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前两期的流星漫谈,我们谈到了流星观测方法和相关的学术资料。这一期我们将继续谈谈流星摄影的一些初步的规划方法,并向大家简单介绍用标准镜头做流星摄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们先来谈一谈流星界的“权威”机构——国际流星组织,英文简称为IMO。尽管IMO经常被各位作者提到,但读者对其的了解却大多只限于在它的官方网站http://www.imo.net上对“标准目视观测”的数据上报和流星雨流量的查看。其实IMO的内涵远不止此。说到“权威”,其实流星的研究和观测更多是爱好者的领地。多数观测者并非天文出身,  相似文献   

3.
吴光节  张周生 《天文学报》2003,44(2):156-165
中国古代有着大量的对于流星和流星雨的观测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在这些珍贵的记录中,不仅有对于流星的一般描述,而且还有一些至今不能完全理解的特殊流星现象的记录。基于现代对电声变换流星声、流星体的螺旋线形运动、流星的颜色变化和流星的分裂等等的研究,列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可以查找到的有关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是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且对于今天的研究仍有实用价值。对电声变换流星声的报道,只是近20年来,才确立了的并非是观测者的臆想。流星的现代彩色照相观测,更真实地记录和展现了其他的特殊流星现象和它们的发生与演变。这些古代记录与现代的流星观测的对比,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流星雨来临之前宣传和组织全国《2 0 0 1狮子座流星雨摄影赛》 ,征集到总计 348幅参赛照片 ,获得大量优质的流星实测研究资料 ,从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还未引起广泛注意的流星现象 ,如流星“蛇行”和流星余迹的螺旋形结构等。它们可能反映了流星带电体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 ,在洛伦兹力作用下产生旋转 ,并由于原有的直线运动而最终形成螺旋线的物理过程。此外 ,这次摄影赛为各地天文普及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引子:上期“流星漫谈”题图(图1)的继续解读:“该图的分辨率达到了45A/mm,波长范围从3600A到6600A。拍摄器材是焦距360mm。f/4.5的镜头和IS0400,18cmx24cm的大画幅底片。估计是柯达的。这种大号底片在现在的照相器材店里也有售。”  相似文献   

6.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是几百年来难得有机会在中国观测到的一场流星暴。在我们收集到的照相观测资料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还未引起广泛注意的流星现象。"蛇行"的流星以及螺旋形并带有辐条结构的流星余迹,早在我国古代记录中就可以找到印证。现代的照相技术,不仅直观地显示了文字难以描述的颜色、形态和变化,而且提供了可永久性进行测量的记录。其中包括罕见的对流星余迹的双站观测资料。用常规的"高空风作用"难以解释这些观测现象。它们可能反映了流星带电体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周生  吴光节 《天文学报》2001,42(4):390-396
对1999年11月19日拍摄的两张狮子座流星胶片进行了分析研究照相观测比目观测记录了更多的定量信息计算了流星在胶片上显露时必须满足的运动角速度条件,求出了流星起始点仰角、流星结束点与辐射点的角距离、流星运动的角速度以及流星路径的弧长等并且得出流星在大气中的烧蚀时间仅0 65秒左右,即烧蚀的路径长约40 50公里通过在扫描仪上得到的黑白图像的处理,求得两颗流星的照相星等分别为-10.3 ± 0.2和-4.8±0.2.由此可以得到它们的质量和电子线密度.给出的处理方法,也可用于其他流星的照相观测资料处理.并且,对流星观测使用的照相镜头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流星的观测,除了传统的目视与照相方法外,摄像观测开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摄像不仅能够记录下流星的准确方位,而且还能够很方便地获得流星出现和移动的时刻,从而具备更多的信息量。如果在不同地点记录下同一颗流星,就可以据此计算出流星在空间的轨迹以及运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记得F4有一首歌叫“流星雨”,歌词很煽情:“温柔的天空,应该让你感动,我在你身后,为你布置一片天空……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让你的泪落在我肩膀……”如果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约上两三好友,或聚屋顶,或聚球场,更为潇洒一点,或去郊外空旷的草地、山顶,在这首缠绵悱恻的“流星雨”的浅吟低唱中,各自凝视一方的天空,守侯一闪即逝的流星的出现,岂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民间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你在流星还没有消失之前许下一个心愿,这个心愿就一定能够实现。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作为一种生活的点缀,也可以为守望星空的我们增添几分浪漫的情趣。流星是飘浮在宇宙空间的尘粒,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飞向地球,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的现象。流星的高度通常以  相似文献   

10.
前面两期我们总体介绍了流星光谱的知识,可我老远就听到读者不耐烦的抱怨了:你快点说要怎么拍吧!下面这两期笔者将谈谈自己的拍摄器材、用法以及经验。初次尝试,就算是先抛一个砖。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更好的作品和更好的数据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在业余天文观测中,监测流星是很多资深天文爱好者的观测项目之一。近年来,国内也相继组建了流星监测网,如最早实现流星网络监测的"广东流星监测网",以及目前国内最大的流星监测网络——中国流星监测网。根据不同地点的监测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未燃烧完的火流星坠落的大致范围,为寻找陨石提供支持,同时还可以发现新的流星群。  相似文献   

12.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 过去在民间,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叫做“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认为地上的人口与天上的星星是对应的。这种民间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对流星的认识大有关系。古人认为,流星是天上的恒星掉下来形成的,地上的一个人死去,天上那颗与他对应的恒星也就坠落了,夜间人们时常会看到有流星在天穹划过,这数量与人们心目中的人口死亡发生率也很吻合,所以形成了这么一种有趣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前面几期我们就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流星的方法做了细致的讨论、不过据说没有标题和不配图的文章让人读起来颇为头痛;笔者于是害怕起来,要是读者都跑到配图丰富的广告版面去斟酌他们的器材的事宜,却没办法把它们用在流星这个爱好者最温馨的家园和坚固的阵地上,那可是笔者的罪责了,后面几期我们要进入的,是一个被称作“流星光谱”的世界。,本期我们先来了解和熟悉一些流星光谱的知识,为了不失全面性和不让读者过多耗费脑力,我们从一张经典的照片和它的说明文字开始(题图),对每个令人困惑的细节写一段图文并茂的解释,以后几期还要介绍流星光谱的形成原理和拍摄方法、器材,以及笔者的观测经历和观测结果的简单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给同好们打开一个新的天地,不仅是“流星光谱”的,也是流星的,抑或光谱的。  相似文献   

14.
流星雨标准观测(以下简称“标准观测”),是按照国际流星组织(IMO)规定的方法对流星、流星雨(群)进行观测。得到可以用于进行科学分析的数据的观测方法。本文将按照标准观测的要求,结合作者的实际观测经验。整理出流星雨观测的科学方法。和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5.
伽剌费尔在这次行动中,曾经希望天文爱好者们参加到收听VLF无线电波信号的行列中来。他希望同时记录下VLF无线电波的信号和时间,以便仔细地研究流星与VLF无线电信号之间的关系。伽剌费尔究竟要干什么呢?为什么别人注意的是在超短波“听”流星,而他却要在甚低频波段呢?原来,有人说他们在看到流星的时候,就觉得同时听到了似乎是东西碎裂了的、很奇怪的声音。观测者们左顾右看,大惑不解,但又相互证实地说:“是的,我也的确听到了。”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晚上,我们正在场院里开大会,忽然有一颗大流星划破天幕飞驰而过。我赶快看看表,记下时刻,还随手在笔记本上画出流星经过的路线,用周围的星座标示方位。这时,一个约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走到我身边,仔细地看着我画,然后伸出手,指着画问:“这是织女星吧?”我感到非常惊讶。后来了解到,她家是祖传中医,她的爷爷懂得些天文知识,经常教她认星星。散会后,我们二人仰望星空,她当  相似文献   

17.
吴光节  张周生 《天文学报》2004,45(2):186-194
近20年来,随着CCD和像增强器的发展,小巧灵活的流星视频观测系统在世界上逐渐多了起来.并且,最终将可能逐步取代流星的目视观测和普通照相观测.介绍云南天文台I号流星彗星视频照相系统的研制及其初步观测结果.这一系统由容易转换的5组件构成.用于流星观测的大视场相机的视场约36度,单帧图像可观测到约6等恒星.实测的恒星星等测量精度可达约0.2等.还讨论了视频照相机比传统的感光胶卷照相的长处,以及视频照相系统的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年新气象,“观测攻略”系列文章又和大家见面了。在去年的文章里,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了摄影和天文摄影的基础知识。而今年。我们将把这一主题深化下去。不过,在2010年刚开年,就发生了两大精彩天象——月偏食和日环食,我有幸比较成功地观测了这两大天象,因此这一期文章就先和大家交流分享这两大天象的观测感受。相信其中不少内容对大家以后类似的观测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流星,是一种大气现象,但它的起因是太阳系空间的小天体——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其高速动能转化为热能而出现的燃烧发光现象,因此一直归入天文学领域,成为“天象”。当流星体特别大时,流星看起来象一个火球,非常耀眼,甚至一瞬间照得大地如同白昼,称“火流星”:当许多流星体不断闯入大气时,我们有时会看到流星多得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流星雨”。  相似文献   

20.
一线光辉横天而过———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埃撞入地球大气层燃烧所产生的现象。流星的出现通常是单个、零星、彼此无关的,出现的时间、方向也没有规律———这是常见的“偶现流星”。一个目视观测者在漆黑的夜晚,每小时可能看到10颗左右的偶现流星。而且,下半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