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义市酸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1991--2006年遵义酸雨观测资料和环保资料,研究了遵义严重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大量直接燃烧特高硫煤的单一燃料结构;其次是当地闭塞的地形和不利于污染物传输扩散的气象条件;第三是工业燃煤污染源布局不合理。研究发现遵义市主要降水季节强对流暴雨的雷暴闪电对严重酸雨的生成也有一定贡献。今后随着当地一系列环保措施的执行,遵义的严重酸雨形势可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上     
《气象科技》1987,(3):97-97
《ACID RAIN AND DRY DEPOSITION》(酸雨和干沉降) L.W.CANTER著,LEWIS PUBLISHERS INC出版,1986年,370页。本书汇总了八十年代中期关于酸雨和干沉降方面研究的成果。全书分六章。第一章是关于酸雨和干沉降的综述。第二章是关于酸雨的一般问题。例如酸雨问题的历史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酸雨产生的原因,地形对酸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酸雨     
甚至直到最近,绝大多数北美人都没听说过“酸雨”这个词。但是今天,它已变成一个普通的名词了。酸雨不仅是加拿大和美国,也是欧洲和斯堪的纳维亚多数地区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在作者任环境部长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酸雨是个危及环境和社会经济的问题。对于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排放、输送和沉积以及这些物质返回环境的结果来说,“酸雨”是一个吸引人们注意的术语。  相似文献   

4.
梅县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梅县近3年的酸雨和气象观测资料,对梅县酸雨现状从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县酸雨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从年变化趋势来看,酸雨强度较大,受酸性降水污染较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季度变化趋势来看,第1、4季度酸雨污染问题突出;从月份变化趋势来看,1~4、8、9、12月酸雨强度较5~7月严重,10、11月未达到酸雨标准。同时酸雨与气温、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酸雨观测是大气特种观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的业务工作。酸雨观测数据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日益增加的需求,是研究酸雨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的依据。2006年起,陕西省气象部门酸雨观测站点从西安1个国家站增加到15个站。酸雨月数据文件的质量控制,对确保酸雨观测数据可靠、准确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酸雨月数据文件的质量控制方法,便于台站业务人员提高酸雨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6.
何为“气象能源”众所周知,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乃至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等等众多的问题。它们无一不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开发利用息息相关。发达工业国家对能源的高额消费,不仅使矿物能源资源告急,而且带来了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等环境问题。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酸雨研究综述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回顾了我国开展酸雨研究以来所取得的各方面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酸雨的定义、空间分布特征、化学特征、影响酸雨pH值的因素、酸雨对生态社会的影响以及酸雨控制的对策和方法6个方面。研究表明,海洋降水pH值以4.8、内陆降水以5.0作为酸雨的界限更为合理;我国酸雨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且以城市为中心分布;我国降水中总离子浓度很高,酸雨是典型的硫酸性酸雨,降水酸度与(SO42- NO3-)/(NH4 Ca2 )的浓度比值有着高度的正相关;酸雨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酸性物质的排放,还与酸性物质的迁移和扩散、土壤的性质、大气中的氨、大气颗粒物及其缓冲能力和气象条件有关;酸雨对生态系统、建筑物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酸雨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发展酸雨控制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百色市,一座小型新兴的工业城市。位于广西西部,地处右江盆地。除东南方面临盆底,右江由东绕过外,周围环山红壤遍布,属酸雨污染敏感区。 百色地区“环保”监测站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1983年5月开始对百色市及周围进行了监测。到目前为止,发现如下结果:1.百色市区确已出现了酸雨,且PH值较低酸性严重,出现频率高。2.百色市的酸雨现象仅局限于市区及下风方向,范围较小。3.百色市正北方向的乐业县城,东南向的田阳县城,田东县城均未发现酸雨现象。4.酸  相似文献   

9.
高龙 《陕西气象》2013,(3):25-27
利用汉中基准气候站2006—2009年酸雨pH值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汉台区酸雨时间分布和强度特征以及酸雨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汉台区秋季、冬季和初春酸雨频率较大,春末和夏季酸雨频率较小;2006—2009年酸雨频率分别为16%、16%、20%、22%,有逐步增大的趋势;汉台区出现的酸雨酸性强度总体较弱;汉台区酸雨主要集中在日降水量为0~20mm时,暴雨以上级别降水时几乎未出现酸雨;酸雨对应的东北风(NE)、偏东风(ENE)、南风(S)和偏南风(SSE)最多,占总次数的60%。应对酸雨危害的对策建议主要有:通过加强对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从源头防治酸雨;倡导环保和绿色理念。  相似文献   

10.
酸雨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寿喜 《贵州气象》2001,25(2):45-46
根据国家环保局前不久公布的“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资料 ,酸雨在我国正呈蔓延之势 ,中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上第 3大酸雨区 ,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 0 %。监测表明 ,我国西南地区 (如重庆、贵阳、南宁 )酸雨较为严重 ;长江以南的上海、武汉、杭州也经常出现酸雨 ;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门和青岛 ,酸雨的量和酸性都非常突出。酸雨 ,顾名思义 ,就是一种溶入酸性物质的雨 ,而这些配性物质则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 ,当雨水的PH <5 .6时 ,就是酸雨。随着工业的发展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酸雨问题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大批学者投入了该领域的研究。尽管已有大量的文献报导,然而作为综合性评述文章却极少出现。本文试图以浙江省的酸雨为主题,将自己阅读有关文献的体会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我国在酸雨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成果,包括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生态影响模拟以及控制对策等4个方面的内容。大量的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酸雨污染的范围有所增加、程度有所加重。酸雨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特定的气象条件、天气类型和大气环流等有密切的关系。针对酸雨污染有所加重的趋势,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面临的气候生态问题与减缓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人口和工业高度集中而使大气污染日益恶化,城市正面临着灰霾天气增加、酸雨频率加大、气候变暖、热岛效应明显等一系列气候生态问题。应当致力于调整能源结构,营造城市森林,减少排放,发展生态城市,从而使城市气候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刘慧  鲁斌 《黑龙江气象》2013,30(2):28-29
1引言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雨、雪、雹等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到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的形成主要与煤炭和石油燃烧以及工业生产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有关。这些释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分别转化成硫酸化合物和硝酸化合物,混入雨、雪、雹当中,使其酸度增加,形成酸性降水。目前,鸡西降水呈酸性的频率较高,是黑龙江酸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级市。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聚集、工业迅速发展、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导致SO2和汽车尾气排放量猛增,引起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酸雨污染程度随之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根据鸡西市酸雨观测站2009-2012年的监测结果,对鸡西市区的酸性降水污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2003—2013年以来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日酸雨资料以及地面气象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近11 a来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以及相应的气象和气溶胶影响因子变化。所得结果表明:近11 a来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总体呈明显恶化态势,表现为酸雨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相应的酸度(pH值)显著下降;从影响酸雨变化的气象条件看,酸雨的pH值随着降水量增大而降低;垂直不稳定条件是影响酸雨的另一重要方面,酸雨事件出现时通常伴随出现高空逆温,在冬季有99%的事件出现逆温;分析850 hPa的风速和风向情况发现,冬、夏季分别有47%和52%的酸雨事件出现东风或东北风,这可能说明外部的输入性污染物对酸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各行各业的需求,气象部门不断拓宽气象服务领域.目前,我国气象服务领域已经扩展到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环保、海洋、保险、旅游、体育等100多个行业,服务面覆盖了国民经济各大门类,在广度、深度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保险业作为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如何与气象服务"联姻",求取互补共进,相得益彰,共谋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回顾了我国在酸雨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成果,包括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生态影响模拟以及控制对策等4个方面的内容.大量的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酸雨污染的范围有所增加、程度有所加重.酸雨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特定的气象条件、天气类型和大气环流等有密切的关系.针对酸雨污染有所加重的趋势,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酸雨观测注意问题及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酸雨观测业务规范,针对日常业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酸雨观测中报表制作和测量等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2007年酸雨特征分析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五台山、大同、太原、长治、侯马5个酸雨观测站2007年1月~12月的酸雨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台山酸雨出现频率最高(85.96%),大同酸雨频率最低(36.36%);侯马站年降水pH值最低(4.09),酸雨强度最强,大同的年降水pH值最高(5.36),酸雨程度最弱;各站pH值最低值一般出现在秋、冬和春季,说明与采暖期燃煤有关。山西酸雨的成因主要与工业结构以及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从酸雨原始记录的初查、录入、形成酸雨S文件、报表预审要点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酸雨月报表的制作流程和编制技巧,供有酸雨观测业务的气象台站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