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令昌 《中国地震》1991,7(4):39-45
北京城北塔院断层土壤气中的He~4/Ne~(20),He~4/Ar~(40),Ar~(40)/Ar~(36),CH_4/CH_4~(16),CO_2/Ar和N_2/Ar比值与1990年7月21日大海坨4.5级地震和1990年9月22日沙河东4.0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而且在1991年1月29日山西忻州5.1级地震,2月20日高丽营3.0级地震和3月26日大同5.8级地震前后,He~4/Ar~(40)和Ar~(40)/Ar~(36)的值均有异常变化。并且利用塔院断层土壤气中CO_2/Ar,N_2/Ar,CH_4/CH_4~(16),He~4/Ne~(20),He~4/Ar~(40)和Ar~(40)/Ar~(36)的值,在地震前10天和1天预报了9月22日沙河东4.0级地震。同样,根据He~4/Ar~(40)和Ar~(40)/Ar~(36)的异常变化,于3月9日向地震局值班室汇报了异常情况。研究表明,气体地球化学的这几项指标能确切地反映地壳深处应力变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磁法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其中光泵磁力仪是国内外应用于航空和地面磁法测量最多的磁力仪器.为满足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对高精度磁测设备的需求,本文开展了低噪声、宽量程的高性能数字氦光泵磁力仪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磁传感器探头优化设计和新型数字化环路设计两方面.首先通过深入分析影响氦光泵磁力仪灵敏度的主要决定因素,对磁传感器关键部件氦灯、氦室进行小型化技术研究,解决高性能氦泵源和原子气室等关键件的制作工艺,提高氦灯效率和氦吸收室的磁共振信号输出强度,制作出高性能、低噪声的小型化氦光泵探头.然后,针对常规模拟跟踪环路的局限性,通过数字化技术研究,采用FPGA、DSP、DDS、环路跟踪算法和信号处理软件等技术构成新型数字环路,弥补现有基于模拟跟踪环路技术的模拟式氦光泵磁力仪的不足,该数字环路降低了氦光泵磁力仪的电路噪声,增强了抗电磁干扰能力,并扩展了磁力仪的量程.本文通过小型探头和数字环路的技术设计,研制出高精度大量程的地面数字氦光泵磁力仪,并用于第三方测试.通过第三方测试证明:实测仪器的静态噪声小于4 pT,磁场测量范围为20000~100000 nT,梯度容限大于10000 nT/m.  相似文献   

3.
利用湖州地震台垂直摆倾斜仪、水管倾斜仪、伸缩仪和体应变仪等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获得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激发的_0S_5~_0S_(50)基频球型自由振荡数据;比对PREM模型的理论计算周期,其相对偏差均小于1.2‰,且体应变观测的相对偏差最小;伸缩仪和体应变仪能清晰地检测到与地壳深部结构密切关系的_0S_2、_0S_3和_0S_4低阶振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集并分析了甘肃东部地区9个温泉的化学成分及热焓分布,分别讨论了氦及其同位素比值He~3/He~4、微量元素组分F~-、Cl~-、Li~ 的含量以及He~4/Ar~(40)值的变化。上述各项指标在秦安地区出现了同步异常。最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变量与样品的信息变化,结果表明在秦安—清水—带可能有一隐伏断裂,并伴有岩浆挤入。  相似文献   

5.
利用沈家台LN-3A型数字化水位仪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的方法,检测到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_w9.0级大地震激发的_0S_2~_0S_(76)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和5个谐频球型自由振荡_1S_3、_1S_6、_2S_(12)、_7S_(10)、_1S_(38),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际观测振荡频率与PREM模型预测的振荡频率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热层中氧原子与电子及中性粒子的碰撞,对氧原子在基态2P43P的精细结构能级上布居的影响。计算了750K和2000K两个热层模式的、夜间和白昼、140至400公里高度间的精细结构能级激发温度。计算中,采用了一系列3P1态的中性粒子碰撞去激发等效截面的假设值。基于Takao Tohmatsu由研究日气晖氧原子1302埃三重线相对强度提出的意见,得到各热层状态的激发温度下限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怀来地震台水管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准确获得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0级地震激发的_0S_2—_0S_(38)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与PREM模型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发现实测振荡周期与PREM预测的振荡周期吻合,除_0S_2、_0S_4、_0S_7振型的观测周期和PREM模型理论周期的相对误差大于0.3%外,其他振型的观测周期和PREM模型理论周期的相对误差大都集中在0.1%左右,同时检测到7个谐频球型振荡和10个环型振荡。可以从水管倾斜仪的观测资料中提取地球球型振荡信息,为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仪器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钻方位伽马测井仪器能在钻井过程中有效测量地层的方位放射性强度,其测量效率与其结构参数有关.合理设计测井仪器的结构参数,可以大大提高其测量效率.利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模型,从归一化统计误差和探测特性分析仪器的响应特征,为结构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75 in(1 in=2.54 cm)的钻铤外径下,当晶体直径为1 in左右,晶体长度为18~22 cm,屏蔽体长度为2~3 cm,屏蔽体厚度为2~3 cm,窗口材料为铍,屏蔽体开口角度选在0°附近,泥浆通道半径为2 cm左右时,仪器可以获得相对较低的统计误差和相对较好的探测特性.该研究表明,优化后的随钻方位伽马测井仪器的测量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烃源体系与大中型气田形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源控论”为主导,烃源体系为对象和内容,对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的形成进行了论证。提出:(?)_1,S_1,P_1,P_2和T_3是主要烃源层系;组建(?)_1/Z_2,C_2h1/S_1,P_1/P_1,P_2ch/P_2,T_(1,2)/P和T_3x/T_3x6组烃源体系,是形成与预测大中型气田的重要领域,并强调烃潜量强度值是评价预测大中型气田的最佳地球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洱源5.5级地震前后地磁场变化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3年3月3日洱源5.5级地震前后所获得的2种流动地磁资料,分析了地磁总强度与矢量观测的异常变化特征。(1)地磁总强度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测区内相邻期总强度变化的正负值区大致均衡,逐渐演变为整个测区都是正值并出现高梯度带,正值的高梯度带再演变为正负值交界的高梯度带,此时震中位于正值高梯度带的边缘;地震后,正负值交界的高梯度带远离震中,正负值区又大致均衡;(2)地磁矢量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垂直矢量在震区均有显著差异,磁偏角、磁倾角和总强度变化的零等变线均在震区周边穿过;地震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垂直矢量在震区的显著差异消失,磁偏角和总强度在震区正负值交界的高梯度带逐渐消失,磁偏角的零等变线在震区未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