单元. 它们是形成小震空区、条带和地震空间丛集图像的基础. 随机裂纹的存在,有利于在孕震体(包体)外的裂纹端部应力集中,先发生小震,形成包围孕震包体的前兆地震活动图像,而包体中的应力逐渐增加,为发生强震提供了条件. 包体的形状和几何位置是影响强震前兆地震活动图像形态的重要因素. 引入材料的黏弹性,导致了其中应力随时间迅速减小和弹性层某些部位应力随时间的增加. 但在本文设定的构造模型框架和介质参数下,下层黏弹性的存在对上层母体的应力随时间的增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杨章 《内陆地震》1990,4(2):126-133
根据新疆及苏联天山地区的地震目录和古地震研究成果,将整个天山地区的地震韵律划分为地震世、地震亚世、地震期、地震幕、地震阶五级,探讨了各级韵律的特征。估计了我国天山地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GIS进行地震滑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滑坡是由地震引发的一种十分严重的震害,它对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地震滑坡事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滑坡的形成机制十分复杂。为正确认识地震滑坡,以1920年宁夏海原大地震为例,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地震滑坡的形成、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用GIS技术研究地震烈度等对地震滑坡的影响作用、合理评价和预测某一地区地震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伽师强震群及预报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马陵  苏乃秦 《内陆地震》1997,11(4):390-398
1997年1月21日以来,新疆伽师地区发生了强震群活动,至4月16日共发生7次6级地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追踪分析了强震群序列和前兆资料,对其中3次6级,3次5级地震公开向社会作出临震预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减灾实效。  相似文献   

17.
渤海地区地震参数的修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燕来  孙岩昧 《中国地震》1993,9(2):129-137
本文介绍了一种横向不均匀介质中地震参数的修定方法。该方法以渤海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最新成果为基础构造速度模型,集中起可利用的渤海周边地区的山东、河北,北京和辽宁等台网的资料,统一修定了近年来渤海及其邻区598个地震的震源参数。所有地震都给出了震源深度并且讨论了地震定位的精度。文中给出了近年来渤海内M_L≥4.0级的地震震源参数修定结果,讨论了该区震源深度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87年6月19日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西北发生了Ms=5.8级地震,震中位于喀依尔提河与阿拉散河交汇处,震中烈度为Ⅶ度,等震线长轴方向与可可托海——二台断裂基本一致。震中区人员无伤亡,仅有山石滚落;Ⅵ、Ⅴ度区内的土平房、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个别砖平房,楼房出现裂缝。这次地震属于孤立型地震,震前有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9.
孙士宏  白利平 《地震》2004,24(1):137-144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地震后, 川滇地区的震情引起了地震学者的普遍关注。 文中详细阐述了针对当时川滇地区的多种地震与地震前兆观测项的观测异常形成的综合预测意见及预测三要素的判定, 并探讨了8.1级地震对这一预测意见的影响及对经验性地震预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谢智  谢健健  王磊  龚倩 《华南地震》2010,30(3):42-52
利用豫北地区1485年至今M≥4.7级地震和1970年以来ML≥3.0级地震资料,采用了地震活动韵律、6级地震的减震效应、P轴方向变化等方法,对豫北地区,特别是聊兰地震带近几年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其与1983年菏泽6.0级地震震前异常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