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渤海及邻域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实测数据,采用Folk三角图解分类方法,对比已有Shepard分类沉积物类型图对近岸的沉积物类型进行相应补充,编制沉积物类型图,并进行沉积分区。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砂质泥、泥质砂、粉砂和砂。根据沉积物类型分布特征、海洋环流、地形地貌及物质来源(入海河流物质影响程度),划分为4个沉积区,分别是辽东湾混合沉积区、渤海湾-莱州湾及周边泥质沉积区、老铁山水道-辽东-渤中浅滩砂质沉积区和北黄海西部泥质沉积区。渤海表层沉积物的分布受控于近源河流物质和海洋环流变化。渤海的潮流场控制泥沙输运,弱潮流区对应细颗粒沉积物沉降,强潮流控制区发育粗粒级潮流沙脊和沙席沉积。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套海洋沉积物监测频率的设计方法体系,作者根据中国海洋沉积物趋势性监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海洋沉积物监测方案的设计理论和经验,建立了依据沉积速率确定海洋沉积物监测频率的方法和标准;基于~(210)Pb测年法和IDW空间插值法,绘制了中国监测海域的沉积速率空间分布图,并设计了不同空间尺度的海洋沉积物监测频率优化方案。结果显示,中国近岸区域沉积速率高于远海,河口区域沉积速率高,海湾沉积速率差异显著。其中,沉积速率高于1 cm/a的海域,监测频率为每年1次,如黄河口、长江口等河口区域;沉积速率低于1 cm/a的海域,监测周期为5 a,如渤海中部,黄海、东海远海区域等;个别沉积速率极低的海域,监测周期为10 a,如南沙海域(≤2 cm/1 000 a)。监测频率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近岸沉积速率高的海域,而近海和远海沉积速率低的区域监测频率可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3.
东海沉积物中微生物标志物GDGTs年代际变化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基于GDGTs的各种指标以其在指示物质来源以及海洋和陆地古温度重建等方面显示出的巨大应用潜力,逐渐成为古海洋学、古湖沼学和古气候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采自东海陆架区的DH5-1站位(29°28.118′N、123°06.639′E,水深63.5m)的柱状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总有机质和GDGTs分析,研究了GDGTs化合物在东海陆架区柱状沉积物样品中的含量和沉积通量变化,并利用δ13 C、C/N以及基于GDGTs化合物的BIT指标讨论了该海区近150年来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变化。结果显示,近百年来东亚冬季风的增强,加强了冬季闽浙沿岸流对长江口沉积物的搬运,使得该海区陆源输入量呈增加趋势,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营养盐输入的增加,使得海洋生产力提高,沉积有机质中陆源有机质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4.
15 ka以来罗斯海陆架岩心沉积学记录及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取自罗斯海陆架的JB04岩心沉积物进行AMS14C测年、粒度、有机碳等测试,结合沉积物粒度组分因子分析,研究该岩心的沉积学记录,探讨其古海洋学意义。结果显示:JB04岩心沉积物的底部年龄为15 ka;沉积物粒度组分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环境敏感粒级,分别代表正常冰海沉积、低能海洋沉积和高能海洋沉积;综合沉积物岩相及沉积物组成特征,可以将岩心分为4段,从底部到顶部依次为主要受冰盖刮蚀影响的冰盖下沉积、属低能海洋环境的冰架下沉积、属高能海洋环境的冰架前缘沉积和主要受冰山影响的季节性海冰区沉积。该岩心的沉积地质记录及其古海洋学研究对全面认识罗斯海的海洋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西部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矿产部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于1972—1979年期间,对南黄海东经123°以西至山东、江苏近岸5米等深线之间的海区进行过系统的线距为10公里的海底地形调查,点距10×10—10×5公里的沉积物取样,并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本文是在上述调查基础上写成的.沉积环境是指沉积时的条件.这种条件包括沉积物周围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水动力强弱、海水盐度、元素及含量等;也包括物质来源的途径和多寡、生物的加入和作用等;而沉积物的粒径大小、比重、形状和化学性质也是重要的方面.现代海底沉积物则是这些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物.研究现代环境将为将今论古提供依据,用现代已知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特征、结构、构造对古沉积物进行类比,从而得出古环境,为寻找古沉积矿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亚得里亚海沉积有机质的来源J.Faganeli等海洋沉积物是大多数浮游植物在海洋透光带产生的下沉有机质的最终归宿。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堆积速率与深海初始生产力和沉积速率有关。控制沉积有机质保存的因素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了解。然而,在成岩作用早期,海洋...  相似文献   

7.
秦蕴珊,男,山东掖县人,1933年6月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秦蕴珊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海洋与湖沼》学报主编。他为我国海洋地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中国陆架沉积作用和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分布及物质组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研究,不但从宏观上阐明了沉积物分布的空间格局,而且划分出两种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的内陆架和外陆架沉积,并编绘了完整的中国海陆架沉积类型图,建立了中国陆架的海底沉积模式。被国内…  相似文献   

8.
沉积物流是海底沉积物运移的重要载体,高速的沉积物流会冲击海底结构物并导致其损坏,其中拖曳力通常被认为是结构物破坏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结构物在不同沉积物流流速下的拖曳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可调坡度平直水槽对结构物进行冲击试验并对所配粘土组分的沉积物流进行流变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坡度一定时,存在一个临界沉积物流浓度,使沉积物流速度和结构物所受拖曳力达到最大值,本次试验条件下在0°、3°、6°、9°坡下,所得临界沉积物流浓度为560 g/L。同时,给出了在试验浓度范围内(280~700 g/L),对于纯粘土组分沉积物流速度较低(0.2~0.6 m/s)时,结构物所受拖曳力与沉积物流速度、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东海近岸现代沉积的动力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动力作用对于近岸现代细粒物质的沉积,关系甚为密切.东海近岸——浙闽沿海123°E以西,水深60米的浅海区域内,沉积了一条与岸线近于平行的粉砂、游泥沉积带,与东海构造形态相关,本带处于华夏-岭南隆起带.就地貌形态而论,东海具有明显的环大陆分带特征,本带属环大陆内带(以下简称本区).本区涉及的范围大致自长江水下三角洲至浙闽沿海60米等深浅以内,即此界位于32°N左右,东界近123°E,于28°N附近拐向西南,沿60米等深线方向延至台湾海峡.近廿年来,中外海洋地质学者,对东海的底质沉积及沉积物的物性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结合水动力因素对本区沉积分异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的报导尚属少见.笔者认为动力条件是进行沉积分异作用的主导因素.研究水动力作用与近岸现代沉积的关系,不仅在海洋地质学上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近岸渔捞作业、国防设施及滩涂港工建设等生产实践均具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动力作用对沉积分异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意图对目前正在开展的东海沉积动力学的研究起一抛砖引玉的作用,谬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是近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地质科学.它在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开发上,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前导和基础作用.海洋土质学,它是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成因土质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不同海域,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沉积特征、成分、沉积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从中分析探讨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它的形成环境、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特征、微结构特征的相关关系.这个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研究海洋沉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形成机理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上也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信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古环境意义,但传统方法只能通过研究沉积物中的孢粉获取植物信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探索利用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分子多样性解释全球变化成为了一种新的尝试。文章首次尝试了对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DNA进行提取与PCR扩增,通过使用不同的DNA提取方法(DNA提取试剂盒)和PCR扩增条件[2倍浓缩的PCR扩增预混合溶液(Mix)退火温度、循环数、DNA模板量以及引物],探索海洋沉积物中植物DNA提取和PCR扩增的方法,并在采自黄海潮间带以及浅海表层的沉积物中进行了检验。共尝试了32种方法,结果表明:强力土壤微生物DNA提取试剂盒(DNeasy PowerSoil)以及2×TransTaq HiFi PCR SuperMixⅠ是较好的DNA提取与扩增条件;对于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最佳退火温度为55°C,最佳循环数为55个循环;而对于浅海表层沉积物样品,最佳退火温度为59°C,最佳循环数为45个循环;此外,相对于rbcL引物, gh引物的扩增结果更好。这项研究首次成功提取并扩增了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DNA,以期应用于海洋沉积物中植物分子多样性的分析,为研究全球...  相似文献   

12.
文卓  庄国顺  陈松 《海洋学报》1986,8(5):649-652
海洋沉积物间隙水是联系水和沉积物的桥梁,它对于元素在沉积物和水相间的迁移、沉积和成岩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文献[1-5]中已报道的侧重于间隙水的主要成分(常量元素和营养盐)分析,且较多地采用原子吸收方法。对于间隙水中的痕量元素研究不多,在国内就更少见。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学研究。海洋沉积物是许多物质的归宿,海洋沉积过程的研究常关注3个关联问题:物质来源、沉积速率、再悬浮过程。针对这3个问题,在南海9个珊瑚礁区、北部湾涠洲岛海域、珠江口、北冰洋、南大洋等多个海区利用典型的铀系放射性核素(210Pb、226Ra、234Th、238U)示踪技术开展海洋沉积过程研究。物源识别方面,研究发现珊瑚礁区沉积物具有极低的226Ra/238U活度比值(0.1),显著低于其他海区的226Ra/238U活度比值(0.5~1.0),该独特性质可以应用于珊瑚礁区的沉积物/悬浮物来源示踪,是其他传统元素地球化学方法(Al、Ti、稀土元素)的补充。沉积速率方面,基于210Pb的恒定通量恒定沉积速率(Constant Flux Constant Sedimentation Model, CFCS)模式,定量计算了广西涠洲岛珊瑚礁区沉积柱样的沉积速率(3.7±0.6 mm/a),该结果低于中国多个近岸海域的沉积速率(5~96 mm/a)。沉积物再悬浮方面,提出利用"残余234Th"(不同于过剩234Th)示踪海洋沉积物再悬浮过程,并成功应用于北冰洋、南海、南大洋。  相似文献   

14.
陆架沉积是海洋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共同研究的对象.我国陆架海底沉积调查已有几十年历史,编制了大量底质类型图件,但却未能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尝试编制海底第四纪地质图.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利用底质调查资料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其中主要涉及海洋地质学上的“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在第四纪地质图上如何处理,陆架表层沉积物成因类型如何划分,沉积物地层时代如何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学识别标志是指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形成过程中形成的与沉积作用密切相关的特征性标志,它是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基本的和重要的识别标志。这些标志包括沉积学背景、沉积物类型、沉积速率、有机质含量、沉积相类型、自生矿物、沉积热环境和特殊沉积地质体等。  相似文献   

16.
粘土矿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沉积物中。集聚在现代海洋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自然产物,也是地质作用、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具体反映。因此,研究粘土矿物组分是解决沉积条件的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2007—2009年执行"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过程中,对东海闽浙沿岸泥质区进行了系统的底质调查,取得表层沉积物样品2949个、柱状沉积物样品148个。基于上述样品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以6.5Φ粒径为界线详细划分出泥质区的分布范围,主要位于26°~29°N之间,水深90m以浅的区域。(2)粒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泥质区现代沉积物总体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运移,但研究区的两侧又稍有不同,均表现出明显的向外偏转趋势;南部闽江河口外沉积物运移模式大致表现为由河口向周围呈散射状的输运趋势,最北影响可到27°N附近。(3)泥质区黏土矿物可明显划分为2个组合区,Ⅰ区覆盖了从长江口到南部闽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富集伊利石(平均含量为64%),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长江;Ⅱ区主要集中在闽江口附近的小区域,富集高岭石和绿泥石(两者平均含量之和为50%),推断其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于闽江。(4)常量元素的R型因子分析表明闽浙沿岸泥质区沉积主要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伴有少量生物沉积。(5)利用210Pb法测试了研究区百年来沉积速率,结果表明闽浙沿岸泥质区近百年来沉积速率介于0.79~3.34cm/a之间,平均值为1.97cm/a,属于东海次高沉积强度区,明显低于长江口泥质区沉积速率。(6)对闽浙沿岸泥质区南部的MZ01孔进行了综合分析,恢复了中全新世以来泥质区的古环境演变过程,识别出10次极值事件,可能主要由东亚冬季风的增强所引起,推测中全新世以来泥质区东亚冬季风演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8400~6300aBP为季风较强且波动期、6300~3800aBP为季风较弱且稳定期、3800~1400aBP为季风高波动期、1400aBP以来为季风稳定增强期。  相似文献   

18.
海洋沉积物中磷浓度和聚集的控制因素了解磷在海洋中的沉积作用对限制海洋磷循环的输出和确定磷成因(碳酸盐氟磷灰石自生建造)、磷灰岩沉积(大陆边缘富磷沉积物的高度聚集)都是很重要的。对大陆边缘、磷成因大陆边缘和开放大洋环境下的沉积磷的浓度和聚集速率的研究表...  相似文献   

19.
海洋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的定量,半定量研究,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难题之一。本文是从沉积物不同成在组分的含量入手,研究冲绳海中段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用~(210)Pb法测定长江口的沉积速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0)Pb法是测定近百年来沉积物沉积速率的有效方法.它是研究海洋、湖泊的高速沉积区沉积速率、现代沉积作用和污染历史、环境容量、环境预断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