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宇宙的历程”这个专栏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学生。作者将通过漫谈的形式说明,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创造与实验的过程,没有想象力的死记硬背不可能造就具有创造才能的卓越科学家。了解天文学发展的过程,可使青少年更能体会、了解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真正能够启迪青少年科学探索的兴趣,往往比单纯地积累知识更重要。所以作者希望通过“认识宇宙的历程”的系列文章,帮助青少年读者理顺天文学发展的脉络,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及科学方法,从中引发他们探究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养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科,顾炎武《日知录》有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数、理、化、天、地、生,这是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其中数、理、化、地、生在中小学都有开设,只有天文没有。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赵峥教授在谈到我国基础教育中天文学的现状时说,世界各国的中学教育,都包含着一些天文学的内容,国外的初中,大都采用中学理科(《科学》课)教学,其中天文学知识占有相当比重。美国的《2061计划》等国家政府纲要中天文学的素质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也含有天文学内容,有些国家甚至将天文学作为中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来开。但是,我国中学教育中天文学知识教授得很少,只在地理课程中出现一点点。  相似文献   

3.
今天 ,在这里举行“天文学与中国天文学的现实与未来”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大多是来自海内外的中国青年天文学者 ,这样热烈的场面表现出你们对天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天文学发展的关心。在这里 ,我对由国外回来参加这一盛会的青年天文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会议组织者请我讲几句话 ,那么我就讲三点个人的意见。众所周知 ,中国是个泱泱的天文古国 ,天文学又是一门古老而悠久的学科。在天文学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 ,它对社会的进步、对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对其他科学的发展都起了不容替代的特殊的推动作用。历史上 ,有很多位天文学家 ,他们是敢于向…  相似文献   

4.
《天文爱好者》2012,(3):56-57
天文学在各门自然科学中发展最早。在古代,天文攀萱接是所谓的“带头科学”。在我国大约自有文字以来,就开始有天文现象的记录。奴隶社会,天文学就确定了它的雏形,形成了具有科学形态的天文学。到元朝初期忽必烈时代,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达到了高峰,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人们说起宇宙,头脑中往往就会浮现出浩瀚无际的太空;讲到天体,则总是想到庞大无比的星球。的确,一般说来,“天文数字”都是令人头晕目眩的大数,可是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太阳系中,就有着一种“迷你型行星”——小行星。 19世纪的“见面礼” 早在17世纪时,开普勒就觉得火星与木星之间的空隙似乎太大,它们中间应当还有天体存在,否则宇宙就会显得“不和谐”。1781年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更坚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中的碳排放也是你从未想到过的问题。如果要制定一份科学中最紧迫问题的清单,天文学的碳排放问题不太可能位于其中。但如果它真在其列的话,那它最终很可能会位于新生儿性别比例控制和如何防止口袋里的耳机线打结之间的某个地方。  相似文献   

7.
韩国的古天文学是东亚天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朝鲜半岛上依然存留着不少当时的天文设施,这些遗迹正是那个时代灿烂成就的见证。不过作为近邻,我们对韩国现代天文学或许并不太了解。在这里我们和大家聊聊韩国的天文学和空间科学。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科学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宇宙”观念可谓源远流长。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外国,天文学既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也是最有活力的一门科学。她的发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说温故知新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天”、“地”不仅是天文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社会文化乃至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概念。在现代教育氛围中长大的我们,常会觉得“天”、“地”很抽象,远不如“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概念更直观亲切。但古人不这么看,我们的先民在未知宇宙深层奥秘的时候,只能“跟着感觉走”,先民创造“天”、“地”二词时,是把它们当作两个实体看待的,而且认为其形状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受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委托,于1984年7月审定了一批现代中国天文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天文学基本名词(参见本刊有关会议报道)。审定中发现有些我国习用的天文学名词的词义与它们的学术概念有较大的差异,有些外来词的译名不够准确或有错误。经过分析讨论,我们对这些名词,根据与其学术涵义对应为主要原则进行了修改。现将变动较大,影响较广的部分名词列出于下,希望引起广大关心天文学名词的读者共同讨论。 1、吻切平面、吻切椭圆、吻切根数 在讨论天体的轨道运动时常用的osculating plane一词,曾有过两种译法:(1)“吻切平面”(见1952年版《天文学名词》),(2)“密切平面”。现今中国天文学文献中,大都采用“密切”这一名称。然而,就这一名词的内涵来说,用“密切”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1.
在天文学上,巡天观测是一件费时费力但又必不可少的工作。它是开展后续各项科学研究的基础。尤其对于学习河外天文学的人来说,系统紫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科学目的、不同研究方法的擎天是很有必要的。所以。笔者打算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初步介绍一下星系巡天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主席的诗一贯很有气势,第一句,“日行八万里”,很普通的一个地球自转现象经这么一说,就显得惊天动地。但第二句就有问题了,在汉语中,千、万这样的数字常用来虚指数量极多,可能在主席的眼里,一千河已经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了,像银河这样巨大的恒星系统,其尺度已经很难让人想象了,更何况是“一千”河。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尽可能多的样本进行尽可能多的观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统计规律。不夸张地说,天文学的发展史实际就是一部巡天史。所谓“巡天”,就是对特定的目标天区或全部可见天区进行有目的的仔细巡查。这个看上去笨拙朴素的方法,恰恰是人类与宇宙对话的最佳途径。从第谷的肉眼观天到赫歇尔开创恒星天文学,从皮亚齐发现第一颖小行星到汤博邂逅冥王星,从声名赫赫的SDSS(斯隆数字巡天)到正在实施的“盖娅”(Gaia)计划,尽管目标大小不同、手段有高下有别,但是这些名留青史的天文学家和项目组付出了巨大艰辛所做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就是翻来覆去地一遍遍对宇宙进行各种普查,而我们今天获得的几乎所有天文知识也正来源于这样的普查。  相似文献   

14.
从“天圆地方”到日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圆地方”到日心说李良天文学是伴随着数学、物理学和观测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在今后几期“青少年学天文”园地里,我们将循着一条脉络阐述人类对于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大宇宙的认识过程。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不仅应该知道古今天文学的伟大成就,而且还...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是许多人关注的基础学科之一。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说过“虽然一切高尚学术的目的都是诱导人们的心灵戒除邪恶,并把它引向更美好的事物,天文学能够更充分地完成这一使命。这门学科还能提供非凡的心灵欢乐。”根据我国的社会现实,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展  相似文献   

16.
祝贺词     
从落后的起点,迈向世界的高峰,有待于我们集体的,有效的努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坚持不懈,团结合作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希望《天文学进展》能在我国天文学现代化方面起它应有的作用。 天文战线上的普通一兵  相似文献   

17.
黑洞也可以蒸发 天文学的发展遵循着一条规律:观测、理论、再观测、再理论……这大概也是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只不过天文学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观测又始终是天文科学的真谛。因此,天文学又被称为是一门观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天文学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古时候,人们仅凭肉眼观察星空和天体。17世纪初期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但是还没有摄影术,人们用笔和纸把观察到的天象记录下来。19世纪中叶,摄影术发明以后,很快就被应用到天文观测中,成为天文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100多年以来,摄影术不仅帮助天文学家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推动了天文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而且还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集科学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天文图片,成为天文学历史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给读者推出这个新栏目,是要从那如汪洋大海般浩繁的天文图片中选出一些精品介绍给大家。这一幅幅精品图片,就好比是宇宙天体向我们敞开的一扇扇小小窗口。透过这一扇扇小窗口,我们能够窥视到宇宙天体的许多奥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丰富的古天文史料。深入地研究这些史料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趣不断增长,我国天文工作者也正积极地向全世界介绍古代天文学的成就。但是,中国古天文学名词的英译法目前还相当混乱,缺乏统一的译名。因此,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提出,要整理一批已有英译名的中国古天文学名词,经征询意见后,作为《英汉天文学词汇》的补充;并且建议将来单独出版一本《汉英中国古天文学名词》。 按照以上要求,我们尽力开展了一些工作。鉴于当前需要的是对《英汉天文学词汇》的补充,因此  相似文献   

20.
恒星距离我们多远?对于少数星,这个问题早已解决。但是有许多星,特别是某些明亮的常见星,不同书刊上所列距离往往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像这样基本数据混乱,可靠性很差的情况,成为多年来困扰天文工作者和爱好者的问题。例如,全天第二亮的恒星老人星、猎户座中的亮星参宿四和参宿七、科普工作常要提到的北极星,就是这样。北斗七星离我们多远?对此,1980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在卞德培撰稿的“北斗”词条中写为,大致在60~200多光年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