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海水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通过开展近海养殖增加海洋碳汇(亦称蓝碳)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的一条新的科学途径.蓝碳是"蓝色粮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提高贝藻等的养殖产量,增加可移出的碳汇,是近海蓝碳开发的一部分.而微型生物蓝碳、溶解有机碳(主要指惰性溶解有机碳)、颗粒碳的沉积等都是养殖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往被遗漏的碳汇部分.从不同角度全面揭示近海养殖环境的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科学评估近海养殖碳汇功能,不仅可为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并可能在未来碳市场中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明确区域乃至全球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碳汇的量级、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对解决陆地遗失碳汇难题、碳循环系统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利用长时间高精度生态气象水文栅格数据以及中国和周边44个流域的监测数据,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及碳酸盐岩最大潜在溶蚀模型,对中国碳酸盐岩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即石灰岩在2000~2014年的化学风化碳汇进行估算,并对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趋势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石灰岩区域Ca~(2+)及HCO_3离子活度系数高值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和西北区域,整体上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态势;中国2000~2014年石灰岩年均风化碳汇通量为4.28t C km~(-2)a~(-1),各区域差别较大,高值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岩溶区域,并且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级递增的状态;在纬度上,中国南方28.14°N以南是通量波动最大的区域,整体上通量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气候带上,亚热带与热带区域是通量最大的区域,对于寒带、中温带、暖温带以及温带区域,荒漠气候带是这些气候类型中通量最小的区域,而草原气候带及阔叶林气候带是通量最大的区域;基于像元的趋势分析显示,中国石灰岩风化碳汇处于轻微增加的状态,其通量增长速率约为0.036t C km~(-2)a~(-1);全国石灰岩风化碳汇总量为7.07Tg C a~(-1),在研究期间处于波动的状态,在2002、2008及2010年为总量最大的三个年份,在2011年为最低,同样处于轻微增加的趋势,其增长速率约为0.06Tg C a~(-1);西藏自治区是中国石灰岩风化碳汇最大的行政区,总量达到了1.20Tg C a~(-1),南方岩溶区为中国石灰岩风化碳汇最大的岩溶分区,总量为4.95Tg C a~(-1),其碳汇占到中国石灰岩风化碳汇总量的70.01%;基于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的风化碳循环差异及其关系估算得到中国碳酸盐岩的风化碳汇总量可达11.37Tg C a~(-1),其通量约为5.02t C km~(-2)a~(-1),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总量相当于中国生物量碳汇的16.20%,这说明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是中国碳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排除径流深为负值区域的干扰,中国碳酸盐岩风化碳汇通量可达6.54t C km~(-2)a~(-1).文章的研究模式对未来进一步改进全球尺度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的精确估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发挥着全球气候变化"缓冲器"的作用.蓝色碳汇,简称"蓝碳",即由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碳(主要是有机碳),是海洋储碳的重要机制之一.蓝碳最初认识的形式是可见的海岸带植物固碳.其实之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看不见的微型生物(浮游植物、细菌、古菌、病毒、原生动物)占海洋生物量9 0%以上,是蓝碳的主要贡献者.中国陆架边缘海占国土总面积的1/3,碳汇潜力巨大,亟待研发.本文以近海生态系统碳汇过程、调控机制及增汇模式为主线,论述了近海生态系统结构与碳循环功能特征、碳汇形成过程与机理,并结合近海碳汇在沉积记录中的地史过程演变探讨了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碳汇的可能影响,展望了碳汇工程在增加近海海洋储碳能力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用森林和草场资源清查资料、农业统计、气候等地面观测资料, 以及卫星遥感数据, 并参考国外的研究结果, 对1981~2000年间中国森林、草地、灌草丛以及农作物等陆地植被的碳汇进行了估算, 并对土壤碳汇进行了讨论. 主要结论如下: (1) 中国森林面积(郁闭度为20%)由1980年初的116.5×106 ha, 增加到2000年初的142.8×106 ha; 森林总碳库由4.3 Pg C (1 Pg C = 1015 g C)增加到5.9 Pg C; 平均碳密度由36.9 Mg C/ha (1 Mg C = 106 g C)增加到41.0 Mg C/ha; 年均碳汇为0.075 Pg C/a. 中国草地面积约为331×106 ha, 总碳库1.15 Pg C, 总碳密度3.46 t C/ha, 年均碳汇0.007 Pg C/a. 中国灌草丛的面积为178×106 ha; 年均碳汇为0.014~0.024 Pg C/a. 中国农作物的生物量按0.0125~0.0143 Pg C/a的速率增加. (2) 在1981~2000年间, 中国陆地植被年均总碳汇为0.096~0.106 Pg C/a, 相当于同期中国工业CO2排放量的14.6%~16.1%. 利用国外结果对中国土壤碳汇进行了概算, 为0.04~0.07 Pg C/a. 因此,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总碳汇(植被和土壤)将相当于同期中国工业CO2排放量的20.8%~26.8%. (3) 文中的碳汇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尤其是对土壤碳汇的估算. 为此, 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段雯娟 《地球》2015,(2):21-24
<正>也许你会感到讽刺:中国的"太阳能之城"保定,居然成为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在环保部近日出炉的2014年空气质量报告中,保定在74个全国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位列倒数第一。有"太阳能之城"、"中国电谷"、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等美誉的河北保定,成了国内外瞩目的焦点。保定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光伏生产基地。早在2006年,保定市就提出"中国电谷"发展战略。目前,保定打造的"中国电谷"拥有相关企业170多家,  相似文献   

6.
大型海藻栽培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江蓠属(Gracilaria)的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等是中国主要栽培种类.本研究利用2011~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的中国江蓠栽培量,提出了一种针对大型海藻净碳汇的核算方法.进而通过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2021~2030年中国江蓠栽培净碳汇趋势进行了预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探讨了中国江蓠栽培固碳增汇和甲烷减排潜力.基于栽培量核算中国2011~2020年江蓠栽培净碳汇约3.21~9.24wt a-1,逐年呈快速增长趋势,因此江蓠栽培具有较大固碳增汇潜力;预测2021~2030年江蓠栽培净碳汇将稳步上升,将达7.78~19.14wt a-1,因此对“碳达峰”具有重要意义.大型海藻栽培基准情景下,江蓠栽培可形成“增汇-净水-经济”协同发展链条;利用大型海藻生产绿色饲料情景下,每吨江蓠还具有0.33~0.68吨碳(甲烷)减排潜力,可形成“增汇-净水-经济-减排”陆海统筹增汇减排协同发展链条.综上,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3)
正在新疆有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大漠与城市相连,绿洲与黄沙相伴,飞鸟伴驼铃起舞,大漠风光与江南秀色相映,极高气温与正常气温仅一步之间……这地方,就是世界上惟一与城市相连的沙漠,也是中国首批挂牌"中国国家沙漠公园"的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截止目前,在已批复的55个国家沙漠公园试点中,新疆占了18个,其中全国首批9个国家级沙漠公园全部位于新疆,牢牢占据了我国"沙漠公园  相似文献   

8.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 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3个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围绕这3个准则,从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取出六大因素,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六大因素,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建立起指标体系与上述3个方面评价准则¾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3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体系的建立能够在绝对上、定量上评价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指导城市进行防震减灾决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定义及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三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围绕这三个准则归纳出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六大因素,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六大因素,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再分别建立这些指标体系中的各种因素或其子因素与评价三准则中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三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可对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进行定量的评价,指导城市防震减灾决策。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月11日,第十一届BCA中国汽车榜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内知名专业财经媒体经济观察报主办,新浪汽车、汽车头条app全程战略支持。2017年度BCA中国汽车榜主题为"以尽责为美,向行动致敬",除了向年度优秀企业和优秀产品颁发奖项,经济观察报还携手北京绿化基金会,共同发起"BCA中国汽车人绿色公益行"活动。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郭宏超代表主办方致辞表示,随  相似文献   

11.
闫玉奎 《地球》2011,(6):34-37
“现在,那些环境交易所大多还只是挂一个牌子而已,他们是没有碳汇交易可做的。很简单的道理,市场必须要有卖家和买家,但是现在没有买家,就不可能形成这种市场。”  相似文献   

12.
正5月28日,由光华设计基金会、中国信息界工业设计研究院、绿色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绿色技术推介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推介会围绕共同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题,开展跨领域、多元化的交流与对话,共同推进绿色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用绿色创新技术服务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创新发展及绿色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绿色创新智慧。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11)
正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这是第一个由中国发起设立的国际日,也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今年世界城市日"共建城市、共享发展"的主题集中体现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城市化进程、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愿景和理念。共建为了共享,共享需要共建。推进城市的共建共享,必须牢牢把握共建与共享的辩证法,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健全完善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人人参与城市建设的权利,提供人人尽力的机会,让人人享有发展成果。实现城市的共建,必须大力弘扬多元化、合作性的城市建设理念。积极发挥政府、公民、企  相似文献   

14.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定义及评估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3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围绕这三个准则,从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归纳出6大因素,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6大因素,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再分别建立这些指标体系中的各种因素或其子因素与评价三准则中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3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进行定量的评价,从而指导城市进行防震减灾努力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原碳汇现状与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2021,(4)
正我国是世界上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草原不仅跟草原风光、游牧民族文化有关,还是各民族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是人类进化的起点、农业文明的起点……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入公众视野。那我国的草原,比如内蒙古草原,在碳汇方面的现状和潜力如何?内蒙古的草原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面积近7880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6.5%,  相似文献   

16.
文登,位于山东半岛东端,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因秦始皇东巡至此“召文人登山”而得名,建置至今已有1400多年。绵延千年的发展史,为这座秀丽滨城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是“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是中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7.
谢俊奇 《地球》2011,(2):31-32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目前只有18亿亩耕地。仅仅能够满足粮食安全的基本需求,未来还要建设宜居城市。需要大量生态用地。可以说,今后的城市发展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靠侵占耕地和其他生态用地来维持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7,(7)
<正>第十二届新世纪北京生态论坛6月8日在北京召开,由北京生态学学会主办,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简称"北京园科院")承办,主题为"城市生态与宜居环境建设"。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王效科、清华大学杨军教授、北京园科院院长李延明和教授级高工李新宇等专家作了精彩的报告。《地球》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城市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诸如热岛效应、城市生物多样性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及景观破碎化、水体污染、洪涝、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7,(9)
<正>国土部会同住建部近日联合印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根据地方自愿,确定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首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以期通过试点改革,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缓解住房供需矛盾,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健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13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合肥、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碳汇降低了大气CO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速率,然而,其碳汇通量(CCSF)的估算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对CCSF的贡献率尚不清晰.为此,本文汇编了中国不同流域离子浓度站点数据,并采用经典热力学溶蚀模型,重新评估了中国1991~2020年CCSF的潜力和时空格局,并定量分析了温度(MAT)、降水(MAP)、蒸散发(ET)、土壤水(SM)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因子对CCSF的贡献率.结果发现:(1)中国CCSF为22.76t CO2km-2a-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5.77t CO2km-2a-1);总量(CCS)为4772.67×104t CO2,以252.98×104km-2的碳酸盐岩面积贡献了全球14.91%的CCS.(2)中国CCSF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其中南方岩溶区、青藏岩溶区和北方岩溶区C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