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曾文乐 《矿物学报》2007,27(Z1):477-479
一提到桃山铀矿,业内人士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这是我国著名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之一,矿田内已发现铀矿床12个和众多铀矿点带,其中大布矿床为我国花岗岩型铀矿床中规模最大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桃山铀矿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矿体短小分散、脉状或群脉状、品位低,常规开采不经济的帽子一直戴在桃山铀矿田的头顶上.事实果真如此吗?难道在这已探明巨量铀矿、成矿地质环境又如此好之地真的没有富大铀矿吗?人们不禁要反复思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相山、桃山、白面石铀矿田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深部成矿环境分析,总结出有利于富大铀矿床产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深部地质构造环境模式,并用采多元信息复合方法,对江西潜在的富大铀矿远景区进行了预测,预测出一级远景区3片,二级远景区6片,这对我省今后富大铀矿的矿工作部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浩  蔡煜琦  刘佳林 《江苏地质》2013,37(3):419-423
郴州—钦州铀成矿带紧邻桃山—诸广山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带,其成矿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分析了郴州—钦州地区花岗岩型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本区断裂控矿明显,富铀岩体发育,特别是其北部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较好。通过对航空放射性异常、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等要素的叠置分析,指出了郴州—钦州地区铀资源量扩大的前景,认为骑田岭岩体是本区寻找花岗岩型铀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4.
桃山铀矿田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大基地之一,矿田内已发现铀矿床12个,其中大型矿床1个,中型2个,铀矿资源十分丰富,找矿潜力非常大。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化是区内主要成矿类型,储量大,但矿体短小分散,品位低,因经济评价问题曾两度停止勘探。近年来随着国际铀价大幅上涨,国内核电要积极发展,对铀的战略需求增加及铀选冶新工艺的试验成功,给桃山铀矿田的“复活”带来了生机。文章在总结桃山铀矿田成矿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成矿理论、找矿新方法、选冶新技术,对桃山铀矿田的开发前景及找矿方向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数十个铀矿床,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型铀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刘德正 《铀矿地质》1990,6(4):193-202
本文详细探讨了连山关地区早元古代富铀矿床的主导赋矿因素,揭示了沿太古代—下元古代不整合面两侧分布的钠交代体对该区脉型铀矿的赋矿意义,明确其主要找矿方向是寻找受浪子山组下部层位中的脊状钠交代体基部控制的富铀矿床,指出了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7.
诸广—贵东大型铀矿聚集区富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位于南岭中部的诸广—贵东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发育有数十个铀矿床,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诸广岩体南部和贵东岩体东部。区内富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富铀矿在诸广、贵东两岩体内的集中分布和一系列有利于铀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表明,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下庄矿田湖子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子地区位于NNE向诸广-新兴铀成矿带与近EW向大东山-漳州大断裂复合部位,是华南早、晚两期铀成矿热液活动叠加区、放射性高场区,既有"硅化带大脉"型铀矿产出,又有"交点"型铀矿存在,找矿前景良好.文章在论述下庄矿田铀成矿地质环境、铀成矿特征及铀矿定位条件基础上,分析了湖子地区铀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指出该区今后铀矿找矿方向是:① 6009号硅化断裂带,在其北段找硅化带大脉型铀矿,在其南段找"交点"型铀矿;②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和6009号带之间成矿部位,寻找硅化带型和"交点"型铀矿;③NW向、近EW向辉绿岩脉与NNE向、NE向构造交汇部位(交点),寻找"交点"型铀矿.  相似文献   

9.
栗木矿田三个黄牛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黄牛花岗岩型钨锡矿床与栗木复式岩体的第二阶段花岗岩有关,研究表明,三个黄牛隐伏花岗岩属超酸性过铝富碱一类岩石。矿体赋存于隐伏岩体浅部。矿石矿物黑钨矿、白钨矿、锡石主要以浸染状、细脉状及团块状产出,与钨锡成矿有关的交代作用有钠长石化、云英岩化以及晚期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显示钨锡具有多阶段成矿,矿化延续时间长的特点。研究指出,在隐伏岩体岩沟凹陷内相对突起的部位继续寻找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具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桃山矿田铀矿化围岩蚀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桃山铀矿田为我国著名的花岗岩型铀矿田,通过对桃山矿田不同类型铀矿化的围岩蚀变在不同地段和不同标高进行系统采集岩矿样品,磨制薄片、光片,进行认真观察、研究,并结合宏观地质观察和研究,旨在查明桃山矿田与铀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类型、范围、组合、期次、发育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桃山矿田围岩蚀变与铀矿化的关系,树立找大矿、找富矿观念,挖掘与铀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找矿信息,进而为进一步找出铀矿富集规律、缩小普查勘探的范围、提高找矿效率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对岩石围岩蚀变以及近矿围岩蚀变水平分带、垂直分带性等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该矿田铀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类型、范围、组合、发育程度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最后阐述了围岩蚀变与铀矿化的关系,并认为红化(赤铁矿化)应早于铀成矿期,为铀成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富矿主要与萤石化、硫化物化、硅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碳酸盐化等密切相关,且近矿围岩蚀变种类越多、强度越强,则铀矿化越富。  相似文献   

11.
桃山铀矿田桃山断裂及其保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良 《地质论评》2008,54(6):768-774
桃山铀矿田位于江西省中部,断裂构造发育,既有成矿构造,也有保矿构造,其中斜贯桃山矿田的桃山断裂即是一保矿构造,它形成于车免近时期,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右行正断,并具铰链断层性质,上盘地块掀斜下落,致使上盘成矿壳层向NW和NE倾斜,由于倾末端的侵蚀深度较小,保矿条件较好,加强这些地带的铀矿勘查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综合物探测量在桃山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度挖掘桃山铀矿田的资源潜力,在桃山地区开展了综合物探测量,结果表明,CSAMT测量能反映出断裂及裂隙密集带的特征,特别是断裂的影响宽度、深度、两盘结构变化等;磁法测量能圈定与铀成矿有紧密关系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分布范围。根据区内已知铀矿床的的分布,分析了铀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总结了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式,预测了铀找矿有利地段,取得了好的勘查成果。  相似文献   

13.
以桃山铀矿田为例,对GIS地学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及成矿预测系统的开发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其关键技术,探讨了该数据库系统和预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赣南桃山复式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产铀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桃山复式花岗岩体位于南岭东段北部,区内产有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宝华山(蔡江)岩体和黄陂岩体是桃山复式岩体中面积最大的两个。前人测得宝华山岩体成岩时代为与铀矿关系更密切的印支期,但是该岩体仅发现个别铀矿床,是否具有更大的产铀潜力还有待探讨;前人测得黄陂岩体与产铀的打鼓寨岩体年龄一致,均为(154±2)Ma,与打鼓寨岩体侵入到黄陂岩体的野外地质现象存在矛盾,有必要进一步厘定其形成年龄。本文利用高精度的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MC-ICPMS)重新测定了宝华山岩体和黄陂岩体的锆石U-Pb年龄,证实宝华山岩体形成于印支期(229.98±0.98)Ma,重新厘定黄陂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160.9±2.4)Ma,略早于产铀的打鼓寨岩体,更符合打鼓寨岩体侵入于黄陂岩体的地质事实。结合前人的研究,本文对桃山复式岩体的岩浆演化序列、构造背景及产铀性进行了讨论,将桃山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分为五个主要阶段:由印支期的宝华山岩体、燕山早期的黄陂岩体和打鼓寨岩体,以及燕山晚期的罗布里岩体和菜山岩体等组成,不同阶段的岩体对应不同的花岗岩成因类型;推测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的形成均与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的伸展拉伸环境有关;指出岩石成因类型是控制花岗岩产铀/不产铀的重要因素,桃山岩体中的S型花岗岩即打鼓寨岩体的产铀能力最强,今后应对花岗岩成因类型控制产铀性的深层原因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分形奇异值分解方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在桃山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开展了应用试验,利用该方法将桃山地区1/5万铀地球化学场分解为噪声场、区域地质背景场和局部异常场,在提取隐伏铀矿弱信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桃山铀矿田成矿系统及矿化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文乐  郭湖生 《矿床地质》2010,29(2):343-351
文章以成矿系统为理论基础,从成矿背景和环境、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及其保存等方面阐述了桃山矿田铀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全过程。研究表明,桃山地区铀成矿与中新生代伸展拉张构造-热液成矿系统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多因耦合、临界转换是成矿作用的主要机理。文章在对本区铀矿化网络各类矿床的发育程度、时空关系、成因联系以及被改造情况等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桃山矿田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大布铀矿床的物质成分、该类型铀矿提取和回收工艺条件的研究及取得的最佳溶浸工艺参数。试验表明,大布矿床铀浸出性能好,酸耗低,用溶浸法开采具有良好的前景。与常规工艺试验相比,该研究工作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溶浸剂的硫酸配方改变了常规工艺从高到低的布液方式,采用由低到高再低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硫酸钙的沉淀;选择了廉价高效的氧化剂,提高了浸出率。通过工艺试验为下一步开展堆浸或原地破碎浸出半工业试验,重新评价桃山矿田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桃山铀矿田产于桃山复式花岗岩体内,岩体主体形成于三叠纪—早白垩世,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岩体内发育有NE向断裂构造和脉岩带;从北往南,依次形成了小布—麻田脉岩-构造带、王泥田脉岩-构造带、黄潭—岳源脉岩-构造带、西陂—上罗脉岩-构造带、鸡婆岭脉岩-构造带、王册脉岩-构造带,以及石源岭脉岩-构造带;主干断裂构造控制了脉岩-构造带的形成和发展。这些脉岩-构造带与铀矿化在空间上一致,时间上相近,是桃山矿田铀矿定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铀矿找矿预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桃山铀矿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山铀矿田为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矿体主要赋存于碎裂蚀变带中。本文简述了利用EH4在桃山大府上区域探索性的研究成果,初步查明了该区的断裂展布、碎裂蚀变带分布特征,为深部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