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  高自强 《地理教学》2006,(12):12-14,24
为了解兰州城市中学环境教育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在为环境教育实施提供现状资料和决策依据的同时,进一步探索适合西部地区大中城市环境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则离不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本文以三峡库区中学环境教育为例,在调查分析库区环境教育现状、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学科渗透策略、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国际合作教育策略、师资培训策略和学生活动设计与组织策略等在内的三峡库区中学环境教育的策略体系,以提高库区中学环境教育水平,提升公众的环境素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学阶段进行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也能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后懂得如何利用和保护资源,如何保护人类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环境教育的一些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丁正山  王毅 《地理教学》2012,(24):28-30
需要对中学生加强旅游意识教育。由于地理课程体系中旅游教育地位不够突出、教材编写存在不足、教学过程缺乏挖掘和旅游教育的实践性难以满足等原因,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旅游意识教育相对薄弱。提出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中学生旅游意识培养的对策,包括提高重视程度、挖掘和深化旅游知识、加强乡土旅游教育、完善中学硬件和软件设施等。  相似文献   

5.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金兴 《福建地理》2003,18(1):57-59
中学阶段进行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也能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后懂得如何利用和保护资源,如何保护人类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环境教育的一些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时至今日,人类自身的发展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提高全人类的环境意识,必要而紧迫。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我们中学地理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除在课堂上,结合教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内容,使他们初步建立环境意识外,还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环境知识,增强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构建环境素养框架的研究角度出发,将中学生环境素养划分为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本研究以环境素养的测评理论为指导,对上海市218名中学生的环境素养进行测试,开展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以及环境技能均是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影响因素;中学生环境态度、环境技能对环境行为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效应,环境态度对环境技能没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效应。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路径:学校应加强环境教育,提升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中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价值观念,关注中学生的环境责任行为,增强中学生的环境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环境创业的主要形式,探讨了环境创业对当前本科环境类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分析了在大学环境类专业教育中开展环境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环境创业意识进行案例调查,分析了环境创业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将环境创业融入当前环境类专业教育识体系,并在环境管理类课程中先行尝试,注重培养创业型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环境教育及其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环境教育虽然列入中国的基本国策,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城市灾害的发生都是由于城市环境遭到破坏而造成的,开展环境教育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城市灾害的发生,是城市灾害研究的基础内容。本文提出开展环境教育对城市防灾的重要性和环境教育的普及途径,并讨论了环境教育对灾害发生的影响及其社会效应,为城市防灾及减灾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环境意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意识到自然环境的存在及其演变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第二,意识到环境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第三,意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正确的环境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摆正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过程,自觉根据自然规律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能够使人们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保护环境和创造美好环境。提高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的环境意识,已成为必须认真完成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地理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理应担负起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旅游者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环境意识结构设计了旅游者环境意识调查问卷,主要指标体系包括旅游环境知识水平、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4个方面.基于权重和赋分,构建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环境意识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旅游者环境意识水平的综合得分.通过对内蒙古呼包鄂区域旅游者环境意识水平的调查分析得知,旅游者环境意识模式是"环境态度制约型"模式,从总体来看,环境知识不是制约旅游者环境意识水平的关键问题,环境评价也不是主导因素,而态度才是至为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旅游者的环境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环境问题尤其是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颁布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也明确提出要强化基础教育阶段环境教育,在相关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鼓励中小学开办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课堂。一、中学水环境教育需求在学校开展持续和深入的水环境教育,促进水环境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王志先 《地理教学》2022,(8):46-47+55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提高公众环境意识,自觉践行环保行为,需要科学、系统、全面、长期的环境教育。为系统深化青岛市初中学生环境教育,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打造青岛教育特色品牌,笔者研发了《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方面对课程纲要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4.
环境素养是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对其培养中,高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应加强高中环境教育[1],同时透过“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及标准解读”[2-5]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6]的目标细则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7]中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质精神,不难看出高中环境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具备现代环境素养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环境意识结构,设计了旅游企业环境意识调查问卷,其主要的指标体系包括:旅游环境知识水平、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对指标体系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指标部分的每一题目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权重的确定,而且对各部分的每道题目的各个选项予以赋分数。基于权重和赋分,结合调查问卷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环境意识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草原旅游发展中旅游企业环境意识水平的综合得分。经过分析得出,旅游企业环境意识模式是“环境行为制约型”模式,从总体来看,环境知识不是制约旅游旅游企业环境意识水平的关键问题,环境评价和环境态度也不是主导因素,而旅游企业的环境行为是至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提高全人类的环境意识,必要而紧迫.本文论述了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7.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地中学生环境解说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内的元阳一中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遗产地中学生的环境解说需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解说内容的需求上,环境知识(4.05)>环境意识(4.00)>环境技能(3.95),且发现性别与环境意识、技能,年级与环境知识、意识、技能,地区与环境知识、技能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遗产地中学生对环境解说内容整体处于需要状态,且不同社会背景特征的中学生具有明显的需求差异;解说活动与形式上:发现中学生对亲身体验(83.3%)、据点解说(80%)、实地考察(87.7%)等媒介和形式需求度高,对解说牌示(19.9%)互联网(19.9%、解说折页(17.5%)等媒介和形式的需求度较低,且发现性别与解说空间方式、传统节日解说方式、环境问题解说方式,年级与解说媒介、参与环境活动方式,居住形式、户口类别、地区与参与环境活动方式、解说活动类型均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说明遗产地中学生对解说媒介和形式具有明显的需求差异,且这种差异与性别、年级、居住形式等社会背景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总之,遗产地中学生对环境解说的需求明显且以参与性较强的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为主,因此,针对这个群体的解说应该以参与式为主。  相似文献   

18.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伦理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郑度 《地理研究》2005,24(2):161-168
全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和严重挑战。当前要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意识,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人类是地球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以全球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才有较大的安全性和包容性。应当以尊重自然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来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构建新时代的文明发展模式。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在形成和社会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十分重视环境伦理的研究、教育和实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环境伦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涉及的应用领域很广,要重视地球系统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民和决策者的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球出现许多重大问题,如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和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的认识,逐步树立一些新的观念和意识,如全球意识、国际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等等。要增强这些观念意识,就要从青少年做起,而中学地理教育是进行这种观念教育的极好场所,可起到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潜能"是教育时刻在追寻的目标,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特征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技能。将地图数据实现电子化,通过3S技术使得传统的地理数据和信息有了现代化的展现空间,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充分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区域美"和"差异美"。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3S技术的相关技能没有在中学得到应有的重视,地理课堂还是停留在知识的机械记忆层面。因此,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来提高学生的3S技术素养,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