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钻孔抽水试验实践,分析研究当前钻孔抽水试验观测过程中相关的规范规程要求和遇到的困难.为了解决试验困难和提高试验质量,本文利用新的传感器技术对钻孔抽水试验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出了钻孔抽水试验观测自动化的实现方法,分析对比观测自动化的先进性,并展示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XRJ1水文兼注浆试验孔、XRJ2注浆检查孔、水源井1号、水源井2号抽水试验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认为XRJ2注浆检查孔出水量(相同降深)较XRJ1孔减小了近60%的主要原因是XRJ1钻孔注浆影响所致,与XRJ2孔在抽水试验中使用的桥式骨架过滤器没有关联。针对目前《煤炭资源勘探抽水试验规程》中关于过滤管孔隙率的要求.提出了抽水钻孔过滤管类型与孔隙率选择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修订《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过程中,为解决多孔抽水试验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曾专门在河南南阳市鸭河口进行了两组多孔抽水试验,收集了大量实际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穿过多层含水层的钻孔,通过混合抽水(或注水)试验分别计算其水文地质参数,我们主要是通过多次抽水(有几个含水层,抽几次水)算得的。其法甚繁,效率极低,成本很高,而且如自下而上抽水时还不能保留抽水钻孔。因此,在一般的水文地质勘探中都未采用这个办法。 本文所讨论的,是利用定向流速测井仪通过孔内抽水或注水测算多层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在某矿区1172孔(清水孔)抽水试验结束后,在原试段中重新灌浆、堵漏。洗孔后重作抽水试验。对比灌浆前、后的试验结果,以了解泥浆钻进对抽水试验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抽水试验中的几个问题一、抽水时过滤器的位置和长度正确地确定过滤器的位置和长度,是决定抽水试验能否正确测定岩石透水性的主要环节.我们过去在工作中,常常错误的确定了过滤器的位置和长度.如在揭露含水层全厚度的钻孔中抽水,但所下过滤器的长度却不等于含水层的全厚度;在不完整井中抽水,过滤器的位置和长度也没有按照"K"值的计算图式确定,致使抽水试验结果,选择不到恰当的计算"K"值的图式.  相似文献   

7.
抽水试验中常遇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小烽 《探矿工程》2001,(5):43-43,51
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工作中如何选择抽水设备、确定抽水孔结构、过滤管孔隙率和滤网孔眼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李友龙 《地下水》2011,33(2):199-200
目前,海域抽水试验在人工岛、海底隧道等工程已广泛应用,但海上抽水试验不同于陆域抽水试验,试验周期长、要求高、试验技术难度大.本文对海域抽水试验钻探平台的稳定性(施工船只及设备的选择、平台的安装)、止水效果(护孔管的安装)、钻孔成井质量(成孔和洗井)、试验数据的采集(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核实)等四个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准东煤田地层具有固结较弱、水敏性及抗扰动性差的特点,传统自上而下的分层抽水试验方法在该地区容易引发孔内坍塌、上下层之间的止水失败、套管、井管和滤水管难以拔出等问题,造成抽水试验结果偏差较大或失败。在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下而上分层抽水试验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自上而下分层抽水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取的水文地质参数与矿区的实际条件相吻合,而且易于实施,经过在准东煤田钻孔抽水试验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同类型煤田勘探钻孔抽水试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钻孔中“水跃”的概念在潜水中进行抽水试验时,抽水孔中的水位和孔壁外部的水位常常发生断裂,这种现象即称之为“水跃”。柯晋教授在实验室中进行井的模型实验时发现:在抽水时只有当钻孔中水位降低得很少时,孔中水位才与孔壁外部水位相吻合。在野外的抽水试验当  相似文献   

11.
针对岩溶发育的大水矿区,在进行小孔径抽水试验工作时,现有的国产压风机虽然尽了最大机械能力,但水位的降低值仍然达不到规范的质量要求,不得不将小孔径抽水试验改为大口径或孔组抽水的情况,采取了加长风管长度,用进口在压风机的方法,完成了兴隆庄井田O2-7号水文孔的小孔径抽水试验工作。从抽水试验的曲线来看,该方法切实可行,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煤矿可采煤层覆岩石膏体充填是提高资源回采量、防止村镇密集区地面沉降塌陷而采取的一种新措施。以济宁岱庄煤矿石膏体充填孔为例,介绍了该孔的设计、主要技术要求及钻进技术参数。提出了应用PHP—HPAN优质泥浆,以提高钻进速度;正确使用钻具组合,每100m测斜一次以防止钻孔弯曲等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从泥浆配制、焊接、下管、管路加工及安装的质量检验角度,详细介绍了成井的技术要点,并对固井作业中的冲孔、制浆和泵浆几个过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施工程序无法解决坚硬岩石止水环隙很小(仅3 mm)钻孔的同径止水及分层抽水试验问题,以山西某水文地质参数井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和室内综合试验的方法,对同径止水方案、材料、技术、分层抽水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同径止水装置经过特殊的“外掏内缩”设计与制作,使止水外环间隙由3 mm增大到8.5 mm,解决了“极小止水环隙”下的同径止水问题;经抽水检验,止水效果良好。(2) 在孔外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定制的止水材料和选择的止水组合与本孔的适应性强,下管风险小,实施过程相当顺利。(3)专门设计的分层导水管路,其上串接的隔离封水胶球与止水套管柱内设置的锥形隔水接头相互契合,封水可靠,形成了两套独立的导水管路,满足了上、下含水层分层抽水试验的工况。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水文地质参数井开展同径止水或分层抽水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C4Z—G-05孔为某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工程勘察钻孔,钻孔深度1075.5m。钻探过程中分别在孔深288~400m和611~724m穿过落差大于100m的断裂构造破碎带,并出现涌水及漏水现象,施工难度大,水文地质试验难以进行。据此,采取了合理的施工顺序,并根据钻进时的机械设备及钻进情况及时调控钻进参数;针对不同的地层,选用不同的泥浆类型,从而顺利的完成了该孔钻探工作。在水文地质试验中,对松散层潜水,采取了抽水试验,对两个断裂带,适时的运用观测涌水量和压力水头及涌水试验的方法,并选择适宜的计算公式,较好的完成了该孔的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桑树坪煤矿采取地面注骨料和井下注浆技术治理奥灰(奥陶纪灰岩)岩溶陷落柱时,施工的3个常规检查钻孔出现严重的水砂突涌现象,封孔难度极大,采取向孔内下入木楔、反丝止浆塞等方法均封孔失败。针对此难题,提出带压顶替注浆封孔技术,首先,向孔内注入大于套管体积的清水以确保孔内通畅,避免砂粒填充至套管内,导致封孔深度未达到套管以下稳定岩层;之后,采取低泵量向孔内多次循环注入大于套管体积的稀水泥浆;最后,待水泥浆凝固后,采取小直径钻头钻进至套管外以检查大孔径钻孔的封孔质量。该技术成功应用于3个常规检查钻孔封堵工程,实践发现:先期注浆封孔水泥浆液水灰比宜选取1︰1,单次候凝时间宜选取3~4 d,延长水泥浆候凝时间,可提高钻孔封孔质量。此技术适用于井下狭小空间作业,可防止孔口涌水涌砂,避免孔内水砂高速流动,确保封孔质量及人员安全,为封堵类似水砂突涌钻孔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温高压干热岩钻井定位轨迹探测设备存在耐高温高压性能差、稳定性差、测量精度不高、电能消耗大等问题,研制一套高温钻孔测斜装置,解决高温高压多点连续钻孔测斜及测温问题。选择耐高温元器件,设计控制和测量电路;采用自动间歇供电方法,减少散热,降低功耗;设计保温探管、承压探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承压外管的屈服强度和保温探管的温度场与压力场进行耦合分析和校核。最后进行仿真测试和野外试验,根据测试数据表明,设备能在280℃和12 MPa高温高压环境条件下实现深井倾角、方位角、工具面向角及温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碎软煤层本煤层钻孔施工困难,瓦斯抽采浓度低,抽采效果差,无法实现大面积区域预抽的问题,在现有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了顶板梳状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技术,并在韩城矿区桑树坪二号井进行了现场试验。现场施工顶板梳状长钻孔主孔长度588 m,包含8个分支孔,钻孔总进尺1 188 m,主孔距煤层0~3.28 m,平面上覆盖约12.5 m。采用不动管柱分段水力压裂工艺,分4段进行水力压裂施工,累计注水2 012 m3,最大泵注压力8.74 MPa。压裂后最大影响半径大于30 m,且裂缝主要位于钻孔下方,向煤层延伸。压裂钻孔稳定抽采阶段瓦斯抽采纯量1.18 m3/min,抽采瓦斯体积分数平均43.54%。顶板梳状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钻孔瓦斯抽采纯量是水力割缝钻孔的1.2倍,是本煤层顺层钻孔的4.0倍。试验结果表明,顶板梳状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技术可有效避免本煤层常规钻孔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塌孔、卡钻、喷孔等问题,实现了碎软低渗煤层大面积区域瓦斯预抽,为碎软低渗煤层区域瓦斯预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Equipment has been developed for straddle packer testing in fractured-rock boreholes to conduct four types of tests (constant-head step tests, slug tests, constant-rate pumping tests, and recovery tests) without deflating the packers or adjusting equipment in the hole between tests. The goal is to achieve improved accuracy and precision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nsmissivity (T). Water-pressure measurements are recorded using pressure transducers positioned above and below the test interval to identify connections from the test interval to the open borehole. Insights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test conditions are gathered with this equipment to assess errors related to deviations from assumptions inherent in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used to determine T, including validation of the Darcian flow assumption, validation of slug test assumptions, cross-connection to the open borehole, inadequate borehole development, and dual permeability, thereby giving greater confidence in the calculated T values. When the errors indicated above are minimized, the constant-head step tests, slug tests and constant-rate pumping/recovery tests give nearly identical values. This multiple-test approach to fractured-rock studies increases confidence in test results, which is important when the goal is characterization of fracture networks for contaminant transport and fate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9.
针对焊接式螺旋钻杆配合风压钻进松软煤层时,易出现螺旋翼片开裂、脱焊及不耐磨等现象,导致成孔难甚至报废等问题,通过铣屑方式在厚壁管材中加工出螺旋槽,改进钻杆接头,对螺纹进行表面处理,研制出整体式螺旋钻杆。简要介绍了整体式螺旋钻杆设计和加工流程。在淮南潘一矿的试验结果表明:整体式螺旋钻杆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成孔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既可替代焊接式螺旋钻杆在松软煤层中进行风压钻进,也可替代常规外平钻杆施工岩石钻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