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908年6月25日生于浙江省嘉善县。●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助教。●1933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1934年赴美国留学,在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攻读勘探地球物理专业。1936年获地球物理硕士学位后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地球  相似文献   

2.
苏联著名地震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数理学博士萨瓦林斯基教授是苏联地震研究工作的组织者和国际地球物理组织的积极活动家,生于1911年7月 18日,卒于1980年1月22日。萨瓦林斯基出生于吐尔市一个工程地质学家的家庭,1932年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1931年当他还是学生时就开始在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工作,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数理学博士学位,以后成为该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主任,1950年任莫斯科大学教授。他发展了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新方法;根  相似文献   

3.
作者简介     
《地震学报》2000,22(1):112
傅容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专业毕业.一直从事地震、重力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现主要从事地幔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研究.国际地球深内部研究(SEDI)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和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陈学忠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研究员.1995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地震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地震成因、地震孕育过程、地震预测理论和方法及前兆机理的研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会员.李庆春 西安工…  相似文献   

4.
王辉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4):946-946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第9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新进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地球物理和活动构造中日双边会议(RAEG2005)于2005年3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有15位日方代表和30位中方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以及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京都都立大学、大阪天然气集团公司等研究机构和组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5,(10)
<正>专家简介:张明祥,1972年生,山东苍山人。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1997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湿地生态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环境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7月至2009年2月在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工作。2009年3月开始在北京林业大学担任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武粤  艾印双  张怀  李国辉  高原 《地震》2021,41(2):203-204
第八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8-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于2020年9月17日至11月24日顺利召开.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会议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分别在9月17日、9月24日、10月13日、10月28日、11月16日和11月24日召开6场学术报告会.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震学会构造地貌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甘肃省地震学会联合主办(排名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7.
现代地震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安艺敬一先生2005年5月17日在印度洋法属留尼汪岛逝世,享年75岁。安艺敬一教授被公认为是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著名的地震学家和现代理论与观测地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Quantitative Seismology被认为是地震学家的“圣经”。安艺敬一教授生于1930年3月3日,1958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1966年至1984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之后任南加州大学教授和地球科学系主任。他创立了著名的南加州地震中心。1979年他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荣誉会员、美国地震学会…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学报》2004,47(1):178-179
~~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相似文献   

9.
陈鑫连  许绍燮 《地震学报》1983,5(1):126-127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暑、联合国环境规划暑、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等组织联合发起和资助,并由中国地震学会主办.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相似文献   

12.
授予菲利普.H.艾布尔森(Philip HaugeAbelson)的史密斯奖章是为纪念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科学,特别是地球物理学的两位科学家而设立的。艾布尔森对科学的贡献,包括他个人的研究工作,任《科学》杂志编辑期间的卓越的工作,以及他曾任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长等都是众人皆知的。但是人们可能还不太知道他在把《地球物理研究》(JGR)杂志创办成为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主要杂志和世界主要的地球物理编年史中所起的作用。在5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地球物理年来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成员可在诸如地震学会、美国气象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学会之类的一些组织的专刊或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学报等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这些学报试图起到多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由中国国家地局主办,共同发起和资助单位还有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局、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中外地震学家、工程地震专家、社会地震学家等出席了这次盛  相似文献   

14.
金星宇 《地球》2015,(3):10-13
<正>专家简介:赵文津,1931出生,北京市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何梁何利奖专业评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名誉主任、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顾问组组长。上世纪50年代,赵文津先后在安徽南部找铜矿和四川西昌地区找矿有多项发现,特别是发现了钛、钒、铁矿多个巨型矿床,获地矿部1980年评为30年找矿功勋物探大队称号获集体奖。因发展物探新技术,1998年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颁发  相似文献   

15.
陈运泰  吴忠良 《地震学报》2004,26(1):110-111
为纪念国际地震学会(现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IASPEI)成立100周年, 美国学术出版社于2002年和2003年出版了<国际地震学与工程地震学手册>上、下卷.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前主席安德森(Don L.Anderson)(http://srl.geoscienceworld.org/content/85/1/91.full),于2014年12月2日逝世,享年81岁。唐堪称地球和行星科学领域复兴的真正领军人物。在他于1958年到2014年间发表的350多篇论文中,他试图解决在矿物物理学、地震学、热流、地球化学、构造物理  相似文献   

17.
<正>向您推荐综合性学术期刊欢迎订阅2016年利用观测技术掌握信息资源推动工作进展扩大研究领域《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从事地震地磁,空间物理观测和研究的地球物理专业工作者及地震台站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科研的重要参考文献。《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载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地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京都大学地震学者石川有三先生于1979年5月下旬来华,与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付研究员朱传镇同志合作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石川现年29岁,1975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地球物理系,现为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研究生。近几年来在三云健教授指导下,石川在维纳预测滤波、震源机制、上地幔速度各向异性,以及中国强震前兆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先后发表了6篇论文。石川此次来华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地震学报》2007,29(3):337-337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国家地震局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国立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院的会谈纪要,中法双方关于地震学和第四纪构造学的合作研究即将全面展开。该纪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活断层研究;②定量地震学;③中国国家地震局加入GEOSCOPE(全球长周期台网)计划。 经双方讨论并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已拟定在新疆乌什县境内建立一个全球系统的长周期地震观测台。法国方面负责提供台站设备以及安装、调试仪器;中国方面负责日常观测和管理,并定期将数据寄往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协调中心,双方共同享用整理过的全球台网数据。此项计划为期三年。 GEOSCOPE计划是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国立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院的资助下由法国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