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板块聚敛俯冲带,包括由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聚敛俯冲过程所形成的一系列沉积盆地:深海沟、斜坡盆地、前弧盆地、弧后盆地以及前陆盆地。这些盆地内形成的沉积建造均由非稳定型的陆源建造、火山沉积建造和内源建造组成。在中国境内和海域,自北而南有四条地壳消减带:1)介于中国北部大陆区及其相邻的陆缘与西伯利亚—蒙古大陆南侧陆缘区之间地壳消减带;2)介于中国北部大陆区与中国南部大陆区,大致沿昆仑、秦岭一线等地壳消减带;3)介于中国南部大陆区与西南方(冈瓦  相似文献   

2.
位于扬子板块和大别变质地体之间的随-应地区,早古生代是一被动大陆边缘扩张盆地。根据沉积盆地基底、地层层序、沉积体系和火山岩亲缘关系,随一应地体的发展史可追溯到晚元古代,并划分为4个阶段:(1)晚元古代至早震旦世地壳上拱和拉伸阶段;(2)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被动大陆边缘阶段;(3)中寒武世至奥陶纪海底扩张阶段;(4)志留纪至泥盆纪盆地充填回返阶段。本区沉积盆地发育模式是由大陆边缘裂谷盆地转化为前陆盆地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北祁连造山带老虎山地区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硅质岩的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下奥陶统硅质岩为生物化学作用成因,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深海环境;中、上奥陶统下部与玄武岩共生的硅质岩显示热液成因,沉积于洋脊环境;中、上奥陶统上部硅质岩指示生物化学成因,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上述特征表明老虎山地区在早奥陶世为相对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所含硅质岩和陆缘碎屑岩为大陆斜坡相浊流沉积。中、晚奥陶世柴达木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在弧后产生离散型活动大陆边缘,形成弧后盆地,硅质岩及其共生的枕状玄武岩和浊积岩应属于扩张弧后盆地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被动大陆边缘碳酸盐生长序列与盆山转换耦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效松 《地球学报》1996,17(1):41-53
碳酸盐作为盆地堆积物整体的一部分,剖析达到碳酸盐清水环境的先决条件、保持条件和中止消亡条件就可判别盆地中碳酸盐沉积与其他堆积作用之间的关系,恢复盆地性质、演化历史和盆转山的过程。碳酸盐生长的4个边界条件:碳酸盐生长的基座、碳酸盐沉积前后的转换面、碳酸盐生长序列的内部结构和碳酸盐中止和消亡方式、不同板块部位的盆地和盆转山过程,这4个边界条件均不相同。在被动大陆边缘转为前陆盆地过程中,碳酸盐生长发育的4个边界条件也随之而变化。其过程为:早期裂谷充填;晚期裂谷、碎屑岩陆架形成;碳酸盐陆架;热沉降和镶边碳酸盐台地  相似文献   

5.
热水沉积型金矿床是我国秦岭主要的金矿床类型。南秦岭沉积盆地是在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大地构造活动中形成的。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认识,对南秦岭区域构造活动和金龙山金矿床的分析,认为南秦岭热水沉积型金矿床的同生断裂构造、地层、沉积盆地环境特征与矿床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热水沉积型金矿床是我国秦岭主要的金矿床类型。南秦岭沉积盆地是在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大地构造活动中形成的。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认识,对南秦岭区域构造活动和金龙山金矿床的分析,认为南秦岭热水沉积型金矿床的同生断裂构造、地层、沉积盆地环境特征与矿床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青藏特提斯沉积地质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成青藏高原的主要微板块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了各具特色的地质演化历程和发展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地壳结构。青藏高原的沉积地质历史演化 经历了区内各主要微板块的基底形成与盖层沉积演化 的前特提斯阶段;以板块汇聚边缘与碰撞时期的构造背景为基础,划出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个沉积叶质历史发展及其所形成的弧盆体系格架的特提斯形成演化阶段;随着始新世末期残留海的消失,青藏地区形成统一大陆,并进入统一应力场的青藏统-陆壳形成阶段;从中上新世开始的青藏高原隆升阶段,青藏高原上发育了一些大中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如羌塘盆地、措勤盆地、昌都盆地等都经历过从弧后向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演化阶段,并具有受喜马拉雅运动统一改造的特征,这些沉积盆地中油气藏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
义马煤盆地的演化及赋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支期华北古大陆板块与杨子古大陆板块碰撞对接,使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演化发生重大转折。华北南部由此结束了统一的沉积格局,进入彼此分隔的内陆盆地发展阶段。随着燕山期沿东秦岭古板块对接带发生的大规模 A 型俯冲和逆冲推覆,在其北侧华北板块南缘,于挤压隆起的背景上形成若千个受控于先成断裂格架的含煤和含油气内陆断陷盆地,豫西义马煤盆地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扬子东南大陆边缘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层序地层和盆地动力演化刘宝珺,许效松,徐强(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扬子板块早古生代的形成和演化对中国古大陆的板块构造演化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用新发展起来的露头层序地层方法和沉积盆地演化分析来阐明其变化规律。在扬子板...  相似文献   

10.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演化过程及油气资源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板块的西北缘,是在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之后,晚古生代华南洋再一次打开,又接受沉积的。泥盆纪一早二叠世,该地区形成被动大陆边缘;晚二叠世末,随着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该地区转变成弧后盆地;早三叠世一伤罗纪,进一步转化成前陆盆地。在被动大陆边缘的碎屑岩陆架沉积阶段,生成碎屑岩烃源岩;在碳酸盐台地沉降阶段,发育砂屑灰岩、藻灰岩、礁灰岩和暴露作用生成的白云岩储集岩。因而其早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构成了古生新储组合;前陆盆地早期,在前渊盆地内沉积了一套碎屑岩烃源岩,它与早期的储集层构成了新生古储组合,同时也对下伏地层起到了封闭作用。随着逆冲体向西推进,沉积地层也逐层向克拉通斜坡上超覆,发育地层圈闭。前陆中期阶段快速沉积的巨厚的复理石和晚期的磨拉石促进了早期烃源岩的迅速埋藏、成熟和保存。十万大山盆地具备了典型前陆盆地的生烃成藏地质条件,因而该盆地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 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系统总体受到来自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部俯冲碰撞的作用, 在大陆边缘形成一系列边缘海盆地和断陷-坳陷盆地, 主要发育松辽、渤海湾、江汉、苏北、东海、珠江口和北部湾等盆地.基于中国东部沉积盆地的中生代构造背景分析和新生代盆地的分布特征, 对其中的7个主要沉积盆地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序列和构造演化分析.通过周缘板块和郯庐断裂的构造演化、火山活动、低温热年代学、气候演变等对比分析, 中国东部沉积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 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第四纪.   相似文献   

12.
十万山盆地位于广西西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板块的西北缘,是在华南板块与杨子板块拼接的加里东运动之后,早古生代华南洋再一次打开形成被动大陆边缘。晚二叠世末,该地区变成孤后盆地,进一步转化成前陆盆地。在盆山转换过程中,经历了三次沉积-构造盆山转换过程:泥盆纪-二早叠世分地新生与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谷;晚二叠世与中三叠世间盆地构造性质转换与前陆盆地;晚三叠世至侏罗纪的晚期前陆磨拉石沉积。在碎屑岩陆架沉积阶段,生成碎屑岩烃源岩层。在碳酸盐台地沉阶段,发育硝屑灰岩、藻灰岩、礁灰岩和暴露作用生成的白云岩储集岩。因而其早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构了古生新储组合。前陆盆地早期在前渊盆地内沉积了一套碎屑岩烃源岩。它与早期的储集层构成了新生古储组合。同时也对下伏地层起到了封闭作用。沉积地层逐层向克拉通斜坡上超覆,发育地层圈闭。前渊阶段中期快速沉积的巨厚的复理石沉积和晚期快速沉积形成的磨拉石沉积有利于早期沉积的迅速埋藏、成熟和保存。  相似文献   

13.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石炭纪扬子板块内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及扬子板块与欧美板块之间的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对比研究,编制了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欧美板块石炭纪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扬子板块内部,上、下扬子区2级沉积层序可以进行对比,但下扬子区海进和海岸上超滞后于上扬子区,由于资料的限制,3级沉积层序的对比还有困难;华北板块Fusulina-Fusulinela带内的一个3级沉积层序和Triticites-Peudoschwagerina带内的四个3级沉积层序,可以和扬子板块同期的3级沉积层序对比;扬子板块和北美中大陆不仅3级沉积层序可以对比,而且在晚石炭世Gzhelian期4级沉积层序也可以进行对比,但由于它们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导致沉积层序组成内容的不同。上述对比结果被认为是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所形成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证据。并以冰期与非冰期、联合古陆形成前后等方面对相同板块内和不同板块间沉积层序的数量和级别的异同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消长是控制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沉积层序应具全球同时性和可对比性,但局部沉积条件差异也将影响沉积层序组成。  相似文献   

14.
贾大成  卢焱 《吉林地质》1999,18(1):19-25
在吉林中部地区,从伊通放牛沟岛弧与华北大陆板块之间,发育一套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岩系,为同一沉积盆地内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岩石组合。通过岩石建造分析、岩石化学及区域构造等方面分析。表明该沉积盆地的构造环境为一未完全封闭的弧后盆地,在早古生代华北板块北缘东端构成非标准的弧一盆构造体系,形成特有的活动大陆边缘。通过沉积岩系形成时代对比,认为该弧后盆地属残留,并提出盆地的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地质构造具有六大个性特征:(1)微陆块与其阐的造山带形成镶嵌结构;(2)微陆块和洲级板块一样走完了板块运动的全过程;(3)微陆块虽分散。但在构造活动中仍为一相对独立的地质单位;(4)地质演化具多旋回性;(5)海西期可能出现过一个海西地台;(6)喜马拉雅期中国构造一地貌以及深部结构构造梯级大分化。在地史演变中,无论是微陆块的裂解和漂移。还是经由其间之裂谷或小洋盆的消亡而次第粘结,都缺乏相对统一、量级较大的能量,其本身的动力量级远次于洲级板块。中国沉积盆地经历了从加里东到喜马拉雅多期次和互有交叉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根据盆地形成的地质背景将中国沉积盆地的构造类型划分为六大类;以前寒武纪陆块为基底的多旋回构造联合体盆地;以海西地台为基底的多旋回盆地;以特提斯各微陆块为基底的被动陆缘构造盆地;跨越多构造单元的中生代晚期一新生代大陆裂谷盆地;跨越多构造单元的中生代晚期一新生代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新近纪活动陆缘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16.
板块构造对海相钾盐矿床分布与成矿模式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表生钾盐矿床主要沉积于陆壳板块上的陆表海盆地中,其沉积受制于全球板块运动,具体影响表现在板块的规模、边界特征、漂移历史与古纬度、古气候等的控制作用。在巨型稳定克拉通上,出现巨型陆表海盆,沉积分布广、厚度大的巨型钾盐矿床或矿集区,矿床沉积类型属于化学岩型即碳酸盐岩型钾盐矿;板块汇聚区域,如特提斯造山带,出现较多的小陆块并形成较小规模的海相及海陆交互相盆地,也形成了一些厚度大的巨型-超大型钾盐矿床或矿床群,沉积类型有化学岩型及碎屑岩型钾矿两类;而大陆板块边缘及其内部,出现裂谷盆地成钾,沉积环境可以从海相到非海相及过渡类型,钾盐沉积规模不等,也可出现超大型矿床,基本属于碎屑岩型钾矿;最后,在大陆板块内部出现典型陆相钾盐沉积。从时代上看,稳定巨型克拉通板块成钾,主要出现于古生代;而板块汇聚时期成钾,主要发生在中生代;裂谷成钾则主要出现在新生代,典型陆相钾盐矿床则出现在第四纪。由此可见,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地球表生成钾模式发生了重大转换。从成钾物质来源看,稳定克拉通海盆主要以海水补给为主,特提斯小陆块的海相盆地成钾物质,以海水补给为主,可能存在非海相(以火山活动带来深部物质等)的补给;而裂谷成钾物质补给,则是海相与非海相混合型,甚至一些盆地以非海相物质补给为主。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成钾盆地规模快速变小;所形成的钾盐资源量也呈相应递减变化规律。中国小陆块的漂移演化历史受控于全球主要板块的构造演化,其海相盆地成钾作用也应符合世界主要钾盐成矿的基本规律,因此,掌握全球板块对钾盐成矿基本约束规律,有助于研究中国小陆块海相成钾规律,指导中国海相找钾勘查突破。  相似文献   

17.
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张立平,王东坡(能源地质系)(能源地质研究所)克拉通盆地分为简单克拉通盆地和复合克拉通盆地。简单克拉通盆地是指位于大陆板块内部、其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岩、第一个构造不整合面以上的盆地,即第一个构造层的盆地。其典型的实例为北美...  相似文献   

18.
南秦岭裂陷槽位于中秦岭微板块和摩天岭地体之间.本文根据裂陷槽盆地三河回群和摩天岭地体泥盆系沉积学研究,结合火山作用和生物古地理的研究,探讨该区泥盆纪的盆地格局.三河口群以深水盆地和陆棚沉积为主,内夹拉斑玄武岩和硷性玄武岩,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的分配型式都反映其处于裂陷槽盆地背景。生物古地理分异也指示型陷槽盆地的存在.摩天岭地体泥盆系为滨岸-陆棚碎屑岩和陆棚-缓坡碳酸盐沉积,其为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造山带汇聚板块边缘沉积盆地的鉴别与恢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是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有机连续过程,也是造山带形成的两种基本造山作用方式。不同的造山作用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填充序列,沉积盆地性质的改变和沉积物源区变化是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的最直接体现。沉积盆地是造山带重要大地构造相单元之一,完整记录了板块边缘动力学过程和构造演化以及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沉积盆地构造原型鉴别与恢复是造山带结构-属性解剖的重要内容之一。视沉积盆地与相邻大地构造相的演化为统一整体,以填充物和沉积物源区作为链接沉积盆地和造山带的纽带,系统地精细解剖填充物组成和沉积相以及沉积物源区时空变化系列,准确鉴别并恢复造山带沉积盆地构造原型,是获取大陆碰撞方式和时限的沉积-地层判别标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类型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并发育复杂且变迁迅速的众多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可划分为7类(大陆边缘裂谷类、岩浆弧类、弧前盆地类、边缘海盆地类、弧后前陆盆地类、边缘前陆盆地类、海沟-洋盆类)19型。沉积组合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各具特色。沉积盆地的演化经历了5次重大变革。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随新疆北部板块的拉张-俯冲-碰撞而产生、发展、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