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气象资料数据处理的外推和内插问题,以广西89个气象观测站点1971-2000年的多年平均气温观测资料为研究数据,应用了两种不同的内插方法。  相似文献   

2.
1960~2000年黄河流域太阳总辐射气候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数据集群技术,在黄河流域建立了用日照百分率拟合太阳总辐射的不同时空尺度估算式,对比分析了不同数据集群下总辐射的拟合精度。利用逆距离加权插值法,将获得的黄河流域及其周边35个日射站1~12月总辐射拟合的经验系数进行空间内插,获得了黄河流域1~12月总辐射拟合经验系数的空间分布。结合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64个常规气象站日照百分率观测资料,对黄河流域1960~2000年太阳总辐射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其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近年来太阳总辐射呈下降趋势,在季节上主要表现在夏季和冬季。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蒸发站网的合理布局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四川盆地36个台站1980—1984年的逐日蒸发量资料,从统计各季代表月逐日蒸发量的相关函数着手,推算出相对内插标准误差与相关函数的统计关系,并根据内插标准误差不大于观测随机误差的原则,估算出该地区蒸发站网的合理间距。  相似文献   

4.
本方案用现有气象台站网的观测资料,先通过有限元和一次曲面拟合方法加密内插和插补资料,再用逐步订正客观分析方法分析中尺度网格要素场。该方案与天气学经验分析的结果比较一致,比直接使用逐步订正法计算的结果更合理,而且用一次曲面拟合方法插补近海资料比用有限元方法内插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5.
在气象业务工作中,常常要读取网格点上的气象要素值。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用目测内插读取。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而且其最大的缺点是目测内插往往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如何利用气象部门较为普及的微机,通过它们将实测资料内插成我们所需的网格资料有着极大的实用和现实意义。读实测资料通过微机处理而得到网格点资料笔者认为有着以下几点明显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何素兰  崔伟强   《气象》1985,11(4):20-22
本文用河北省54个站的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绝对湿度资料计算表明, 气温场和湿度场的结构函数和内插标准误差的特征值与两站间距离呈线性相关。 日平均气温的内插标准误差冬季大于夏季, 而日平均绝对湿度的内插标准误差则夏季大于冬季。  相似文献   

7.
最佳内插法在气象站网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贤为  唐国利 《气象学报》1990,48(3):374-378
根据四川盆地1961—1985年7月、8月的降水资料,本文以最佳内插法计算了该区30个站点的内插标准误差值,并通过与线性内插结果的相互比较来讨论最佳内插法在气象站网设计中的应用阶值。  相似文献   

8.
山区平均气温细网格插值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逐步插值和多元回归的方法,计算了贵州省1月、7月份气温10'×10'细网格的内插值。通过两种结果与实际状况的比较,及其误差的分析,发现逐步插值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且剩余误差为多元回归结果的1/5 ̄1/10。  相似文献   

9.
钱永甫  施丹平 《气象科学》1990,10(3):215-225
本文假设温度场与气压对数成逐段线性分布。在有地形时,气压梯度力项采用在P坐标系计算的方法,即回插法。分别用理想地形和温压场分布及两个实例检验了高度场垂直插值不同方法的误差。结果表明,假设高度场随气压对数平方成逐段线性分布的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节省机时,计算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HIRS/2 亮温直接应用于数值预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极轨卫星HIRS/2探测仪的高分辨率亮温资料,经过定标、定位和其它一些预处理后,不经过反演,直接和其它观测资料一起用最优内插(OI)方法进行分析,给出数值预报初始场,并用国家气象中心的准业务有限区预报模式做预报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数值预报中直接使用亮温比使用反演资料更好。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气温相关函数场的分析及其在站网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贤为  何素兰  张强 《大气科学》1990,14(4):497-503
本文利用四川盆地54个站2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从统计各月气温场的相关函数着手,推算出相对内插标准误差与相关函数的统计关系,并根据内插标准误差应不大于观测随机误差的原则,估算出该地区气温场的最大容许测站间距。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雷达降水产品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雷达1h、3h降水产品进行应用检验,找出降水产品的局限性及其测量误差;利用反射率因子及自动站雨量资料,通过调整雷达混合扫描面弥补了降水产品因山脉等地物挡角大而缺测面大的缺陷;结合雨量站资料运用最优插值、卡尔曼滤波等方法对本地Z-I关系及降水产品进行调整优化;调整后的降水产品估测降水的误差明显减小,产品质量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台站降水资料对不同空间内插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如何把离散的气象台站资料通过合适的空间内插方法转变成规则的网格数据,对于气候变化分析和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利用中国区域160个常用台站10年降水观测资料为例,分别采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反距离加权、Delaunay三角剖分线性插值、双谐样条(Biharmonic Spline)插值和Cressman客观分析等几种常见的空间内插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这几种内插方法插值结果之间的异同,对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适当讨论,并采用不同的网格分辨率和影响半径对Cressman客观分析方法做了进一步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台站分布密集的区域不同空间内插方法之间差异较小,在台站分布稀疏的区域则差异较大;与更加密集的台站观测资料的比较显示,自动调节影响半径的Cressman客观分析方法与双谐样条插值方法误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刘学著  周守华 《气象》1994,20(8):54-57
采用两种方法,对河北,北京及天津地区1月,4月,7月和10月累年平均5cm地湿场进行了估算。一是采用以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为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估算;二是利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对所选站点实测地湿资料进行内插估算。结果表明,以地理位置坐标为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估算模型的剩余标准差为0.4-0.7℃,Kringing内插估算的剩余标准差为0.2-0.3℃。此外,回归分析表明,各月累年平均5c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的一种最优内插与逐步订正结合的高空风场客观分析方法,是以最优内插的高度场求得的地转风作预备场,使用最优内插权重函数经2—3次订正而成的。 通过对三个个例的三个层次(850、500和300毫巴)上测风资料进行风场客观分析试验,得到了资料拟合误差(全场平均)均在1米/秒左右的满意结果。分析出来的流线图不仅光滑,而且根据分析结果计算的涡度场和散度场与实际天气形势配合一致,并且其量级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由GMS卫星资料获取我国夏季地表辐射收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渭民  高庆先  洪刚 《大气科学》1997,21(2):238-246
地表辐射收支是一个重要的基本辐射参数,本文导得卫星可见光和红外波段测值与地表辐射收支的基本关系,据此利用GMS静止气象卫星可见光和红外通道数值化资料和地面辐射收支观测资料,建立了几个由卫星资料估计地面辐射收支的模式,选择效果最佳的一种模式,通过内插方法求取全国辐射收支分布,回归效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方法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庄建敏 《气象》1995,21(8):39-43
用于T63数值预报产品输出的图形系统是一个具有资料获取,数据建筑,数值内插,等值线求算,平滑,图形显示和人工干预等多种功能的实时业务系统,该系统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产品内容丰富,图形分析质量高,速度快,实时性强,是进行天气预报和数值预报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及积温带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原黑龙江省农业气候区划提出的5条积温带的基础上,根据1961~1994年的资料,利用旬平均气温内插的方法求出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及积温,并利用Barnes客观分析方法求出0.2×0.2网格点上的积温值,重新划分了黑龙江省的积温带。  相似文献   

19.
北京降水缺测资料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嘉佑  张镡 《气象》1996,22(7):6-11
利用1941-1980年北京降水量资料进行了缺测降水量资料恢复的研究,并单月序列使用非线性函数作降水量正态化的变换,然后用预测残差最小逐步回归及对多月序列使用各月降水量变换序列,各月降水量变换序列与各月气温混合序列为因子作缺测资料恢复和用各月缺测资料前后实测资料作简单内插恢复等三种方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以降水和气温作混合因子使用残差最小逐步回归模型有最好的可性。还使用该方案对1841-1950年缺  相似文献   

20.
江淮平原二类气象站网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杨贤为  何素兰 《气象学报》1987,45(1):104-110
在进行天气预报,开展天气、气候研究以及制订有关工程计划时,我们往往需要利用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来内插非台站所在地的气象要素值。为了保证这些内插值具有一定的精度,气象台站必须达到相应的密度。1946年,O.A.德罗兹多夫曾用结构函数的方法对此作了研究,并得到气象要素的线性内插标准误差仅与该要素的结构函数有关的结论。此后,结构函数被广泛用于气象台站网的合理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