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该矿床赋存于大义山复式岩体中侏罗纪三江口序列花岗岩最晚期次的介头单元中心部位.矿体呈似层状,中心部位隐伏,NE端长约500 m,宽400m,平均厚15.30 m,Sn平均品位0.5%;南西段长400 m,宽240 m,厚4~25 m,Sn平均品位0.7%.矿区有蚀变细粒花岗岩型和云英岩型两类锡矿.矿石矿物主要是锡石,次有黑钨矿、辉钼矿、铌钽铁锰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是长石、云母、石英等.围岩蚀变发育,类型多样,其中云英岩化、黄玉化、萤石化和褐铁矿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岩浆上侵的前锋位置且多组节理、裂隙的交汇处,是有利的储矿空间.介头单元等晚期岩体的顶盖及其前锋部位,是寻找该类型锡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
桂北元古代锡矿床分布在环江、罗城、融水、融安四县交界的九万大山地区。区内有摩天岭、元宝山、宝坛三个以四堡群为轴、板溪群为翼的穹窿构造,并在穹窿轴部各有一个花岗岩基。锡矿化和锡异常环绕花岗岩体分布,范围约达2800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一批大、中、小型锡矿床(图1),已可就其控矿条件和分布规律作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广西凤凰山银锰矿床中S-Fe-Cu-Ag-Sn系列矿物黄锡矿、含银黄锡矿、银黄锡矿、硫银锡矿的化学成分标型、标型矿物组合特征的研究,为该矿床的成因、深部隐伏银矿化、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浙江丘陵地区,涵盖海拔在300~500 m,相对高差200m以下的丘陵(1.8845万km2)、地处多级海拔面上的台(岗)地(0.3956万km2)和海拔350~50m以下的盆(谷)地(1.0159万km2),总面积达3.2960万km2,占全省土地31.27%,仅次于山地面积(5.1802万km2,占49.15%).  相似文献   

5.
论成矿台阶     
成矿台阶系指同一成矿区、同一成矿系列的同一类型矿床的主要矿体赋存在相应的标高范围内.湘南-粤北地区,铌钽矿床的成矿台阶为640~980m;石英脉-黑钨矿床600~1 400m,石英脉-白钨矿床100~400m,矽卡岩型白钨矿床100~860m;浅源重熔岩浆系列铅锌矿床600~1 100m,深源同熔岩浆系列铅锌矿床-200~100m,最深可达-700m;石英脉型锡石矿床650~1 400m,锡石-硫化物、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锡矿床450~650m,香花岭、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200~270m.利用成矿台阶新理念,指导上述矿床的勘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探矿效果.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宁安市英城子金银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内地貌特征为低山丘岭,矿区范围严格受东西苇塘河控制,矿体基本分布在其中间夹持的地带。海拔高度为350m~500m。金银矿化主要分布在近东西走向的花岗质糜棱岩化带中。含金韧性剪切作用明显。作者根据矿区长期工作实践,对英城子含金石英脉的标型特征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通盆地钻孔热异常显示:在地下1500~3200m深度内,分布有上、下两层厚度在800~700m的热储层,盆地具备地热资源形成的构造条件,属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类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GM(1,1)模型预测精度,采用积分优化、二次拟合优化以及残差改化方法,分步对GM(1,1)模型进行改进,建立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具体改进步骤为:首先,利用积分优化方法对背景值进行纠正,减小模型误差并提高预测精度;接着,对模型参数(发展系数和灰作用量)进行二次拟合优化,使参数更加接近理论真值;然后,根据预测结果进行适当的残差改化,提高模型整体的预测精度;最后,建立根据GM(1,1)模型改进的灰色多重修正模型.以重庆南川地区甄子岩崩塌为例,建立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对危岩裂缝累计位移值进行模拟和预测,并与GM(1,1)模型进行对比.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后验差比值(0.082 39)明显好于GM(1,1)模型(0.192 67),平均相对残差比(0.073 9)更远好于GM(1,1)模型(0.259 6),表明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有较大提高,可靠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走向近南北的410断裂有下列特点:其力学性质为先张后压扭的陡倾断裂(平均倾角80°以上)。含金石英脉在断裂内的赋存特征是断裂倾角变陡部位矿体厚、品位高,反之则差。金矿体为薄矿脉(平均厚度不足1m),但平均品位在10g/t以上。断裂因被新华夏系强烈改造,地表出露长度近3km,是一条区域断裂。笔者研究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特点和分布规律后,认为前人在该断裂的1km长勘探地段的深部和未勘探地段的潜在资源仍然较大,并预测有可能再探获1个中型金矿床以上的金储量。  相似文献   

10.
郝家楼铁矿赋存于新元古代震旦纪蓬莱群豹山口组中,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倾角缓,局部近水平,含矿层厚5~20m,呈互层状产出,东侧Ⅰ号矿体以磁铁矿为主,西侧Ⅱ号矿体以赤铁矿为主,铁矿化受岩性控制明显,赋存于厚层状大理岩或砂质板岩中,以层状、条带状或块状构造为主,层厚一般几厘米-几十厘米不等。品位分布不均匀:Ⅰ号矿体一般25%~40%,Ⅱ号矿体一般6%~10%,局部品位可达58.78%,矿体一般位于山顶或山坡上,抗风化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