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北部冬季海面温度实时分布特征的若干解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俊昌 《海洋学报》1983,5(3):391-395
应用气象卫星红外云图,可以对无云(或少云)覆盖的海区,实时了解大范围海水表面温度水平分布[1].如果结合海上资料,则可以得到现场精度1℃的海水表面温度的水平分布,本文试图对日本“向日葵”气象同步卫星1981年1月12-18日的“麦卡托”红外云图照片,通过日本“Phosdac1200型数字彩色图象分析仪”,将黑自卫片进行假彩色等密度分割使其提高分辨力,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南海北部冬季海水表面温度实时水平分布的若干特征.这些云图照片是由我所气象实验室利用国产的甚高分辨力卫星云图按收装置接收和提供的,工作频率选在热红外通道(10.5-12.5微米).  相似文献   

2.
董明伦  周炯 《海洋预报》2011,28(2):48-54
利用WGS-84坐标系模型及纬度的定义办法,根据同步气象卫星的视成像原理,导出了同步气象卫星云图像素的视地理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换关系,建立起一种像素地理坐标定位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用实收云图验证表明,推理正确,结论可靠,为同步气象卫星数字化云图资料的再定位和下游延伸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云导风技术结合高分辨率气象卫星遥感数据获取风矢量,在监测台风等极端气象灾害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鲁棒特征(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SURF)图像匹配的云导风计算方法,利用SURF算法结合随机抽样一致算法(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提取并匹配两景连续时序云图的特征点,计算风矢量,并结合当地大气温度廓线指定云高,经质量控制得到云导风矢量。运用该方法模拟了2018年台风“山竹”的云导风矢量,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气象卫星研究合作所(CIMSS)的大气运动矢量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风速和风向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7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75 m·s–1和37.64°,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33.49%和22.55%,整体具有良好的模拟精度;(2)与CIMSS资料相比,基于特征点匹配的SURF云导风计算方法在反演密集云区的风矢量有明显优势,可有效提高云区内风矢量的数量,扩大风矢量的空间覆盖范围;(3)图像对比度增强处理对特征点的提取和风矢量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伽马变换因子γ=5时,能较好地平衡台风外围螺旋云带和中心附近云区的风矢量数量,反映台风风场的整体特征。该方法作为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的云导风计算方法的改进,可为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云导风计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引言目前我国遥感学者采用的卫星遥感数据来自下列三颗卫星:(1)TIROS-N/NOAA卫星(美国的极轨气象卫星),(2)GMS卫星(日本的同步气象卫星),(3)LAND-SAT卫星(美国的陆地卫星)。这三颗卫星分别是为气象预报和陆地资源探测服务的。卫星上的遥感探测器采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只能适用于晴空无云的气候下使用,LAN-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由于气象卫星在海洋调查与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又是其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愈来愈多的海洋工作者更加关注气象卫星的图象与数据.已为所知,气象卫星历经廿年的更新换代,由低轨道发展到高轨道,由旋转稳定发展到三轴姿态控制,由定性的二维探测发展到定量的三维探测,由比较单纯的气象实验发展到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因此,其以第三代极轨业务气象卫星与第二代静止业务气象卫星进入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气象卫星的轨道,有低轨道(极地轨道)和高轨道(地球静止轨道)两种.极轨气象卫星南北向绕地球旋转,飞行高度达15,000公里,可以获得全球观测资料,但对某一点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气象卫星技术的发展,卫星观测能力不断提升,全球气象卫星观测体系逐步形成。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建立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系统,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拥有各自的气象卫星。与卫星发展初期相比,现在的气象卫星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以及波段覆盖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与之相伴,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卫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新的资料处理方法不断涌现,数据使用也完成了从定性向定量的跨越。本文将在总结目前气象卫星遥感载荷观测能力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环境灾害监测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诺阿卫星红外信息对东海黑潮表层温度锋的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开始接收高分辨力的气象卫星图象以来,作者曾对东海及其毗邻海区的卫片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现选用了具有季节性代表与有关季节的连续性图象,并对其进行处理、甄别、数理分析与佐证。获得了东海黑潮逐年典型月份表层温度锋解译图与表层温度场模式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多系统组合单点定位的运算效率,将Bancroft算法推广应用于GPS/BDS/GLONASS三系统伪距单点定位,并推导了该方法的详细计算流程,比较了Bancroft算法、最小二乘算法和组合两种算法的精度、迭代次数以及运算时间。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3种算法精度相当,Bancroft算法比最小二乘算法迭代次数少,运算效率提高了38%,利用Bancroft为最小二乘算法提供初值,收敛速度加快,运算效率提高了36%。最终得出结论,Bancroft算法应用于GPS/BDS/GLONASS三系统伪距单点定位满足精度要求,且Bancroft算法对于减少迭代次数,提高运算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洋技术学报》2000,(Z1):47-51
(1)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成功 1988年9月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星上装有两台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共有5个探测通道,可获取白天和夜间的云图、地表图像、海洋水色图像、水体边界、海表面温度、冰雪覆盖及植被生长.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正式投入试用后,对于提高我国天气预报水平,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锁风 《海洋预报》1990,7(3):51-57
本文选取1987年7个北上和西行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328张红外增强显示云图,计算了台风中心周围1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高(低)层物理量,给出了台风云图诊断图象,并对台风移行的云图特征给以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用福建省闽江河口的四幅陆地卫星MSS图象和数幅气象卫星AVHRR图象作为基本资料,通过对这些图象特征信息的提取和增强处理,结合地面实测资料进行了悬浮泥沙浓度的定量计算及解译判读,着重分析了闽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泥沙分布范围和扩散方式,入海水流运动特征和近海流场,梅花水道浅滩地形的近期动态变迁及其对河口外沙浅滩航道稳定性的影响等问题。并据分析结果,就闽江口航道整治提出了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开始接收高分辨力的气象卫星图象以来,作者曾对东海及其毗邻海区的卫片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现选用了具有季节性代表与有关季节的连续性图象,并对其进行处理、甄别、数理分析与佐证。获得了东海黑潮逐年典型月份表层温度锋解译图与表层温度场模式数据。这对认识东海黑潮区冬、春季表层温度锋的分布态势是有用的,与常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 NOAA 极轨气象卫星和 GMS 静止气象卫星的地面接收设备,重点说明微机实时接收处理系统的构成和特点:1)与接收机联结的接口板是双星共用的(GMS 和 NOAA 卫星共用),用不同软件接收不同卫星的信号。2)系统配备了小型,13.3cm(5.25时),全高,高速,10Mbit/s,大容量310M 字节,硬盘。3)信号采集和显示过程是实时的。4)采集的信号分别是 NOAA 星的全 HRPT 数字信号和 GMS 星的展宽数字信号,S-VISSR。5)具备通用图象处理能力。6)系统是业务化的,自1988.9.15.投入准业务运行以来,一运行是可靠的。7)系统应用兼顾定量的数值处理和定性的图象处理两部分,定量部分精度为:地理定位精度小于5km(未经地面校正),海面温度测量小于1℃。然后介绍卫星遥感资料的处理,应用,效益等方面,例如:东,黄海渔场海温速报,为中央电视台提供海冰实况和预报分析录象等,最后叙述对将来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首先描述了Del Grosso算法和C.C.Leroy算法计算海洋声速及其特点(貌似不通);然后利用美国国家海洋数据中心发布的WOA09数据,分别采用Del Grosso算法和C.C.Leroy算法计算西太平洋海域某点的海洋声速剖面,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具有相同的个位数字精度。与Del Grosso算法相比,C.C.Leroy算法效率更高,不需要深度与压强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FY-4A卫星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气象卫星,为缓解光照对其可见光和红外云图影响,增强图像质量和显示细节,通过分析中央气象台发布的FY-4A卫星云图中可见光和红外云图资料,指出云图可见光和红外云图存在极强互补性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灰度均值的自适应非线性Gamma图像增强融合方法。仿真实验结果指出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融合云图拥有显示云的更多细节和识别云层云类的特点。该方法有效性的验证,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气象预报保障提供了新的云图识别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是深海采矿车完成海底工作任务的基础条件。在采矿车行进过程中,声呐设备生成的图像信息能够反映海底场景的变化,从而体现采矿车本身的运动,由此建立了一种声呐图像里程计,并将其与轮式里程计和USBL测量数据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深海采矿车组合定位导航算法。首先对多波束前视声呐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Canny算法进行特征检测并对特征点云进行配准,再结合声呐成像原理构建了声呐图像里程计运动模型,最后通过轮式里程计运动模型推导预测方程、声呐图像里程计运动模型和USBL测量数据推导更新方程,利用EKF(extended Kalman filter)算法实现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定位与姿态估计。海试数据验证了该组合定位算法能实现轮式里程计、声呐里程计和超短基线在速度、位置、艏向角估计、定位速率的精度互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该算法为深海采矿车的定位与导航算法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骆荣宗 《海洋预报》1991,8(3):28-32
本文讨论T 8921(SARAH)台风登陆台湾后中心定位问题。首先对中央气象台及日本CCAA卫星云图当时的定位作了评述。然后根据卫星云图及台湾海峡区域地面稠密的气象要素等资料,分析了台风在台湾特殊地形影响下,伴生低压的形成和发展、原台风减弱消失,以新旧台风更替过程确定位置变化,其路程趋势看来更为合理,可供业务预报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多波束声呐系统与侧扫声呐系统均为海底面探测的重要工具,二者均采用声学方法,在工作原理上存在异同。本文简要介绍了二者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其数据处理进行了比对分析,认为多波束声呐处理方法侧重于数据的测量精度,而侧扫声呐则主要侧重于图像处理;归纳了当前二者主要的数据匹配融合方法,包括同名特征融合、基于SURF算法的匹配融合以及特征点融合,从数据采集原理上对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在探头定位、单ping数据点分布以及ping之间的数据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即使经过一定的处理,二者采集的也非简单的平面图像,故二者的数据融合尚存在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美国冰雪数据中心(NSIDC)提供的雨云-7号和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接收的卫星微波辐射资料,即SMMR(1978年12月~1987年8月)和SSM/I(1987~1995年)资料。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同化处理,介绍了从亮度温度提取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的处理方法和后续处理过程。建立了海冰数据库,其中包括:①制作了海冰密集度动画彩色显示系统,可以连续地显示逐日、逐旬和逐月等冰图。②计算了密集度≥30%、>70%的北界线,提供出连续变化的海冰外缘带(≥30~70%之间的冰带),该区是研究海-气交换,生物活动的重要地区。③计算了净冰面积指数和距平变化。④各种处理海冰的软件程序和研究预报的应用软件程序。⑤各种图象、图表和计算结果的输出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20.
高光谱遥感影像维数高、数据量大、波段之间的相关性强,分类时易出现"Hughes"现象,因此在分类过程中如何有效减小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计算量,又保证原始数据重要的地物信息不丢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压缩感知理论可通过远低于耐奎斯特的采样率和少量观测数据实现信号的精确重构,具有对硬件读写要求低、图像恢复效果好等优势。通过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感知算法对黄河口地区的高光谱影像进行图像重构,然后分别采用SVM算法、最大似然法以及神经网络分类法对重构后的影像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的精度分别从空域和小波域、不同的测量值等维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压缩感知理论重构后的影像保留了原始影像的基本信息,保证了分类精度;(2)SVM算法的分类精度最好,空域和小波域的分类精度基本一致;(3)分类精度随测量值的增加先逐渐提高,然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