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的气象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降水这一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和关键的自然因素入手,通过大量的地质灾害资料和气象资料,探讨地质灾害发生与降水过程及其动态特征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了贵州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指标和方法,建立卫定地质环境特征条件下地质灾害预警的气象模型,为进行地质灾害的实时预警提供了气象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降水这一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和关键的自然因素入手,通过大量的地质灾害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探索汛期地质灾害发生与降水过程及其动态特征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定地质环境特征条件下地质灾害预警的气象模式和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庆阳市地理气候特点,地质灾害的类别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地质灾害与降水的规律,依据地质灾害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采用判别和经验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庆阳市地质灾害的气象监测、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现有地质灾害及降水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图,选择5个要素,建立自治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式,进而建成“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业务平台,该系统包括计算、显示、发送、查询等功能,且各项功能相互独立,便于操作和改进。该系统在业务中运行稳定,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甘肃省近40a地质灾害相关资料,介绍了甘肃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地理分布特征和发生地质灾害的特点,阐明暴雨等气象因素是诱导甘肃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研究了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初步模式,并利用甘肃省2003年地质灾害实况进行效果检验,发现准确率达到73.3%以上,证明其预报模式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雷山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971—2013年43a整编地质灾害资料,结合气象、水文雨量站资料,统计分析降水型地质灾害特征,确定其气象风险等级预警定量指标。结果表明:雷山县降水型地质灾害多发,主要有永乐镇、方祥乡、大塘镇3个高发中心;雷山县43a中降水型地质灾害多年平均为3.4次/a,年代际变化呈增加趋势,2001—2013年降水型地质灾害增加趋势明显;月分布特征呈单峰型,6月和7月为降水型地质灾害高峰期,占全年的48.6%;发生时段主要在夜间,占总数的72.4%,其中05时最多,04时次之。根据前期降水与气象地质灾害的关系,将前5日累计降水量和前24h降水量作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诱发地质灾害的气象因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省地质环境中心提供的1956-2004年间32个区划县由气象因素诱发的354例地质灾害和山西省气候中心提供的与354例突发性地质灾害相对应的当天、前14天逐日24 h的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降水累积量与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地质灾害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平川,集中发生在6-9月。日降水量〉50 mm时,发生滑坡的概率为65.5%;连续15天累积雨量〉100 mm时,发生滑坡的概率为81.3%。此外,分析地质灾害与影响天气系统关系发现:副高西进北抬往往导致单发性地质灾害,东退南压则往往导致群发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生在副高外围5840和5880 gpm线之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利用山西省地质环境中心提供的1956-2004年间32个区划县由气象因素诱发的354例地质灾害和山西省气候中心提供的与354例突发性地质灾害相对应的当天、前14天逐日24 h的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降水累积量与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地质灾害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平川,集中发生在6-9月.日降水量>50 mm时,发生滑坡的概率为65.5%;连续15天累积雨量>100 mm时,发生滑坡的概率为81.3%.此外,分析地质灾害与影响天气系统关系发现:副高西进北抬往往导致单发性地质灾害,东退南压则往往导致群发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生在副高外围5840和5880 gpm线之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彭贵芬  段旭  舒康宁  周毅 《气象科技》2007,35(2):252-257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中知识发现(KDD)技术,分析研究发生在云南省境内造成重大损失的气象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当日及前期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气象地质灾害都是由强降水诱发的,云南气象地质灾害与发生当日及前期降水的关系主要有3种类型,即暴雨诱发型、多日中大雨诱发型和连阴雨诱发型。所得到的云南气象地质灾害与当日及前期降水的定量关系,为云南地质灾害的气象监测、预报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6年9月28日,台风"鲇鱼"造成的强降水在浙江和福建引发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利用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管理系统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供的灾情资料,结合加密自动站降水观测、多源降水预报、承灾体脆弱性和暴露度等信息分析致灾因子,定量检验中央气象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模型性能,并对格点化定量降水预报产品使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降水是本次地质灾害过程的主要致灾因子;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命中率和漏报率分别为67.8%和11.1%,各项定量检验指标均优于客观模型;第二代中央气象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模型预报命中率高于第一代模型的原因可能是其引入了高分辨率的地理学信息,第一代模型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出现特大暴雨时,有直接预报最高风险等级的缺陷,此外两代模型均存在明显空报现象;格点化定量降水预报产品能定点、定量地预报降水,相比主观降水等级落区预报更适用于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可能在一些地形复杂区域存在局限性。本检验结果只是针对一次台风过程得出的,还需要更多的个例分析和统计检验以确定结论是否具有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国内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现状,阐述了河北省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构成、主要功能及特点.该系统利用河北省地质灾害区划信息、地理信息、气象观测和探测信息(稠密区域气象观测站降水、多种多普勒雷达产品、卫星云图、闪电定位等资料)、数值模式降水预报产品等,采用数理统计、天气动力学方法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生成预报预警产品.经2007年汛期业务应用证明,该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可以对地质灾害预报进行及时订正,减少空、漏报率.  相似文献   

12.
从2018年7月16日北京暴雨过程雨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出发,介绍了此次过程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及检验;并基于北京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度信息,结合多源融合定量降水估测(QPE)驱动CREST水文模型模拟径流量与土壤湿度特征、过程雨强特征,分析了北京本次地质灾害气象成因。结果表明,北京北部和西部处于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区(县)小时累计面雨量达到50 mm以上易发生灾害,降水持续24 h后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段,灾害常发生于雨强较大峰值后的15 h内;基于雨强-降水持续时间推求的地质灾害致灾临界雨量阈值对北京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水文模型的北京区域径流量、坡面径流深、土壤湿度等水文过程要素模拟对预警也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陕西95个气象站1980—2013年的短历时(1h、3h、6h、12h、24h)降水极值及相应县域1984—2013年的气象地质灾害记录,对陕西短历时降水极值、气象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两者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通过耿贝尔(Gumbel)极值分布模型拟合短历时降水百年极值。结果表明:陕北的子长、佳县,关中的彬县、华阴、武功、千阳,陕南的镇巴、商南、佛坪为短历时降水极值中心。超过一半的站降水极值呈缓慢增大趋势,降水极值与灾害均集中出现在4—10月,两者发生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陕北54.62%、关中48.5%、陕南68.97%的短历时降水极值出现的当天,当地发生了气象地质灾害。利用耿贝尔极值分布模型拟合5个短历时降水百年极值发现,百年一遇降水极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历史极值特征相似,这对短历时降水极值的预测与可能引发的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的预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丹 《陕西气象》2009,(2):49-51
通过分析地质灾害资料、降水资料,给出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利用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结果,结合地形及降水区域气候特点,将地质灾害样本分区分析,探讨区域临界雨量指标,建立基于前期观测降水量及未来24h降水预报量的地质灾害气象统计潜势预报方程,并给出了各级潜势预报对应的有效雨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5~2003年信阳气象资料和地质灾害资料,分析了地质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预报模式。该预报模式成功地预报出2004年汛期的两起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的韶关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介绍韶关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该系统基于GIS技术,充分运用SQL2000数据库、VB6.0等编程语言、Surfer8.0后台绘图功能以及插值功能,根据韶关各地的地质结构特征、地质灾害易发区资料以及历史个例、实况降水历史资料、多家数值预报降水产品、广州中心气象台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雨燕)”产品、雷达资料、自动气象站和遥测站降水实况资料,制作出韶关市未来3、24和48h预报精细化地质灾害等级预报,并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平台上显示,预报结果通过电视天气预报栏目、12121气象电话、决策服务平台、手机短信以及互联网站发布。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气象服务不再单纯地局限于提供天气预报,业务已拓展到很多方面。根据多年的统计以及实践检验,许多灾害与气象因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这些灾害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气候特点。因为这些灾害和气象因子很大的关系.或者说气象因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现代气象人开始制作森林火险、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预报。这些预报除了需要足够的气象资料外,  相似文献   

18.
近30a黔西南州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黔西南州8个气象观测站近30 a(1981—2010年)降水资料、干旱灾情和历年气候整编资料,采用贵州省气象干旱标准中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方法和黔西南州气象干旱与降水量的关系,对黔西南州气象干旱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南州气象干旱时间分布以秋旱和冬旱最多,春旱次之,夏旱最少,空间分布为北少南多。  相似文献   

19.
利用温州市3个监测站点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记录的降水资料,分析温州市酸雨特征;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与酸雨强度有关的气象因子,表明降水酸雨强度(PH值)与降水量、风、雾等气象条件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分析承德市1954~2003年地质灾害资料及对应的降水资料,初步揭示了承德市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找出了地质灾害发生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局地强降水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质结构,根据地质灾害的区划、当日降水强度以及前期降水情况划分了承德市发生地质灾害的3种降水类型:前期饱和型、未来触发型和降水集中型,并确定了3种有利于地质灾害发生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为做好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预警打下了基础,据此建立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预警系统于2005年投入业务使用,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