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伍振  郭宏 《湖南地质》2014,(7):55-57
一边是土地资源瓶颈凸显,很多地方面临无地可批,一边却是土地在长期"晒太阳",很多企业长期囤地坐待升值。7月10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与部分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时指出,各地应立足资源禀赋条件,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有多大的锅摊多大的饼",以节约集约用地倒逼经济转型发展。而对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湖南难说,节约集约用地有一道绕不去的坎儿——闲置土地。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唱的那出"空城计",无疑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三尺瑶琴,空城退敌"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不过,"空城计"或许是诸葛先生的专利,会演"空城计"的其实大有人在。当前,在一些地方的"新造城运动"中,政府在造大城,房地产开发商们在造各种各样的城中之城,打造的新城很多已掉进了"空城计"的陷阱中。这些城市只有住宅,没有配套、没有服务、没有产业,白天成为一座"空城",晚上成为"睡城",有的甚至成为名副其实的"鬼城"。  相似文献   

3.
地价是土地市场的"晴雨表",是供需力量角逐的"风向标",而土地市场又是宏观经济框架的有机构成。北京、上海等地分别制定实施了限购、限贷措施的"地方版",而且宏观调控的目标也由原来一直强调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房价快速上涨给国家造成了很大压力,然后开发商囤积土地是房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如何遏制开发商囤积土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开发商囤积土地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囤积土地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土地囤积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辽宁地质》2010,(4):37-37
地价飙升招拍挂制度成替罪羊居高不下的房价让人们把指责的目光投向了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批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认为是该制度推高了地价,地价又推高了房价。"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中心佟绍伟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这是一种误区。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则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6.
李帅  段建南  曾敏 《湖南地质》2009,(12):71-72
为了盘活现有的闲置土地,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本文从闲置土地的定义入手,分析了目前土地闲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行土地管理体制和政策的不完善,市场机制缺位,开发商囤地等因素造成的。并提出了摸清底数、加强跟踪,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推进净地出让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古人有"惜墨如金"一说,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另外,古代君主都祭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6月25日,全国第20个土地日到来之际,借用上述这两个历史典故,结合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  相似文献   

8.
王丽 《河南地质》2011,(5):I0002-I0002
走进南乐县寺庄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翠绿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忙碌的村民在笔直的田间路上穿行,远处规则矗立的机井房一字排开,"土地整理,利国利民"的宣传标语赫然映入眼帘。原来高低不平的坑洼地,产出未卜的"望天收",经过整治已变成如今旱涝保收的高标准丰产田。这是濮阳市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坚守“红线”保护耕地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辽宁地质》2012,(1):28-30
国土资源部近日公布了《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近年来,随着房价居高不下,“囤地”、“圈地”行为也愈演愈烈,导致闲置土地大量增加。此次国土资源部公布相关办法,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相似文献   

10.
胡能灿 《湖南地质》2009,(11):78-78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把"以地生财"和建立"土地财政"作为获得地方发展资金的目标,不惜手段"经营土地",在"以地生财"、"第二财政"和"经营城市"的口号下过度介入房地产市场;有的甚至歪用"招拍挂"政策,让地价飞涨,天价土地频出。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我国即已立法开征土地增值税,但一直形同虚设,收效甚微。近期,国税总局频频出台新规,加强对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监管,土地增值税的"新政"将对楼市产生何种影响成为近期政府、学界、开发商和公众都在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房价、地价谁决定谁”就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两种典型观点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商群体和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商认为是“招、拍、挂”的土地供应方式和“紧缩地根”的宏观调控政策抬升了地价。进而抬高了房价。而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则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导致需求的增加拉高了房价,从而使得地价上升。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各自引经据典、理不让人。那么,到底房价地价谁决定谁,应该如何去看待和协调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湖南地质》2012,(7):48-49
2012年7月1日,修订后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开始施行。该《办法》与1999年颁布实施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第5号令)相比,其认定闲置土地的标准更清晰,操作性更强;对闲置土地处置程序更加完善。除了规定重罚企业囤地炒地行为,同时也明确政府囤地也须追责。  相似文献   

14.
袁艳品 《河南地质》2014,(12):40-40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全国房价继续下降,但整体降幅有所收紧。全国70个城市中有69个城市房价下降,郑州市是唯一没有降价的城市。郑州10月房价为何未降?记者进行了走访。  相似文献   

15.
吴晔  马亮 《湖南地质》2011,(1):15-15
从国家统治利益着眼,"官山海"政策确实是一种很高明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有效方式,是处理国家与民众"取予关系"的一种上佳模式。  相似文献   

16.
赵松 《河南地质》2011,(1):36-37
地价是土地市场的"晴雨表",而土地市场又是宏观经济框架的有机构成;地价是供需力量角逐的"风向标",而供需双方的心理甚至行动又受制于调控政策并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7.
汪晖  陶然  史晨 《湖南地质》2011,(1):57-60
近年来,城中村拆迁规模开始急剧上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随着城市扩张以及我国城市地价、房价在近年内的飙升,这些城中村地段的土地商业价值开始逐渐增加。因此,对于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而言,宅基地拆迁从原来费时、费力、不赚钱变得开始有利可图。  相似文献   

18.
甘文 《河南地质》2011,(8):40-40
现在如果提及房价高涨的原因,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普通居民,都普遍把土地价格的上涨作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按照这一推论,房价上涨是由于楼房供给不足,土地供给不足又从根本上影响了楼市的供给量。诚然,土地供给方式的单一,对土地市场上的需求方和最终承担者来说,无疑提高了土地的获取成本,增强了土地市场买方的竞争力,最终导致土地价格节节高升,使各地频频出现地王。如果仅仅从市场的供需双方来看,建筑用地占用面积小和土地供给数量少,以及需求方的大手笔,土地确实是房价高升的推手。  相似文献   

19.
3月2日,"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1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会上强调,"双保工程"2011年行动最突出的特点是惠民生,要十分注重民生问题,持续提升"双保"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10年6月25日,是第20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我们大力开展土地基本国情教育,弘扬"珍惜每一寸土地"先进文化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