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灾后农田和森林植被恢复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旦  张淼  于名召  曾源  吴炳方 《遥感学报》2014,18(4):958-970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了评估5年来灾区农田和森林植被的恢复情况,利用逐年机载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星载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开展了灾区农林植被恢复状况监测。在农田恢复监测方面,结合2008年地震发生后以及2013年5月中旬的机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对汶川地震中受损农田的恢复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同时利用GVG(GPS、Video和GIS)农情采样系统的作物种植成数调查结果,分析了灾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灾区1592 ha受损农田,5年后仅有约17.5%得到了恢复和耕种使用。就耕地利用强度而言,重灾区耕地利用率较高,作物种植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在森林恢复状况监测方面,对典型区(岷江干旱河谷区和盆周山地区的3个重点区域)采用目视解译方式识别出森林变化,并结合大区域尺度规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变化分析,对整个灾区的森林损毁和恢复情况做出评价。监测结果显示,汶川县、什邡市和绵竹市的森林植被恢复情况总体较好,但是一些坡度较大的损毁区、次生灾害频发区的森林尚未恢复,大区域尺度的统计结果显示,地震重灾区的46381 ha重度损毁森林植被和177025 ha中度损毁森林植被区域,完全恢复的区域占13.52%和25.84%,部分恢复的区域都占到50%。在自然恢复较为困难的区域,如汶川县中部和东北部、都江堰市北部、彭州市北部、什邡市北部、绵竹市北部、安县北部及北川县南部等,需要加强人工干预。遥感监测方法既适用于震后的农田和森林恢复状况动态监测,也适用于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灾区农田和森林植被破坏状况进行应急监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2008年汶川里氏8.0级特大地震对地震灾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评估灾区森林植被的恢复情况,利用2005年、2008年及2014年三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式,对安县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表覆盖进行监测,并结合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的时间变化分析,对该区域的森林损毁和恢复情况做出了评价。监测结果显示:地震使得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从97.7%下降到66.8%;震后经过6年的恢复,植被覆盖率恢复到95.6%,基本达到震前水平;从生境质量指数看,监测时段内生态环境状况发生巨变。地震使生境质量指数下降30.58%;灾后的重建恢复使生境质量指数恢复到震前的90.38%。  相似文献   

3.
由于自然演替和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森林覆盖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结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天宫一号高光谱数据以及Landsat影像,研究了热带森林覆盖制图与变化检测的自动化识别方法.首先分析了每景影像中红光波段的光谱属性,依据直方图提取出纯净森林像元,然后计算影像中各像元与纯净森林像元之间的光谱相似性,从而得到森林指数并以此为依据提取出每景影像对应的森林覆盖图,将多期的森林覆盖专题图进行叠加分析即可得到森林变化专题图.结果表明:(1)使用天宫一号高光谱影像可以进行森林覆盖自动化提取,生成的森林覆盖图合理地反映了森林分布状况;(2)与多期遥感影像结合进行森林变化信息提取,提取结果很好地体现了森林减少和森林恢复情况,对新恢复的未郁闭森林也可以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森林防灭火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测需求,本文综合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森林防灭火的综合性智能化监测技术体系。通过获取多源地理信息数据,构建森林防灭火数据库,面向日常防灭火能力评估、灾前常态化监测、灾中动态监测、灾后评估及灾后长期植被恢复监测,提供了一系列的智能化监测服务。通过在小珠山森林火灾中的实践检验了该体系的实用性,结果显示该监测体系可以为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可靠、精准的智能化地理信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现状,阐明了3S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中的重要性,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运用"3S"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森林病虫害"3S"监测预警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目前已形成了地面巡护、近地面监测、航空巡护和卫星监测等4级立体林火监测层次,但森林火灾仍是造成中国森林资源损失、森林生态环境安全和人身伤害的主要林业灾害。为对林火预警监测技术研究提供技术借鉴参考,本文从可燃物参数估测、烟区识别、着火点检测、森林大火燃烧动态监测、森林火烧迹地制图、森林火灾受害程度评价、森林燃烧生物量估算和火后植被恢复监测等8个方面,对中国近二十多年来开展的林火卫星遥感预警监测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构建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天—空—地一体化的林火预警监测技术体系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指数时间序列轨迹监测森林扰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的碳循环与碳蓄积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森林扰动资料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森林碳通量的估算精度。利用1986年-2011年共14期的Landsat TM/ ETM+影像,以江西武宁县为例,使用遥感指数时间序列轨迹分析方法,研究了适用于中国南方森林的扰动监测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识别森林的扰动变化,同时还可以监测植被的恢复信息。精度分析表明该方法得出的扰动产品的Kappa系数达到0.80,总体精度达到89.7%,表明该方法对武宁县森林扰动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森林扰动特征分析表明武宁县森林在20世纪90年代受扰动最为剧烈,并且扰动主要发生在低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8.
全国各位市长、县长、镇长: 建设城市之绿,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我们自身生存繁衍的栖息地。 森林是城市之"肺"。全面参与,及早推动,加快城市森林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尤为重要。有鉴于此,我们--出席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研讨暨经验交流会的全体代表向你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朋友们: 为期一天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研讨暨经验交流会"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感到收获很大。今天上午,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同志所作的主题报告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城市森林建设的概念、意义和发展前景,使我们对城市森林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工程  相似文献   

10.
长时间序列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干扰监测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沈文娟  李明诗  黄成全 《遥感学报》2018,22(6):1005-1022
时空意义明确的森林干扰和恢复信息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诸多的现实困难,多尺度的森林干扰定量化时空信息相对缺乏。Landsat数据具备光谱、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上的优势,以及可以免费获取的特点,使其成为主要的长时间序列动态监测的遥感数据源之一,为长时间周期内提供具有合适的空间细节和时间频率的森林干扰信息成为可能。特别是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堆栈(LTSS)的森林干扰自动分析算法的出现,更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近实时监测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全面评述了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准备和预处理技术以及国内外基于遥感数据源的多时相森林干扰监测方法,重点分析了基于Landsat的多种指数监测和自动化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了其与多源数据结合的扩展应用,最后就现有方法与国内外新的数据、技术手段的关联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推广中国本土卫星影像应用于森林干扰监测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激光雷达和点云切片算法结合的森林有效叶面积指数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璐  郑光  马利霞 《遥感学报》2018,22(3):432-449
叶面积指数(LAI)是定量模拟和刻画植被冠层结构、生理过程以及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生物物理参数之一。定量分析林冠元素的3维空间分布是准确估算森林叶面积指数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步骤。本文利用地面激光雷达扫描系统(TLS),获取了不同树种、密度、年龄和空间分布的森林3维点云数据,利用"径向半球点云切片"和"点云法向量重建"算法分别计算森林的角度孔隙率和消光系数,进而得到森林冠层的有效叶面积指数。通过与利用传统光学仪器得到的结果比较发现:单站半球式激光雷达扫描得到森林样方尺度的结果与LAI-2200和数字半球摄影观测所得结果的相关性分别为R2=0.7084(N=9,p0.01)和0.7409(N=14,p0.01)。通过角度分辨率(LBA)和角度孔隙率(AGF)的敏感性分析,建议径向半球切片算法的角度分辨率应参考中心单站TLS半球式扫描所设置的采样间距。本文所采用的径向半球切片算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单站半球式扫描所获取的3维点云进行森林冠层有效叶面积指数的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时间序列统计特性的森林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动态变化分析对揭示生态系统环境变化及植被恢复和布局重建等具有重要意义,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为森林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根据森林植被的统计学特性,在暗目标法的基础上,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实现森林样本自动选择;并融合NDVI构建了新的综合森林特征指数(Integrated Forest Z-Score,IFZ);以时间序列的IFZ分析森林动态信息,实现森林变化动态监测。以三峡大坝及周边区域森林为研究区,利用2001年至2012年每年生长季节(5月—10月)的Landsat TM影像检验本文算法。基于2002年、2006年和2010年三期7月—9月的Quick Bird影像的精度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区森林变化检测的总体精度可达96.53%,Kappa系数为0.9512。在添加NDVI指数后构建的IFZ提高了总体监测精度。其中,毁林类别的检测精度提高显著,漏检率和误检率分别为2.74%和3.64%;干扰后重建的森林类别的检测精度有一定提高,其漏检率和误检率分别为10.79%和10.51%。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暗目标法能提高森林样本的选样效率,添加NDVI的IFZ能提高森林动态变化的识别度。此外,本算法不仅能定性识别森林变化,而且能定量提供森林干扰发生时间和干扰强度。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对于全球碳平衡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通过遥感等手段提取与森林生物量相关的单波段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地形因子等特征参数,特征数量往往较多,影响预测精度。该文提出了一种后向迭代的随机森林(RF-RFE)特征选择方法,即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计算特征重要度,采用后向迭代的方法逐步简化特征参数。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的激流河林场为研究区域,以实验区2012年"资源三号"遥感影像和森林资源3类调查的样地数据为数据源,使用RF-RFE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森林生物量遥感反演过程中的RF-RFE特征选择不但能降低时间复杂度,而且保证了特征选择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李淑君  郑柯  唐娉  霍连志  袁媛 《遥感学报》2022,26(10):1976-1987
确定森林火烧迹地的准确时间点以及空间范围对于森林的受损评价、管理、碳核算以及森林恢复的管理有重要意义。由于森林火烧迹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现有的森林火烧迹地提取方法大都采用先分类再后处理的两步处理策略来抑制虚警像素的影响。本文提出将时空检测方法 Stacked ConvLSTM用于时间序列森林火烧迹地的检测,在保持结果具有较好空间连续性的基础上避免了具有主观性的后处理操作,实现端到端提取森林火烧迹地信息,提升了森林火烧迹地的提取精度。采用MODIS时间序列数据,基于2001年—2008年以及2001年—2016年的黑龙江沾河林业局伊南河林场和内蒙古自治区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两个区域的历史时间序列,分别对这两个区域2009年以及2017年发生的特大火灾区域进行火烧迹地检测,利用Stacked ConvLSTM、Stacked LSTM以及bfast算法在两个区域的MODIS时间序列中提取森林火烧迹地,并将火烧迹地检测结果与ESA发布的Fire_CCI 5.1火烧迹地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首先,从目视效果来看,在研究区域Ⅰ,Stacked ConvLSTM检测的结果比St...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森林资源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汤旺河林业局部分区域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以1968年和2004年森林分布图、小班数据库和其他数据资料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分析林地资源的数量、种类、空间分布及其森林资源的结构变化,在此基础上,调整恢复合理的森林结构,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有林地和非林地面积增加;针叶林所占比例减少,阔叶林增加;森林资源的结构不太合理,中龄林和近熟林面积占据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情报》2014,(1):F0003-F0003
正云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东北部,距市区80公里,面积238.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414米。主要是以美丽壮观的花岗岩地貌、异彩纷呈的流水侵蚀地貌和独具特色的变质核杂岩构造为特色。云蒙山是一座具有山岳风光特征的京郊名山,是北京地区特有的中山地貌森林旅游区,以"峰、石、潭、瀑、云、林"取胜,以"雄、险、奇、秀、幽、旷"见长。奇峰、异石、潭瀑、烟云、森林、古迹是云蒙山的明显特点。专家考察后冠以"黄山缩影"的美誉。有诗云"南天黄山通天都,北国云蒙秀芙蓉,黄山四奇甲天下,云蒙四胜甲北京"。"云蒙林海"更为黄山所不及。  相似文献   

17.
姚远  倪文俭  张志玉 《遥感学报》2023,(4):1034-1044
森林冠层高度是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的重要指示因子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即摄影测量)数据具备森林冠层高度提取的潜力,然而光学影像容易受到云、雨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区域高精度森林冠层高度制图必需依靠多星多时相数据融合才能实现。现有星载摄影测量系统获取的影像分辨率和观测角度差异较大,系统研究影像分辨率和观测角度变化对多角度立体观测点云垂直分布的影响规律,是实现多星多时相数据融合的前提。森林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模型是开展该研究的有效理论工具,但现有“森林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模型(LandStereo)”仅具备沿轨前后视立体观测影像模拟能力,无法用于WorldView等侧视立体观测影像的模拟分析。因此,本文对LandStereo模型进行了改进,使模型具备林区任意指定观测角度的影像模拟能力,进而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正视、正侧视和斜侧视等典型观测角度影像进行了模拟,并对不同观测角度组合构成的立体像对森林高度的提取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用于刻画森林冠层多角度立体特征,观测角度的变化是利用立体像对提取森林冠层高度精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为系统研究林区任意角度组合的多角度立体...  相似文献   

18.
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新转机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又称松树枯萎病,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害性的病害之一.自1991年松材线虫病入侵宁波市象山县以来,这场旷日持久的"松林保卫战"一转眼己持续了30年.  相似文献   

19.
曹林  徐婷  申鑫  佘光辉 《遥感学报》2016,20(4):665-678
以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借助一个条带的少量LiDAR点云数据和覆盖整个研究区的免费Landsat OLI多光谱数据,并结合地面实测数据,探索森林生物量低成本高精度制图方法。首先,提取了OLI和LiDAR特征变量,并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进行相关分析以筛选变量;然后,借助LiDAR数据覆盖区的样地和条带LiDAR数据构建"LiDAR生物量模型";再从LiDAR反演生物量的结果中进行采样,结合OLI特征变量构建"LiDAR-OLI模型";最后,与单独使用OLI多光谱数据建立的"OLI估算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精度并验证新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LiDAR-OLI模型"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且均优于"OLI模型",且其交叉验证的精度也较高并优于"OLI模型",从而证明了新方法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本研究为主、被动遥感技术在中小尺度上协同反演森林参数提供了实验基础,也为基于全覆盖免费OLI多光谱数据及条带LiDAR数据的低成本森林生物量制图探索了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彭镇华 《今日国土》2008,(10):20-21
城市森林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城市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关于城市中保护和建设森林以满足城市和谐发展和市民健康需要的文化。其内涵包括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面,即城市森林物质文化,城市森林行为文化,城市森林制度文化和城市森林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