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1067~2002年广东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6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沿海近海区域,7级以上地震全部位于海中,陆地的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带或其交汇部位,本区陆地不具备孕育7级地震的地质条件。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活动周期,当前已进入平静时段。计算了本区各地的地应力,并分析GPS有关观测结果,再结合地震活动参数和有关数理统计结果,认为2005年前本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发生ML5级地震可能。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早期背景地震活动特征与M≥7级大震危险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华北地区第三、第四活动期早期背景地震研究表明,本区早期背景地震空间分布大体勾画出相应活动期内7级以上大震活动主体区域的基本轮廓,而早期背景地震集中区指示了未来7、8级大震的可能部位。  相似文献   

3.
高国英  韩月鹏 《内陆地震》1995,9(4):357-362
对1880 ̄1993年新疆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研究时段内7级以上强震活动有明显的活跃与平静交替现象。研究时段内的强震活动经历了5个轮回,每个轮回包括一个平静幕和一个活动幕,每个活动幕都有相对的主体活动区,主体活动区和7级以上单个强震都具有沿西昆仑-南天山-北天山-阿尔泰地震带往返迁移的特征。各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活动也具有明显的由西南向北东整体迁移的特征,并且这种时、空、强  相似文献   

4.
晋冀蒙交界区5.0级以上地震演化过程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晋冀蒙交界地区5.0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孕育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5.0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受区内主要活动断裂控制,研究区孕育1次6.0级以上地震需9a以上。5.0级以上地震的孕育演化过程具有共性:表现为孕震构造伴有中小地震(3.0<M≤5.0)间歇活动,主震前出现2个月~8个月时段的平静,末次中等地震与主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震前2a中等地震明显由外围向主震震中迁移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川西南、滇西北多年资料的分析,尤其是近三十多年地震资料的研究,发现本区中—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成带性。中—强地震发生前,震源区及其附近有清楚的前震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德都地震的孕育及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地震学方法,从本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出发,总结了黑龙江省德都县四次中强地震的震兆及其活动特征.通过对本区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区域运动场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这四次中强地震的孕育和发震机制.表现出德都中强地震与其它地区中强地震的共同特征及其自身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7.
景泰5.9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祝意青  陈兵  张希  张四新 《中国地震》2001,17(4):356-363
通过对河西地区重力复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00年6月6日景泰5.9级地震孕育过程中的重力场演化特征。重力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本区重力场的准均匀态→地震孕育的非均匀态→发震的演化过程,还分析研究了特征重力变化与强震活动原关系。  相似文献   

8.
全球7级大震与我国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苏鸾声 《地震研究》1995,18(2):143-150
本文对全球7级以上大震进行了分区研究,分析了各区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其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并对华北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全球大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全球各区大震活动特征分为三种类型,它们都与地球自转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结合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点,研究粤闽交界及其近海地区(N 22.80°~24.00°、E116.50°~118.00°)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此区域:1具备中强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2现代小地震呈北东方向密集成带分布在南澎列岛附近,与北东向滨海断裂的方向一致;3 6级以上地震序列类型多属主余型;4 1971年有小震记录以来,一直存在背景性的ML2级左右地震活动;ML4级以上地震活动成丛分布特征明显;中等地震(ML4~5级)的发生与本区小震活动增强之间无明显关联;当出现年平均b值低于平均值、且较上一年b值下降幅度≥0.5时,可能预示本区进入ML4级地震活跃时段,东南沿海地震带在未来1~2年内可能有中强或以上地震发生;ML4.5级以上地震前,应变能释放曲线存在加速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将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5次6.5级以上地震分为52组, 按华北-东北、 西南、 青藏块体、 新疆不同构造区域, 分别对其6.5级以上强震前4级、 5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全时空扫描, 选取震前特征图像, 按构造区域进行分析、 总结, 研究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像演变的基本特征, 及其震前图像演化的共性和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 强震前不同级别中等地震活动出现二个阶段异常图像转化具有普适性。 5级地震图像后期在时间和空间上配套出现的4级地震的异常图像, 可能是强震孕育过程中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7级以上强震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形态、应力方向及其地貌特征,本文对1895-2016年的7级以上地震活动划分了3个轮回,每个轮回分为两个活动阶段,结果表明3个轮回的地震空间分布有较好的重复性,印度板块向北的推进过程,控制了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阶段性及其分布形态。类比历史地震活动特征,提出未来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为祁连山褶皱系附近,存在发生2-3次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受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推挤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也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从演化的角度研究了1950年以来青藏块体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大尺度的空间有序性及震后活动格局的转折变化。结果指出,大震前大尺度地震活动时空有序图像的出现是大震孕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7级以上地震的中期预报具有指示意义;大震后原有活动格局的打破及转折是震后地震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未来地震活动的预测具有指示意义。在打破格局的地震及其附近地区继续发生中强以上地震或显性地震事件的可能性较大;而在1~3年的中期尺度上,这些地区及其附近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甘青地区未来强震危险区的综合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甘青地区近年来在活动断裂地质填图,专题研究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所获得的大量成套的地震地质资料,充分考虑断裂几何学特征、活动性质、活动时代、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复发间隔、离逝时间等特征的差异,划分出了不同地震危险程度的区段。同时结合该区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对甘青地区未来20年内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进行了综合判定,认为本区未来20年内是强震的多发时期,今后几年内存在发生6级以上甚至7级左右强震的较大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讨论了云南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指出区内M≥68级地震呈现活跃与平静;主体活动区东西交替及时空轮回迁移等特征。据此指出1988年云南地区进入了M≥68级地震强震活跃期,主体地区在云南西部,1995—1997年存在发生6—7甚至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同时讨论了孟连73级地震前相关区地震活动,滇西北、滇西南有关b值、小震频度、调制比异常等8种地震学异常的空间分布、时间进程等特征。特别指出了1994年9月至1995年5月滇西南地区M≥47级地震形成的时空密集现象,及其在短临阶段对震级及地点方面判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荣联  张俊昌 《地震研究》1999,22(4):325-329
在研究中甸一个大理地震带活动特征,丽江地区大地震重复性和1996年2月3日丽江7级地震的强余震活动格局基础上,认为丽江震区在未来100年内不大可能再度发生7级以上地震,这对于确定丽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中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台湾岛的地震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简要地论述了台湾岛及其周围地区的地质构造、重力异常、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等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地震构造带,对台湾岛上7级以上强震的发震构造条件作了初步讨论,最后用板块构造观点探讨了本区地震的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主要地震活动区的地震间隙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地震间隙和强度变化分析了本世纪全国及国内主要地震活动区中强以 上地震活动特征,间隙大多在5.5a内,一半以上在2.5a内,最大间隙近18a.50年代 以后全国7.5级以上和7.0级以上、青藏块体7.0级以上地震活动及近20a来台湾 7.0级以上、华北和四川6.0级以上地震活动明显减弱,20-30年代青藏块体北部大 震的活动影响一直持续到70年代,5.0-6.5级地震活动自80年代明显增强,云南 70年代后形成的地震活动高潮实际上从60年代就开始增强,华北和台湾地区表现 了强震前活动增强而甘宁青地区表现了强震后活动衰减的典型过程,制约我国地震 活动的大三角应力场、东部应力场和全球应力场具有长期稳定的20a周期性,后面的 应力场依次滞后于前一个应力场约1/4个周期,前两者起主导作用,青藏块体东北缘 的地震活动除受东部应力场的影响外,还与青藏块体地壳物质东流的重要作用有关, 今后几年要特别注意四川和甘宁青6.0级以上、甘肃地区5.0级以上及新疆7.0级 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8.
<正>地震活动性研究是探索地震发生规律、判断地震危险性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部分强震前经常出现背景空区、中小地震增强活动、地震条带、地震平静等地震图像异常过程,这体现了强震孕育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但在实际研究中,对地震空区和条带的确定及其演化特征分析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复杂的问题。根据强震发生前未来震源区周围存在地震活动增  相似文献   

19.
杨继登  范杨 《华南地震》1998,18(4):41-49
分析了1995 ̄1996年发生的云南孟连西7.5级、武定以北6.5级和丽江以北7.0级三次强震前云南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背景性异常,包括地震空区、条带、小震群活动、地震窗口、诱发地震、强震原地复发以及迁移等特征。对地震活动期的分析表明,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后云南地区处于强震活动高潮期,1993年区内发生5.0 ̄6.3级地震7次,达到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报指标。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异常为这3次强  相似文献   

20.
:1 998年 1 1月 1 9日云南宁蒗发生了 6.2级地震 ,根据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图像 ,分析研究了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 ,震源区介质由稳定状态进入非稳定状态过程地震活动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同时 ,根据序列参数 h、b值的动态变化 ,给出序列异常变化特征。主要特征为 :1 .地震孕育中期阶段 ,3级以上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震源外围地区 ,震源区高度平静 ;地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 ,震源外围地震活动消失 ,震源周围地震活动迅速增强 ,且随着地震的逼近 ,地震活动逐渐向震源区收缩 ;至短临阶段 ,孕震区出现显著的小震群活动。 2 .宁蒗 6.2级地震在其 5.3级前震前 ,震群发育 ,震群参数 h值小于 1 .0 ,且随着地震的逼近 ,震群参数 h值逐渐减少、b值逐渐增大。 3 .5.2级前震和6.2级主震前 ,序列参数 h值均出现明显快速减小的动态异常过程。此外 ,5.3、5.2级前震后 ,其 2级以上余震衰减迅速 ,且余震又少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