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结构物的竖向地震输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烟囱为例研究了结构的竖向地震输入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基础弹性和截面的变化对行波输入系数γ_v的影响很小。给定基础底部的地震输入,在地震工程感兴趣的频段内(0—20赫兹),|γ_v|=1,即基础不会引起竖向地震输入的放大。文献〔7〕采用的基础对地震输入具有很强的放大效应的假定是不合理的。 对于一般中等坚硬土壤,高耸结构-土竖向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可能导致结构基底和附近自由地表地震动频谱的显著差异。文中导出的反映这一差异的传递函数T_v为下列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线索:1.校正高耸结构物对竖向地面运动的影响,把结构基底的强震记录转化为自由场地面运动记录,以用于近场地震学的研究;2.将自由地面竖向运动记录转化为结构基底地面运动,以用作按反应谱理论计算结构反应的地震输入;3.通过对比理论和观测的传递函数T_v来推断结构-土系统竖向运动的整体动力特性。 就烟囱等高耸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而言,对于一般中等坚硬土壤,整个结构-上体系的阻尼力主要来源于地基内的辐射阻尼。结构阻尼和辐射阻尼相比可以略去不计。所以将地基简化为静力弹簧的处理方法〔5〕只能运用于坚硬地基,其它情况下可能导致较大的误差。 本文还就当前我国地震工程界围绕竖向地震力的争论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烟囱模型竖向冲击振动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的目的在 囱模型在竖向冲击振动下的破坏现象与地震破坏现象是否相似。实验结果表明在竖向冲击振动下,烟囱只能产生一首 形宾位置与输入波的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3.
竖向地震作用对高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岩 《地震工程学报》1999,21(4):423-427
对烟囱的震害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地震时烟囱的破坏,竖向地震力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提出了用冲量法来计算烟囱的竖向地震作用,并以190 m 高的钢筋砼烟囱为例进行了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烟囱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一步阐明了计算高柔结构和特定条件下某些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滑移摩擦隔震系统在多向地面运动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础隔震通常只考虑隔离水平地面运动,而对竖向地面运动的影响注意不够,本文进行了滑移摩擦隔震系统的振动台房屋模型试验,研究多向地面运动输入时上部结构反应和隔震系统的性能,试验中分别对模型输入了不同方向的地震动,其中包括水平单向、水平双向、水平和竖向及三向地震动输入,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动输入对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反应有显著影响,同时在橡胶隔震支座中产生了竖向拉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烟囱的地震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烟囱的地震反应讨论了竖向振动与水平振动的相对重要性。首先,作者分析了烟囱的震害现象,认为水平振动也可以产生多道水平裂缝和扭转变位。然后,从地震动的水平与竖向的卓越周期及其与烟囱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平与竖向地震动加速度最大值之比这两个方面,着重说明烟囱的地震反应在竖向是以结构的竖向第一振型为主,水平向则以结构的水平向高振型为主;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水平振动对烟囱的危险性更大,只有在地震动卓越周期很短、而且竖向分量又持别大时,竖向反应才有可能接近水平向反应。最后,又从房屋的强震观测结果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论砖烟囱的地震破坏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砖烟囱的地震破坏规律,它本身的构造特点、土壤和结构的共同工作、以及地面运动各种分量的联合怍用等方面讨论了对砖烟囱地震破坏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伟华  赵成刚 《地震学报》2015,37(3):482-492
本文以Biot提出的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波动理论为基础, 建立了成层地基模型, 把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土层用水饱和多孔介质模拟, 地下水位以上土层用气饱和多孔介质模拟. 通过研究入射平面简谐波在成层地基中的传播, 分析了地下水位变化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 P波入射下, 当土体骨架相对刚度较小时, 地下水位变化对地表位移尤其是竖向地表位移幅值影响较大, 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 竖向位移逐渐增加, 相对应的峰值频率逐渐减小; 当土体骨架相对刚度较大时, 地下水位变化对地面运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对于烟囱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现象的解释,目前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大多数烟囱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主要是水平地震引起的,只在震中区竖向地震力有较大的影响;而另一种则认为水平地震虽然对烟囱破坏有一定影响,但烟囱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竖向地震力。持后一种观点的人,断言烟囱在地震时出现的多道裂缝,只能用竖向地震力来解释,而水平地震力不可能使烟囱出现多道裂缝和裂而不倒的现象,同时认为用水平地震力也很难解释烟囱上端出现裂缝这一事实。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进行了烟囱模型的破坏现象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地震力同样可造成烟囱的多道裂缝和上部裂缝。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烟囱在水平与竖向地震动分量联合作用下的反应进行了分析,分析中考虑了包含竖向地震动的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地震应力起主要作用,竖向地震应力也不可完全忽视,在上部它可达重力应力的50%—90%。几何非线性对水平地震应力的影响较小。本文还对烟囱竖向地震荷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竖向地震荷载的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竖向地震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若干年来的传统观点都认为水平地震力对结构破坏起着决定性作用。笔者1957年提出,这些年又继续证明:“传统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是竖向地震力起主要作用。” 从很多国家规范规定的竖向地震力看来,传统观点可能基于两个主要考虑:1.很多地震记录都说明地面竖向加速度只有水平加速度的二分之一左右;2.结构对地面竖向运动没有放大作用。本文将列举大量地面上及结构上构件、物体与人的运动现象来说明传统观点的主要根据是很成问题的。另外,文中还根据震中区和远离震中区很多结构的破坏位置、破坏特征等证明:只有按竖向地震力起主要作用的观点才能给予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形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行波观点研究了小尺度三维地形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在数值计算中应用了三维化二维的解法和人工进射边界的处理方法,以减少计算时间和算机存贮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当输入水平地面运动时,孤立小山包将发生整体摇动,这一摇动的周期正是山顶和自由场地面运动振幅谱之比的峰值所对应的周期T_0。当H/R=1/3-2/3时(H为山包高度,R为山底半径),T_0=3.2R/β(β为横波速度)。这一卓越周期的存在导致山顶运动较自由场地面放大100—400%。当输入竖向地面运动时,不再出现明显的山体整体振动,山顶竖向运动较自由场地面放大40—125%。地表凹陷对水平或垂直地面运动的影响远小于具有同一尺度山包的影响,在凹陷边沿附近,地面运动稍有放大(约25%),凹陷底部的运动一般减小。比较了三维理论结果和二维模式的类似研究结果。联系地震宏观现象时论了两者的差异。理论结果和在一个孤立山包的山顶和山底洞内取得的1975年海城地震的余震记录做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合理地一致。最后,讨论了数值计算中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与文献[1]相同的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某城市设定矩震级为MW=6.75的活断层产生的近断层强地面运动。主要定性计算结果是:正倾滑断层(倾角δ=75°)产生的近断层强地面运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上盘效应、F ling Step效应、速度大脉冲效应和竖向效应。表明本文采用的震源模型和计算方法可以实际应用于预测城市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影响场。  相似文献   

13.
施甸5.9级地震震害与竖向地震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施甸5.9级地震震害现象的机理分析,清晰地发现竖向地震作用起重要破坏作用,与获取的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竖向值相吻合。映证了在历次地震中许多地震工作常发现极震区竖向地震力起重要破坏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无筋砖烟囱的地震破坏形式,并进行了反应的数值分折,特别着重水平与竖向振动的相对重要性。文中假定地震应力与自重应力综合后的最大拉应力一旦达到或超过容许拉应力,烟囱的整个截面即裂开。在选择几个合理的地震动加速度过程之后,计算了一些典型的无筋砖烟囱的地震反应;在计算中,当某一截面断裂后,即考虑断了的烟囱上部为刚体,继续计算到地震终了,再发生第二道裂缝,或上部倾倒时为止。根据这些计算,得到的结论是:在一般情况下,水平振动是无筋砖烟囱破坏的主要原因,只是在特殊情况,竖向振动才可能起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单跨简支梁竖向振动的磁悬浮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的隔振器需要足够的竖向刚度来支撑上部结构,因而不能隔离竖向振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隔振策略,即磁浮式半主动控制方法,并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弹性梁弯曲振动的半主动控制。将均质弹性梁简化为一带集中质量的简支梁,导出了控制系统的运动方程,讨论了系统在平衡点的稳定性,应用推广的Runge-Kutta方法,得到了系统在随机地面输入下的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杆件的初始悬浮位置是磁浮式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平衡点,且平衡点是L稳定的;磁浮式半主动隔振系统具有类似于软弹簧的性质,与普通的弹性简支梁相比,磁浮式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振动频率较低,加速度响应明显减小,系统具有良好的竖向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一次性爆破拆除多栋建筑造成的地面振动的特征及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对武汉交通学校群楼爆破拆除中的地面振动进行了测量,并对实测的塌落振动的峰值、频谱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监测记录到的峰值频率在5~10 Hz,对比高架桥以及单一高层结构爆破拆除数据,倒塌叠加使得振动能量在频谱上分布更加离散,其峰值频率与周边结构自振频率相差变大,周边建筑共振的危险性降低;对于周围的结构而言,水平振动持时大于竖向振动,但水平振动幅值明显小于竖向振动;爆破塌落振动的竖向分量对周围结构的威胁较大,应采取有效的缓冲及隔振措施;由《爆破安全规程》和周边建筑爆破前后主振频率分析可知,本次爆破拆除工作未对周边建筑造成破坏性影响,验证了群楼爆破拆除方案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M7.2)近场强地面运动特征.结果表明,震中附近地区水平加速度峰值达600~800gal,竖向加速度峰值达300gal,强地面运动持续时间为10~15s,加速度时程的卓越周期为0.2~2s.谱分析的结果还表明,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该次地震的近场地震动的强度都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1]中我们根据砖烟囱的震害证明了水平地震力起决定性作用的传统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是竖向地震力在起主要作用。同时还阐述了砖烟囱出现多条裂缝的破坏机理。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对烟囱出现斜缝、错位及破坏截面接近顶端等现象,计算其最大水平地震力及最小竖向地震力以证明上述观点.对出现的多条裂缝,也用计算数字来说明其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于地震工程,虽然已进行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可贵的成果,但仍然被认为是很年轻的学科,原因是理论与实践还存在无法自圆其说的定性矛盾。本文将通过水塔之类的倒摆式结构、烟囱等高柔结构及砖房与多层框架等矮胖结构的实际震害和初步分析来证明水平地震力起决定性作用的传统观点是错误的,一向被认为微不足道的竖向地震力才真正起主要作用。文中列举了很多地面上及结构上显然发生跳起的现象来说明实际的竖向加速度及竖向地震力比传统观点要大好些倍。最后还分析了错误的传统观点之所以易于为人们接受并能长期存在的原因,希望同志们重新根据实际震害的破坏机理来判断到底是水平还是竖向地震力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钢筋混凝土高烟囱的一个震害预测方法,用钢筋混凝土弯曲构件的延性指数作为破坏指标。烟囱的内力考虑了水平地震弯矩、竖向地震轴力和自重轴力以及p-Δ效应引起的地震附加弯矩。烟囱的抗力由归一化的极限弯曲应力和极限轴向应力的包线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