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6月的到来,北半球逐渐进入初夏。此时,气温比较暖和,从这个角度说适合观星。但是,因为夏至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而夏至前后的黑夜是一年中最短的,因此对观星又是不利的。以北京为例,夏至前后,差不多21:50才能天文昏影终,而凌晨2:40就又会迎来天文晨光始。因此,要在6月观星,一定要能熬夜,还要抓紧时间!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22日(夏至日)由中国动手天文教学组织(China Hands—On Universe,简称中国HOU)联合“夸父追日”活动组委会主办的“2011夏至目日影测量活动”得到广大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响应(活动通知详见《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7期)。  相似文献   

3.
说起天文,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小行星撞地球?宇宙大爆炸?天气预报?还是十二星座和外星人?也许都有。不过这些要么不属于天文的范畴,要么只是天文的冰山一角。也许你会觉得天文学高深莫测,天文学家昼伏夜出就是为了看一些黑夜天空中镶嵌的一些小光点。那么,天文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2011年6月2日,一个普通的农历初一清晨,由于临近夏至,天亮得很早。熟睡中的人们不会察觉这天日出时的太阳与以往有什么不同。而此时此刻,天文爱好者已经架好了设备,等待捕捉下这“偏食日出”的美丽画面。  相似文献   

5.
四季的划分,我国传统上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界,西方国家却以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春、夏、秋、冬为起点。由于春分点和秋分点正是黄道(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和天赤道相交的两个交点,它们在天文计算与测量上有着特别的意义,故天文学上通常采用西方国家这种四季分法。这种四季又称天文四季。天文四季以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还沉醉在浩瀚星河之中时,秋天已经悄然来临。天气开始变得凉爽,通透的晴天越来越多,黑夜也越来越长。热爱天文观测的你,一定钟爱这样的季节,但别忘记带上更多的厚衣服,因为这时的昼夜温差会很大。  相似文献   

7.
夜空中的亮星和星座张淑莉每年夏至以后,地球的北半球便进入了天文夏季。夏季的星空群星争辉,格外灿烂。为了帮助少年天文爱好者们认识夏夜穸中的主要亮星和星座,我们专门绘制了一张带有星座图形的夏夜星空图,它还能为星空增加传奇的神话色彩(图1)。在这张夏夜星空...  相似文献   

8.
进入8月,北半球正值三伏天,暑热难耐。不过,对天文爱好者来说,也就意味着在山野里观测不至于受冻了,准备一些稍微厚一些的衣服就能够扛上大半夜。8月的黑夜长度比6、7月长7不少,且对于学生爱好者而言,不用上学的暑假是当之无愧的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时节。夏夜星空非常壮丽,一条明亮的银河横贯天际,各种漂亮的深空天体隐匿其中。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江苏省天文学会联合举办的“地球自转与地球各圈层相互关系”专题讨论会于1997年6月11日至14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江原公寓举行.韩天艺、黄成任该讨论会的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杨玉德、萧耐园任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  相似文献   

10.
山风 《天文爱好者》2014,(10):60-63
进入10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逐渐进入深秋,同时白昼慢惺变得短于黑夜。对于我国的许多地区,入秋以后,天气会逐渐告别夏天那种湿热多雨的状态,变得越来越晴朗通透,也越来越适合进行天文观测。同时,秋天蚊虫渐少,而夜间还没有到隆冬时节那么寒冷,因此观测的时候非常舒服。让我们抓住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多找些机会走刭夜空下,来探寻星空中的宝藏吧!  相似文献   

11.
壮族属于崇龙民族的后裔,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在历史上是否有过独立的天文历法,今天已成了未解开的谜,甚至连传统的新年也已经被遗忘。本文从实地调查入手,结合文献材料进行对比,确定出其传统新年就是流传至今的六月节,时间在大暑节气附近,源于夏至节气演变而来。另外,推测其历法属于阴阳历系统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普遍重视的三大节日是砣札札、札勒特和昂玛突。从天文历法角度进行考察,它们是源于古代十月太阳历的安排,前两个是在夏至和冬至的前夕分别两次过“年”。十月太阳历废止后,虽然出于民族感情依然保留,但受外界阴阳合历的影响,其节期发生了变更。另外,昂玛突是农耕礼仪中重要的春祈,与龙头节、社目节、上巳节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最后一月的夜空,并没有因为严冬的到来而显得冷清。精彩天象将接踵而来,相信寒冷的天气挡不住天文爱好者的热情。当然,光有热情还不够,防寒的措施一定要做好。12月22日是冬至节气,意味着北半球到了黑夜最长的时段。在这里我也希望大家合理安排观测时间,注意休息,切勿过于疲劳。  相似文献   

14.
2002年6月11日,我随校天文爱好者俱乐部来到了上海南汇区芦潮港海边码头,观测本世纪第一次日食,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天文观测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盖天说和浑天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最早的天文仪器就是垂直立在地平上的一根竿子,高八尺,叫做“表”.立竿则影见,用来量度影的长短的工具,叫做“圭”.因此立竿验影的这套工具叫做“圭表”.利用圭表可以测量方向、时刻、日影的长短和北极星的高度等.一天里面,中午时的日影最短.一年里面,夏至时日影最短,冬至时最长.根据“周髀算经”知道,在周朝首都洛阳附近的地方测得:冬至中午时日影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中午时日影长一尺六寸;又夜间于表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天文爱好者》这个平台,“北斗巡星之旅”与全国高校的天文爱好者一起,就高校天文社团组织各种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但是除了2008年6月和7月的《七星耀北航》一文,本栏目中涉及天文社团自身建设的交流却不多。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古代的独特创造,是我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通过圭表测影,已能确定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的时刻。战国时期,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4个节气。在西汉初年的典籍《淮南子·天文训》中,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备。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了《太初历》,历史上首次把二十四节气完整地订入了历法,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2014年6月23日~27日,第22届国际天文馆学会(Internatlonal Planetarium Society,以下简称IPS)大会在北京天文馆隆重举行,这是自1970年IPS成立以来,这一盛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370余名天文馆专家、天文教育专家齐聚北京天文馆,畅谈天文的教育与未来,展示最新的硬件设施,分享最好的天文教育节目,探讨天文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业余天文活动中的“滚动培养”上海市格致中学向学禹在中学里开展天文活动,建立天文小组是很有意义的。天文本身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学生刚接触,往往就会对浩翰的宇宙、无穷的奥秘发生兴趣,但是要进一步深人下去,在漫漫长夜里想通过实践(天文观测)去验证,探...  相似文献   

20.
‘97第二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吴美霞首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是于1996年由台湾省嘉义市天文协会发起并主办的。台湾地区的天文机构和天文推广教育人士聚会嘉义,大陆五大台一中心、院校两系及两馆一站共12位天文学家应邀赴会,在会上宣读论文并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