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郭钢岁 《地理教学》2013,(13):30-33
正在亚洲地理之后,本节教材介绍了东南亚"重要的战略位置""山河相间的中南半岛""火山众多的马来群岛""水热丰沛的热带气候""独特的民俗风情"。主要教学内容可概括为:一地两区属热带,两种气候皆高温;三个国家出稻米,四大热作富国民;五条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分析】本节是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教学内容,教材的显性知识是"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比较清晰。隐性知识则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从初中教材内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到"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分析和选择";二是用图5.1、图5.2以及材料"磁悬浮列车"说明"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趋势;三是  相似文献   

3.
季萍萍 《地理教学》2011,(17):22-23,13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的内容,在第三章中,与前一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起,都是对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与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叶慧 《地理教学》2012,(19):27-29
【教材分析】"产生时差"是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之一,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理解晨昏线、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知识点均有帮助,所以本节课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该内容也是学业水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三节,是继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和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后,进一步介绍构成中国自然环境的又一重要内容。因为地势和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向与水流的缓急,而气候则影响到河流的径流量、结冰期、水位变化及含沙  相似文献   

6.
贾炜 《地理教学》2021,(9):20-24
本研究以德育课程一体化为出发点,探讨教材评估分析研究的方法与手段.以地理学科为例,从德育目标(内容)、德育要素、德育水平三个角度,评估上海市初、高中地理教材德育现状.经量化评估,认为教材德育内容注重"国家意识"与"人格养成"、德育要素体现层次性、德育内容呈现形式以"文字""图像"为主.提出挖掘教材栏目内涵、完善中学地理教材开发路径、开展教材德育内容的整体评价、加强地理跨学科教学等教材德育内容选编与教学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龚丽云 《地理教学》2013,(22):26-27,25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区域篇"中的"黄土高原地区"。教材从"黄土广布土层深厚"、"水土流失沟壑纵横"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三个方面来介绍黄土高原地区,从教材的安排上突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及产生的生态问题。2.教材的处理及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分成2课时教学。第1课时,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黄土广布的特点及当地的人文现象,如建筑(窑洞)、艺术(安塞腰鼓、信天游)、饮食(面食)等内容,为第2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第2课时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本课内容为第2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某种地理现象的产生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三节,是对第一节“基本特征”的深化与拓展,是继土地资源后,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节最后部分内容。在初中地理中,这部分内容学过风、雨、阴、晴等气象要素的天气预报,只是天气、气象知识的表象。而高中地理是在此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是通过学习前面大气组成、热力环流基本原理及大气环流等理论后,  相似文献   

10.
郭全其  卞学昌 《地理教学》2013,(6):18-19,53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是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与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的。充分理解地球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学思考"利用经纬网定位"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从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位置来看,经纬网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之一,而且教学难度大,对今后学习有关地理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新课标(2011版)对本课的要求: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并要求达到掌握水平,但对于12~13岁的初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七年级第四章为居民与聚落。包括三节,其中,"人口与人种"中的"世界人口的分布"为聚落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内容共有三个大的知识点,即乡村与城市、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关于乡村和城市,主要讲述了聚落的概念,乡村与城市的差异两个问题;关于聚落与环境,课文主要讲述了聚落形成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指引,2012版地理教材随着课标的修订应运而生。本文详细对比了"认识国家"部分的课标要求,总结了2011版课标在删除部分要求、修订行为动词以及精简表述方式三方面的优化;同时,以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2012版)"巴西"一节为例,深入对比分析教材在科学安排框架、增删文字内容、调整图片编排以及提升活动能力方面的同步优化;最后,提出本节教学重点的参考和教材在添加图片经纬网、保留部分"自然灾害"知识以及关注自然环境对民俗影响等方面的进一步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分析】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因此2012年5月第1版的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与以前的版本相比,本节教材依旧位于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对学生来说,不需要具体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具体内容,因此删去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图和"降水概率"图以及实用性不强的阅读材料"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的  相似文献   

15.
正"大气的水平运动"是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内容,该节内容学生掌握情况不是太好,表现为作业错误很多。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思维认知困难的难点是气压、等压面、等压线及其相互关系。教材中文字、图像是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料,以笔者手中的人教版教科书为例,仅在热力环流  相似文献   

16.
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为"认识长江""赞美长江""诊治长江"三个探究活动,运用"导学达标"模式来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有一条河,有人称她为沱沱河,有人称她为通天河,有人称她为金沙江……她是?  相似文献   

17.
栗宁 《地理教学》2008,(5):16-1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商品谷物农业”是高一地理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单元在前两节讲述人类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又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案例论证基本理论,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8.
王志宁 《地理教学》2010,(17):32-34
气候主要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因此,教材在阐述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之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世界气候的学习。气温和降水是学习气候的前提,气候则是对前者的高度概况和加深。自然因素主要指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因素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本节教材的内容既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杨静 《地理教学》2008,(5):20-25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区域地理学习中认识国家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日本这个国家,学习了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美国是学生学习的第二个国家。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设计背景本节内容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教材文字较少,案例很多,但离学生的生活也较远,笔者设想结合"常州市"城市发展的典型性,利用乡土案例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课前布置任务和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搜集资料,课堂以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方式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