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架浅表大部分被巨厚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 ,这里是海洋沉积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共同研究领域。随着21世纪到来 ,以及新一轮以资源、环境和权益为目的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展开 ,对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第四纪地质图是区域第四纪地质研究的高度综合概括 ,应该作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成果图件之一。海洋地质所近年试编了1∶500000八滩镇幅第四纪地质图 ,范围120°~123°E,34°~36°N。图面内容包括沉积物成因类型及时代、底质类型、应用第四纪、附钻孔地层表等4部分。编图取得如下学术进展 :(1)对…  相似文献   

2.
秦蕴珊,男,山东掖县人,1933年6月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秦蕴珊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海洋与湖沼》学报主编。他为我国海洋地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中国陆架沉积作用和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分布及物质组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研究,不但从宏观上阐明了沉积物分布的空间格局,而且划分出两种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的内陆架和外陆架沉积,并编绘了完整的中国海陆架沉积类型图,建立了中国陆架的海底沉积模式。被国内…  相似文献   

3.
最新中国近海陆架底质类型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编绘我国近海陆架沉积物(底质)类型分布图的历史和过程,阐述了近海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分布及其形成规律,并提供了一幅最新的沉积类型图。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共同发起的“东中国海及其它陆架沉积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定于1983年4月12日至16日在中国杭州举行.会议将涉及陆架沉积作用的地质、物理、生物及化学诸方面.主要内容有:河口环流和沉积作用;陆架水系环流及其沉积作用过程;陆架沉积中的生物改造作用;水体和底质中化学组分的迁移和再循环;陆架沉积物的冲刷和淤积过程及相关的海底形态的结构和构造.  相似文献   

5.
BriefIntroductionofthe4thEditorialBoardOceanologiaetLimnologiaSinic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于1994年1月22日通过第四届《海洋与湖沼》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由33人组成,其中主编一人,副主编2人,委员29人,另预留一名。编委简介如下。主编秦蕴珊男,60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国际第四纪委员会亚太地区副主席。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学研究。负责多项全国及国际合作海洋学综合调查研究。对中国陆架沉积作用,对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分布及物质组成进行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是近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地质科学.它在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开发上,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前导和基础作用.海洋土质学,它是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成因土质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不同海域,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沉积特征、成分、沉积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从中分析探讨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它的形成环境、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特征、微结构特征的相关关系.这个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研究海洋沉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形成机理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上也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南海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将有助于了解南海的沉积作用,特别是元素从近岸到海洋的运移与沉积规律,以及第四纪以来沉积作用的发展演化。 60年代以来,Niino,H., Emery, K.O.等人曾先后研究过南海北部陆架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台湾省的J.T.Chou和Ju-chin Chen研究了台湾海峡和陆架部分地区沉积物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自196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南海北部大陆架、中西沙及海盆南部海区进行了调查研究。上述这些工作为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海底沉积之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调查研究是海洋沉积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大陆架的特定地段上,沉积环境的改变往往反映着古地理的演变或海陆变迁的状况。但是,由于目前海上调查设备的限制,所研究之沉积环境及其反映的海陆变迁历史一般只限于第四纪,甚至是第四纪晚期的沧桑变化。尽管如此,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也还是做的很不够的。 在研究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过程中,主要是研究那些保存于沉积物中的各种具有指“相”意义或能反映沉积环境的一些标志。如各种古生物(动物和植物)化石群落,沉积物的各种物理特征,沉积结构和构造,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标志等。由于水体的覆盖,海洋沉积物是保存上述标志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美海洋和渔业科学技术合作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商定,“东中国海及其它陆架沉积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二日至十六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联合主办,讨论的主要内容有:河口环流和沉积作用;陆架水系环流及其沉积作用过程;陆架沉积中的生物改造作用;水体和底质中化学组分的迁移和再循环;陆架沉积物的冲刷和淤积过程及相关的海底形态的结构和构造等。  相似文献   

10.
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以美国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办公室主任特伦斯·埃德加(N.Terence Ed-gar)为首的美国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代表团一行三人,于1982年10月中旬来华访问.该代表团在访问北京之后于10月19日——23日到青岛参观访问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外宾访问期间,该所科研人员向美国朋友介绍了我国东海“冲绳海槽第四纪晚期浊流沉积特征及沉积物中有孔虫介形类的分布特征”和“长江口外及其邻近陆架的沉积作用与沉积环境分区的特征”等研究成果.美国专家们对这些新成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21日美国专家在该所举行了学术报告会.特伦斯·埃德加博士作了题为“美国海洋地质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海洋地质/地球化学家詹姆斯·比肖夫(James L.Bisch-off)博士作了题为“太平洋深部锰结核沉积物”与“太平洋扩张中心地带海底热泉及均匀构造的硫化物沉积”;美国地质调查所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海洋地质分所主任戴维·福尔杰(David W.Floger)博士作了题为“墨西哥湾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沉积运移”与“大西洋陆架区乔治滩(George Bank)的沉积力学”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1.
根据4年声波卫星扫描图测量所作的最新海底地质图揭示,Monterey湾的内、外陆架为岩石露头,仅中陆架区由沉积物覆盖。沿SantaCruz周边的构造抬升海岸,内陆架海底由侵蚀露头组成,而在沉降或稳定海岸如Monterey湾中心,内陆架则由现代沉积物组成。外陆架上90m深度或更深处的岩石露头上覆盖着一层现代沉积物的薄层沉积,衰减了岩石表面的高声波反射率。在Monterey半岛附近,具明显声波信号的花岗岩暴露在陆架上。暴露在南北陆架上的沉积地层,从最老的SantaCruz泥岩至最年轻的Purisi…  相似文献   

12.
对取自南海南部的15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粒度参数计算和Q型聚类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类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粒级组分为黏土和粉砂,底质类型主要为泥,还有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平行于等深线基本呈带状分布;结合Q型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区沉积物可分为外陆架及陆架坡折区粗粒沉积物(砂和粉砂)和陆坡区细粒沉积物(泥)两类,500m等深线是两类沉积物的分界线;对比粒度分析结果,判定两类沉积物属于不同成因类型,外陆架及陆架坡折区是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的混合沉积,陆坡区是现代沉积;影响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物源、水动力条件、水深与地形及洋流。  相似文献   

13.
冲绳海槽陆源碎屑峡谷通道搬运与海底扇沉积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应用“向阳红16号”1992年地质调查和“向阳红9号”1995年地球物理调查的实际资料,并参照80年代以来有关研究成果,对冲绳海槽沉积物类型、陆源组分的堆积形式、沉积速率、物质通量以及沉积环境状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冲强海槽陆源碎屑主要集中在海底峡谷口外,形成海底扇沉积,海底扇以其与峡谷伴生而地势和缘、陆源组分含量高、沉积通量大、沉积物楔入体复合叠置为标志,揭示出海底峡谷在陆源碎屑向海槽输送过程中的通道作用;提出陆架潮流与海底峡谷内波、内潮汐的联合作用是陆源碎屑经峡谷通道向海槽持续搬运的主要动力因素,而黑潮摆动及其涡旋分支对峡谷上游沉积物的供给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朝鲜南海内陆架晚第四纪沉积演化S.ChulPark等朝鲜南海大陆架为一巨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堆积的地区.其中心陆架在深海和底部特征的基础上可被分为窄的内陆架和宽的中部陆架,内陆架区(深<5sm)是晚第四纪沉积的沉积中心,沉积物主要来自部分河流.大量来自...  相似文献   

15.
潮流场对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渤、黄、东海陆架的M2潮汐、潮流。结果表明,渤、黄、东海陆架的潮流有强弱之分以及往复流和旋转汉之别。在此基础上,计算了8种粒径沙的湖平均悬移输沙率、潮平均推移输沙以及相应的输沙率散度。根据输沙率散度的正负,划分了海底冲刷区与淤积区。根据不同粒径泥沙输沙率散度的相对大小,确定出海底的主要底质类型为砂质沉积、粉砂质泥沉积和以粉砂为主的混合沉积。计算结果表明,海底3种主要底负类型的分布格局与海底的冲淤格局以及与输沙率矢量的发散和聚合状况基本一致。在渤、黄、东海陆架,沙脊主要在强往复流区形成,沙席主要在强或较强的旋转流区形成,泥质沉积主要在弱潮流区形成。砂质沉积、泥质沉积以及混合沉积这3种主要底质类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受渤、黄、东海陆架潮流场控制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潮流沉积体系。渤、黄、东海陆架的砂质沉积与泥质沉积并非残留沉积,而是潮流沉积。在没有冷涡的情况下,黄、东海陆架的典型泥质沉积在弱潮流环境中同样可以形成,因此,认为冷涡并非黄、东海陆架典型泥质沉积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声学与海洋沉积学交叉领域研究可分为“沉积层声学特性的研究”、“海底高频声散射或低频声反射与底质类型之间关系的研究”、“回声参数反演海底类型技术”和“海底回声图象识别海底沉积类型技术”4个方面的研究,较详细论述了4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秦蕴珊教授,男,山东掖县人,1933年6月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秦蕴珊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海洋与湖沼》学报主编。1994年荣获韩国仁和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他为我国海洋地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中国陆架沉积作用和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分布及物质组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研究,不但从宏观上阐明了沉积物分布的空间格局,而且划分出两种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的内陆架和外陆架沉积模  相似文献   

18.
东海长江口外现代沉积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活动区,近些年来,随着东海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更引起了世人的注意.有关东海油气形成的问题,亦是人们所关注的.过去人们对东海近代沉积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海底沉积物类型、来源以及分布规律等方面.而对有机质地球化学研究较少.我们趁参加1980—1981年“中国-美国长江口及东海陆架沉积作用过程”联合调查的机会,在长江口和东海陆架上,共取了18个现代海底沉积样品(图1),进行了石油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虽因样品数量较少,认识上尚存在片面性,但为今后进一步对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 1965年广东省地质局编制和出版了海南岛地质图,1976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又编制了华南沿海地区第四纪地质图,其中包括了海南岛。本区的第四纪地质已用常规方法作了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7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在地质学上的广泛应用,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方法对本区第四纪火山岩作了一些探讨。在此,我们尝试应用TM图象解译和编制了本区第四纪地质图,并作一些分析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南海现代沉积地质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广庆 《台湾海峡》1991,10(4):327-333
本文根据大量实际调查资料,从地质学和海洋沉积学角度,论述南海现代沉积地质学7方面的规律问题,获得初步认识是:(1) 沉积物有8种沉积成因类型,5种沉积环境和相,及具有3次海退、海进旋回的沉积演化模式;(2) 沉积成因类型以陆源碎屑和生物源为主;(3) 生物沉积是判别沉积环境和相的重要标志。沉积物粒度特征,是反映主要水动力作用的可靠标志;(4) 海洋有用砂矿物和锰结核的沉积,受沉积成因类型和沉积环境所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