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三角房价收入比时空演变格局及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尹上岗  杨山  陈艳如  白彩全 《地理研究》2020,39(11):2521-2536
房价收入比是衡量房地产健康状况和探测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以2008—2018年长三角30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运用数值-位序法则和趋势面分析对房价收入比的总体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利用LISA时间路径分析房价收入比的时空动态性特征,并检验区域房价收入比的收敛性。结果表明: ① 长三角房价收入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依次降低。② 上海和浙江南部房价收入比的空间结构更具动态性,而江苏和安徽更加稳定;长三角房价收入比的空间演化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空间锁定效应和空间整合性。③ 长三角区县房价收入比整体上不存在σ收敛,但各时间段上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且各省份内部也均存在着俱乐部收敛现象。城市群房价收入比的变动对居民的流动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并具有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加强城市群房地产市场一体化建设,是促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房价、收入与房价收入比的时空分异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如  谷跃  宋伟轩 《地理研究》2021,40(9):2442-2458
中国城市房价快速增长背景下,城市房价、收入与房价收入比空间格局既有相似性,也表现出差异性,其空间异质性与空间依赖性特征显著。本文以中国337个地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指数、位序-规模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对2009—2018年中国城市房价、收入和房价收入比的时空分异格局、整体稳定性和空间依赖性特征进行分析发现:① 中国城市房价增长呈现出波动性特征,整体分异程度增强,房价城市体系呈现“金字塔型”结构,收入则表现出平稳增长态势,整体分异度降低,城市体系呈现“橄榄型”结构,在房价与收入共同影响下,房价收入比整体差异性显著加强;② 城市房价空间格局表现出“地带性”与“等级性”差异并存,而收入更多表现出“地带性”差异,房价收入比则以“等级性”差异为主;③ 城市房价和收入类型的稳定性和空间依赖性较强,高、低水平城市存在两极分化与“俱乐部收敛”现象,房价收入比稳定性相对较弱。对中国城市房价、收入和房价收入比时空分异格局和空间关联效应的分析,可以为探索中国城市房价收入比空间分异模式与机理提供必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原地区多尺度城乡收入的时空分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Theil、CV、Moran's I及尺度方差等方法,基于分区级、市域级、县级三种尺度分析2000-2012年中原地区城镇人均收入、乡村人均收入和城乡收入比的区域差异及空间特征,从多维视角探索城乡收入区域差异。研究发现:1 2000年以来,城镇人均收入区域差异在三种尺度上均表现逐渐减小趋势;乡村人均收入区域差异均呈现逐渐增大趋势;而城乡收入比区域差异不同尺度演化趋势不同,但总体与乡村人均收入较为相似。2尺度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城镇人均收入尺度方差及构成由大到小为县级、市域级、分区级;而乡村人均收入与城乡收入比则分为县级、分区级、市域级。3城乡收入三项指标在不同尺度水平上空间关联格局均表现出总体的稳定性,城镇人均收入、乡村人均收入的显著空间关联类型以显著LL区为主,而城乡收入比显著空间关联类型以HH为主。4 Arc GIS分类中,市域级尺度城乡收入三项指标空间类型呈现明显的分区分布,县级空间格局更为复杂且多呈规模不等的圈层分布特征。通过探索城乡收入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尺度变化特征,可了解不同尺度城乡差距特征及其尺度效应,为中原地区、中国类似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分析1991-2010年各省份旅游外汇收入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省份国际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呈快速扩大态势,虽然相对差异总体呈逐渐缩小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②各省份国际旅游收入发展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两极绝对收入差距在扩大,相对收入差距在缩小;③国际旅游收入地域空间集聚态势明显,高收入省份全部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目的地可达性、对外开放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的成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潘竟虎  杨亮洁 《干旱区地理》2017,40(6):1274-1281
利用位序-规模分析法、ESDA-GIS、空间变异函数、重心迁移与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2004和2014年全国3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房价收入比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自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单元房价收入比空间分异显著,2004年呈现东部>西部>中部、北方>中部>南方的趋势,2014年则呈现自北向南、自西向东依次递增的态势。10 a间,房价收入比的重心向正南方向迁移;地级单元的房价收入比整体呈扩大趋势;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整体表现出下降的态势。房价收入比的自相关性在不断增加,冷点区大幅扩张而热点区大幅收缩。城市化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市房价收入比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泰尔指数、σ系数、莫兰指数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对2012—2017年中国大陆346个市域单元收入房价比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2017年,中国市域单元收入房价比排名整体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其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均随时间呈现增大趋势,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稳步增强。2012—2017年,中国市域单元收入房价比的空间集聚性显著增强,空间分布不均衡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房地产投资水平、城市规模是影响中国市域住房支付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经济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而房地产投资水平和城市规模为负向影响;2012—2017年我国东北和东中西部则不同程度上受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洋  王德利  王少剑 《地理科学》2013,33(10):1157-1165
分别研究2009年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住宅均价和房价收入比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根据供需理论和城市特征价格理论建立了影响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初选因素,并根据半对数模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空间集聚性分异(东南沿海三大城市群与内陆城市之间)和行政等级性分异(省会与地级市之间)的双重格局;② 房价收入比较高的城市数量更多,分布范围更广,购房难度较大的城市已超过一半;③ 住宅均价的总体分异趋势和空间异质性都强于房价收入比;④ 城市居民收入与财富水平和城市区位与行政等级特征是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两大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县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4类8组25种空间权重,利用1999-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河南省农民人均收入的时空演变过程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行政边界邻接的空间权重与经济准则并不相符;(2)当使用较小的阈值时,3类基于距离的空间权重量测的空间集聚程度差异较小,随着阈值的增大,差异变大,但时空演变变得更加一致;(3)收入相似的县域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北高南低、中部高东部低的宏观特征.空间集聚始终非常显著且基本呈上升趋势,2003年以前波动频繁,2004年以来呈逐渐增强趋势;(4)以焦作、郑州和许昌为中心的区域稳定地成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势能最高的地区,2003年以来,豫东中部成为农村经济塌陷核心区;(5)地理区位条件差异、区域发展政策和农业生产条件差异是形成时空演变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地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我国土地城镇化规律,基于2000—2012年省级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研究了我国土地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机理。研究表明,全国和各个省份的城镇建成区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均有大幅增长,但省际差异较大,空间格局上呈现出显著的峰值效应;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且省际差异明显;相对于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而言,省级城市建成区规模空间格局与GDP的空间格局更为相似;经济增长、土地财政、用地指标、土地资源禀赋及现行土地征收制度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Theil指数分解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地市入境、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两者的高度空间集中性都具有总体下降的趋势,且其时空演变过程以东部地带内的差异和变化为主要来源;入境旅游经济较之国内旅游经济具更强的空间极化特征及更慢的差异缩小趋势,入境旅游经济的空间极化格局以点状高度集中分布为主要特征,国内旅游经济的空间极化格局主要呈轴状延伸趋势;在缩小东、中、西部地市间社会经济差异的作用上,前者并不明显,后者的空间经济效应相对明显,但作用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1.
住房支付能力事关广大百姓生活质量与福祉,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心的民生话题。2020年度住建部城市体检工作对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到城市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房租和家庭可支配收入数据,从购房群体和租赁群体视角客观评估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及其变化,并划分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空间类型区,最后分析总结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机制与分类调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城市房价收入比略微偏高且有所提升,2015年和2019年的平均房价收入比分别为7.01和7.76;中国城市房租收入比更加合理且有所下降,2015年和2019年的平均房租收入比分别为25.04%和22.01%。② 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空间分异明显,房价收入比呈现出明显的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特征,房租收入比却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的特点。③ 根据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联合空间分布特点,可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划分为租购支付能力双弱型、租购支付能力偏弱型、购房支付能力偏弱型、租购支付能力双强型和租房支付能力偏弱型等5种空间类型区,不同空间类型区的住房支付能力调控策略有所区别。④ 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机制包括城市住房供给和需求、城市生活质量、社会预期和住房偏好、金融与房地产政策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随着中国城市住房改革的深入和住房市场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来源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综合不同视角对当前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来源体系进行了梳理,选取购买商品房、购买经济适用房、租赁住房和自建住房4种类型,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31个省(市、区)城市居民住房来源的构成、变化和省际差异特征,并通过构建神经网络对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对未来城市居民住房结构的变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撤县设区扩展城市空间和功能,加速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城市房地产价格。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检验分析撤县设区改革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① 撤县设区改革对房价具有显著性的抑制效应,且该效应具有短期性;② 分城市来看,I型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实施撤县设区后,对房价上涨有更显著的抑制效应;③ 城市扩张越强,撤县设区对于房价的抑制作用越强,而人口流入、基础设施建设会适当降低撤县设区对房价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我国城镇居民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科层分配体制来获取个人住房,获取稀缺的住房资源的途径和机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住房不平等和社会分化。处于体制转型时期的中国城镇,制度、市场和家庭因素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中国城镇居民住房选择。以覆盖全国88 个城镇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 年城镇部分) 调查资料为基础,本文分析了转型背景下中国城镇居民住房类型分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改革 开放30 多年以来,中国城镇的住房自有率大幅度提高,其主要原因从1998 年前的公房房改政策向1998 年后住房市场化政策转变。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收入、户籍、单位性质、职业等变 量显著影响住房选择,体现市场与制度对住房资源分配的双重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住房资源紧缺、住房价格高,居民住房承受能力差异较大,工作单位性质、户籍和家庭生命周期变量对住房选择的影响更显著。随着住房市场化进一步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地方政府应逐步放宽社会住房的享受标准,尤其是户籍限制条件;开发商应更关注社会经济快 速转型背景下的家庭结构变化及其对居住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方慧芬  陈江龙  袁丰  高金龙 《地理研究》2021,40(9):2426-2441
房价与人口的关系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区域内41个城市11年(2008—2018年)的数据,分别采用差分GMM模型及LSDVC法,从整体和分组的层面分析城市房价与生育率的关系。整体模拟结果表明,城市房价上涨的速度对于生育率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房价上涨得越快,生育率下降得越快。同时,以房价收入比衡量的居民购房能力对生育率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居民购房能力下降得越快,生育率也下降得越快。分组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房价水平的城市,生育率受购房能力影响程度不同,中等房价水平及较低房价水平的城市,其生育率更容易受到购房能力波动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严控房价涨幅速度、适当提高购房补贴、提高居民收入等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区域内居民整体生育意愿,促进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6.
Attempts to model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ousing market include examining the spatial diffusion of price changes from an epicenter through a regional or national network of geographic units. Less common has been the study of a ripple effect of price changes within a single metropolitan area,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erosion of residential affordability. Such trends have particular salience within the Vancouver metropolitan area, the least affordable housing market in North America. Using quarterly price data from local real estate boards, we examine price changes through municipal regions from 2005–2017, a period including several externally-induced price shocks. Several techniques test for a ripple effect in price movements. A time lag of three months consistently exists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price shocks from an originating epicenter to other parts of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with longer lags with several more distant municipalities, confirming the presence of an intra-metropolitan ripple effect.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县域住宅价格的空间差异特征与影响机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少剑  王洋  蔺雪芹  张虹鸥 《地理学报》2016,71(8):1329-1342
以2014年中国2872个县级单元的住宅平均单价为基本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函数分析中国住宅价格的差异格局、空间关联特征和分布形态,构建“住宅价格等级金字塔”;根据“需求+供给+市场”的三维理论视角建立包括5大住宅价格差异影响因素在内的价格模型,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全国及其区域子市场的影响因素强度差异,并探索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中国区域住宅价格呈现以行政等级性为主、空间集聚性为辅的双重差异格局,其空间关联与集聚性显著;② 中国住宅价格呈现出房价越高,区域越少,所居住城镇人口越少的“金字塔式”等级分布特征。③ 租房户比例、流动人口规模、住房支付能力、住房市场活跃度、土地成本是中国住宅价格差异的5个核心影响因素,不同行政等级子市场的影响因素作用强度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