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0月28日,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最新发表的10篇专题文章指出,从历史情况来看,2015年4月发生在尼泊尔廓尔喀(Gorkha)的8.1级地震的实际损害威力或不及该区7.8级大地震的真正影响,可能并非是本区危害最大的地震。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位于主断裂和板块碰撞区,人口特别密集,2015年4月的地震及其余震共造成8 000多人死亡,22 000多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8)
<正>喜马拉雅山脉,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它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  相似文献   

3.
用转换函数方法研究喜马拉雅地区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流动数字地震台网提供的三分量地震波形记录,应用转换函数及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对喜马拉雅山脉地区46个地震站下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进行了反演,为进一步揭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证据.根据本文结果可清晰看到,喜马拉雅山脉地区作为当今地壳活动最活跃的地区,物质交换非常活跃,地下结构远远未达到平衡,地壳速度有很大差异,在板块边界处莫霍界面速度间断不是非常明显,自喜马拉雅南坡向高原腹地,地壳厚度大致从55 km增加到80 km;沿经度方向,莫霍面也有一定的起伏.通过研究得到另外一个证据是,在喜马拉雅的主中央逆冲断裂,由大陆碰撞产生的主要构造,其深度可能要大于80 km.  相似文献   

4.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GMT) 2 0 0 4年 2月 2 4日上午 2时 2 7分 4 8秒 (当地时间 2 4日上午 2时 2 7分 4 8秒 ) ,摩洛哥北部发生6 4级强烈地震。震中在摩洛哥北海岸附近 ,震中位置为 :35 1 8°N ,3 90°W。震源深度 1 2 6km。地震造成至少 6 2 8人死亡 ,92 6人受伤 ,2 539间房屋被毁 ,超过 1 50 0 0人无家可归。摩洛哥北海岸地区震感强烈 ,西班牙南部地区也有震感。地震发生在Rif山脉的东端 ,该山脉是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本次地震的震中区是摩洛哥地震活跃的地区。地质意义明显的Nekor断层位于本次地震东南部约 30km处。很多北…  相似文献   

5.
据《美联社》华盛顿 2 0 0 1年 8月 2 3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说 ,喜马拉雅山脉的边缘地带近期可能发生 8级以上大地震 ,50 0 0多万人将面临危险 ,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不丹的一些大城市也将受到威胁。研究人员在最近出版的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 ,在喜马拉雅山脉沿线 2 0 1 0 km的地震多发断层上 ,早该发生一次至少 8.1~8.3级的地震。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科罗拉多大学的罗杰 .比尔哈姆说 ,他们这个研究小组试图寻找证据 ,证明喜马拉雅山脉周围的地震应力已在近几个世纪的地震中得到释放。他说 ,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不能…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6日,斯坦福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太平洋西北地区和喜马拉雅山脉可能会发生大地震。科研人员详细研究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复杂性,尤其是分割2个板块的断层——主喜马拉雅断裂(MHT)。以往的观测表明,断层已向北倾斜了几度。  相似文献   

7.
1988年8月20日在印度-尼泊尔边界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地震,这是喜马拉雅山脉地区50年来最强烈的地震,给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现根据有关资料对这次地震的概况汇编如下:1.震源参数(1)发震时间 1988年8月20日 GMT时间23时09分,当地时间21日4时39分,北京夏令时8时08分。(2)震中位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为26.775N、86.609E;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在印度和尼泊尔交界地区,26.4N、86.5E;印度地震部门测定在加德满都东南170公里处的乌代普尔。(3)震级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为  相似文献   

8.
<正>当地时间2015年4月25日14点11分(UTC2015-04-25 06:11:26),喜马拉雅南侧尼泊尔境内发生了Mw7.9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震中位置为(28.147°N,84.708°E),震源深度为15.0 km.这次地震以及伴随的次生灾害滑坡、雪崩等对包括首都加德满都在内的尼泊尔以及中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北部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汇聚带之喜马拉雅弧型活动构造区.该地区印度板块以~40 mm/a的速率北向俯冲于欧亚大陆板块之下,喜马拉雅和印度板块汇聚率达~18 mm/a(Bilham等,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震中(28.2°N,84.7°E)位于尼泊尔博卡拉附件,我国西藏地区震感明显。截至2015年5月31日,共发生7.0~7.9级余震3次,6.0~6.9级余震1次,5.0~5.9级余震4次。根据有关报道,地震造成尼泊尔8 792人死亡,印度130人死亡,孟加拉国4人死亡,我国西藏地区27人死亡。地震造成23 000多人受伤、近30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相似文献   

10.
对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的地壳均衡背景及其引起的地表形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以南的印度板块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约为9km,加载主要来自地幔;地震以北的拉萨地块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约为2km,加载主要来自地表.(2)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以南地区的地壳均衡异常大约为-100mGal(10-5 m·s-2),但其北部的地壳均衡异常则为300~400mGal,尼泊尔MS8.1地震发生在地壳均衡负异常向正异常过渡的高梯度带上.(3)尼泊尔MS8.1地震使震中周围地区的地壳整体向南运动,最大水平位移超过1.5m,分布在震中东南.震中以北的同震垂向位移总体为负值,最大下降幅度超过0.5m,同震重力变化总体为正值,最大超过60μGal(10-8 m·s-2);震中以南的垂向位移总体为正值,最大升幅超过0.7m,同震重力变化总体为负值,最大降幅超过-120μGal.(4)尼泊尔MS8.1地震使"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产生沉降,最大同震降幅超过120mm,震后松弛效应将使"世界屋脊"持续缓慢下降.该强震使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降低了2~3mm,有可能被GPS、InSAR等现代大地测量工具检测到.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MW7.9(MS8.1)强烈地震,震中位置为(28.2°N、84.7°E),震源深度为20km.这次地震位于尼泊尔首都西北部,距加德满都大约80km.截至2015年5月13日,该地震已造成8 219人死亡,17 866人受伤,尼泊尔、印度、孟加拉、不丹和我国西藏等地均有人员伤亡.为增进对尼泊尔MW7.9发震机制的认识,并对震害评估、震后趋势判定  相似文献   

12.
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结合部位.本文介绍了自晚白垩世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经历的复杂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不同板块间的汇聚、碰撞、俯冲和拆离、扩张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区内南部克拉通、中部褶皱带及北部岛弧带为特点的地质构造单元,在区内形成了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特色的成矿系统,对寻找以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红土型镍矿为主要成矿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发生在尼泊尔廓尔喀的7.8级地震造成了9 000人死亡,摧毁了约60座的建筑。但是,刊发于《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的文章《尼泊尔加德满都附近喜马拉雅山前缘断层可能引发大地震的地质观测研究》(Geological observations on large earthquakes along the Himalayan frontal fault near Kathmandu,Nepal)发现,目前发生在  相似文献   

14.
<正>控制川滇地区构造变形的主要动力源自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强烈挤压和扬子地体的阻挡,呈不同次序力源的综合特征。西部侧向挤压强烈,主要来自于印度板块的直接作用,东部则是应力多级转换的结果,印度板块北北东向碰撞青藏高原,导致青藏高原地壳缩短和羌塘地块的向东挤出,羌塘地块的运动受到扬子地体的阻挡,从而驱使川滇地块持续向南南东方向运动。普洱地震活跃区位于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台构造过渡带的思茅地块内,西接保山地  相似文献   

15.
地震预测的科学(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晏平 《世界地震译丛》2009,(5):65-80,F0003
5地震预测的未来现在是地震预测的时间“现在是地震预测的时间”,电视中传来了地震预测人士的声音。他开始解说一天的地震活动。在通常情况下,播报的内容并不怎么让人担心。但有时也会用紧张的声音进行地震预测播报:“○○县近海板块边界的黏着状态发生了变化,除了深部低频颤动活跃以外,电磁和地下水的成分也都出现了异常,在位于20km深的假想○○地震的凹凸体上也发生了前兆滑动。  相似文献   

16.
日本海的形成与演化一直是研究边缘海问题的热点之一.日本海位于亚欧大陆东北缘,太平洋西岸,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鄂霍次克四个板块的相互作用,构造环境复杂.海域内的地形以弧后盆地为主,相间分布着海隆、沙洲、海底高原和裂谷等,是西北太平洋上独特的地质和地貌构造单元.因此,研究日本海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西北太平洋弧后盆地的形成机理和海沟的俯冲机制.本文首先通过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收集到的地质及地球物理学数据,对日本海的构造环境和地貌特征进行详细地描述.然后,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在有关日本海的研究中仍存在的争议性问题并加以描述,包括日本海的形成时间、日本海的形成模式和日本岛弧演化等问题.接着,通过回顾前人提出的日本海的演化模式,我们发现日本海的形成与周围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根据周围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可能的相对运动,我们把日本海的演化模式分为四类:(1)仅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2)仅受到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3)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4)形成初期仅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作用,随后受到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协同作用.最后对日本海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从板块构造观点论南海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鑫 《地球物理学报》1981,24(4):427-437
南海是亚洲东部的一个边缘海。从板块构造观点看来,南海及其周围整个东南亚大陆边缘恰好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交汇处,即处于一板块“三叉点”上。 根据此区域内已有的地球物理及地质资料,作者认为南海海盆是新生的边缘海板块而不是沉没的古老地台。 南海的形成是由于新生代早期在其两侧存在一背离式的板块“三叉点”所致,此“三叉点”的位置在海南岛南侧和印支半岛东侧。“三叉点”以东的地壳因局部海底扩张而被推向东,至菲律宾群岛一线,导致南海深海盆(所谓“中国盆地”)的张开和上地幔物质的上涌。 根据资料分析,作者认为南海海底扩张轴是北东向平行于大陆边缘的,扩张的时代是从渐新世晚期至中新世。  相似文献   

18.
论珠穆朗玛峰地区地壳运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珠穆朗玛峰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缘的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30余年来,共进行35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根据这些大地测量成果对该地区的地壳运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认为珠峰地区地壳垂直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可能存在非平稳性,并发现在时间上的非平稳性与地震学家提出的地震活跃幕似有一定相关性;在空间上的非平稳性可能和地壳介质的非均匀性及地应力的非均匀吸收有关;珠峰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以每年6~7cm速度向北东东方向运动,印度板块和青藏块体在冲撞边缘呈现明显的走滑运动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4月25日当地时间12时11分加德满都(Kathmandu)地区发生地震,此次地震对加德满都和尼泊尔(Nepal)整个中部地区造成相当大的破坏。20世纪90年代初期,早在数值定量化分析喜马拉雅山脉(Himalaya)汇聚速率之前[1],此次地震已经被预测[2-3]。当时并不确定北倾6°的喜马拉雅滑脱构造带上浅部蠕滑行为能否释放积累的挤压应力。自那以后,大量研究[4-6]确认了板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6,(8)
正地球是一颗美丽的星球,它有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河流、广袤的平原、起伏的丘陵……风格各异的地质风貌让地球各处呈现出非同一般的魅力。想知道这些地貌是如何产生的?那就请到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球厅来吧,答案就在这里。中国地质博物馆地球厅以动力为主线,介绍了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重要地质作用。其中东展线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西展线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主要介绍了水和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