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强 《气象》1977,3(12):24-25
第七讲的方法,如果不是用极差进行分割,而是用变差进行分割,就成为一般书上所说的A.I.D.方法(筛选因子的一个新方法)。实际上,A.I.D.方法仅仅是最优分割法的一种灵活运用。为了能比较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就依照一般书上的写法来介绍A.I.D.方法,然后,再说明它与最优分割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强 《气象》1978,4(1):36-37
本讲介绍如何在图上进行A.I.D.的分类筛选预报,它的优点是避免了计算,利用和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点聚图方法相类似的画法,就可以作出预报。现用一个实例来说明。 考虑长江中下游汉口、九江、芜湖、南京、上海五站平均5—8月降水总量(y),选用了1952—1976年25年资料用五个气象要素作为因子。 因子:x_1是一月0—150°E,45—65°N的纬向指数I_z, x_2是一月份欧洲大型环流型C型天数, x_3是一月份长江流域六站降水量∑R_1月, x_4是一月份长江流域六站温度∑月,  相似文献   

3.
分类逐步筛选相似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溱 《气象》1978,4(1):7-7
相似方法是目前天气预报,特别是中长期预报中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选相似有各种办法,我们采用了分类逐步筛选相似法,现介绍如下: 一、方法 设有p个因子:x_1,x_2,……,x_p,预报量为y,各有n次观测样本。问题是有了X°=(x_1°,x_2°,……,x_p°)’后,找出X_i=(x_(1i),x_(2i),…x_(pi))’(i=1,2,……p)中与其相似的样本(’表示转置)。 (一)相似标准 怎样才算相似,这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相似程度的确定应从大气运动的本质特征入手,建立恰当的数量表征,可称为相似指数,以g记之。g_(ij)表示样本X_i与X_j的相似程度。应有|g_(ij)|≤1。  相似文献   

4.
为了做好汛期洪涝灾害服务工作,尤其汛期大水进城的重大预报服务,我们利用训练迭代法,制作了预测6月最高洪峰超警戒水位(191.0米)3米(大水进城水位)的预报方法.该方法拟合率为25/26,试报及预报准确率为10/10(见表1).现将该方法作一简单介绍.所谓训练迭代法,就是对m个因子x_i(i=1、2、…m)确定系数b_i(i=1、2、…m),并由此建立预报方程:y=b_0x_0 b_1x_1 … b_mx_m,式中x_0是为求取常数b_0而虚设的因子,令x_0=1,b_i是待定系数.  相似文献   

5.
(五) 最优分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气象》1977,3(9):26-29
这一讲用方差来进行分割,并且证明如此算得的分割确实是最优的。用以说明方法的例子还是上一讲的太阳黑子数,以便进行比较。上一讲已引入的概念和符号,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对x_1,…,x_n这n个有顺序的数据来说,分割成两段为(x_1,…,x_a)(x_(a+1),…,x_n)后,可以计算各段的均值与方差:  相似文献   

6.
通过最优二分割方法,找出杜会、经济或生物的某种指标(本文用广州死亡率)所敏感的气象变量和临界值,用达到临界值的样本建立指标和气象变量的回归方程,提出了最优二分割--逐步回归模式。还研究了一种最优化天气分型的应用。检验表明,评价天气对死亡率的影响,分割-回归模式比一般回归好,最优化天气分型又比分割-回归好。  相似文献   

7.
图解预报是气象台站常用的统计预报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比如预报量y与两个前期要素(预报因子)x_1,x_2有关,(x_1,x_2)的一列历史资料在平面上表现为一个点组,在每一点处对应有一个y值。若因子挑选适当,这些y值在平面中的分布应有较明显的规律,这时,或者划出y的等值线,或者按y的不同等级,把平面划分为互斥的指示区域,就可应用来作预报,这就是平面点聚图。由于作图只能在平面中进行,因此上述方法对多因子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有一种  相似文献   

8.
NO.lf 11e Sens一tjvity of Numerieal Simulation to Orograplly Speeifieation in the Low Resolution SPeetral Model—Partl:The EJI七ets of OrograPlly on the AtmosPllerie General Circulation ..……,,.....................……NIYI胡,,i(倪允琪),Belle L.Otto一Blie引记;andD川id DH{)uL.hto此(1)T 11e Physie王互!五成ets ofToPograPhyandl通eatSoureesoIitheformationandMajntenaneeoftheSummer Monsoon over Asia,..........................…,……,H“,I,公Ro户碧h“i(黄荣辉)andya,,加跨liang行吐邦良…  相似文献   

9.
N口.1 ArticlesAnalteredKuo-typecumulusparameterization scheme suitablefor the Qingbai-Xizan8Plateauare-……… …………………………………………………………………………………Chertlknnin.Q细IZkl用r埘I I)NummI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ocal circulations and turbulence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玎y钿譬,Fu矗眦q,I.(12’Anumm'kaIexperimentofthe roleofwesterlyjetinforceddisturbance……………………………………  相似文献   

10.
对流层下部雨滴谱分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Г(D)函数n(D)=ADαe-λD一阶、二阶、三阶原点矩与分布参数λ、α的关系。得出由实测雨滴谱算术平均直径D1、均方根直径D2、均立方根直径D3的比值k1=D1/D2、k2=D2/D3求取α的关系,进而可求出Г(D)函数的其它参数A、λ。通过机载二维降水粒子探头(2D-P)获得的空中雨滴谱资料计算表明:由k1、k2求得的参数α1、α2多数是接近的,可以用一个介于α1~α2的值α来近似。本文选取α=2对实测值进行拟合,并和广泛采用的Marshal-Palmer公式(α=0)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α=2拟合不仅相关系数R、相关显著水平K较α=0拟合的对应值有明显提高,而且拟合的特征值,如D1、D2、D3、雨水含量Q、雷达反射率因子Z都更接近于实测值,即用三参数(A、α、λ)来表征雨滴谱比双参数(A、λ)要精确得多。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技》1977,(4):27-29
近年来,国外对谷类作物产量预报方法的研究较为重视。本文就美、加、日、西德等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做一扼要介绍。北美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国家有不少研究人员作了气象因子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工作。 L.M汤普森研究了天气条件对美国五个州(黑钙土和栗钙土)的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绘制出每一州产量的变化曲线图(1931-1961年),分析了产量因生产技术的改进而增长以及因天气条件而变化的情况。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计算产量时,非线性方程计算的结果准确性高,最后,汤普森提出了春小麦州的平均产量(y)与3月-8月的总降水量(x_1)以及与全州的4、5、6和7月的平均降水和平均气温(分别以x_2,x_3,x_4,x_5,x_6,x_7,x_8 x_9表示)相关的二次方程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2、2003年自记雨量资料及相应的雷达体扫资料,用最优化法统计得出福建中北部不同区域不同降水类型的z-I关系,并将统计结果用于2005年、2006年的降水估测.同时利用实时雨量资料采用卡尔曼最优(卡尔曼滤波 最优插值)、变分等估测方法进行实时雨量校正,用福建北部武夷山九曲溪流域雨量计检验校正后的雨量值,并对上述几种方法的点及面的估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卡尔曼最优法及100 km距离范围内的最优化法对站点及面平均降雨量估测误差最小,Z=300I1.4估测的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13.
NCEP/ NCAR1日 4次再分析资料数据集南京大气资料服务中心最近收集到 NCEP/NCAR1日 4次 ( 0 0 ,0 6 ,1 2 ,1 8时 )再分析资料 ,该资料数据集的延伸时段从 1 951年到 2 0 0 2年 ,共计 52 a,区域范围覆盖全球。要素内容与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类同 ,包括等压面资料、地面资料和通量资料 ,共计 6 0个要素。全部资料数据按性质和变量归类 ,按年代排列 ,现分类介绍如下。表 1  1日 4次地面资料地面变量名文件名前缀单位 最小信息位(精度 )每个文件 (1a)大小 / MB 数据容量 / GBAir tem perature A ir.sig995 K 0 .12 9.2 1.5 2S…  相似文献   

14.
试论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翁笃鸣 《气象学报》1964,34(3):304-315
本文通过对现有各种总辐射计算公式的讨论,证实了Q=Q_0f(S_1,n)及Q=S_0φ(S_1,n)的一致性;讨论了常见的沙文诺夫-易斯川姆式中系数K的物理意义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在我国具体条件下,日照百分比和平均总云量之和不等于1的原因及其年变程。最后,根据我国日射资料(1958—1960年)各自分别地得出计算月平均总辐射日总量Q,直接辐射量S’和散射辐射量D的经验式,然后使之满足Q=S’+D,并以此相互验证各自的计算精确性。  相似文献   

15.
Ⅰ.观察值 X 是由许多因子影响的总结果,其中有最重要的,我们各用 C_1,C_2,C_3,……来代表,也有比较不重要的,我们现在用 Z 代表其和,于是:X=C_1+C_2+C_3…+Z(A)忽视高次项(High-order-terms)后,上式便为直线的(Linear),且 Z 系依照常态分布(Normal Ditribution),若研究任一因子对于 X 的影响,必先设法使其他因子无变化:(Equalized,or Other things beingequal)若此条件不能予以满足,可用试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使(A)式诸量的变异(Variances)一一地隔离(Isolated),从而测验变异的显著性(Test of Significance),藉此获知因子的由来。Student 氏(1)最先注意变异的特性,厥后 R.A.Fisher 氏(2)引申而扩大之,于是变异分析方法始获确立,设 S~2,S_1~2,S_2~2,S_3~2,……各为(A)式诸量之方和(Sum of squares),于是:  相似文献   

16.
葡萄果实生长规律及其气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葡萄果实体积的增长规律。这种变化规律与≥10℃积温和日照时数累积量的关系可用Logistic〔y=k/1+exp(a-bt)〕曲线模拟。  相似文献   

17.
NO.1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PredictiOn and COntrOlling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zP"g QfHj弦“,l(6)A Studv on Snowfall in Beiiin2 0n 7 December 200 1 ……………………………………………… z^口D Sfxi0,lg,S“n五口H向“口,C向PH.而『0玎器Qi Lf玎,f盯,Z向日0 y玎“玎,Lf彳0到0日,2d Lf】,“,∥甜H(21)Several Issues on Aridification in the Northern China………………….Fh C0”罟6f竹口玎d纠_/Pn G日"g(29)GlObal Tw…  相似文献   

18.
庐山不同高度雨滴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在庐山不同高度处测得的一次对流云降水过程资料,结合Hu等相关研究结果,分析了雨滴下落过程中各种物理机制的重要作用,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水滴下落末速度经验公式,分别比对了不同高度处雨滴下落的末速度.所得结论如下:蒸发作用降低了小雨滴(D≤0.3 mm)和较大雨滴(1.5 mm<D<3.0 mm)的数浓度,增加了中等大小雨滴(0.3 mm<D≤1.5 mm)的数浓度.大小雨滴在降雨不同时期和不同高度对含水量的贡献是不同的.雨滴直径在0.5~5.0 mm区间内,下落末速度经验关系式V(D) =9.65-10.3e-0.6D适用于海拔较高处;雨滴直径大于5.0 mm时,经验关系式V(D)=3.778D0.67适用于海拔较低处.  相似文献   

19.
确定Z—I关系的几种方法及其在定量测雨中的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雨滴谱、Z_r~I_g(Z_雷~I_计)、A值平均、平均A值几种Z~I关系测定单点累计降水量的方法。以1981年三次降水过程资料为例求得各种Z~I关系,并对1980年6月24日和7月9日两次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几种方法的精度都较好.只要提高测定Z、I值精度.在Z~I关系中选取适当的b值,再分雨型统计Z~I关系,则后两种方法的精度还可再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利用1953—1984年的北极海冰覆盖面积逐月平均值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及天气学分析,来揭示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对长江上、中游汛期水情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影响过程。 宜昌、汉口两个水文站的流量分别可代表长江上、中游的水情。对1953—1984年北极8个分区逐月平均海冰面积距平值序列S_i(i=1,2,…,8)与宜昌站、汉口站汛期(指7—9月)平均流量距平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