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9年是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其考试方案中的一大特色是单设了自选模块的测试,其设置是针对报考I类(重点高校)的学生。地理学科中的选修Ⅲ《旅游地理》与选修V《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湘教版)位列其中。作为自选模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课时紧张的问题。它不可能象必修模块那样进行“细水长流”式的教学,只能以“速成班”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但又必须是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2.
高中地理课程目前有七个选修模块,这是对必修模块的补充与延伸,也是新课标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体现。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能够突出地理的学科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把选修模块的学习变成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本文以选修6《环境保护》为例,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活动,搭建让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并指  相似文献   

3.
朱翔 《地理教学》2004,(7):25-28
由湖南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3册和选修4册,经过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正式审查,现已公开出版,从2004年秋季起在全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推广。其余3册选修教材的编写工作也基本完成。从教材篇幅来看,必修教材每册为110页左右,选修教材每册为100页左右。  相似文献   

4.
地理个性化作业,指地理教师在布置地理作业时因人因时而异,区别对待,不同时期、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作业的内容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初中和高中、会考和高考、选修和必修,爱学地理的和不爱学地理的,让他们选择做不同类型的作业。举例来说:关于时间的计算,对于初中学生和参加会考的高中学生来说,仅让他们做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的简单计算的作业;  相似文献   

5.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的位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现行的中学地理课程是由初中两科目(科学、历史与社会)与高中三部分(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组成的,同一个主题的教学内容分散在不同学段、不同教材中。大概念的塔形结构能有效组织跨学段跨教材教学,防止知识碎片化,完成“情境化—去情境化—情境化”的高通路迁移。  相似文献   

7.
正高考地理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必修一自然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每个模块的特点差异导致其复习方法也迥然不同。针对不同模块如何复习才最高效是每一位高三师生都很关注的问题。这里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复习地理必修三。鉴于高考考试大纲的内容在以上三个模块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海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教育——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选修模块“海洋地理”的设置,正是基于人类对海洋关注的日益加强,其目的是要使学生了解有关海洋的基础知识,认识海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增强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9.
李华 《福建地理》2004,19(2):55-57
高中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高中毕业水平考试,是考核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必修课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及能否毕业的标准,也是检测、评价、监控高中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本文是笔者在高一地理会考的教学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10.
张桂兰 《地理教学》2006,(10):13-14,12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地理教材中。高中地理图册作为与课本配套的地理教材之一,在课程改革中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在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由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高中“旅游地理”(选修3)《地理图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教育理念,它将这些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形式予以展现,既生动形象,又易于学生学习与知识的接受。  相似文献   

11.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在高中地理中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目的是要使学生在掌握有关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污染和环境管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环境观、资源观,增强环保意识以及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5,(7):18-19,26
一、“自然灾害与防治”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在高中地理中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目的是要使学生在掌握自然灾害与防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确立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宇宙与地球”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修模块“宇宙与地球”,目的是要使学生从宏观层面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自身的演化历程和地表形态的特征及成因。因此,本模块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通过学习“宇宙与地球”,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刻认识人地协调发展,明确人类改造地表形态必须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出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已把GIS正式纳入高中地理课程之中。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普通高中地理教材中,GIS已成为必修和选修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此外,教育部在2010年发布了《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其中的高中地理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规定了3S(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教学软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选修模块“城乡规划”,目的是要使学生对城市与乡村的地理分布、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城乡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等有一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赵卿 《地理教学》2012,(12):10-14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师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新平台,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选修模块"是高中新课程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尹其超 《地理教学》2011,(14):51-53
一、总体构想 在高一完成高中地理模块必修一、必修二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地理知识,初步学会问题探究与合作学习。在高二教学中,为了配合中国区域地理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积极开展校本教程,计划在高二学年,有计划、多层次、及时陛地把《二十四节气》作为一项教学资源引进常规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新的高中课程计划与原有的高中课程计划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中课程结构体现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既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有适度灵活性的精神。根据高中课程计划的规定,地理科是学科类课程,采取了必修和限定选修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朱庆龙 《地理教学》2012,(21):62-62
2006年9月,安徽省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这一届,我担任班主任。11月28日,这一天是星期二,上午有四节课,准备教授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一节课我是让学生当老师给同学们上的,有个男学生大大方方,上得真还有点像那么回事。第二节本来也想让学生来上,但由于事前没来得及提前布置,所以决定还是自己上了。三分钟预备铃打过了,  相似文献   

20.
一、理想:高中地理新课程最大程度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三个基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有三种不同观点,分别叫社会中心主义、学科中心主义和儿童中心(或学生中心)主义。社会中心主义认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完全按照社会的需要来设置。学科中心主义则认为,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应和学科体系接轨,学科体系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和依据。学生中心主义强调,学校课程设置应该完全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爱好、学生的兴趣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