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贵州地质》2005,22(2):129-129
《全国地球化学图编图》科研项目于2005年5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在北京通过评审。专家组由5位院士、4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及两位教授组成。评审认为“首次建立了全国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开发了全国区域地球化学管理系统;编制了39种元素全国地球化学学图集,数据量与工作规模国内外少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评审,评为优秀。”这项由谢学锦院士等专家为顾问的项目,凝聚着我国地球化学勘探等方面众多专家和全国广大化探工作者、测试分析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相似文献   

2.
短讯     
谢学锦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2007年6月18日晚,在西班牙北部濒临大西洋上比斯开湾的城市奥维耶多举行的第23届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谢学锦荣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是国际勘查地球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14-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率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王登红、屈文俊、杜安道、何红蓼、高兰和研究生王成辉等一行7人,考察了贵州遵义的锰矿、镍钼矿,铜仁的汞矿、金矿,丹寨汞矿,三都苗龙金矿,牛角塘铅锌矿,半坡锑矿,晴隆锑矿,织金新华磷矿,水银洞金矿和烂泥沟金矿等10余个矿山。陈毓川院士、王登红研究员还为贵州省地矿局作了成矿系列、地幔柱成矿和同位素定年方面的学术报告。陈毓川院士还考察了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并为该队题词“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在听取了贵州省地矿局总工程师王肖彦的汇报后,陈院士对贵州省地矿局近几年在金矿、铅锌矿、锰矿、钒矿和煤矿找矿工作、特别是深部找矿工作的突破和进展,以及在矿床的综合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陈院士对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对“全国资源潜力评价”项目高度重视,迅速落实人员、组织和经费,非常赞赏。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18日晚,在西班牙北部濒临大西洋上比斯开湾的城市奥维耶多举行的第23届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谢学锦荣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特殊景观区化探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必敏 《物探与化探》2008,32(5):473-476
西部特殊景观区的化探方法研究一直是中国化探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在岩石出露、水系发育地区可以沿用传统的水系沉积物化探方法,但在覆盖景观区,常规化探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目前,谢学锦和王学求所提出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证明其能在覆盖区达到快速有效地圈定战略靶区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要做好西部特殊景观区的化探工作,化探科研人员必需采取新方法、新思路,继续系统地开展化探方法技术研究,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找到一套适合中国西部特殊景观区特别是覆盖区的行之有效的化探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地矿部各省地矿局1∶20万区域化探成果报告(说明书)及地球化学图件的评审验收工作已普遍开始。为了使各地矿局在评审验收工作中的质量考核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我们将近年来地矿部在西藏三江地区招标跨省承包项目的成果报告评审时采用的做法和经验,并参考了部分省地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19~21日,在春城昆明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来自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系统、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震局、地质勘查和企业单位,以及中国矿业联合会和有关地学期刊编辑部的1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和多位知名学者与会,接近1/4的青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2017,63(2):6302394-6302394
<正>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著名勘查地球化学家,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名誉所长谢学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2月24日16时1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中国化探发展路线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化探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技术上的重大新进展,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基础上的矿集区、多元素异常集结区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稀有分散元素独立成矿的可能性评价,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成矿岩体演化与中国西南大地幔柱的初步研究,这些探索性的研究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化探方法技术的应用成果显著,如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勘查一体化,多元素分析与分析质量监控方法不断完善外来物覆盖浅钻取样,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全国生态、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全球地球化学填图方法研究等。在回顾近年化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化探在21世纪的发展,整体思路是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及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勘查一体化。需要有将研究、填图、调查、勘查、工程一体化的大科学计划。提出了涉及地球化学填图、矿产勘查与综合利用、能源勘查、生态环境调查、全球变化研究等的12个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东部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在贵州省1∶20万区域化探数据基础上,利用10km×10km窗口数据,对贵州省东部进行了地球化学块体的圈定及内部结构的剖析。分析了各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块体各级含量水平所对应的面积、可供金属量、浓集度等参数特征,并对集中几个重点的Au、Ag、Pb、Zn的地球化学块体作了预测评价。指出在这些地球化学块体内还存在巨大的寻找金、银、铅、锌矿产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岩矿测试》2007,26(4):I0001-I0002
2006年12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地球化学”为主题,召开全国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成果交流学术研讨会,推动“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的开展。会议重点交流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成果。张洪涛副局长致开幕词,陈毓川、谢学锦院士及鞠建华副司长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2.
张立生 《地质通报》2007,26(11):I0001-I0002
2007年6月18日晚,在西班牙北部濒临大西洋比斯开湾的城市奥维耶多举行的第23届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谢学锦荣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是国际勘查地球化学界的最高奖项。该奖项是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的前身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家协会于1990年设立的,授予在勘查地球化学领域取得杰出科学成就的科学家。该奖自设立以来至今只颁发了3次,共有4人获奖。  相似文献   

13.
肖桂义 《物探与化探》2002,26(3):202-202
2002年3月14~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和基础调查部联合在哈尔滨组织召开了“东北森林沼泽景观区化探方法技术研讨会”。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和安徽地调院、地科院物化探所、有色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东北项目办共计35人参加了会议,还邀请了谢学锦院士、叶天竺、牟绪赞和任天祥等专家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4.
本刊编辑部 《贵州地质》2006,23(1):F0002-F0002
为了扩展地质科技人员的视野,贵州省地矿局邀请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于2006年2月21日到贵阳作题为《空间探测进展与我国探月工程》的学术报告。欧阳自远院士在报告中系统地介绍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进展、前景及其重大意义,着重介绍了中国嫦娥探(?)工程。  相似文献   

15.
1980年5月,在浙江莫干山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简称化探)学术讨论会.这是化探界的一次盛会.来自各部门各条战线的近300名代表,从区域化探、矿区化探、某些矿种与方法、化探分析技术和化探电算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并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会上谢学锦同志介绍了4月赴西德参加第八届国际化探会议的情况.这次会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无从一一叙及,仅摄取几个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10月10~12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承办的国际地球化学填图会议在河北廊坊召开。物化探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先生  相似文献   

17.
一、进展概况 近年来,地矿部系统在寻找国家急需的黄金矿产方面普遍采用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找矿效果日益显著,特别是当前在全国普遍开展的1/20万区域化探工作,各省地矿局首先分析了区域化探样品中的Au和Ag、As、Sb、Bi、Hg等元素的含量,从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7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涂光炽领衔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基金和面上基金项目“分散元素成矿机制”通过了由贵州省科技厅主持的成果鉴定。中科院院士翟裕生、常印佛、李廷栋、陈毓川四位院士与贵州工业大学、贵州省地质矿产局等部门的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全面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定的各项任务。在矿床学和矿床  相似文献   

19.
孙焕振 《物探与化探》1987,11(4):241-250
本文根据地矿部各省地矿局近年来提供的采用化探方法找到的各类矿床的发现史讨论地球化学勘查的合理程序问题.作者根据地矿部各省局采用化探方法找到的各类矿床的找矿案例中总结了四类化探勘查程序,并分别对四类程序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一方面强调了在成矿运景区内的化探普、详查选区要有前期化探资料为依据,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勘查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要根据一项勘查工作的要求、资金保证程度和异常检查情况等多种因素设计和确定最佳的勘查程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地质矿产部各省、区地矿局从1966年以来近20年中有关化探在地质找矿中应用的实际找矿效果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对比了1966—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三个历史时期中化探找矿效果的变化.分析讨论了取得找矿效果的原因.地矿部在地质—找矿工作中采用地球化学勘查(简称他探),迄今已有35年的历史.但它在地质找矿中的战略意义和战术作用得到我国地质工作者的普遍承认以及在地质部门中获得广泛应用,还是最近五六年的事.因而,化探在我国地质—找矿事业中的地位就日益显得重要了.本文拟以地矿部各省、区局从1966年以来近20年中化探在地质找矿中应用效果的资料为基础,讨论化探的找矿效果及取得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