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高层建筑桩基施工和基坑开挖施工使土体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坑内外土体隆起或沉降,从而易使邻近轨道高架发生沉降变形。通过利用苏州"中城商务广场C、D楼"项目施工过程中对高架桥墩的实时监测,分析其对轨道交通高架桥造成的影响及原因,供类似监测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施工为例,介绍了该工程的基本特点、基坑地表沉降监测方案及测点埋设要求。根据施工特点,将监测数据分为四个工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即: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沉降均小于报警值,周围环境比较安全。可以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景 《江西测绘》2013,(3):30-32
文章以某商务楼深基坑工程施工为例,介绍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的内容,并结合监测数据,分析深基坑护壁变形的规律及深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作者认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基坑护壁和周边建筑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必要的监测,可以保证基坑护墙工程的安全、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由于道路建设基坑开挖必然对其下方及周边的地铁隧道稳定与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对与施工道路共线区域的地铁隧道进行实时监测是维持地铁安全运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本文以深圳市某快速路与地铁11号线共线监测区域长度约1000m的2标为例,针对目前地铁隧道监测范围一般在200m以内居多,超长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内的多台仪器不能直接与基准点通视的经验较少的现状,提出偏心观测的多站式自动化监测系统,对地铁隧道进行高精度的实时全程监测。结果表明使用此监测方法有效指导了基坑施工,为深圳地区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隧道超长影响范围的监测积累工程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变形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基坑开挖所产生的卸载和基坑降水的影响,临近地铁隧道的受力条件将改变,造成地铁隧道的变形和位移。采用自动化技术实时监测地铁隧道的变形,对保证地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文中结合广州大马站商业中心项目基坑开挖对临近运营地铁1号线隧道结构变形位移自动监测工程项目的实践,对自动全站仪监测系统在地铁隧道监测方面的系统构建、测量方法、测量精度、监测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以高精度、自动化的优势,及时提供可靠的动态监测数据,科学指导基坑施工,保证了地铁运营安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结合南京市水中墩基坑监测工程开挖和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情况,对钢板桩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钢支撑轴力以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基坑钢板桩形变进行了数据分析,总结了实际基坑监测中的注意事项和施工中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为基坑监测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地铁工程等的出现,为提高土地的空间利用率,基坑的开挖深度也随之增大。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基坑的安全便成了项目施工的重点,城市基坑的安全问题成为建设工程当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作者通过对基坑变形监测的目的、原则及监测内容进行论述,并结合银川西夏万达广场基坑工程实例,对具体的基坑监测设计、内容、方法以及应急预案等问题进行介绍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鸿伟 《测绘通报》2016,(8):149-151
正地铁旁的基坑开挖可能引起的地铁外部荷载的变化会对地铁结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对地铁结构进行监测,了解其变形情况和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预防工程事故、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是非常重要的。深圳前海自贸区在开展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同时,注意对运营地铁结构的保护监测。前海地铁保护监测项目是针对前海湾的罗宝线、环中线地铁结构进行的全自动监测。项目监测区间长,工作基点位于变形区内,极易受地铁运行列车振动和气流变  相似文献   

9.
邵文 《现代测绘》2017,(1):55-58
随着城市地铁运营线路的快速增加,临近地铁的深大基坑项目也不断增多,这些基坑施工造成地铁产生较大的变形和位移,严重威胁地铁的安全,应对地铁进行高频率、高精度变形监测。传统的人工监测方法已不能满足地铁监测周期短、时效性强的要求,而自动化监测可实时提供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动态监测数据,是目前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据此,以某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方案为例,介绍了方案设计、监测系统的构成与运行、监测网布设等内容,监测数据准确反映了基坑开挖对地铁的影响规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可靠,有效保证了地铁的结构和运营安全,适宜在类似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赵玲 《北京测绘》2021,35(11):1468-1473
基坑开挖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基坑和基坑周边环境科学、实时、准确等监测难点问题,以广州运达商业广场项目为例,对基坑支护结构水平和竖向位移、周边环境沉降、深层水平位移、锚杆内力等项目进行监测,并以图表的形式对监测项目的变形过程和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及监测方案的合理性.可确保建筑基坑和基坑周边环境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为本地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建筑基坑围墙及基坑边坡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发生水平位移和沉降造成安全隐患问题,设计了一种基坑围墙位移监测系统,利用测点定时采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DS)观测数据,在服务器上结合参考站数据顺序对各个监测点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用休哈特均值控制图,当测点位移量超过阈值时系统发出告警,测点每60 min给出一组测量值,准静态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基坑围墙测点东(E)方向为5 mm;北(N)方向为4 mm;天顶(U)方向为9 mm的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2.
黄彬 《东北测绘》2013,(4):164-166
通过对柳州信息产业大厦基坑监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测,可以保证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基坑开挖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同时,通过监测的信息反馈,指导了施工,合理地安排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3.
某工程深基坑回弹观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深埋基础建筑的施工中,基础底面将经历回弹-再压缩-附加沉降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具体工程的变形观测,概述了其特点、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对现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变形量的分布特点及一般规律。同时观测结果验证了对高层建筑部分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设计方案明显地改善具有高低差异建筑群的沉降分布状况,大大减少了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4.
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基坑变形监测项目,从观测墩及觇牌的设计、观测方法、精度估计等方面对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利用差异沉降量推算法进行倾斜观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TS50全站仪配合徕卡多测回测角软件能够自动瞄准、自动观测,具有高智能、高精度的特点,从而在地铁基坑监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前大彦站基坑监测项目实践,对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监测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实际应用表明:基于TS50全站仪的多测回测角软件能提供及时可靠的监测数据,科学指导基坑施工,保证了基坑安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GM(1,1)预报模型的建立及应用问题,并通过对贵广铁路某高架桥沉降变形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M(1,1)建模进行预报具有理论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说明灰色理论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监测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北京地铁车站某明挖深基坑在砂卵石地层的工程实例,首先论述了该工程的工程概况、基坑监测的内容、监测频率及监测周期;其次通过基坑开挖引起基坑周边土体荷载变化原理理论分析了地表沉降、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水平位移分布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际监测数据总结了监测结果,运用监测时程变化曲线图表了说明监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的不同与吻合之处,为今后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处理风险事务和工程安全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桥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及沉降灰色模型预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桥梁墩台进行沉降观测。本文结合木瓜溪大桥墩台施工期间的多次沉降观测,讨论了桥墩台施工检测过程中控制网布设及其沉降规律,为较大型桥梁的施工提供较为科学的沉降规律。最后,用灰色系统模型对沉降监测点预测进行了探索,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PS-InSAR监测地面沉降受DEM精度影响的问题,该文通过应用SRTM-3DEM、ASTER GDEM和Pleiades立体像对来获取DEM,分析对比3种DEM的高程精度及其参与PS-InSAR流程的沉降监测精度。结果表明,Pleiades DEM在建筑密集区和高架桥区的监测精度更高,SRTM-3DEM在居民地和施工地区沉降监测精度更高。该成果为不同区域PS-InSAR沉降监测的DEM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20个车站基坑的变形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基坑深度为依据,分别研究了不同风险等级基坑的地表沉降、桩(墙)顶水平位移和桩(墙)体水平位移情况;明确了各监测项目的实测值分布形态,并给出了实测数据的数理统计结果;分析了桩(墙)体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的位置,明确了基坑深度对最大值位置的影响,并着重对该地区基坑工程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可指导后续郑州地区基坑工程变形控制工作的开展,也可为类似地区基坑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