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丽云 《地理教学》2015,(7):37-38,62
在地理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内在思维外显,让学生思维过程可视化,有助于深入剖析知识的根源,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开发,让学生从认知结构中找到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掌握学习内容。笔者选取“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教学为例进行说明。一、思维导图——知识建构的先行者在教师向学生抛出一个地理问题时,学生往往看到的是表面的地理现象,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的地理原理学生只知一二,并不全面,因为学生不清楚应该从哪些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成为倡导的课堂学习模式之一.已有的PBL教学实践多以长课时为主,这对我国基于教材和课时的教学传统带来挑战.本文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教学内容,采取课例研究的方法探讨单课时地理PBL的可行性及其关键要素.研究发现,单课时地理PBL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问题情境""合作学习""学习支架"三个方面,在实施阶段则需要重点关注"课堂生成性".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的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TM 解译的三峡库区重庆段1999 年和2004 年水土流失数据及相关辅助数据的支持下, 借助GIS 技术, 分析了研究区5 年来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变及地理空间分异特征与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1) 研究区水土流失总体呈现好转趋势, 极强度和剧烈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变幅最大。(2)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紫色土、黄壤、石灰(岩) 土、水稻土和黄棕壤分布区。(3) 水 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的旱坡地和疏林地。(4) 水土流失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 主要集中于高程200~1500 m 的低山、丘陵地区。(5) 水土流失与坡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主要分布在15o以上的陡坡地。(6) 水土流失与坡向分异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各坡向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分布基本相当。(7) 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300~320 和320~340 j.cm/hm2. h 的降雨侵蚀力(R) 值分布区。剧烈水土流失与高降雨侵蚀力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年和2015年人口数据,运用收缩指数、地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不同地理尺度下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收缩现象与地域分异格局,揭示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收缩驱动力差异及机理。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县级与地级行政单元下人口收缩比例均较高,单一地理尺度识别人口收缩存在偏差。(2)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收缩现象在区域-省-地级市尺度均符合“核心-外围”模式,核心区域(城市)人口集聚,边缘地区(县)人口流失。(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成为黄土高原地区人口集聚与流失的主要诱因。地级市收缩型主要受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驱动,为城市综合发展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人口收缩;地级市局部收缩型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内部要素分配不均导致内部局部收缩。  相似文献   

5.
贺丹君 《地理教学》2014,(15):16-19
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ed-ard.de.bono)提出的关于思维训练中的"滑过"现象在地理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当下地理教学中"滑过"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突出重点,重构教材;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引导质疑,突出主体;激励创新,共享生成;重视概念,提高素养"五方面入手,寻找消除"滑过"现象、塑造有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学地理水土流失实验开展方面的文献,从水土流失实验设计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效果和实验设计的实施等方面总结了既有研究的成果,同时发现既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即对开展实验的科学原理研究不足,对水土流失实验的定量研究较少,且较少关注实验实施的效果。指出进行水土流失实验乃至其他相关中学地理实验应该注意的研究方向:加强对地理实验背后原理依据的研究、尽快建立地理实验的评价体系、关注实验本身的科学性研究和加强对实验平台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任红 《地理教学》2005,(7):34-35
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节中,前半部分有两个教学内容:“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教材第一部分首先明确了黄土高原的范围,接着就安排了“黄土高原景观”图——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这样,虽然能让学生一开始就对黄土高原地表的“沟壑纵横”有直观的印象,但由于主要的教学内容尚未展开,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导致“沟壑纵横”的原因并不清楚,对如何区分三种黄土地貌难有正确而又理性的认识。所以,教学中,可以尝试先进人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贾炜 《地理教学》2021,(9):20-24
本研究以德育课程一体化为出发点,探讨教材评估分析研究的方法与手段.以地理学科为例,从德育目标(内容)、德育要素、德育水平三个角度,评估上海市初、高中地理教材德育现状.经量化评估,认为教材德育内容注重"国家意识"与"人格养成"、德育要素体现层次性、德育内容呈现形式以"文字""图像"为主.提出挖掘教材栏目内涵、完善中学地理教材开发路径、开展教材德育内容的整体评价、加强地理跨学科教学等教材德育内容选编与教学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香港"LIVING GEOGRAPHY"(<生活地理>)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列举一些章节内容,体现地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各种现象的紧密联系,打破以往地理学的逻辑系统,摆脱从理论到理论传统的束缚,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提供了一套素质教育的范本.  相似文献   

10.
张帆  王利 《中国沙漠》1998,18(2):175-177
以河北省蔚县水土流失遥感动态监测为例,扼要介绍和探讨遥感信息解译及如何应用GIS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完成水土流失因子的分析、计算、成果输出和治理成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教材作业解读是地理教材研究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解读不够深入,教材作业重视不够、使用不充分、盲目拓展练习的现象长期普遍存在。本文以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必修《地理二》“人口迁移”为例,解读教材作业对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呈现情况,为教学使用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典型的区域性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森林及湿地的破坏等。其中水土流失分布比较广泛,它会造成本地区和下游地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所以四个版本教材均以此区域作为水土流失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rong基总理针对1998年中国水土流失加剧而致使洪灾造成2251亿元人民币巨大损失的现实,于1999年8月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为根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良化中国的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在上述背分析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引起水土流失、肥力低下、水源缺乏、灾害频繁的四大问题,根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1)提高思想认识;(2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复习课应进一步关注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逻辑,关注在不同真实情境下学生的知识迁移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大单元教学设计应用于复习课解决了课时不足或课时零散的问题,基于学生的学情与认知规律,在统摄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教材解构、素材锁定、情境生成,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复习课模式.本文选取"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作为代表性的真实情境,整合人教版地理必修地理二中的内容形成大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在真实情境下打乱学生原有的知识序列,提高学生在劣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地理教学真正回归学科核心素养的增强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刘立栋 《地理教学》2014,(14):46-48
一、解读课标,把握实质 本部分内容的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分析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本部分内容是案例教学的典型范例。从现在全国使用的四个版本的教材来看,各类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每一个专题内容往往是既有一个主导案例,同时也可能有若干个小案例。  相似文献   

16.
郑敏雅 《福建地理》2003,18(4):56-58
本文简要介绍香港“LIVING GEOGRAPHY”(《生活地理》)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列举一些章节内容,体现地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各种现象的紧密联系,打破以往地理学的逻辑系统,摆脱从理论到理论传统的束缚,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提供了一套素质教育的范本。  相似文献   

17.
徐健 《地理教学》2014,(8):31-34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形式,是教师面对同行、评委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说明指定课题的教与学活动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本文以"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为例,论述了说课与上课的差异,说课的基本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说课与上课的差异在于内涵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活动形式不同、评价标准不同;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学生活动设计、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影 《地理教学》2014,(5):32-34
正一、教材分析"利用经纬网定位"一课是"地球和地球仪"内容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难点,又是今后地理学习中必备的基础知识。教材选择报道中"梅花"的具体位置,说明经纬网定位的作用。并通过叙述地球仪上"交织"的经纬网,明确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方法。本课要围绕着知道经纬网的用途,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的教学主线开展教学。由于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需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在教材处理上,力图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借助地球仪,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9.
孙秀青 《地理教学》2021,(20):53-55
地理"双新"即将全面实施,"如何加强学生的地理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地理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从转变地理教学理念出发,引导学生制作使用学具学习"地球自转",并将其延伸至其它地理内容教学.通过研究发现:(1)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地理知识难点、获得更多新知和体验,同时加强与同学的合作沟通能力,并真正融入地理学习中;(2)学生通过构思、选材、制作学具到操作演示、口头表述等一系列过程体验,能够提升地理实践力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中我们常需要讨论解决一些内涵丰富的地理问题。如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沙尘暴对我国的影响为什么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构成了地理学习的丰富素材。在这些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如何加强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凸现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效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知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所在。笔就此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