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斌  李红 《辽宁地质》2011,(6):52-54
近几年,辽宁按照"沿海经济带"区域发展布局,形成分工明确、功能齐备、等级合理的网状总体开发格局。但是,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会自动实现。  相似文献   

2.
辽宁沿海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通过对沿海地区地形地貌及活动构造的调查分析,对辽宁沿海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评价,辽宁沿海地区主要为相对稳定区和相对较稳定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板块构造理论,依据近年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相关科研成果,对辽宁地壳发展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辽宁地壳发展可暂划分为早前寒武纪大陆增生构造体制和中元古宙以来的板块构造体制.中太古代-古元古代发现了绿岩地体和古元古宙裂谷,因此将早前寒武纪视作原始板块,中元古代-古生代视作古板块,中生代以来视作现代板块.在此基础上对辽宁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辽宁Ⅰ级构造单元为塔里木-华北板块.Ⅱ级构造单元为天山-赤峰陆缘活动带和华北陆块.Ⅲ级构造单元5个,分别为建平-西丰华力西陆缘造山带、冀辽地块、铁岭-清原微地块、辽吉地块及下辽河-辽东湾新生代裂谷.Ⅳ级构造单元16个.为清楚地了解辽宁地壳发展演化特点,对5个Ⅲ级构造单元地质特征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辽西地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行政区划包括葫芦岛市及下辖的连山区、龙岗区、南票区、兴城市和绥中县等区域。葫芦岛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较大问题:1水资源短缺引起供需矛盾突出;2水资源分配及开发利用比例严重不合理;3污染现象严重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马群颖,2013)。因此,掌握该区域地下水资源、水质和  相似文献   

5.
<正>1沿海地区国土开发面临的形势在我国实施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准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部湾、海峡西岸、辽宁沿海、江苏沿海、黄河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沿海地区人口不断聚集,城镇化、工业化水平将迅速提高,国土开发强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6.
辽宁某侵蚀沟道治理中的谷坊工程及林草措施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20,(3)
以辽宁大石桥侵蚀沟生态治理实施工程为例,对生态治理中的谷坊工程设计和林草设计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知:实施谷坊工程可以巩固并抬高沟床,制止沟底下切,抬高侵蚀基准面;而采取林草设计技术,可以增加林草覆盖度,调节区域小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生态系统的抗逆性,有效促进区域的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分析结果可为保护耕地,发展农业生产潜力,改善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毋庸置疑,在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辽宁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涌起新一轮的更大的浪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必将迎来更高更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如何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做好服务,是摆在辽宁国土人面前一个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9,(6)
结合辽宁东部地区4个主要气象站点的数据对PDSI干旱指数进行修正,建立适合于辽宁东部地区的干旱评价指数,并对辽宁东部地区干旱特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干旱频率年际变化较小,出现极端干旱的频率均值为10.2%,在春季和秋季出现干旱的频率较大,均值分别为40.8%和41.8%,但在夏季出现极端干旱的频率最高,均值为19.5%。各年代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主要出现在其北部区域,总体干旱指数从东向北逐步增大。研究成果对于辽宁东部地区抗旱规划方案编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英才 《地质与资源》2013,22(5):415-418
东北地区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的采集范围为东北地区已经完成建库的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信息来源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国土资源厅资料馆和地调院资料室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以及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的馆藏资料.东北地区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已经全面建成,元数据共有201幅,其中,辽宁40幅,吉林31幅,黑龙江61幅,内蒙古(东部)69幅,基本覆盖了大兴安岭成矿带和辽东-吉南成矿带.目前,该数据库已进行网络发布,提供实时应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
杨东  孙相林 《辽宁地质》2011,(12):49-51
辽宁是矿业大省,矿产资源开发早,规模大,强度高。由于多年的开采,一大批老矿山资源面临枯竭,直接影响到辽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随着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项目在辽宁的实施,使辽宁一大批危机矿山实现重大找矿突破,企业发展重现生机。  相似文献   

11.
辽宁本溪水洞地下暗河的补给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本溪水洞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文监测和示踪试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本溪水洞地下暗河的补给源及补给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
辽宁拥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它们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非常高的科研、科普和社会经济价值。根据近年来辽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调查成果资料,对辽宁古生物化石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总结研究,并分析了辽宁古生物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现状,对其保护和利用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化石保护与利用多元化发展模式,并挖掘化石的最大优势,对化石资源研学旅行开发进行探讨和设计,以化石文化为依托打造化石衍生文创产品。对古生物化石特征的总结以及对保护利用模式的探讨,能够为辽宁古生物化石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材料,为辽宁的古生物化石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沿海岸带矿产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储量丰富。由于地壳演化历程的差异,决定其岩石建造和含矿建造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各大地构造单元内分布着各具特色的矿产;各个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岩系都分布着一定的矿产。山东省沿海岸带属环太平洋Ⅰ级成矿带,分属于济阳(华北)成矿区、胶北(辽宁胶东半岛)成矿区和胶南威海成矿区3个Ⅱ级成矿区。由于山东省区域成矿作用的发生、发展和矿床的形成都受区域地质的发展演化控制,矿产在时间上的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辽宁拥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它们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非常高的科研、科普和社会经济价值。根据近年来辽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调查成果资料,对辽宁古生物化石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总结研究,并分析了辽宁古生物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现状,对其保护和利用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化石保护与利用多元化发展模式,并挖掘化石的最大优势,对化石资源研学旅行开发进行探讨和设计,以化石文化为依托打造化石衍生文创产品。对古生物化石特征的总结以及对保护利用模式的探讨,能够为辽宁古生物化石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材料,为辽宁的古生物化石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邢辉 《地下水》2018,(5):34-36
千山倪家台地热水保护区位于辽宁鞍山市东南方向,地热水控制面积为1.6 km2,通过对影响该区域地热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域地热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地热能资源利用率较低,部分地热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追求高额利润而浪费宝贵的热水资源现象严重,应从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总效益的角度考虑,引导多样化、技术化的开发经营模式,同时加大引导力度和政策支持,促使各地热水资源经营单位进行产业升级,加强对地热资源的优化利用,倪家台保护区的地热产业模式发展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在变质变形复杂的辽宁东部—吉林南部的本溪—临江地区开展的三维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反复探索实践,得出了由区域主干剖面、区域建模剖面、建模约束剖面和建模剖面四级剖面控制下的分单元三维地质调查方法可以有效约束地下深部地质结构;提出了开展三维区域地质调查的17个步骤;讨论了方法与流程在本溪—临江地区的应用情况、有效性、可操作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郑秀岩 《辽宁地质》1997,(3):185-197
本文应用了最新取得的“五统一”区域重力成果,并经过对浅表松散槽的密度亏损进行补偿改正后,求取了全省的区域重力场及其垂向二次导数,计算了莫氏面等深度图。在分析区域重力场及其垂向二次导数异常特征和莫氏面起伏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出辽宁深部构造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8.
祁晓红 《地下水》2020,(1):51-53
选取四种典型水质综合评价方法,以辽宁营口地区为实例,对区域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方法在地下水质空间评价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营口地区地下水Ⅰ~Ⅳ类的比重分别为11%、28%、33%、28%。营口西南部区域地下水质总体好于东北部区域。通过对比各方法的适用性,改进的AHP方法为营口地区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的总优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辽宁沿海经济带营口沿海经济区是以港口为中心,北起虎庄河、南到浮渡河、东至黑大线以东2km左右、西至海岸线的带状区域。按临港半小时车程区域范围布局,规划面积约为1600km,占全市总面积的28.80%;人口数为15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5.40%。按照"沿海带状,组团生态"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20.
河北北部及辽宁西部一帶,前热河山地区域,中生代地层及火山活动甚为发育。东部义县、北票、阜新、黑山一帶,为我国东北著名产煤区域;中部朝阳、凌源、建昌、平泉等地,为广大油頁岩分布地帶。此等地区过去會經中外地质学者多次調查研究,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