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009年,美国继续领跑,在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尤其是成功进行了又一次哈勃望远镜修复、“开普勒”、“月球勘测轨道器”和“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等重要航天发射,但也经历了一次发射惨败。  相似文献   

2.
2012年10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区域导航卫星星座建成。经过1~2月的在轨调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3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  相似文献   

3.
月球卫星轨道变化的分析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林  王家松 《天文学报》1998,39(1):81-102
由于月球自转缓慢及其引力位的特点,使得讨论月球卫星与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变化的方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目前正按计划进行研制。卫星各关键技术已获得突破性进展,初样卫星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它将在未来两年内,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科学与工程目标我国探月卫星工程有四大科学目标: 一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覆盖整个月面的影像,如果我国获取全月面三维影像,则对于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5.
《天文爱好者》2008,(1):72-73
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终得实现,公元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乘坐长征火箭傲然腾飞,开始了奔月之旅。为了配合嫦娥计划的宣传,为了给嫦娥一号助威,由北京天文馆和SOHU网等主办的“金秋览月——望远镜看月球”活动,10月19日在全国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月球卫星轨道力学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林  王歆 《天文学进展》2003,21(4):281-288
月球探测器的运动通常可分为3个阶段,这3个阶段分别对应3种不同类型的轨道:近地停泊轨道、向月飞行的过渡轨道与环月飞行的月球卫星轨道。近地停泊轨道实为一种地球卫星轨道;过渡轨道则涉及不同的过渡方式(大推力或小推力等);环月飞行的月球卫星轨道则与地球卫星轨道有很多不同之处,它决不是地球卫星轨道的简单克隆。针对这一点,全面阐述月球卫星的轨道力学问题,特别是环月飞行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轨道摄动解的构造、近月点高度的下降及其涉及的卫星轨道寿命、各种特殊卫星(如太阳同步卫星和冻结轨道卫星等)的轨道特征、月球卫星定轨等。  相似文献   

7.
继日本、中国、印度在2007~2008在先后各发射一颗月球探测卫星之后,美国又将在2009年6月一举发射两个月球探测卫星,并且其中一个要对月球进行十分猛烈的撞击式探测,从而使全球月球探测活动趋向白热化。  相似文献   

8.
“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跨入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04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工程主要分“绕”、“落”、“回”三期,现处第一阶段。绕月探测工程由嫦娥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西昌卫星发射场、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分系统是绕月探测工程测控系统的一个分系统,是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测控系统的USB系统共同完成嫦娥一号卫星在除发射段外的各个轨道段的测轨任务。  相似文献   

9.
胡小工  黄珹 《天文学进展》2001,19(2):289-294
讨论满足约束条件的月球卫星飞行轨道的设计问题,将约束条件分类为只与太阳,月球,地球,飞行器和观测站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的运行学约束条件以及涉及到飞行器轨道运行的动力学约束条件,在考虑月球卫星轨道的受力情况后,给出一种准确快速地计算和设计满足约束条件的标准飞行轨道的方法,并应用于不同约束条件下月球卫星的轨道预设计,初步讨论了轨道设计的误差分析,轨道跟踪及实时精密定轨等正在进行的其它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0.
日本SELENE月球探测计划和卫星间多普勒跟踪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平劲松  RISE  Group 《天文学进展》2001,19(3):354-364
日本月球探测计划(SELENE)定于2004年夏季利用HIIa火箭发射一组共3颗绕月人造卫星。他们是主卫星、跟踪中断卫星和空间VLBI电波源。其主要科学目标之一是利用对绕月卫星的多普勒跟踪数据精确测定月球重力场,研究月球的起源与演化。SELENE计划中实现这个科学目标的关键技术是引入中继卫星,目的在于当处于低轨道的主卫星飞行到月球背面地面观测站无法观测时,采用卫星间跟踪方法(SST),建立地面站与主卫星之间的联系,以得到月球背面重力场的直接测量数据。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四程卫星间多普勒跟踪模式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针对SELENE计划中采用的特殊四程多普勒跟踪模式建立了卫星相对观测站速度与跟踪信号多普勒频移之间的转换关系。提出了利用GEODYNⅡ定轨分析软件处理SELENE多普勒跟踪数据的流程。  相似文献   

11.
《天文爱好者》2009,(5):65-67
欧洲航天局于2009年3月17日用俄罗斯火箭轰鸣号发射了“地球重力场和静态洋流探测”(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Explorer——简称GOCE)卫星。GOCE——也译为重力场和稳恒态海洋环流探索者,属于“地球探索者”系列卫星的首颗,可对地球的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冰冻圈和地球内部进行最前沿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XO)成功之后,欧洲发射了“牛顿卫星”(X-ray Multi—Mirror Mission——Newton,简称XMM—Newton,题图)。这二者常被称为二十世纪末高能天文卫星中的双璧。  相似文献   

13.
谭乐 《天文爱好者》2008,(12):32-35
一、印度月球初航1号如何奔月 2008年10月22日,印度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PSLV—XL)发射了其首颗探月卫星——月球初航1号(Chandrayaan-1,又叫月船1号)。探测器首先进入了近地点255千米、远地点22860千米的大椭圆轨道。在绕地运行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探测器上的液体发动机适时点火工作5次,  相似文献   

14.
卫星跟踪卫星模式中轨道参数需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基于半解析法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双星K波段星间速度误差、GPS接收机轨道误差和加速度计非保守力误差影响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的联合模型开展了卫星跟踪卫星模式中轨道参数的需求分析.建议我国将来首颗重力卫星的平均轨道高度设计为400 km和平均星间距离设计为220 km较优.此研究不仅为我国将来卫星重力测量计划中轨道参数的优化选取以及全球重力场精度的有效和快速估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计算保证,同时对将来国际GRACE Follow-On地球重力测量计划和GRAIL(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月球重力探测计划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9日,由于俄罗斯“第聂伯”(Dnepr)运载火箭发生故障。欧洲首颗“极地冰层探测卫星”——极地冰层探测卫星-1(CryoSat-1,又译克里塞特-1或冷卫星-1)箭毁星亡。但欧洲空间局没有气馁,在与俄罗斯一起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后,又鼓足干劲,制造了极地冰层探测卫星-2。并于2010年4月8日利用俄罗斯“第聂伯”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6.
GOCE卫星重力计划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CHAMP和GRACE卫星,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state Ocean Circulation Explore)是欧空局(ESA)的一颗重力场和静态洋流探测卫星。利用它可得到空间分辨率为200—80km的全球重力场模型和1cm精度的大地水准面.简要介绍了目前重力卫星的发展现状与其局限性,详细叙述了GOCE卫星的组成、科学目标、测量原理、在地球物理等学科中的重要应用,并提出GOCE等重力卫星资料在我国的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17.
自从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成功为灾区一线和指挥部建立了实时通道,为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将发射“北斗”导航卫星,欧洲也将发射两颗“伽利略”导航试验卫星。中国导航卫星在近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2月3日,中国战功发射第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同年4月14日,又成功发射了首颗“北斗”导航卫星[又明北斗导航卫星--M1(COMPASS—M1)]。这次发射的卫星飞行在高度为21500千米的中圆轨道,它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据悉,2008年中国还将把“北斗”导航卫星送上太空,另外。2005年7月28日,中国与欧盟就“伽利略“计划签署了3份应用项目合同.成为首个加入“伽利略”计划的非欧盟国家,拥有这一系统的部分所有权和全部使用权。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0年5月4日报道,“卡西尼”土星探测器最近成功完成了26小时的土卫二引力观测任务。发回大量关于该卫星内部组成和结构的数据,有希望给出土卫二曾经或现存生命的某些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月球有“冰湖”吗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杂志报道,美国宇航局在1993年就制定了一项重返月球的计划,天文学家们试图建立月基天文台,使月球成为一个新的天文学基地,预计在2010年~2030年建成月球基地。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