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在乌鲁木齐天文站25米天线上进行的脉冲星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连生 《天文学进展》1997,15(2):169-172
1996年1月,由北京天文台、北京大学、乌鲁木齐天文站组成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乌鲁木齐天文站25m天线的脉冲星观测系统,取得了一些脉冲星的观测结果。共成功地观测了8颗脉冲星,得到4颗脉冲星的轮廓图;还观测到PS1133+16的反常模式。乌鲁木齐天文站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脉冲星观测基地。  相似文献   

2.
苍凉西部,壮丽日食。2008年8月1日,笔者有幸在我国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鸳鸯池水库边,观测了生平的第一次日全食。其实在今年5月号杂志的“观测攻略”系列文章中,笔者就已经对日食观测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不过,事实上笔者此前从未观测过日全食,文中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别人的观测心得,以及自己在天文观测上的总体经验。而这次,笔者经过精心规划,终于成功观测了自己的第一次日全食。其中的一些观测体会,以及观测成果,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日食为射电天文提供了一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射电观测机会,日食射电观测在太阳射电物理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日食射电观测的若干重要因素作了介绍和分析,日食射电观测在我国太阳射电天文台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在我国组织观测的1958年,1968年,1980年及1987年太阳射电日食观测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4.
1998-19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观测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概要介绍了在此期间目视观测,雷达观测,航空观测,气球观测,卫星安全检测星撞击月球和月球钠尾观测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漠河观测日全食的景象在时隔11年之后仍然历历在目,正是那次终身难忘的观测促使我下决心再次观测2008年发生在我国西北的一次日全食奇观。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天文站自 1 999年研制完成 1 .5GHz频段室温双偏振消色散接收系统。 2 0 0 2年又完成 1 .5GHz频段致冷式双偏振消色散接收系统。我们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个国际合作协议的任务。为在我国建立高灵敏度的观测脉冲星设备和取得优秀的脉冲星观测结果作出了贡献。为了进一步发展乌站脉冲星观测 ,第二个合作协议包括利用致冷式系统进行脉冲星大样本的监测和建立低频段的基带技术的消色散系统。  相似文献   

7.
云南天文台的厚片CCD光谱观测系统筹备于1986年4月,1987年10月正式开题研制。经过两年的艰苦工作,终于研制成功,并于1989年10月在云台一米望远镜折轴摄谱仪上进行试观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系统读出噪声低,暗流小,无干涉条纹,大大提高观测极限星等,是天文光谱观测研究的理想仪器,也是我国第一套厚片CCD系统。 本文主要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描述了仪器的结构、特性及其应用软件,并给出部分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望远镜自动化观测编排是望远镜观测控制系统实现自主观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云南天文台40 m射电望远镜需要对观测目标制定中长期和短期纲要.目前对短期目标的纲要编制,主要依赖观测人员根据经验手动实现,这种方式不仅低效耗时,更有可能导致结果明显偏离最优观测方案,不能充分利用望远镜的观测时间.使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分析40 ...  相似文献   

9.
入秋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晴天的概率明显增大,天气更加有利于天文观测,而9月的夜空也不会让大家失望。首先是接近秋分,偶发流星明显增多,而同期活跃的流星群也不少。其次是木星升起时间逐渐提前到前半夜,观测条件越来越好,借助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它表面的云带和四个较亮的卫星。最后,秋夜星空中的仙女座星系M31、三角座星系M33以及很多星云、星团等深空天体非常适合目视和照相观测。看来在9月中旬的几个无月夜里,大家又要熬上几个通宵了。  相似文献   

10.
“金九银十”如今已经成了各行业商家形容一年一度销售旺季的通用语,其实秋高气爽的九月和十月,更是天文观测的好时机。首先,经历了整个夏天的阴雨,秋季的晴天数会比较多,这点在我国北方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其次,这段时间夜晚的天气还不算太冷,即使观测整夜也不会太痛苦。十月夜空的看点还不少,虽然日落时金星和火星的地平高度已经非常低了,观测条件较差,但木星刚过冲日,正是比较理想的观测时期。此外猎户座流星雨也将在本月迎来极大,只是观测会受到月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简短的引言之后,本文首先叙述在红外波段观测太阳磁场的优越性,然后依次描述用He I10830A、FeI 1.5μ和Mg112μ等红外磁敏线的观测、资料及分析方法。这些谱线分别在色球层、光球最深层和光球上层形成,因此用它们可以探测太阳大气中很大范围的磁场。接着以磁元和黑子磁场为例,介绍现有的主要研究成果。结束语对我国的红外太阳磁场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介绍了1991年上海天台VLBI观测概况。列表给出观测日期、时间、持续时间、所用记录终端、观测组数、记录磁带数、观测源数、成功率和参加观测台站等。  相似文献   

13.
天文观测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与策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天文学已经进入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随着我国天文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自产的天文观测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将天文观测数据资源集成并推动数据资源与应用服务的共建共享,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政策与制度,使天文科技资源得到高效有序的管理和使用,对国内天文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充分调研各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剖析了国外科学数据"完全与公开"的共享原则,介绍了我国科学数据共享有关的管理规定和当前状况,重点论述国际各大天文望远镜项目和天文数据中心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有关政策。对国内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和开放共享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我国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共享工作发展和政策制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开始观测 首先,在选定的观测地点摆放好观测所需的物品,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躺好后开始进行观测。流星雨标准观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及快速反应,所以在观测过程中请不要听音乐或做其他过于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在正式开始标观前,你还需要做以下几件事:  相似文献   

15.
进入四月,除土星以外,其他几颗经典行星的观测条件都不太好。传统的春季观测目标,天琴座流星雨将在四月下旬迎来极大,但观测会受到月光的干扰。此外,春季星空的主要星座和著名深空天体也进入了不错的观测时段,包括狮子座、室女座、大熊座中的主要亮星,以及分布于其中的许多河外星系。无论你是目视或是照相观测,月初的几个无月夜都将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期9天的美国西南部重要观测基地之旅中的前4天,我们几乎一天换一个地方,参观了我系有观测时间的几处天文台。而后面的5天,我们则在阿帕奇波因特天文台(Apache Point Observatory,以下简称APO)驻扎下来。在参观APO之余,我们用APO的一台3.5米望远镜完成课程观测项目,积累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一句话新闻     
《天文爱好者》2008,(11):16-16
2008年9月27日夜,LAMOST在调试中一次观测得到1000余条天体的光谱开始,到至今的调试观测中,LAMOST都不断地获得每次约2000多天体的光谱。用于调试观测的天体一般是亮于17等,光谱是在无云观测夜曝光至少5分钟后获得的。与国际上迄今最多一次观测只能得到600多条天体的光谱相比,LAMOST已经成为世界上光谱观测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18.
严格论证了在对空间或地面目标的定位中,利用伪距测量观测模型的几何因子大于用台站间一次差分观测模型的几何因子.此外,台站间完全差分测量观测的定位精度优于不完全测量情形的定位精度.这些结果给人们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何种定位方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掩星情报站     
今年最后一个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将有机会观测到一次月掩昴星团的现象,尽管因为月相关系使其观测条件远不如前几次,可是因为昴星团的几颗主要成员星亮度较高,所以这次月掩昴星团依然是一次比较适合观测的掩星现象。继上个月的18次小行星掩星现象之后,本月依然有多达12次的小行星掩星现象可供我们观测,为我们再一次提供了观测和练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远程观测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观测技术。与传统的天文观测方式相比,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5年12月25-26日我们在北京利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首次成功地对土星及其卫星实施了远程观测。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这次观测,并讨论了在目前国内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下,实现远程观测的技术方法和难点。最后展望了远程观测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