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震旦系、青白口系新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白口系在天津蓟县出露,下与蓟县系呈不整合接触,上与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震旦系没有直接接触关系。震旦系在峡东地区出露,下与黄陵花岗岩呈沉积不整合接触,与青白口系没有直接接触关系。也就是说震旦系与青白口系的关系没有衔接剖面控制,因而将震旦系叠置于青白口系之上是缺少衔接剖面基本的地质依据。笔者认为辽南及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可以解决二者的关系。由于人们对辽南及苏  相似文献   

2.
府君山组是寒武纪最早沉积的地层,发育在唐山—北京及平泉—兴隆地区。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质纯灰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状灰岩,底部普遍发育有砂砾岩层。与下覆上元古界呈平行不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馒头组平行不整合或整合接触。厚度自东向西,由100多米变为几米,至涞源一带尖灭。山海关一带厚度最大为169米,组成岩溶丘陵地形其形态有(参见封二照片): 1.溶痕:地表水或降水沿石灰岩层面溶蚀,形成  相似文献   

3.
辽宁兴城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燕山裂陷槽盆地(燕辽海盆)的东南边缘,地层序列和沉积特征与同属盆地边缘区的河北滦县、北京南口、以及太行山区等地类似。研究区新太古代花岗岩之上沉积了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以及青白口系(长龙山组、景儿峪组)。与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相比,本区地层厚度较薄、长城系碳酸盐岩较少、碎屑物粒度较粗、部分层位(铁岭组、洪水庄组、下马岭组?)缺失,几大沉积层序的底界超覆明显,体现了典型的古陆边缘特征。中元古界常州沟组至团山子组为一套局限分布的滨、浅海相海进至海退旋回沉积,常州沟组滨海相砂岩与下伏新太古代花岗岩沉积接触;大红峪组沉积时期广泛海侵,以石英砂岩和粉砂质页岩为主,下部发育复成分角砾岩和石英砂岩质砾岩,与下伏地质体有沉积接触(非整合)、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岩溶不整合等多种接触关系,说明大红峪组沉积之前发生过沉积间断和地层褶皱变形,“兴城运动”所指的不整合并非单纯的海进超覆成因;蓟县系高于庄组下部为一套海侵陆源碎屑岩序列,不整合在大红峪组和新太古代花岗岩之上,中、上部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蓟县系杨庄组和雾迷山组总体为碳酸盐岩,仅含少量陆源碎屑成分或薄层;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为又一套陆源碎屑岩海进序列,平行不整合在蓟县系雾迷山组或待建系下马岭组?角砾状含燧石白云质灰岩之上,指示了芹峪上升和蔚县上升影响期间的岩溶平原发育历史;寒武系昌平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平行不整合在景儿峪组中、薄层白云质灰岩之上。上述不整合及地层建造特征还说明山海关古陆长期存在并对辽西南部的沉积古地理有明显影响。此外,大红峪组的沉积在区内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自大红峪组沉积开始本区与燕辽海盆完全连通,整个盆地的演化也从强烈断陷向稳定沉降转变。  相似文献   

4.
前言中国震旦亚界蓟县层型剖面厚约万米,层序清楚,受构造变动破坏的程度轻微,基本上代表了晚前寒武纪沉积的主要部份,多年来已成为我国震旦亚界划分、对比的标准剖面,亦为世界上该时代地层发育最完好的剖面之一。其上,与含大古油节虫Mega palaeolenus的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呈不整合接触,其下,不整合在太古界迁西群片麻岩之上,其本身现划分为四个系(原为三个系),十一个组。  相似文献   

5.
震旦系全吉群的底部为砾岩,中部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及少量板岩;上部为灰岩、白云岩。从岩性看是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地层具有无变质无褶皱等特点,属台型沉积。此套地层与上覆下寒武统下欧龙布鲁克组为整合接触;与下伏长城系达肯大坂群下亚群为高角度不整合接触。总厚1068.6米。通过1:20万区调工作,震旦系全吉群可划分三个组:底部为麻黄沟组;中部为石英梁组;上部为红藻山组(表1)。  相似文献   

6.
北京平原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地质剖面。1867年庞培莱将北京西山分为3大系,1871年李希霍芬提出震旦系、划分12层。1922年葛利普将震旦系限定在前寒武系,1923年田奇镌将南口剖面划分为7个岩组,1934年高振西将震旦系3分(南口群、蓟县群、青白口群)。1976年乔秀夫3分青白口群(下马岭组、龙山组和景儿峪组),1980年汪长庆等将十三陵剖面分为4系12组,1991版《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将十三陵剖面分为3系12组。本文初步建立平原区地层表,详细描述太古宙结晶基底和元古宙地层剖面,在京南大兴区的榆垡(兴热-1井)和安定(兴热-2井)发现太古宙片麻岩,在京热-70井、京热-59井、京热-71井和京热-75井编录蓟县纪地层,利用亦庄小学钻孔厘定待建系下马岭组、青白口纪龙山组和景儿峪组。  相似文献   

7.
中祁连山东段老爷山至南门峡一带的晚元古代地层是首次发现的地层单位。青白口系沟群主要由碎屑岩、板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组成,总厚度1772.64m,含微古植物15属10种14未定种,主要有Trachysphaeridiumlaminaritum,Asperatopsophosphaerabavlensis,A.umishanensis,Kildinosphaeracha-grinata,Bavliellafaveolata,Laminaritesantiquissimus。震旦系主要由冰碛砾岩、板岩、白云岩组成,厚度大于321.03m,含微古植物9属4种6未定种,主要有Prototracheitesporus,Protosphaeridiumdensum,Bro-cholaminarianigrita和后生植物Vendotaenia。震旦系与上覆地层中寒武统毛家沟组断层接触;青白口系与下伏地层蓟县系克素尔组平行不整合接触;震旦系与青白口系间呈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8.
杨森  王东方 《吉林地质》1990,9(1):31-41
作者在辽北顾官电发现了与殷屯组连续过渡整合接触的上覆地层(景儿峪组),确切地展示了殷屯组的内部结构及其与上下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该组应位于景儿峪组之下铁岭组之上,可与辽东的永宁群辽西的下马岭组和吉林浑江的大罗圈河组相对比。殷屯组以及与之对比的地层的底部砾岩不仅指示华北地台主体抬升,而且也标志着华北地台的演化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9.
黄仲权 《云南地质》1995,14(1):69-78
云南中东部前震旦系昆阳群滑覆构造黄仲权(云南省地质矿产局)昆阳群地层正倒之争,至今认识尚有分歧,主张正层观点的同志,认为因民组与下伏地层之间为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其间存在“东川运动”,持倒层观点的同志则认为因民组与下伏地层之间为断层接触,下昆阳群因民...  相似文献   

10.
对震旦系辽南群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东方  林蔚兴 《地质论评》1988,34(3):231-239
1983年林蔚兴等在研究辽南群时曾认为,该群下接青白口系上接南方震旦系。笔者近来根据生物地层资料和所测得的同位素年龄,则认为辽南群剖面是我国一个比较完整的震旦系剖面。该群做为震旦纪地层,其顶底界清楚,与下伏青白口系(细河群)无侵蚀间断,其上与下寒武统筇竹寺阶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1.
滇中地区元古代沉积盆地演化及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远生  韩欣 《现代地质》1999,13(2):232-234
滇中地区是扬子地台元古宙地层发育的典型地区,包括云南东川、罗(茨)武(定)、易门、元江4个区段。早元古代地层为大红山群,其与太古代底巴都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中元古代地层为昆阳群,晚元古界包括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其中中元古代昆阳群按“倒层”观点分为下亚群...  相似文献   

12.
“铁洞沟组”地层系指陕西省兰田县坝源公社铁洞沟、北川一带位于熊耳群火山岩系之下的石岩英、绢云石英岩层而言,由陕西区测队所命名。 1966年出版的I-49-XⅣ(渭南幅)地质图及说明书中,将“铁洞沟组”地层置于下元古界底部,并认为与下伏太古界片麻岩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复熊耳群火山岩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1969年印刷的1∶50万东秦岭地质图和地层说明书中则将其划为上太古界。 1971年夏,笔者在金堆城——坝源一带做过短期踏勘,曾对“铁洞沟组”地层做过一些观  相似文献   

13.
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宙基底一般认为由3 套地层组成,即古元古代湟源群、中元古代长城系湟中群和蓟县系花石山群,三者之间皆为平行不整合关系。但新的研究表明:(1) 花石山群与下伏的湟源群为角度不整合,结合新近发现的化石资料分析,认为花石山群是震旦纪—寒武纪稳定盖层沉积,不应归于基底组成部分;(2) 湟源群与湟中群为同一构造层,统称湟源群。  相似文献   

14.
一、地层前古生代变质岩系主要出露于桌子山区,以片麻岩和云母片岩为主,组成鄂尔多斯台向斜之基底。震旦系:桌子山区有震旦系地层广泛出露,主要为石英砂岩和石英岩。震旦系与下伏之前古生代变质岩系成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复之寒武系则为假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祁连东段花石山群与湟中群之间不整合关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祁连地块东段花石山群与群之间的接触关系,前人一般认为是平行不整合或整合关系。但我们对湟中县东岔沟剖面花石山群、湟中群和湟源群的沉积、变形、变质特征研究表明:花石山群与下伏湟中群之间存在着沉积环境、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间断或不连续性,接触部位上、下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因此认为花石山群与下伏湟中群可能为角度不整合关系。这一角度不整合的确定使得已经建立起来并广泛接受的中祁连地块东段前寒武纪地层格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宙基底地层格架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基底一般认为由3套地层组成,即古元古代湟源群、中元古代长城系湟中群和蓟县系花石山,三者之间皆为平行不整合关系。但新的研究表明:(1)花石山 与下伏的湟源群为角度不整合,结合新近发现的化石资料分析,认为药石山 是震旦纪--寒武纪稳定盖层沉积,不应归于基底组成部分;(2)湟源群与湟中群为同一构造层,统称湟源群。  相似文献   

17.
湖北大洪山地区原“莲沱组”时代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锦轶 《地质通报》2002,21(8):579-583
根据野外观察,出露在襄樊-广济断裂带南侧大洪山地区绿林(厂河)镇一带主要由紫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原"震旦纪莲沱组",呈向南缓倾斜、倾角40°左右的单斜岩层产出,顶部与震旦纪陡山沱组之间以一条向南倾斜的逆断层为界,底部与下伏花山群之间为高角度不整合而不是微角度不整合;下伏前震旦纪(?)花山群和构造上覆的震旦系一下三叠统共同卷入了与扬子地块盖层岩系构造变形类似的向南的叠瓦构造和向南的倒转褶皱.通过组成与构造变形方面的研究得出该套地层可能不是震旦系而是中生代红层一部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广东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强 《广东地质》1995,10(1):7-12
广东的前寒武系由类复理石碎屑岩夹火山岩及碳酸盐岩组成,以其中的两套含砾砂岩为主要标志,划分为云开群,乐昌峡群和罗罅组、大绀山组,鹰阳关组、楼子坝组等16个岩石地层单位。大绀山组与下伏地层(云开群)之间存在平行不整合间断面,活道组之下,在区域上也存在一个沉积间断面。据微古植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分析,云开群的地质年代为蓟县纪至青白口纪。大绀山组属早震旦世,乐昌峡群属晚震旦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扬子地台北缘中段中、晚元古界的地层学研究,作者认为发生在10亿年左右的晋宁Ⅰ期构造运动形成了本区中、晚元古界地层之间的一个重要不整合界面。武当群限于其下属中元古界;青白口系缺失;震旦系地层连续,由下至上为:下统姚营寨组,耀岭河群;上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  相似文献   

20.
综合钻井岩芯、岩石薄片、测井、地震资料和野外露头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的震旦纪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和时代研究。该区震旦系分别以角度不整合位于变质岩基底之上、寒武系玉尔吐斯组泥岩或中生代地层之下,由下部的陆相碎屑岩和上部的台地相碳酸盐岩组成,厚度约在220~260m。其中碳酸盐岩厚度约在200m左右,自上而下分为藻云岩段、泥质云岩段、白云岩和灰岩夹白云岩段4个岩性段,相当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奇格布拉克组;震旦系下部的碎屑岩厚度20m左右,以褐色泥岩为主,相当于塔里木盆西北缘的苏盖特布拉克组。利用锆石测年对震旦系底部碎屑岩及其下伏变质岩时代进行限定,其基底年龄不早于776 Ma,相当于青白口系阿克苏群。研究区震旦系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露头地层的对比表明,在震旦系苏盖特布拉克组沉积期,沙雅隆起北部可能处于隆起区,具有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至奇格布拉克组沉积期整个塔北才开始沉降并重新接受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