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ETI(“寻找地外智能”的英文缩写)一词,最早见于1959年的科研论文中。1960年,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弗朗克·狄拉克首先用射电望远镜开始巡天,希望能够收到地球之外的“外星人”发出的信号。1981年,美国宇航局也曾经致力于建立世界上功率最大的电台去寻找外星人。到了1982年,好莱坞拍出了《外星人》的电影,在世界上影响很大。SETI组织动员了该片的导演拿出了10万美元,来支持他们的百万通道(META)计划。这个计划是希望通过广大的爱  相似文献   

2.
据媒体近期新闻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天文系主任亚伯拉罕·勒博(Abraham Loeb)在1月26日正式出版了新书《天外来客:地球外智慧生命的第一个迹象》(Extraterrestrial:The First Sign of Intelligent Life Beyond Earth)。在书中作者重申了他在2018.年的研究工作。事情起源是在2017年10月19日,加拿大天文学家罗伯特·威里克(Robert Weryk)在夏威夷哈莱亚卡拉天文台(Haleakala),通过Pan-STARRS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了神秘天体“奥陌陌”(Oumuamua,意为“第一个来自远方的使者”);这个神秘天体可能是地外文明“光帆”的一部分,即地外文明的产物;如果是真的,那么就意味着2017年外星人的科技遗迹曾与地球擦肩而过。这则新闻又一次掀起一阵关于外星人的波澜,因为关于外星人的传说太多了。勒博的新书也已经被国内出版商买下翻译版权,在今年(2021年)上半年,预计将在中国出版它的翻译版本。  相似文献   

3.
大事聚焦     
“徘徊者9号”撞击在月球阿耳芬斯环形山,传回5814幅电视图像(1965)(“徘徊者”是美国第一个探测月球计划,共发射9次,目的为硬着陆于月面,在着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C.惠更斯发现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1655)(土卫六有浓密的大气层,被认为很可能有生命存在。2005年11月6日,从1997年10月巧日发射的“卡西尼”探测器释放出的“惠更斯号”子探测器将降落在土发射第一个人造月球卫星—“月球10号”(1966,前苏联)。美国发射“先驱者11号”探测器(1973)。(它于1974年12月2日、1979年9月1日飞临木星、土星,现在正行进在飞出太阳系的征程上前苏联…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新太空计划:本世纪30年代中期之前把宇航员送上火星 2010年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佛罗里之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宣布了新的太空探索计划:希望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之前将宇航员送上火星。根据这项太空计划,航天飞机编队今年底退役后,美国将吸纳更多私营企业参与太空探索。新太空计划将依靠私营企业研发运载工具,实现太空探索。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的重要使命是探讨人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人和宇宙的关系,宇宙的构造和演化发展以及为宇航事业的拓展服务,其中也包括探索系外行星、系外类地行星和搜索外星人——具有智慧生命的地外文明。  相似文献   

6.
大事聚焦     
日期内容爪拼二12月7日美籍荷兰天文学家柯伊伯诞辰(1905)“轨道天文台2号,,发射(1968)12月11日美国杰出女天文学家坎农诞辰(1 863)作为“阿波罗计划”谢幕行动的“阿波罗17号”登陆月球(1972)。宇航员安装了核动力科学实验站,进行了热流实验、月震测量、月球大气成分检测等多项研究。12月12日美国宇航局在肯尼亚的圣马尔科发射了第一颗专门用于观测X射线的卫星,那一天正值肯尼亚独立日,所以卫星用斯瓦希利语的“自由”一词—“乌呼鲁”命名,乌呼鲁巡天三年,发现了300多个X射线源。12月14日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诞辰(1 546)“水手2号”掠过金星…  相似文献   

7.
6日(1986年)本世纪的最后三次水星凌日现象都将发生在11月,即1986年11月13日,1993年11月6日和1999年11月5日。 8日(1665年)著名天文学家、哈雷彗星轨道的推算者哈雷出生于英国伦敦附近的哈格斯顿。他是英国第二个皇家天文学家。 13日(1833年)美国东半部看到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据目击者估计,有些地方在一小时内可以看到几十万颗流星。1966年11月16~17日夜间,狮子座流星雨又一次大量出现,可与1833年的那次媲美。 16日(1974年)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天文  相似文献   

8.
人们始终难以忍受孤独,在浩瀚的宇宙中哪里有与我们相似的具有高度智慧的生命。艺术家们编造出种种外星人的故事,而天文学家却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追求着目标——找到地外文明。 在太阳系内我们可以肯定没有高等生物存在。那么只能在太阳系外去寻找。而要有高等生物存在,它要有一定的环境,即合适的温度。在太阳一样的恒星上显  相似文献   

9.
小行星动态     
小行星,这些19世纪初才被天文学家发现的小“精灵”,大多数游弋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间,当时可能不曾有人想到它们会给地球带来灾难。但是,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通古斯上空神秘的爆炸,美国亚利桑那州奇大无比的陨石坑似乎都表明,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并且是已经发生过的。进入21世纪,小行星做为重要的空间资源,也将会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探测目标。 近年,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越来越关注对小行星的观测和研究,越来越多的近地小行星搜索计划在进行中。曾有人开玩笑地说,“现在的天文学家,找小行星就像从锅里捞饺子,一捞一大把”。那么,这些被天文学家们“大把大把”逮住的小行星,是如何被发现和命名的呢?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陆续给大家介绍被天文学家逮住的小行星,以及它们十分有趣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观测凌星? 当代天文学家对于在茫茫银河系内的千亿颗恒星周围寻找太阳系之外的行星(称“太阳系外行星”,后文简称“系外行星”),尤其是类似地球这样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类地行星)有着极高的兴趣和热情。这一方面得益于人类对于探索地外生命与文明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对这些系外行星的探测及其物理性质的分析,对深入理解行星系统(尤其是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机制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月球有“冰湖”吗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杂志报道,美国宇航局在1993年就制定了一项重返月球的计划,天文学家们试图建立月基天文台,使月球成为一个新的天文学基地,预计在2010年~2030年建成月球基地。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  相似文献   

12.
发给外星人的“电报” 除了设法接收来自外星人的电信号之外,地球人曾主动向宇宙深处发射过友好的无线电信号,并期望外星人能够收到人类的友好问候。向地外文明发送信息的英文简称为METI,即Message to the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  相似文献   

13.
“冰立方”(IceCube)是一座正在南极冰下约2.45千米建设的大型中微子探测装置,这项由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典和新西兰8个国家参与的科学探索计划,预计2012年完全建成。该计划大约投资2.57亿美元,其中美国承担80%,其余20%由其它七国分担。目前该计划安装完成的部分检测仪已经投入观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斯特朗洛山天文台(M0unt Stromlo Observatory、天文学家,澳大利亚科学院(AAS)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超新星、宇宙学。施密特出生于美国,1994年27岁时移民至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支持下领导一个国际团队进行高红移超新星的搜寻工作。1998年,施密特小组、美国天文学家亚当·里斯领导的研究组和索尔·珀尔马特领导的超新星宇宙学计划组,  相似文献   

15.
在火车上、飞机上与同行的路人交谈,每当对方得知我所学是天文学专业的时候,看待我的目光基本上和看待外星人的差别不是太大。在一部分公众的眼中.天文学是了解某种极端神秘的、超级形而上的屠龙之术,天文学家是掌握了这项自远古以来就秘密相传的屠龙之术的修道士。往往,天文学家被当做是昼伏夜出的“动物”,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殊人才”,是不爱和人们打交道、交朋友的geek*与nerd**。其实,更神秘的是天文学家一直以来都有着大量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好朋友、小伙伴。  相似文献   

16.
1973年3月3日,美国发射了第一艘长途跋涉的星际飞船“先驱者10号”。1973年4月5日又发射了“先驱者11号”。这两位探测宇宙的使者,肩负着在太空中寻找宇宙人的使命。它们带有一封访问地外文明的“介绍信”,上面镌刻着表示人的形象的一男一女,以及标明太阳系及地球位置的图像。这是一张通往太空的名片,能在宇宙中保留几万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一直感到困惑的是,宇宙中不知道什么地方,突然像闪光灯一样亮了一下,又恢复了平静。当然,天文学家绝不会认为这是外星人在偷偷地向地球拍照,这是一次高能量的伽玛射线爆炸(见图1)。  相似文献   

18.
1953年,美国天文学家艾伦·桑德奇(Allan Sandage,图1)在对银河系球状星团H3进行测光观测时首次发现,在这个老年星团中本应该都是暗而红的恒星,但居然存在一些又亮又热的天体——它们也是星团的成员恒星,但显然没有遵循传统的单恒星演化规则,看起来似乎是在演化过程中“迷失了方向”。随后,天文学家根据它们偏蓝的颜色特征,将这类恒星命名为“bluestragglerstars”。中文翻译包括“蓝掉队星”、“蓝迷走星”等,目前统一翻译为“蓝离散星”。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天文学家不断探索深空中各种天文现象,其目的之一是弄清天体演化过程,建立合适的理论模型。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以各种手段开展对遥远天体的探测,力求把天体演化过程的物理图像描绘得清楚明白。2004年11月20日,雨燕γ射线暴快速反应探测器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不久,就探测到了一个非常剧烈的伽玛射线暴。 (题图为雨燕探测器)  相似文献   

20.
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加勒按照法国天文学家乌阿班·勒维烈的推算。在预定的天区发现了太阳系第八颗行星——海王星。这一天。被历史评价为“牛顿力学最辉煌的一天”。一“海王星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164.79地球年,按此推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