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日,省厅在长沙举办了一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培训班,标志着我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管理的主要依据,搞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于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合理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保障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一是可进一步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细化和深化,三是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四是适应国家强化宏观管理的形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配合国土资…  相似文献   

2.
郭梅 《山东地质》2009,(5):48-49
菏泽市国土资源部门以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落实土地基本国策,深化土地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精心编制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新乡市整理、复垦与开发各类利用不充分和未利用土地的类型、区域分布规划,指出了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利用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并为编制新乡市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发展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实施,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进八重要阶段。农用地整理是新增耕地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潜力预测是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提。本文通过分析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测算方法,对湖北仙桃市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其农用地整理潜力较大,新增耕地系数达到了30%,这与实地调查结果致,说明以典型田块八手可以有效预测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  相似文献   

5.
《浙江地质》2009,(4):34-35
近日,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承担编制的《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顺利通过了部、省共同组织的专家组的审查论证。该《标准》填补了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无行业标准的空白,修改完善后将在省内下发试行。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编制(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37号)要求,山东省作为22个标准编制非试点省份之一,于2007年10月开始了《标准》编制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地矛盾、粮食生产安全等日益突出的问题,泰山区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多年实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做了一些积极探索,通过健全管理制度、科学编制规划、建立监督机制和强化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连续4年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土地整理注入新的发展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土地整理成为当前受人关注的焦点。湖北省“兴地灭螺”工程是一项土地整理与血防工程相结合的生态型,工程,华中地区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正在逐步展开。以武汉市蔡甸区土地整理(血防)项目为倒,对治理血吸虫区域的土地整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山西地质》2014,(5):128-128
我们的职责: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开发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审核报批;组织开发区范围内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监督检查区内土地利用情况,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调处土地纠纷;搞好区内土地资源调查登记、发证和统计工作,编制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规划,组织区内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  相似文献   

9.
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安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背景与条件,调查测算土地整理、开发潜力,利用MAPGIS软件综合处理研究区大量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基础数据,针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从多方面探讨了土地整理的迫切性。依据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目标,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确定开发整理的方向及重点,并提出低山丘陵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杨沛 《山西地质》2010,(2):44-46
通过详实的数据,从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的成效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宣传。通过评价,我们发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促进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宣传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和增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徐杨  孟志军 《浙江地质》2008,(11):36-38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从探索起步到全面推进,已在补充耕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用地结构,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惠民利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与效应显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在实践中也日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亟待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我们认为必须要将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中来,以便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2.
进行土地整治分区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分区已不能适应当前土地整治工作管理的需要。该文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提出了土地整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从宏观尺度上,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土地整治综合分区,从中观尺度上,运用叠图法进行土地整治功能分区,并指出了不同区域土地整治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应避免区域选取的盲目性和规划编制的随意性,应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14.
蔡玉梅 《河南地质》2011,(12):44-45
当前,我国正在编制全国国土规划,探索构建高效集约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今年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明确提出要将国土空间开发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必须走空间节约集约的发展道路。其中,明确了国土资源部应承担组织编制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等职责。这类相关规划将与主体功能区规划一起构成我国的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79-383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产开发规划等实现"一张图"矿地融合等工作势在必行。徐州作为江苏省"矿地融合"的试点城市,通过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紧密围绕"矿地融合"理念,在服务城市化建设、开闭应急新水源、生态国土优化、构建"大数据"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根据项目实施经验,浅谈了"矿地融合"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重点和应用,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质学报》2019,(3):379-383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产开发规划等实现"一张图"矿地融合等工作势在必行。徐州作为江苏省"矿地融合"的试点城市,通过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紧密围绕"矿地融合"理念,在服务城市化建设、开闭应急新水源、生态国土优化、构建"大数据"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根据项目实施经验,浅谈了"矿地融合"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重点和应用,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倩 《河南地质》2010,(10):7-9
日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编制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未来十年,土地整治应沿着什么方向推进?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定位是什么?与上一轮规划即2003年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有哪些不同?如何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目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产开发规划等实现"一张图"矿地融合等工作势在必行。徐州作为江苏省"矿地融合"的试点城市,通过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紧密围绕"矿地融合"理念,在服务城市化建设、开闭应急新水源、生态国土优化、构建"大数据"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根据项目实施经验,浅谈了"矿地融合"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重点和应用,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9.
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实践和体会,从外部环境、内部管理剖析了项目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项目选择申报、前期工作、实施方案编制、标段划分、规章制度建立、施工单位管理、监理单位选择、项目变更控制、资料整理、后期管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各关键环节的准确把握提出了具体办法和建议,对一些暂无规程的环节进行了探讨。对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是国土系统的窗ID,是贯彻执行国土资源政策、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国土资源管理所能否勤政廉政,高效率服务,直接关系到国土部门形象。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担负着辖区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年度土地更新调查、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编制和执行;农村建设用地的踏勘、审查报批;地籍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优质园地整治等项目的设计和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土地和矿产违法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