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文献报道,地震前会有电磁前兆异常,对电磁异常的监测与判定也已成为地震监测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的有效手段之一.立体的、综合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对系统研究和识别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将发挥重要作用.立体的、综合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应由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地震电磁卫星、子午工程监测系统以及其他区域监测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来评定前兆观测手段的地震监测能力,这种方法不仅考虑到观测资料的质量,而且还考虑到在地震监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能较客观地定量评价前兆手段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8~2005年18年间全国会商会所提出的各类定点前兆异常,研究其与下一年(1989~2006年)大陆地震的对应关系,从414次地震资料的统计中得出,除地下水位和地磁外,其它5种前兆观测手段在有震区的异常比均低于无震区或全大陆的异常比,但各手段综合异常比在有震区要高于无震区。遵照"地震监测能力好的前兆手段,在其监测范围内,有震时应有较高的异常比,无震时应有较低的异常比"的原则,我们认为地磁和地下水位是比较好的前兆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安5.1级地震前的一些前兆异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前,保定流动测量队很多前兆监测手段都有前兆异常显示.该文对这些异常进行总结,同时分析其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发展我国地震预测具有优势的形变监测手段,以及加强前兆机理研究、地震前兆识别判据、地震孕育过程的数值模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对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改革设计研究——地震预测预报20年发展设计"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兆台网监测能力评估方法及其在首都圈地区的试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简要介绍了地震前兆台网的前兆监测能力评估的二种方法,并在首都圈地区现今与未来监测能力评估中试用。评估的初步结果表明, 实施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数字化前兆台网建设工程之后, 该区的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 但西南部和东北部山区仍然是源兆监测的“ 空白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地球内部温度异常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关系以及地温异常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分析了现有的地温测量传感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地震临震前兆监测的深层地温传感器,描述了基于该传感器进行大地震临震前兆监测的方法和系统架构,使得结合其他手段进行地震三要素预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MDCB电磁辐射前兆仪的监测记录,对发生在台湾花莲的6.7级地震前的电磁辐射前兆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探讨了MDCB型前兆仪对台湾地区地震的一些前兆特征,结果表明MDCB型前兆仪对台湾地震有不错的监测性能,MDCB型前兆仪在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地球科学是强烈依赖于观测的科学,毫无疑问,地球科学领域里的新发现强烈地依赖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尽管世界一直在争论着地震是否有前兆,但在中国,为寻求"地震前兆"的监测与地震预报研究的探索却已经持续了40多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地震监测体系。流体地震前兆监测是地震前兆监测体系中的4大学科技术之一。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地震监测预报探索的50年以来,地下流体监测技术经历了从人工手测(点测采样频率1次/日)、机械模拟观  相似文献   

10.
石绍先  程万正 《中国地震》2004,20(2):170-178
本文给出了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3种方法,即前兆综合信息量S、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以及近源异常凸现值NS的数学分析。利用这些方法,对川滇地区地形变、地下流体、水化学组分等多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统一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川滇地区,单个6级地震与成组强震的前兆群体异常表现有较大差异,成组强震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更为丰富。所给出的多种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和计算结果,可在川滇成组强震预报实践中应用,其中前非群体韭均匀度是以群体前兆异常分布特征是否被突破作为异常标准的,能够自动识别异常。  相似文献   

11.
地震前兆的观察和监测仍是地震短临预报的重要手段。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具有独特的映震特征,在地震预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无论是动物行为异常,还是地下水的大幅度升降变化以及其他种类的异常,也存在着与地震无关的其他原因。因此正确鉴别认定或排查落实宏观异常,才能起到对地震预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监测长中短临四个阶段之不同规模、不同目标的地震前兆信息,应发展各前兆方法与之相应的监测系列设备,本文从横向上将它们划分为小趋势(短临前兆)和大趋势(中长前兆)两大类。前两年清理攻关中小趋势监测系列获得重大发展,而积我们二十年之经验,单搞短临是大大不够的,因此建议重视大趋势前兆系列方法的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杨芬  金明培  赵家本 《中国地震》2007,23(2):175-183
本文使用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即应用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和前兆综合信息量S数学分析,以及相关计算软件,对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N24~28°,E98~102°)的断层形变和地下流体各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台多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映震效果优于多台单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应震效果;前兆群体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且一组前兆群体异常一般会对应2次以上中强地震,显示了前兆群体异常与地震成组对应关系,而不是以往单次前兆与单个地震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用于综合分析多台多种手段观测到的地震前兆资料,以便提取较大地震前几个月内可能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信息。 所用方法的基本技巧是,对每一个台的每一种前兆观测手段建立起适当的前兆从属函数,并进而确定出多手段或多台的综合前兆从属函数。首先以综合前兆从属函数为基础,识别出某一地区较大地震前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然后将其归纳成可用于地震预报的中短期前兆模式。 借助于所提出的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处理了1979——1986年间日本东海地区及其邻近地区3个倾斜台、2个验潮站、2个水氡观测站、2个水位观测点和30个体积应变观测点的大量前兆观测资料,识别出了这一期间在该地区内发生的10余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异常时间,并得出了两类地震前兆模式:第一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在该地区内进行多种前兆手段的综合分析预报;第二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单种前兆手段(体积应变)的多台综合分析预报。 为对比起见,文中同时给出了我国唐山7.8级地震及其6.9级强余震前多台水氡含量变化的中短期前兆综合分析识别结果,所得出的前兆模式与日本东海地区的第二类前兆模式相符。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方地震前兆监测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云南省地震前兆监测目前的现状,提出整合全省前兆监测资源的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可以使全省近500套仪器的前兆监测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监控、规范存储和充分运用。这将有利于云南省的地震监测预报,也有利于未来时期的监测规划。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用于综合分析多台多种手段观测到的地震前兆资料,以便提取较大地震前几个月内可能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信息。 所用方法的基本技巧是,对每一个台的每一种前兆观测手段建立起适当的前兆从属函数,并进而确定出多手段或多台的综合前兆从属函数。首先以综合前兆从属函数为基础,识别出某一地区较大地震前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然后将其归纳成可用于地震预报的中短期前兆模式。 借助于所提出的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处理了1979—1986年间日本东海地区及其邻近地区3个倾斜台、2个验潮站、2个水氡观测站、2个水位观测点和30个体积应变观测点的大量前兆观测资料,识别出了这一期间在该地区内发生的10余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异常时间,并得出了两类地震前兆模式:第一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在该地区内进行多种前兆手段的综合分析预报;第二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单种前兆手段(体积应变)的多台综合分析预报。 为对比起见,文中同时给出了我国唐山7.8级地震及其6.9级强余震前多台水氡含量变化的中短期前兆综合分析识别结果,所得出的前兆模式与日本东海地区的第二类前兆模式相符。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是全国综合前兆监测实验台网 ,包括电磁、流体、形变等前兆学科多方面的研制开发与推广 ,各种新型仪器采用新技术提高了仪器的观测精度和自动控制功能 ,原有的模拟记录及人工读数模式改为数字化自动采集模式 ,增强了地震监测能力和监控范围。山东省地震局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的建成 ,实现了地震前兆监测的数字化、产出数据的标准化、仪器的智能化和数据传输的网络化。安丘地震台是在山东省前兆数字化台网改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数字前兆台站 ,始建于 1 969年渤海大地震后。距安丘城东 5km,1 991年因扩建 2 0 6…  相似文献   

18.
赵文忠  车用太  刘成龙  牟凤香 《地震》2006,26(4):121-128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北京、 天津、 河北地区井水温度观测现状及年、 月、 日不同层次上的动态特征, 及其在相关的地震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的可能性做了宏观的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 74.7%井的水温观测正常运行, 58.6%的井在地震中期或中短期的前兆监测发挥效能, 67.8%的井在地震短期前兆监测发挥效能, 41.2%的井在地震短临前兆监测中有可能发挥一定效能。 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井水温度观测监测效能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综合整理川、滇各类地震资料清理成果的基础上,对地震频度、b值、活动条带、地应力、地倾斜、水氧、地下水和温泉、地电、地磁监测手段或方法得到的川、滇及邻区M≥6级地震前兆异常的时生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大地震前中期和短、临前兆异常出现的规律,得到了各类前兆异常指标Tc、Ts和△与震级的一般关系。并就地震前兆研究与应用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地震预报还没有过关,单靠某一个前兆观测台站和某一种前兆手段来预报地震都不是很准确的。因此,利用多个台站、多种前兆观测手段来预报地震就成为提高预报准确率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预报过程中,有一个概率问题需要解决,即当所有前兆观测项目中(每一个前兆观测台站的每一种手段都可称为一个前兆观测项目),有一些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