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陕西金堆城斑岩钼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陕西金堆城斑岩钼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钼矿床之一,按照脉体相互切割关系,成矿过程可分为两期十个阶段。矿区内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富CO2为特征,温度介于83℃~142℃之间,盐度介于27.5~42.5wt%NaCl两个区间内,具有典型的双配分模式特征。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流体。晚阶段有大量雨水混入热液流体中,导致流体的温度、盐度和δ18OH2O、δD值下降,引起了成矿流体中的钼金属沉淀,形成了金堆城超大型斑岩钼矿床。  相似文献   

2.
山西北落峡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与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冯钟燕  于方 《矿床地质》1989,8(3):43-54
北落峡铁矿床是太行山南段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区域内一个比较重要的矿床。本文通过对北落峡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性质、流体演化及铁矿床形成机制。认为成矿流体源自岩浆,流体组分以Na-Fe-Cl-SO_4-H_2O为主。成矿流体温度、盐度分别高达540—660℃和55—66wt.%Nacl。岩浆期后流体不混溶作用是造成成矿流体高盐度的原因。由于流体温度、盐度降低以及沸腾作用导致溶液中铁溶解度急剧下降并发生磁铁矿沉淀。  相似文献   

3.
矿体受石英斑岩和断层控制,一般产于石英斑岩与志留系地层接触带附近或断层破碎带中,与燕山晚期构造运动有关。绿春大马尖山铜砷矿床成矿流体从下部到上部的成矿温度逐渐降低,成矿盐度由低到高,均一温度变化不大,暗示流体从下部到上部,由富Na体系向富Ca体系逐级演化;该区铜砷矿床流体特征与钨成矿流体特征不同,暗示二期成矿特征,初步判断该矿床为构造控制的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杨宗文  刘灵 《贵州地质》2014,31(2):105-108,146
对贵州黔东镇远金堡铅锌矿床碳—氧、硫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温度、盐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方解石和白云石碳同位素在-5.7‰-6.9‰,落在典型的火成碳酸岩区域(-5‰-7‰);氧同位素在11.2‰12.2‰之间,略高于火成碳酸岩。闪锌矿硫同位素分布集中,在11.5‰14.2‰之间,结合该区域的碳同位素,暗示成矿物质来自于深部地幔或岩浆作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6 238℃之间,冰点温度在-1.8-24℃之间,对应的盐度为2.926.1 wt%NaCl eq.,判断该矿床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中高盐度的成矿流体。从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变化趋势分析,成矿温度及盐度范围变化较大,成矿流体经历了不混溶过程,可能是岩浆热液在降温减压的过程中发生不混溶现象而形成的。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研究,认为镇远金堡铅锌矿床成矿热液来源及其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哈茨山St.Andreasberg热液Pb-Zn矿床的方解石脉中,发现了一个方解石巨晶。对该方解石三个不同方向上的C和O同位素分析发现,方解石晶体内部存在明显的C-O同位素环带。通过对方解石同位素环带的理论模拟,发现在方解石生长过程中,有三种流体参与了作用。它们分别为A:温度约为60℃的近地表流体,δ^13C=-18.5‰,δ^18O=0‰;B:温度约为140℃的深源流体,δ^13C=-7.0%O,δ^18O=+10.0%o;C:温度小于20℃。δ^18O≤%O ,δ^13C≥ 14.0%o的大气降水 作用过程有四个阶段:① 方解石在流体A中等温生长;② 流体B开始与流体A在封闭体系内均匀混合;③ 流体B缓慢注入的同时,发生了一次性流体C的快速不均匀混合;④ 流体B继续与A缓慢混合,混合体系开放。流体混合的发现,为认识St Andreasberg热液矿床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颟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铂族元素矿床热液流体成矿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上所有的铂族金属矿床都有热液流体活动的迹象。影响铂族元素(PGE)成矿的流体主要有两类:堆晶体后期流体(>500℃)和岩浆后期流体(<500℃)。低温热液(<500℃)中,PGE可能主要以氯络合物及氢硫基络合物的形式运移;高温热液(>500℃)中,PGE可能主要以氯络合物的形式运移。在详细论述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热液流体中PGE溶解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PGE在流体中的溶解、迁移、富集及可能的沉淀机制,为探寻PGE矿床的成因提供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广东玉水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MVT(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带东段,铜铅锌矿体主要呈不规则囊状产于下石炭统忠信组滨海相石英砂(砾)岩和上石炭统壶天群白云岩之间,少量呈不规则脉状分布于白云岩中。其主矿体中铜的品位极高,2013年入选品位为15.5%;矿石主要呈块状,少量浸染状。矿石矿物主要包括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方铅矿、浅色闪锌矿、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局部偶见石英。发育赤铁矿-磁铁矿和硫化物两个成矿阶段。选取主成矿阶段——硫化物阶段硫化物矿石中的闪锌矿和石英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玉水流体包裹体主要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气液比5%~20%,均一温度范围为90~289℃,其中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90~289℃,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10~287℃,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25~210℃,包裹体盐度范围集中在8%~15%。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是H_2O,个别气相成分CO_2。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表明玉水铜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层控的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澜沧铅锌银铜矿床矿物包裹体及成矿物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虎杰  田煦 《矿产与地质》1995,9(2):107-111
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澜沧铅锌银铜矿床成矿流体的温度为160 ̄350℃,压力69000kPa,盐度4.6 ̄17.0NaClwt%,密度0.85 ̄1.0g/cm^3,fs210^-9.3 ̄10^-11.0Pa,fo210^-35 ̄10^-37Pa,Ph值5.1 ̄5.7。成矿元素主要以氯化物络合物的形式迁移、温度降低,fs2和pH值的升高是引起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红岭铅锌矿是内蒙古东南部的大型代表性矿床之一.目前,对该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性质及演化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对其展开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矽卡岩期Ⅰ阶段石榴石中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SL)、气相-富气相(LV)及气液两相(VL)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Ⅱ阶段中石英颗粒主要发育LV和VL两种类型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矽卡岩期成矿流体属中-高温、高盐度的不均匀NaCl-H2O体系热液,在成矿过程中发生过沸腾作用而导致铅、锌、铜等有用元素沉淀富集.石英-硫化物期Ⅲ→Ⅵ阶段中矿物均主要发育较单一的VL型包裹体,其中Ⅲ阶段热液均一温度较矽卡岩期明显降低,而盐度没有明显变化;Ⅳ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明显增高、盐度明显降低,反映了有新的高温、低盐度体系热液的加入;而Ⅴ→Ⅵ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及盐度逐渐降低,体现了一种不断与外来天水混合的演变趋势;整体上看,石英-硫化物期流体为简单的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流体包裹体C、H、O同位素研究表明,红岭矿床矽卡岩期Ⅱ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石英-硫化物期成矿流体源自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晚阶段逐渐演化为以大气降水为主.矿床S、Pb同位素研究表明,区内成矿物质具深源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秋树湾角砾岩型铜(钼)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树湾角砾岩型铜(钼)矿位于北秦岭造山带南侧,含矿地层为秦岭群。铜矿体发育于秋树岩体外侧带的角砾岩中,角砾状黑云母片岩的REE具有洋脊拉斑玄武岩特征;稳定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具多期性,流体具多源性,成岩环境热流值高;成矿流体特征指示成矿机制为多期流体叠加,流体成分及温度发生过剧变。  相似文献   

11.
河南刘山岩铜锌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应用显微测温技术所获得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资料,揭示刘山岩铜锌型硫化物矿床喷流成因的流体包裹体特点。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含有丰富的CO2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块状矿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5-285℃,属中-低盐度(9.9%-12.6%),而糜棱岩化浸染状矿石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35-250℃,也属中-低盐度。少数浸染状矿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75-310℃,属中-高盐度(17.7%-22.3%),其似乎指示热卤水系统中网脉状矿体形成于热卤水供给筒或喷溢口附近,而块状矿石则是层状矿体部分。然而,不含矿的脉石英所含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仅限于145-175℃,盐度10.2%-12.9%,不含CO2气、液包裹体。资料显示,该矿床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热卤水为中至中-高盐度,属中至中-高温的NsCL-H2O-CO2体系。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栾川县上房斑岩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上房斑岩钼矿床与燕山期花岗斑岩有关。成矿流体研究表明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00℃~383℃之间,成矿阶段温度为240℃~330℃,成矿流体盐度介于28.61wt%~36wt%Nacl之间,成矿阶段盐度为30.51wt%~34wt%nacl;成矿流体中富Na、F而贫K、Cl。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δD为-90.50‰--41.00‰,δ^18O为9.45‰~13.04‰;稳定同位素值表明上房钼矿成矿物  相似文献   

13.
周云  黄惠兰  于玉帅  李芳  谭靖 《地球科学》2021,46(4):1248-1268
为了解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和成矿元素迁移机制,深入揭示成矿机制,指导该地区的下一步找矿勘探工作,对黑钨矿、锡石及透明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红外显微测温及LA-ICP-MS原位分析.显示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绿柱石、黑钨矿中发育流体-熔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最高可达760℃.早成矿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360~500℃,盐度主要为28.4%~41.5% NaCleqv,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280~450℃,盐度主要为3.0%~20.0% NaCleqv.,晚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120~280℃,盐度为0.4%~6.6% NaCleqv..LA-ICP-MS分析表明,超临界流体开始出溶时,W、Cu、Mo等元素优先富集于富挥发分气相中,Pb、Zn、Sn、Fe、Mn等元素则更倾向富集于高盐度卤水相中.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燕山期浅源花岗岩,钨锡成矿作用始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和富CO2等特征.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流体的出溶,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两次不混溶作用,不混溶相分离过程中,成矿元素选择性迁移,在各相中进行不均匀分配.流体不混溶、水岩反应、流体混合和流体冷却作用是导致该矿床钨锡矿物沉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玲珑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九华 《矿床地质》1992,11(3):221-232
玲珑金矿床为胶东著名的含金石英脉型矿床。作者详细研究了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脉石英流体包体特征及其均一温度、爆裂温度、气液相成分。运用热力学分析和数学地质方法,计算了成矿流体盐度、密度、压力,以及成矿环境的Eh和pH等物理化学参数。为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了众多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5.
流体包裹体与金矿床的成矿及勘探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矿床矿石和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封存在这些矿物中的热液样品,它可以提供含金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压力、密度、成分以及热液来源和成矿时代等信息.本文对中深脉状、浅成低温热液型、卡林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金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作了探讨,提出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及气相成分等是金矿床勘探评价直观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花垣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特点和铅锌矿物沉淀机制存有分歧,为了总结矿床成因并建立成矿模式,指导该地区铅锌矿的下一步找矿勘探工作.对闪锌矿、主成矿期方解石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温度主要为150~220℃,总盐度一般为13%~23% NaCleqv,多> 15% NaCleqv,密度多 > 1 g/cm3,成矿流体为NaCl-CaCl2-MgCl2-H2O卤水体系.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具有由北而南降低的趋势.流体液相组分中主要为Ca2+、Mg2+、Na+、Cl-,具有盆地热卤水体系特点.流体包裹体气相中发育CO2、CH4,方解石、萤石中流体包裹体均有成矿元素Pb、Zn的存在.花垣矿集区成矿流体属于低温度、中-高盐度、中-高密度,成分以钠和钙氯化物为主的含矿热水溶液,流体运移方向为由北向南,流体来源于封层水、大气降水和少量变质水.铅锌矿物的沉淀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有关.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石矿物与方解石、萤石等脉石矿物应属同一富含Pb、Zn、Mn、Fe、As、Cr等成矿元素的成矿流体在同一成矿期次相同条件下沉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流体包裹体的合成方法及其对矿床学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包囊体的合成方法是一种采集高温高压条件下流体代表性样品的技术。它已经用于在较宽的压力-温度-成分范围内确定流体的体积平衡、相平衡性质和温度校正。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包括作者)几种合成流体包囊体的实验方法,给出了实验结果,并简要叙述了它在矿床学研究方面的一些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合成流体包裹体的方法是一种采集非常温常压条件下流体样品的技术。它已用于在较宽的压力-温度-成分范围内确定流体的体积平衡、相平衡性质和温度校正。与传统的实验方法相结合,可以了解地壳内部的地球化学行为、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机理。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流体包裹体合成的两类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对合成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作者的实际工作阐述了合成包裹体技术对矿床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安徽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北部,是近年来在该地区发现的首个赋存于三叠系周冲村组碳酸盐地层中的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目前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及矿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理论与地质勘探。文章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结合镜下鉴定,认为矿床中硫化物主要形成于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硫化物阶段。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和包裹体测温数据显示,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闪锌矿Fe、Mn含量相对较高,Ga、Ge、Cd含量相对较低,该阶段闪锌矿的均一温度为207~236℃,流体盐度w(NaCleq)范围为7.45%~11.81%;碳酸盐硫化物阶段的闪锌矿相对贫Fe和Mn,Cd、Ga和Ge含量相对较高,其闪锌矿均一温度为164~189℃,流体盐度w(NaCleq)为0.88%~5.56%。此外,西湾矿床西南部的样品以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的闪锌矿为主,而东北部的样品以碳酸盐硫化物阶段为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果表明矿床成矿温度从西南(183~240℃)向东北方向呈降低趋势(160~209℃),说明成矿流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西湾矿床闪锌...  相似文献   

20.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为例,通过对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以及碳、氢、氧同位素分析,探讨矿床的成矿机制,分析成矿流体性质以及成矿流体来源。凤凰山铜矿床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普遍发育流体包裹体,其类型为V-L型、V-L+S型、V-L富气相型和V型。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分别集中于3个区,其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和盐度区间代表成矿流体演化的3个不同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高温度、高盐度向低温度、低盐度的持续演化过程,与成矿作用阶段基本对应,降温、流体沸腾是导致流体中巨量铜元素卸载的主要因素。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可能在成矿晚期混有少量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