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5年6月5日20时-7日20时,南宁市城区出现了151mm的强降水,其中5日20时到6日20时,24h降水量达到120mm,仅前12h城区降雨量达86mm。针对这次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结合地形因子及雷达回波等非常规资料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地形因子、南海季风的爆发是造成这次大暴雨过程的关键因素。南宁的“n”字形地形是这次强降水的有利抬升机制,也是造成长时间降水的有利条件,恰遇上南海季风的爆发又为这次过程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一次大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兆达  黄治逢 《广西气象》2006,27(A01):54-55
2005年6月5日20时~7日20时,南宁市城区出现了151mm的强降水,其中5日20时到6日20时,24h降水量达到120mm,仅前12h城区降雨量达86mm。针对这次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结合地形因子及雷达回波等非常规资料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地形因子、南海季风的爆发是造成这次大暴雨过程的关键因素。南宁的“n”字形地形是这次强降水的有利抬升机制,也是造成长时间降水的有利条件,恰遇上南海季风的爆发又为这次过程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3.
郑婧  郭瑞鸽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32(3):I0001-I0001
1暴雨过程 2009年4—6月江西省共有6d出现区域性暴雨(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属偏少年份。其中,6月2—3日暴雨范围广,过程雨量大,全省过程平均降水59.7mm,局部出现山体滑坡;4月19日的暴雨过程雨强大,共有15县(市)出现大暴雨,樟树24h降水量创历年当月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1998年9月10日夜里到11日舟山地区出现了超过100mm的大暴雨。对这次过程,日本和国内的数值预报都没有预报。本文试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各种气象数据、各种图形、图像来分析9.11舟山地区大暴雨的天气背景及物理成因。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16~26日,广西出现了一次连续性大暴雨过程,此次大暴雨过程,降水集中累积量大,雨势强,桂林和梧州都出现了百年未遇的最大洪水。通过对造成这次连续性大暴雨的降水云带进行分析,得出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图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2000年7月河南省10站以上连成片、日雨量≥100mm且降水中心日雨量>200mm的4次大暴雨过程为样本,从天气形势、水汽条件、不稳定度和中小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辅以部分物理量计算,进而揭示出大暴雨过程的部分预报特征.  相似文献   

7.
阿盟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内陆腹地,大部地区属于干旱和极干旱区。全年降水量只有38-213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暴雨也主要发生于此阶段,而5月份出现大暴雨非常罕见。通过对1998年5月20日的大暴雨进行分析,特别是对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卫星云图、地面各测站逐时风场分析以及地形的作用,发现这次大暴雨与夏季暴雨环流场基本相同,主要是地面上暖湿空气的中尺度辐合受冷锋扰动后,在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下,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造成的。通过对本次大暴雨的分析,为阿盟春末夏初的暴雨预报提供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2000年夏季河南大暴雨的预报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2 0 0 0年 7月河南省 10站以上连成片、日雨量≥ 10 0mm且降水中心日雨量 >2 0 0mm的 4次大暴雨过程为样本 ,从天气形势、水汽条件、不稳定度和中小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辅以部分物理量计算 ,进而揭示出大暴雨过程的部分预报特征  相似文献   

9.
1989年5月16日20时至次日08时,珠江三角洲北部降了一场局地大暴雨,215.3mm的雨量中心出现在广州市区,6小时降水量接近200mm,其强度为广州市近40年来所罕见。本文利用雷达观测、卫星云图和珠江三角洲附近33个地面气象站16日08时至17日08时的自动记录经实测值订正得的每小时(个例为半小时)气象资料,对这次局地大暴雨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次局地大暴雨过程具有突发性和停滞型特征,形成这次局地大暴雨的天气背景不是很明朗,重力波激发的贡献可能是重要的。这是一次降落在狭小地区的突发性大暴雨,用常规方法,要预报它仍十分困难,目前只能应用卫星和雷达进行时效极短的监测。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它的外部特征,而对它的机制只能提供若干线索,供以后深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98年6月16-26日,广西出现了一次连续性大暴雨过程,此次大暴雨过程,降水集中累积量大,雨势强,桂林和梧州出现敢百年未遇的最大洪水。通过对造成这些连续性大暴雨的降水云带进行分析,得出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图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场以及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8月26日-27日发生在长治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由3次不同的中小尺度降水系统导致产生;大暴雨发生在中层5880gpm和5920gpm之间,低层切变线偏南气流一侧,高空急流右侧;东南气流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大暴雨发生在强烈上升运动及层结不稳定中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影响我区的十二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产生聊城地区大暴雨的若干特征,试图给预报大暴雨提供一定依据。 一、大暴雨气候特征 统计了1972—1981年6—8月份全区八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凡本地区日降水量有一站≥100mm,两站≥50mm,即作为一次全区  相似文献   

13.
江西"98.6"连续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19980612-19980627全省出现了连续大暴雨。累计降水量达200mxn以上的有89县(市),400-600mm的有50县(市),600-800一的有25县(市),800-1000的有12县(市)。以横峰m29删为最大。南昌的天气雷达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跟踪观测。根据雷达探测得到的回波资料,对这次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2降水过程及天气形势简介为便于分析,根据天气形势和回被特征,将大过程分解为d次降水过程。门)第1次降水过程时间为06llTholo-0615Th205(月11日20时10分一6月15日22时05分,下类同)。此期间,先后有两个天气系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曙光  杜策 《贵州气象》1994,18(3):11-12
1994年4月8日凌晨,涓潭县境内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冰雹、大暴雨天气过程.为提高强对流天气的分析和预报能力,本文对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热力条件、不稳定能量和当地环境条件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1暴雨概况及灾情1994年7月中旬末至下旬,低值系统持续控制华南,造成广东省有4个市县出现了特大历雨,37个市县降了大暴雨。这次过程具有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9天)的特点。21日08时~25日08时,珠江口两岸为特大暴雨区,珠海、斗门、澳门、深圳、香港连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其中珠海《天雨量共806mm,为历年平均雨量1963mm的41%,斗门《天雨量为592mm,深圳4天雨量也有480mm,均占历年平均雨量的四分之一以上。7月22日珠海市田雨量为560.4mm占历年平均雨量的28.5%。22日6~7时雨量达102.omm。据报导,香港从7月22日清晨起连…  相似文献   

16.
1997年7月17日,潮汕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大暴雨中心落在汕头市区,日雨量109-5mm。这次大暴雨过程的特点是:雨势强,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午夜~凌晨,04~05时一小时最大雨量达40-7mm,另一降水时段出现在17日午后。1 多普勒资料分析  从本次大暴雨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降水主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日午夜至凌晨,该时段是全过程雨量的高峰,一小时最大雨量40-7mm。在降水发生前,有来自不同方向的降水回波向测站汇集,测站东南方辐合带弧状降水回波强度为35~40dBz,以30k…  相似文献   

17.
1概况1993年4月20日,我市出现了一次大暴雨过程,降雨量分布:三水115.6mm,南海IOOmm,顺德55.lmm,高明61mm。因降雨急骤,佛山市城区部分马路一度出现了“水浸街”景象。这次大暴雨是在SOOhPa南支槽东传迫近副高西北侧,华南上空西南气流突然加强,并与华中、华北的槽后西北气流辐合,导致南岭附近中低层出现强烈锋生的环流背景下形成的。2物理量特征及演变这次大暴雨除有利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外,各物理量均有较明显的表现。2.1单站(南海站)要素出现“阶段性”转轨4月7日至19日,14时的水汽压由谷点12.shPa匕升到26.OhPa…  相似文献   

18.
经统计,1995年7~8月沈阳降水量为460.2mm,比常年同期多117.1mm。而7月份降水特多,其降水量为332.6mm,比常年多149.4mm,是1951年以来第3个降水高峰月(1953年为365.2mm,1963年为336.9mm);7月出现两次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而且集中在下旬,旬降水量231.9mm,是建国以来同期最大值。两次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7月25~26日、29~30日(附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月7日夜间,洛阳市出现了入春以来的首次区域性雷暴天气,栾川县出现局地大暴雨,12 h降水量达到96 mm.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乡镇雨量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此次区域雷暴过程中伴随的局地大暴雨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局地大暴雨是在强垂直温度梯度条件下,低涡系统的东移,致使涡前切变线移入不稳定能量区,诱使不稳定能量暴发而产生的强对流天气,涡前切变线是这次过程的触发机制;前期晴朗高温天气所积蓄的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导致强降水形成的有利条件;K指数、SI指数等对流指数对此次局地暴雨有很好的反映;对流触发后生成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稳定维持在栾川且获得发展是造成强降水的主因;栾川特殊的山地地形(伏牛山脉)对降水有一定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2年8月4日夜里到5日,受台风倒槽影响,豫西出现一次罕见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暴雨中心嵩县日降雨量达196.6 mm,仅次于历史极值(264.7 mm)。为深入研究豫西地区台风倒槽大暴雨的形成机理,提高对此类天气的预报能力,依据河南省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降水资料,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FY2D卫星云图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洛阳市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产生的环境条件和触发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暴雨事件主要是由随高度西倾的台风倒槽、700 hPa干线及925 hPa偏东北气流与台风"苏拉"减弱后的热带低压后部东南气流共同作用所致。2)低层对流不稳定,中高层有弱的干冷空气侵入,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925 hPa中尺度辐合线及地面冷空气为台风倒槽中形成暴雨提供了启动条件。3)台风倒槽云系中,有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并组织化持续影响,是导致这次局地大暴雨的主要原因,同时地形对降雨量有一定增幅作用。4)对流参数中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K指数、Li抬升指数在暴雨发生前后有明显的拐点,对大暴雨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