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主要河口沉积物的重金属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河口底质沉积物,不但作为污染物的主要富集介质和重要的生物栖息场所,而且作为比水介质更稳定、更强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态和趋势指示作用的监测要素,日益引起环境界、特别是海洋环境界的普遍兴趣和重视。中国主要河口沉积物的重金属地球化学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获得了诸多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探讨重金属含量的分布、了解其扩散范围和河口环境污染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 珠江口海域环境已受到较严重污染, 对该海域环境污染规律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特征和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为主的污染规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 过量的氮磷输入已导致水体高度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诱发该海域赤潮发生的重要因素, 水体层化和富营养化耦合导致局部海域出现底层季节性缺氧, 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主要在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富集, 柱状沉积物的记录反映出沉积物中污染物积累与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最后指出, 当前和今后该海域环境污染急需加强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 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生物体组织中的传递过程和在食物链中累积规律、富营养化条件下的复合污染效应、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机制、污染控制策略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地中海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结果与监测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监测结果饭知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现状和趋势变化;监测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污染物的输移、扩散、归宿、环境容量和环境影响等。监测与科研工作的协调离不开强有力的环境管理体制,依法管理监测是地中海污染监测的精髋。  相似文献   

4.
极地区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响应和反馈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HBCDs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几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对HBCDs特性及近几年来极地、中低纬度区域HBCDs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了环境中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植被和生物等多介质中HBCDs赋存水平,探讨了其异构体在多介质中的浓度分配差异,并对其可能原因给出解释,论证了HBCDs污染防治及其进一步环境行为研究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把海洋作为处理废物的垃圾箱,大量的污染物质直接或间接地注入海洋,使海洋受到污染,致使水产资源遭到破坏,影响人体健康。 渤海为我国内陆海湾。在渤海周围,每年都有大量的工业、农业和民用污染物被排放到海湾内。研究排放到渤海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是制定排放措施的依据之一,也是开展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报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渤海污染物扩散分布规律,对保护海洋环境非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岸海区小尺度水平湍流扩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工业(包括原子工业、核舰船)的发展,海洋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确定各种污染物质元素(核素)在海水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以及特定海区中海水的有效稀释能力,是海洋污染研究中的两个重要课题。其中关于海洋的有效稀释能力估计,则与海洋的湍流扩散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7.
原理 工业发展经常引起环境污染。环境的污染物对人民健康一般都有不良的影响,引起疾病,甚至可能致癌。因此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应该随时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避免人民受害。 监测环境污染有几种方法,如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等。在生物学方法中,大约在五年前,美国西伊里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根据环境污染会引起染色体畸变而形  相似文献   

8.
中美合作研究用植物细胞微核监测环境污染物的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发展经常引起环境污染。环境的污染物对人民健康一般都有不良的影响,引起疾病,甚至可能致癌,因此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应该随时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避免人民受害。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愈来愈成为严重问题。青岛也不例外。环境污染物对人和其他动物有各种伤害,其中遗传伤害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因为遗传物质所受到的伤害,不仅表示体细胞可能受到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也会通过生殖作用而扩散和累积,遗害子孙后代。因此随时监测环境污染,保持环境的良好质量,已成为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3年对胶州湾东部和青岛前海2008年奥运赛场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碳和硫化物的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重金属(As除外)高含量主要分布在团岛污水处理厂,大港出口北侧至李村河口沿岸一带。作者通过与胶州湾周围岩体、地层和松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比较以及重金属与环境因子有机碳、硫化物的相关分析,证明了研究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并且重金属与硫化物的物源不尽相同。作者发现由于胶州湾的潮流作用模式使胶州湾东部排入的污染物向西扩散的可能性削弱,是胶州湾东部污染严重的一个自然因素。同时由于胶州湾东部的部分污染物经由沧口水道搬运到青岛前海的退潮三角洲区域而出现局部高值区,其中沉积物中的Cr和Cu已有超标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与生态毒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重金属污染物日益增多,所有污染物的最终归宿是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这种污染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健康和各种生物造成了威胁。因此,海洋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的地球生物化学和生态毒理学吸引了众多的化学、生物、环境工作者的兴趣。近年来,关于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有许多工作,发表的文献已有数百篇,重金属形态与其生态毒性关系主要是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探索重金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拖曳荧光计及荧光染料试验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在青岛胶州湾及朝连岛附近海域进行两次实地试验.观测污染物质的时、空分布,检验污染物在湍流扩散和输送间的关系,从而定出其水平扩散系数及变化。试验说明此海域污染水平扩散系数为10~3厘米~2/秒量级,为一般情况的(1/10),扩散能力较差,在此海域排污应加注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青岛台东区低空气象探测资料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首次探讨青岛沿海复杂地形的低空风场、湍流特征与大气污染的关系.结果发现,冬季盛行风在低空复杂地形下易产生与上空完全相反的回流,使得部分污染物在回流区内往返积累;夏季存在海陆风环流,海风入侵高度约300m,且易与低空风向的回流相混合,加剧大气污染.该区的湍流较强,能较好地扩散大气污染物,各种扩散参数比国标高.最后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地形复杂,水动力过程也极为复杂,模拟污染物的三维扩散也十分困难。本文基于三维海洋模型FVCOM和示踪剂扩散技术,模拟上海市石洞口、竹园、白龙港和新和4大排污口的污染物质在长江口的扩散分布,分析污染物在水体表层、中层、底层的扩散特性及其影响范围。研究表明长江口污染物的扩散在垂向上分布差异不大,在长江口内污染物由于受到长江径流影响较大,虽然水平分布存在往复运动的现象,但总体趋势是向长江口扩散的。当污染物流出长江口以后,受潮流的影响较大,逐渐向外海扩散,最终部分污染物会扩散进杭州湾,排污口的污染物质会对排污口沿岸、上海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造成生态影响,对上海市的饮用水源地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目前,国内外都密切注视着海洋环境的污染状况。为了保护我国海洋尤其是港湾近海区域环境,必须大力开展积极研究污染物质在海洋中的输运和扩散,以便更好监测、预报和控制海洋污染状况。研究海水中污染物的输运和扩散有三种途径:一是数值模拟,二是物理模型实验,  相似文献   

16.
波浪作用下渤海湾近岸海域污染物的输移扩散规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孙涛  陶建华 《海洋与湖沼》2004,35(2):110-119
用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均匀缓坡岸滩上,规则波及不规则波浪作用下形成的沿岸流及其对岸边排放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影响。针对渤海湾的地形和主要波浪方向,研究了渤海湾主要排污口附近单纯波浪以及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近岸海域内流动速度分布与相应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渤海湾近岸海域(一定范围内),污染物输移扩散受到波浪作用的影响,表现为平行岸线方向。波浪作用使得远离污染物排放口的滩涂受污染的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7.
渤海近岸海水扩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迅速发展,研究和解决近岸海水扩散及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注意,许多国家相继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六十年代初,考虑到美苏核试验的影响,我国就开展了海洋放射性污染的调查。七十年代又开展了石油和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目前,这项工作已成为国家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研究污染物质的通量、变化、形态和海水对污染物质的容量,及其稀释扩散规律都是这项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愈来愈成为严重问题。青岛也不例外。环境污染物对人和其他动物有各种伤害,其中遗传伤害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因为遗传物质所受到的伤害,不仅表示体细胞可能受到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也会通过生殖作用而扩散和累积,遗害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9.
河流入海污染物是近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小清河是莱州湾西南部主要入海河流和污染物来源,近年来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如何有待深入研究。采用MIKE21数值模型模拟了近岸工程建设对潮流场的影响及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扩散特征,探讨了入海污染物扩散对近岸工程建设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的建设,导致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流速有所减小,减小值介于2~21 cm/s。河口两侧的堤坝、防波堤等工程阻挡了污染物向东南、西北方向扩散,使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范围有所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导致河口附近海域污染物浓度有所增加,从而加剧了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的水质污染。因此,近岸工程建设会造成工程附近海域的潮流减弱,削弱近海海域的污染物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20.
凌备备 《海洋学报》1981,3(1):165-183
从五十年代起,放射性废液排放入海后的湍流扩散问题,开始具有工程上的实际意义,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湍流扩散基本规律以及与之有关的污染预报是两个重要的方面.但由于海洋湍流扩散是一个随机过程,并要受到季节、海区以及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间又互相制约比较复杂;所以虽然至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很多,但大多与特定条件有关,迄今还没有一个比较满意的普适理论.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近海海水湍流扩散基本规律以及适用于我国近海的污染预报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