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香     
<正>东方知识分子永远给人一种文质彬彬、书香隽永的气质。这是书之香气天长日久熏陶的结果。我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父母都是残疾人,母亲耳背弱智,父亲手残脚拐。父母没法养育更多的子女,只有我这个独生子,而我四五岁之前都是奶奶一手养育的。1979年,我奶奶脑溢血去世后,我母亲还生了一弟一妹,但一两岁就夭折了。那时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  相似文献   

2.
正周末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买了一件蓝色的上衣,想让我回去帮忙看看合不合适,还说就这一天时间可以调换。我一听就明白母亲又在说"谎话"了,肯定是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不过,我像以往一样没有拆穿她的"谎言",就对母亲说我们马上回去。到家就证实了我的猜测:衣服母亲的确是买了,但不是买给自己的,是买给我儿子的,不知道是否合适,怕我不要,就先斩后奏了。我看着母亲,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3.
<正>周末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买了一件蓝色的上衣,想让我回去帮忙看看合不合适,还说就这一天时间可以调换。我一听就明白母亲又在说"谎话"了,肯定是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不过,我像以往一样没有拆穿她的"谎言",就对母亲说我们马上回去。到家就证实了我的猜测:衣服母亲的确是买了,但不是买给自己的,是买给我儿子的,不知道是否合适,怕我不要,就先斩后奏了。我看着母亲,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守望     
正夜幕下,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单位的餐厅。吃饭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十分尽兴。突然,同事小李说道:"明天就是母亲节,待会儿得给我妈打个电话。"听他说完,我突然想起我的母亲。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有着农村人特有的质朴和善良。母亲从小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自己省吃俭用送我到县城读书。每到我周末返校时,母亲便会站在村口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心事     
前几天,我和母亲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母亲突然轻轻地说:“孩子,咱赶明儿把那几亩地要回来,听说现在种地可划算了。”我随即接道:“你身体又不好,还有两个孙子牵累着,咋回老家种地,况且咱又不缺口粮。”母亲不再言语,而我则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印象中母亲大部分时间是在地里,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可即使是这样,母亲也常常为一家人的吃饭发愁。老家人均地少,产量又不高,麦子没熟时就已借人家几袋粮食,整日里盼着有个好收成,等到颗粒归仓后又要还人家一部分,来年又要借粮,那时我经常和母亲闹着要吃白面馍,母亲总是无奈地叹气。 母亲…  相似文献   

6.
远方的电话     
正父亲是前年去世的。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单独生活。她既不愿意来城里跟我过,也不愿跟乡下的弟弟一个锅里搅稀稠。但我看得出来,母亲还是挺孤寂的。她还没有从父亲离开的阴影里走出来,最明显的表现是不愿在家呆,吃罢饭就出门,村东村西跑,专挑老人扎堆的地方去。可是她到哪里都是坐不住,呆不长时间就往其他地方去。看到母亲这样,尤其看到她日渐消瘦的面容,我的心里很难受。每到星期天,我就往乡下跑,去看望母亲。母亲总是追问我:"方方谈女朋友了没有?我今年七十多了,  相似文献   

7.
远方的电话     
<正>父亲是前年去世的。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单独生活。她既不愿意来城里跟我过,也不愿跟乡下的弟弟一个锅里搅稀稠。但我看得出来,母亲还是挺孤寂的。她还没有从父亲离开的阴影里走出来,最明显的表现是不愿在家呆,吃罢饭就出门,村东村西跑,专挑老人扎堆的地方去。可是她到哪里都是坐不住,呆不长时间就往其他地方去。看到母亲这样,尤其看到她日渐消瘦的面容,我的心里很难受。每到星期天,我就往乡下跑,去看望母亲。母亲总是追问我:"方方谈女朋友了没有?我今年七十多了,  相似文献   

8.
最后的存折     
正1980年的秋天,我正在十里开外的乡高中上学。一天,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只好跑回家要钱。说实话,我很害怕向父亲张口要钱。平常要钱都是跟母亲说,然后母亲再跟父亲要。但那天母亲恰好不在家,天黑之前还要赶回学校,我只好硬着头皮跟父亲说了钱的事。父亲听后没有直接回答我,只是"嗯"了一声。他沉吟片刻,就放下饭碗出去了。  相似文献   

9.
师恩难忘     
正那年中招考试前夕,母亲不幸患病,要到洛阳做手术。眼看我要考试,母亲放心不下,便执意不去。看着被病痛折磨的母亲,我故作坚强地说:"妈,女儿已经长大了,您放心去看病吧!"我的考场在七八里外的镇中学。为了赶时间,我找出父亲的自行车。那是一辆黑色的二八加重自行车,又高又大,中间还有一道高高的横梁。身材瘦小的我艰难地跨上车座,紧握着宽大的车把,费了九牛二  相似文献   

10.
大哉,母爱     
母亲虽然头发刚刚泛白,今年却已是81岁高龄了.从我记事起,母亲坚强、执著、朴实、勤劳的形象就深深印在我脑海里.  相似文献   

11.
粗布土鞋     
临离开故乡时,母亲又从她的黑漆木柜里取出三双粗布土鞋,用双手递给我。从我第一次离家出外求学直到现在,二十多年来每次离开故乡时,母亲都会送给我她亲手做的粗布土鞋。没有成家时,母亲每次送我一双,后来娶妻成了家,除了送我一双外,还要送妻子一双。后来有了小孩,每次回故乡或故乡有人进城,就做三双粗布土鞋送我们。而这次,我把这三双粗布土鞋拿在手上掂量了半天,  相似文献   

12.
拖鞋系情     
母亲节将至,大家在一起纷纷议论给母亲买这买那。在外地工作的我,想来想去,还是写些母亲的琐事代以想念。 我的母亲,有着一手好缝纫手艺,这是母亲在困难时期练就成的。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心思     
前几天,我和母亲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母亲突然轻轻地说:“孩子,咱赶明儿把那几亩地要回来,听说现在种地可划算了。”我随即接道:“你身体又不好,还有两个孙子牵累着,咋回老家种地,况且咱又不缺口粮。”母亲不再言语,而我则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杨大亲,用我母亲的话说,我是大地母亲的儿子,所以叫我"大亲".也许这就注定了在我心中这份与生俱来的土地情怀.我来自来宾市武宣县国土资源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守耕地红线守护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5.
正那天去山村,前门开着,我喊了声,家里没人应我,就知道父母在屋后的菜园子里。走上石阶,只见母亲拿着锄头在地里除草,父亲站在那株杜仲树下。我喊了声:"爸,您上来干嘛呢?"父亲见我来了,刚想说什么,却听得母亲抢先说道:"你爸在考虑杜仲树要不要了。"我随口就说:"这么大的树,就别去管它吧。""不行,你没看到菜地那边都没阳光了吗?"父亲用手指着母亲那个方向说。"等到秋天,菜园子里没有菜了,我就来锯了它吧。"我点着头说着话走到他  相似文献   

16.
恢复高考的那年夏天,我夜以继日地复习功课,准备借此机会改变命运. 我的家境贫寒,8岁丧父,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的.处境艰难的母亲,左盼右盼,盼我能金榜题名,我也暗想,如果能在第一年中榜,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这样既能减轻她的经济负担,又能给她精神上的安慰.  相似文献   

17.
母亲与子女     
正母亲今年虽然已经76岁,满头白发,一脸皱纹,但身体依然康泰,精神矍铄,忙忙碌碌,一会儿也不闲。然而,十分健康的人有时也会突然生病,母亲就是这样。去年10月的一天上午,不知怎么回事,她正在院中扫地,突然肚子痛,后诊断出患了急性盲肠炎,必须赶快手术。俗话说"母子连心"。母亲共有8个子女,病生在老人身上,疼在子女心上。我们一个个如坐针毡,如芒在背。老三说:"要能替,我就顶母亲生病。"我心中暗想,我是老大,  相似文献   

18.
正读完《卖米》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文中辛苦一天期待能卖个好价钱却粒米未卖的母亲,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因分粮忍受屈辱而寻死的母亲。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一年四季总是起早贪黑,家里、地里连轴转。爷爷奶奶年迈,我们兄妹四个年幼,老的老,小的小,在村里常常被人看不起。那时候,地里的活只有母亲一个人干。为了多挣工分,母亲总是拼死拼活地干,和大老爷们一样,干出粪拉粪、修河堤  相似文献   

19.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杨大亲,用我母亲的话说,我是大地母亲的儿子,所以叫我"大亲"。也许这就注定了在我心中这份与生俱来的土地情怀。我来自来宾市武宣县国土资源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守耕地红线守护美好家园》。朋友,你可曾记得2007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20.
<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父亲喜滋滋地回来,还带着满身的酒气,母亲刚想发怒,父亲却从怀里掏出一个红本本,得意地给母亲看,母亲看过后笑得合不拢嘴。是什么让父亲这么得意、让母亲这么开心呢?这个本本到底有什么作用?我很好奇,于是凑上前去看个究竟,就看见了那个小小的红本上,印着三个大字:党员证。我问父亲:"这党员证有啥用?"父亲告诉我:"党员证作用可大了,它说明爸是有组织的人,是我入党的证据。今天,我可是在党旗前宣过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