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磁性地层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本文较详细的论述了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晚期的20多个地层剖面或钻孔的磁性地层极性期,得出了一批地层年代数据。如昆仑山口羌塘组为3.1MaBP-0.65MaBP,在该组中发现的三趾马化石为2.08MaBP,定日县贡巴组为2.3MaBP-1.9MaBP;札达盆地札达组和香孜组为6.15MaBP-3.4MaBP,3.4MaBP-1.25MaBP;理塘甲洼组为1.24MaBP-0.43MaBP,还得出吉隆三跖  相似文献   

2.
根据岩石地导学与地貌地层学特征,将江西修水地区的第四系列分为5个岩石地层单位。由老到新为:(1)赣县组为一套暗红色强风化砾石层,组成修水河第五级阶地,形成时代大于1.0Ma.B.P;(2)进贤组分上,下两段,下段为棕红色强网纹化红土和砂砾层,组成第四级河流阶地,上段为一套褐红色网纹化亚粘土与砂,砂砾石组合,组成第三级阶地,进贤组成的年龄大致为0.9~0.1MaB.P;(3)莲塘组岩性以厚层的褐黄色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国北方5.30Ma以来含丰富哺乳动物化石的典型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建立5.30Ma以来中国北方陆相哺乳动物群与磁性地层序列对比。中国黄土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黄土年龄约2.50MaB.P.,其中发现有午城动物群、公王岭动物群、阳郭动物群、陈家窝动物群与靖远动物群。三门组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带下段,年龄约1.20—2.50Ma,其中发现有三门动物群。静乐剖面的静乐红土对应于Gauss正极性带上段,年龄约2.50—3.00Ma,其中发现有静乐贺丰动物群。游河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2.50—3.40Ma,其中发现游河动物群。泥河湾沉积对应于Brunhes正极性带、Matuyama负极性带、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0.13—3.40Ma。其中小长梁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上段(含Jaramilo亚带),年龄约0.13—1.00Ma(其中含化石及石器地层年龄约0.90—1.00Ma)。榆社盆地麻则沟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2.50—3.40Ma),高庄组记录了Gilbert负极性带(3.40—5.30Ma)。  相似文献   

4.
根据岩石地层学与地貌地层学特征,将江西修水地区的第四系划分为5个岩石地层单位。由老到新为:①赣县组为一套暗红色强风化砾石层,组成修水河第五级阶地,形成时代大于10MaBP;②进贤组分上、下两段。下段为棕红色强网纹化红土和砂砾层,组成第四级河流阶地;上段为一套褐红色网纹化亚粘土与砂、砂砾石组合,组成第三级阶地。进贤组形成的年龄大致为09~01MaBP;③莲塘组岩性以厚层的褐黄色砂砾石层与薄层亚砂土为主,组成第二级阶地,中上部OSL年龄为650×103aBP;④联圩组为褐灰、黄灰色砂砾、砂及亚砂土,组成第一级阶地,中部的C14年龄为80×103aBP;⑤赣江组为灰白色粗砂砾石层,顶部发育薄层灰色亚砂土。  相似文献   

5.
南疆库车河新生界剖面磁性地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据磁性地层研究,并借助于同位素年龄测定和河谷地貌研究资料,库车河第三系可划分为(自老而新)库姆格列木群、苏雅依组、吉迪克组、康村组、库车组和西域组,第四系可划分为坎村组、乌苏群、新疆群和全新统,结合塔里木盆地及周缘的实际情况将第四系下限暂置于1.6MaB.P.,上、下第三系的分界时限为24.0MaB.P  相似文献   

6.
渭河宝鸡段河谷地貌的构造气候响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渭河宝鸡段发育五级河流阶地,分别形成于1.2MaBP,0.8MaBP,0.5MaBP,0.13MaBP,0.009MaBP。它们是第四纪早更新世中期以来,青藏高原整体隆升过程中几个大幅度抬升阶段及其驱动的气候变化的响应,记录了准0.4Ma,准0.1Ma周期的构造气候旋回与亚旋回。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第四系中统划分方案的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内地层规范中规定第四系划分为两个统,即全新统和更新统,后者又分为下、中、上3个阶。这3个阶大部分第四纪地质工作者习惯称为下、中、上更新统。本文仍暂用此名。下、中更新统的界线一般以B/M为界,年龄为0.78MaB.P,但从泥河湾组、午城组顶界看,可能要到100~1.20MaB.P.;中、上更新统界线,一般以0.128MaB,P为界,代表末次冰期的开始,但从黄土高原S1底界、萨拉乌苏组底界和小渡口组顶界看,其年龄为0.128MaB,P,或0.14MaB P或0.20MaB,P.;上更新统与全新统的界线,其年龄基本上集中在0.010~0.011MaB,P,代表冰期结束,温暖期开始。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10Be记录与黄土地层定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承德  易惟熙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4,14(3):203-210,211,212,213
利用B/M地磁极性倒转层位0.73MaB.P.时间参考点,通过黄土剖面10Be变化曲线与深海SPECMAPδ18O变化曲线匹配拟合,求得洛川黄土剖面0.75Ma以来的相对连续时标。时标精度约5000—10000a。由于0.15Ma以来洛川剖面加密取样以及10Be、δ18O两曲线之间更好的相关性,10Be相对时标精度与SPECMAPδ10O时标精度大体相同,即3000—5000a。各时期10Be通量与黄土堆积速率之间存在十分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地层定年途径。黄土10Be记录35000aB.P.处的Raisbeck峰可被用作地层时间参考点。黄土10Be/(26)Al值、黄土石英中“就地”成因10Be/(26)Al值以及“就地”成因10Be浓度等均可望应用于黄土地层精确定年。  相似文献   

9.
晋东南黄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晋东南榆社一带的各期黄土。这里是黄土自西而东分布的过渡地带,黄土的性状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晋东南的黄土分为早更新世老R红土、早至中更新世新R红土、中更新世上离石黄土、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和全新世黄土。古地磁年代学测试和剖面观察获得的各期黄土年龄为:老R红土形成于2.5-1.5MaB.P,新R红士形成于0.9—0.6MaB.P,离石黄土形成于0.6—0.1MaB.P。它们彼此之间都有不整合面相隔。自R红土开始出现,就意味着榆社古湖开始消失,气候环境向半干旱-半湿润方向发展。但比黄土高原略为湿润,夏季风的影响更强些。  相似文献   

10.
渭河谷地晚新生代地表环境巨变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结渭河谷地20多个孢粉剖面的基础上,依据古地磁资料确定其时代,并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孢粉组合对比,从而建立了10个区域孢粉组合带。由此提出3.5MaBP以来孢粉植物群的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由阔叶林--针叶林--森林草原与草原--森林草原与茺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与草原。这5个阶段标志着地表环境系统发生巨大变革,变革时间为2.5MaBP,2.0MaBP,1.4/1.6MaBP和0.8MaB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白垩系综合年代地层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物地层学研究表明,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均产Cicatricosisporites,Klukisporites,Densoisporites和Aequitriradites等早白垩世代表分子,登娄库组产Cicatricosisporites exilis-Hymenozonotriletes mesozoicus...  相似文献   

12.
冀北滦平张家沟门村大北沟组上部首次发现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层 ,其中单颗粒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 133.9± 2 .5Ma、130 .1± 2 .5Ma,并新测得井上村东张家口组顶部流纹质强熔结凝灰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 135 .4± 1.6Ma。综合研究及对比表明 ,滦平盆地含热河生物群岩系层序较为齐全 ,热河生物群应萌发于135Ma ;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界线年代为 130Ma。该界线年代的确定有助于侏罗白垩系界线年代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东营凹陷渐新统东营组的天文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定东营凹陷牛38、郝科1和利1等3口井东营组进行天文地层研究。以牛38井沙河街组一段顶界31.8Ma作为东营组底界年龄,得到3口井各段的年龄平均值为:东二段底28.406Ma,东一段底25.385Ma和顶界24.467Ma。东营组底界(31.829Ma)大致相当于"中国区域地层表"提出的32Ma的渐新统底年龄,但是与"国际地层表"提出的渐新世鲁培尔阶底界(33.9Ma)相差1.9Myr。东三段底界、顶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829Ma、28.406Ma大致可与中国的乌兰布拉格阶或国际的鲁培尔阶中上部相当;东二段底界至东一段顶界的平均年龄大致相当于塔本布鲁克阶或夏特阶。根据东营组岩石地层与天文地层研究认为,在三角洲沉积过程中,东营组各段界线是穿时的,如东三与东二段界线的年龄相差可达1.4Myr。根据偏心率理论曲线和小波分析,夏特阶底界(28.4Ma)附近的变化可能与偏心率100ka左右理论周期的特殊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王宇利  孙丰月  李碧乐  张晗  王冠 《地质与资源》2013,22(2):114-119,137
蒙库铁矿床位于阿尔泰山南缘成矿带的麦兹火山-沉积盆地内,矿床主矿体成因类型为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康布铁堡组地层中,主要岩性有浅粒岩、变粒岩及斜长角闪岩,原岩恢复显示为海相火山岩,主要为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次为流纹岩-凝灰岩,沉积岩为钙质凝灰质砂岩夹结晶灰岩.通过对蒙库铁矿床浅粒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确定了矿床的形成时代及康布铁堡组地层的形成时代.锆石中Th含量分别为29.5×10-6~82.7×10-6和32.1×10-6~109.3×10-6,U含量分别为35.7×10-6~132.1×10-6和47.6×10-6~140.6×10-6,Th/U比值为0.41~1.19和0.51~0.85,为典型岩浆锆石特征.蒙库铁矿浅粒岩的U-Pb年龄分别为397.5±2.5 Ma和389.0±4.7 Ma.结合区域年代学资料,确定康布铁堡组形成于早泥盆世,康布铁堡组下亚组上限为389±4.7 Ma,而蒙库铁矿床主矿体形成时代为397.5±2.5 Ma.  相似文献   

15.
对扬子陆块三峡地区黄牛岩剖面莲沱组顶部砂岩中的120颗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黄牛岩剖面莲沱组中碎屑锆石的年龄谱具有~880~800 Ma、~2000 Ma、~2500 Ma及~2700 Ma的峰值,其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724±8 Ma.结合前人对该地区莲沱组顶部凝灰岩开展的年...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周缘吉迪克组、康村组、库车组、西域组及上覆黄土.结果表明:以细颗粒碎属为特征的吉迪克组、康村组为中新世沉积,年龄约24.40—5.30MaB.P,以砾岩为特征的库车组、下西域组为上新世沉积,年龄约5.30—2.50MaB.P.。而上西域砾岩为早更新世早期沉积物,年龄约2.50—1.50MaB.P。作者认为,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造成塔里木盆地周缘山系的迅速抬升形成高大山系的时代为上新世初期,大约5.30MaB.P。  相似文献   

17.
扬子西缘广泛出露的新元古代澄江组是一套与晋宁运动密切相关的沉积岩夹火山岩系,其形成时限对华南新元古代区域地层格架、地层划分对比及古大陆再造具有重要意义。出露于滇中易门地区的新元古代澄江组底部发育有厚数米的凝灰岩夹层,本次采集凝灰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12±5. 5Ma(n=17,MSWD=0.46),可以代表滇中澄江组的底界年龄,从而进一步确定澄江组底界年龄为812Ma左右。此外,凝灰岩中捕获的锆石年龄信息指示扬子西缘可能存在2. 5Ga、1. 8~1. 6Ga、1. 5Ga、1. 3Ga及1.0Ga等数期重要的区域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8.
秦岭造山带武当地区古生代伸展构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当地块位于勉(县)略(阳)地区东侧,南部逆冲于扬子板块北缘之上,中-晚古生代期间曾经历过一期伸展构造作用。伸展构造系统以现今中元古代武当山群与新元古代耀岭河组之间的界面为主滑脱面,盖层系统由南往北滑脱拆离。沿主滑脱面上、下侵位了大量的基性岩席,其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01±14Ma和407±12Ma。滑脱系统上部次级滑脱面上新生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282±8.5Ma和261±0.25Ma,表明伸展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二叠纪。考虑到邻区同时代的碱性岩浆作用,作者认为伸展构造是伴随着古生代大规模的上地幔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发生的,很可能代表了勉略洋打开的早期阶段。这对认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东营凹陷新生代天文地层表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山东东营凹陷郝科1等6口井的天文地层研究结果提出"东营凹陷新生代天文地层表",表中列出的是"国际地层表(2004)"、"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2000)"和0—65Ma期间天文偏心率405ka周期编号以及东营凹陷孔店组(顶部)至平原组各组的年龄以及东营凹陷新生代51Ma以来3个大的地层不整合:1)沙河街组二段下部,大约33.8—33.4Ma期间405ka周期振幅不明显、100ka周期较强,与南大西洋33.4—33.7Ma和热带太平洋33.6—33.7Ma期间沉积物中显著转折等特征可作对比;2)东营组-馆陶组界线上下,东营组三角洲顶面最后萎缩时间约为24.467Ma,推测由此至渐新世末(23.03Ma),大约近1.5Myr期间本区没有大的湖泊,而是冲积—河流相沉积,中新世初(23.03Ma)快速隆起,直到约18—16Ma开始馆下段的上部沉积,这一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形成大约持续5—7Myr;3)上新统-更新统界线上下,根据本区东辛2-4井古地磁和天文地层研究,测出布容、松山、高斯和吉尔伯特等4个极性时,求出2.546Ma—1.806Ma期间[明上(上)亚段顶]可能沉积并剥蚀过的地层厚度为129m;1.806—0.908Ma期间,因构造活动本区上升成为高山,第四系平一段底部形成了大的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沉积时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出露范围大,目前对该地层的形成时代还存在着不同意见。新获得的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的4个锆石La-ICPMS U-Pb年龄数据,指示万全群的黄潭组和杜潭组分别形成于746.0±6.2Ma和825±18Ma,马面山群东岩组形成于818±14Ma,麻源群大金山组的形成时间晚于879Ma。通过岩性与形成时代对比,认为武夷山地区新元古界的形成时间可以划分为三期,早期由麻源群大金山组和马面山群龙北溪组的陆源碎屑沉积岩构成,形成时限为879—825Ma;中期包括麻源群南山组、马面山群东岩组和大岭组万全群和龙泉群,以及交溪组、迪口组和桃溪组下段,以火山岩—沉积岩系列为主,可以进一步分为两期,即825—800Ma和751—728Ma;晚期由原"天井坪组"主体、桃溪组上段以及楼子坝群下部的沉积岩组成,形成时限为620—542Ma。根据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的构造变形记录,前寒武纪地层主要记录了3期构造事件,分别为新元古代早期(900—860Ma)的华夏地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新元古代末期(728—620Ma)的挤压构造事件以及加里东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