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工业用水定额的制订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占60%以上。科学合理地制订工业用水定额,实行工业产品的用水定额管理,不但可以促进工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制定节水措施,有利于企业挖潜降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各级政府节水管理机构合理制定用水计划和节水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文章对工业用水定额的原则和制订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用水定额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工业用水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市水资源匮乏,为提高工业用水、节水的水平,该文根据北京市宏观经济发展的背景,分析北京市6个典型工业行业用水情况,对工业用水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评价。结合工业用水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北京市工业节水水平的5项建议与对策:实行工业用水定额管理;加强工业企业中生活用水节水;逐步实现企业用水管理的现代化;继续调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加强企业用水管理,将节水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工业用水定额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在分析北京市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北京市工业用水定额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工业用水定额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开发方法,系统结构,系统功能,该系统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软件开发方法,在开发中把一般管理信息系统(MIS)与GIS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系统的应用范围和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4.
陕西关中地区工业水价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浩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1):66-68,72
分析关中地区工业水价现状和问题,认为工业水价基本到位,工业用水价格调节空间不大,提出了价格杠杆调节关中工业用水的措施,包括:对自备井征收高额水资源费;确定合理水价结构;实施用水定额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界定敏感性参数的含义,认为参数的敏感性是系统对某一指参数的变化的敏感程度,以此为依据建立M-YAS模型分析参数的敏感性。以佛山市为例选取37 项影响水资源可持续的参数,分析水资源可持续性的参数敏感性问题,结果表明:37项反映水资源可持续性的参数中,仅13 项参数(生活用水定额、林牧渔畜用水量、工业用水定额、农田灌溉用水量、工业用水量、耕地灌溉定额、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火电冷却用水量、城乡生活用水量、工业节水、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生活节水和农业节水)对于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目标层而言是敏感性参数,且13项参数均来自用水结构与效率的准则层,说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目标层对用水结构与效率的准则层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王衍祯 《地理研究》2011,30(7):1207-1214
水资源供需分析是当前水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为了高效节约公园水景用水,本文运用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最大用水定额计算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公园为案例区,对其水景的水量配置供需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不考虑水体净化和公共用地取水量的情况下,朝阳公园的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为193.71万m^3,中等生态环境需水量为189.81...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指标和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以水资源承载力为核心,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系统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确定权重,评价2001-2017年黑河流域各县区水资源承载力及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当前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下,2010年以来黑河流域大多数县区GDP均超过最大承载能力,而人口则在2010年以前已超载。(2)从水资源承载综合评价结果来看,2001-2015年随着生态输水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好转,但中下游波动较大,水资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3)控制不断扩展的绿洲面积,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实施合理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措施,是减缓水资源压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鲍超  方创琳 《中国沙漠》2006,26(6):1033-1040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当中,我国内陆河流域由于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错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以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已解决不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在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理论与机制分析的基础之上,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主模型,以投入产出模型、多目标决策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法等为辅助模型,通过主模型与辅助模型对接,建立了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该模型把水资源总量作为“总阀门”,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优化生产用水结构,进而优化“三生”用水结构,通过“三生”用水结构的优化来确保用水总量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以此反复循环,最终实现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以我国典型的内陆河流域——黑河(干流)流域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协调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生态生产生活系统之间、用水结构产业结构系统之间的矛盾,可以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着眼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供求关系及互动响应,提出了水资源相对强度、水资源承载率、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指数概念及其表征方法;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突变性特征及其与水资源相对强度的矛盾关系视角,借鉴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应用改进的突变模型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性进行多目标、多准则综合评价。依据这些概念及相关模型,以2001—2017年中国陆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为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1)从各水资源一级区的水资源强度来看,辽河、长江及珠江流域居民生活用水相对强度高;西北诸河、东南诸河及长江流域个别年度生态环境用水相对强度高但呈下降趋势,北方其它4区生态环境用水相对强度不高但上升趋势明显;松花江、黄河、西北诸河流域农业用水相对强度高;松花江、长江、珠江流域工业用水相对强度高。(2)从各省级行政单元的水资源承载力来看,研究时段内中国大陆省区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承载力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用水承载力呈现比较明显的波动变化趋势;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承载力持续提高。(3)大陆省区水资源相对强度整体降低,水资源消耗强度高的省区收敛、高承载率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促使中国大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向双重可持续方向发展。未来,中国应在传统水资源规划手段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区域水资源动态管理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将水资源纳入到区域PRED系统进行综合调度和优化配置,以期持续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促进水资源与区域人口、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NRCA模型的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省14个城市1997—2006年相关数据,运用比较优势原理,采用NRCA模型,计算各城市水资源利用的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益优势指数,进而加权合成各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度。应用聚类分析法将14个城市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分析,揭示了影响辽宁省各区域生产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素,即为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以及用水效率;影响生活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素为城市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灌溉用水优势区域为辽西北区;林牧渔业用水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及牧草地发达区;工业用水优势区域为辽中南地区。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供给服务空间流动模型的渭河流域水资源安全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城  李晶  周自翔 《地理科学》2021,41(2):350-359
基于VIC模型量化了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构建了水供给服务流动模型,模拟了渭河流域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水资源安全格局,利用地理探测器探寻了区域水资源安全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① 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平均每年有10.89 %的地区经上游水资源补给后达到用水安全,补给不充分和未受补给的区域增加,不利于流域可持续发展。② 2005年水资源安全指数(WSI)最高,2010年最低。区域WSI的变化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为农业耗水量和人口。③ 农业耗水和生活耗水对区域水安全的解释力最强,通过研究发现渭南市农业用水效率过低,西安咸阳市人均生活用水过高。应倡导节水型农业、控制城市用水定额、调整水费、增强居民节水意识以提高流域水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塔里木河近期水量调配中,引入生态用水观念,从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和全流程生态用水均衡目标出发,运用系统均衡理论,分析了塔里木河近期水量调配的目标、思路和技术途径,提出了流程纵横向均衡目标、水量配置定额的总量和结构相结合控制、生态用水下泄定额“扣除法”与“倒推法”处理,水量配置定额在时间序列上的分解等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森林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SD模型的森林生态安全情景分析和调控模型,设计了林业政策扶持型、社会经济中速发展型、环境管理强化型、森林-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型等4种发展情景,并对各情景下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仿真和动态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初始状态中(即情景0),2000-2020年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估值(FES)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最佳状态为0.527,但到2020年小幅下降到0.519,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状况改善并不明显。与情景0相比,情景1~4均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水平,到2020年FES分别达到0.541,0.525,0.559和0.604,且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4种调控方案的模拟结果显示,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受林业政策实施、森林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只有保持森林资源的生产力和持续活力,注重维护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健康,兼顾引导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即情景4),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才会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基于199家企业样本,采用碳排放强度、单位碳排放的用水效率、单位碳排放的废弃物排放强度指数及单位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和隐含碳排放等指标,对27种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差异明显。南京市江宁区27类行业的平均碳排放强度为0.35 t/万元,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最高,而仪器仪表制造业碳排放强度最低。2)尽管企业碳排放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一定的行业关联,但企业碳排放效率主要受经济效益、生产工艺、原料和能源类型等因素的影响。3)不同企业单位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和虚拟水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轿车、铁矿石、金属铸件和摩托车等产品的虚拟水和隐含碳排放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产品。4)企业碳排放与相应的三废排放强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碳排放与废气排放强度的关联度最高。5)在对未来企业排放效率评估、碳核查及碳配额分配中,不仅要考虑企业碳排放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效率,并建立基于碳排放综合绩效评估的企业碳配额分配方案,这对于落实碳减排、推动资源节约和生产方式转变以及加强环境治理的多重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81,自引:2,他引:79  
本文讨论和分析水资源安全的含义、水资源压力指数和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建立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水资源安全指"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取足够安全的水"。国际上常用人均水资源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两个指标反映人类对水及水相关生态的压力。但由于水资源安全是很综合的概念,包含很丰富的内涵,单用一两个水资源压力指标难以反映其内容,因此有必要建立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循环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为IGBP核心计划之一的水循环与生物圈相互作用(BAHC)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性热点课题。本文从森林水文生态、山坡水文学、防护林水土保持效益、水生生态系统净化作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在水循环与生物圈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指出了从水循环的生物过程来分析我国的水资源安全、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开发战略问题,探讨东西部协调发展模式和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管理方略时必须解决的有关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流域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官厅水库流域为例,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出发,将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污染、浪费问题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首次采用Fuzzy分析模型对流域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据此按发展的适宜性对流域产业进行排序;探讨了导致流域水资源利用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根据流域现状,提出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方案,为流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区域差异与收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志鹏  刘卫东  刘志高  王蓓 《地理研究》2011,30(6):1101-1109
水体中污染物主要来自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工业发展所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不仅影响着人们的饮水安全,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着眼点,对1998~2008年我国八大区域T业废水达标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了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区域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总体差异没有呈现出显著的σ收敛.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