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9年3月15日北京时间20时52分25秒在滇西南普洱县属的磨黑公社发生的6.8级地震是思茅、普洱地区有记载以来发生的最强地震。为便于对该地震系列进行广泛的研究,兹特公布该地震系列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大地震的前兆性地震系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震前地震活动性的研究,人们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早在1962年笔者在研究河源6.1级地震和日本伊豆6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性时,发现一些大地震前的地震频度与地震总数相关。此后,在邢台6.8级和7.2级地震,乌鲁木齐6.6级地震,渤海7.4级地震,炉霍6.8级和7.9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过程中,都存在类似的前兆性地震与其频度相关。其关系式是N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总结磨黑6.8级地震详细震害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将震区穿斗木构架房的柱脚移动和架体歪斜方向加以统计分析,勾绘出位移方向图和无柱脚移动的区界。另外还扼要地叙述了边坡裂缝所反映的地面运动问题。作者将考察获得的等震线图、地表破坏等值线图、柱脚位移零值线图加以对比,指出这些资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震区地面运动状况,说明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作顺时针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4.
1979年3月l5日,云南省普洱县内发生了一次6.8级地震,极震区位于该县的磨黑公社和孟先公社交界处。依据震中区正规穿斗木架房的破坏情况,震中烈度定为九度,极震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六度线内的总面积为656平方公里,极震区几何中心位于N23°05′30″,E101°12′30″。国家地震局测定的微观震中是N23.1°,E101.1°。宏观方法确定的震源深度为5  相似文献   

5.
1979年3月15日20时52分,在云南省普洱县的磨黑、勐先之间发生了一次震级为6.8的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为Ⅸ。作者根据在现场实地调查的119个自然村中各类房屋的震害情况,确定以典型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作为评定一个自然村的震害尺度。选择绘制了四个剖面上没有考虑场地条件影响的震害分布图和六个剖面方向的实际震害衰减平均曲线。讨论了磨黑地震影响场。认为磨黑地震震害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烈度衰减的不一致性除了这次地震沿发震断层释放的能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可能不均匀外,主要是受震区内场地条件的影响。 文中以典型震害实例,再次证明了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就这次地震而言,软弱地基与基岩或坚硬地基上的震害指数差值平均为0.18;孤突陡坡地形较之平坦缓坡地形的震害有明显加重,其震害指数差值平均为0.19。对于地基土质不均,特别是半挖半填或用毛石堆砌的陡坎地基,使震害加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的大震活动及特殊部位的中小地震活动与新疆强震活动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存在一些具有相关意义的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7.
1979年3月15日20点52分,云南省普洱县磨黑、勐先之问,发生了一次6.8级(M_s)地震。据云南省台网测定,震中位置是北纬23°08′,东经101°15′。宏观震中在勐先北东的小坝子附近(北纬23°05′30″,东经101°12′30″),极震区民房遭到9度破坏,山坡产生了一些次生地裂缝,公路局部地段曾因滑坡而短时受阻。9度区面积1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陈立德  付虹 《地震研究》2007,30(1):14-17
研究区包括安达曼弧、缅甸平原和云南地区三个部分。对安达曼弧7级以上地震与缅甸、云南7级和6.8级地震的群体与个体的相关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安达曼弧、缅甸平原M≥7.0地震与云南M≥6.8地震在群体上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一一相关。云南有4个地震活跃期,但安达曼弧与缅甸平原却只有3个,缺失第3活跃期。研究区强震活动从板缘向板内逐渐减弱,三个地区最大震级分别为8.7级、7.8级和7.7级。安达曼弧与缅甸、云南7级地震的个体相关概率分别为33%和27%,平均30%左右,缅甸与云南的个体相关概率为43%。最后对云南的地震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为认真总结2002年12月25日乌恰5.7级地震以来特别是巴楚-伽师6.8级地震、阿克陶5.9级和阿勒泰北俄罗斯7.9级地震应急工作的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和加强地震应急工作,2003年10月24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召开2003年地震应急工作讨论会。局应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是一个强震多发地区。著名的阴山、燕山地震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位于本区。区内发生过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1830年磁县7(1/2)级地震等。自从1966年邢台6.8级和7.2级地震发生以来,又发生过1967年河间6.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滦县7.1级、宁河6.9级地震等。由于历史上强震多,加上近几十年又发生一系列大地震,大地震现  相似文献   

11.
日本海沟大震与华东地区地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纯  林命周  蒋淳 《华南地震》2000,20(3):57-63
应用模糊相关方法,研究了日本海沟与我国华东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表明:日本海沟地区(35~45°N,140~150°E)MS6.8级以上地震和华东地区(29~34°N,119~124°E)MS4.8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相关对应关系;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附近地区未来发震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估算了两地区延迟相关的平均概率.  相似文献   

12.
秋立塔格断裂和黑孜尔断裂是穿过黑孜尔水库的活动构造带。黑孜尔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继承了新构造运动以来的运动特点。该地区发生6级左右地震有10年左右间隔的特点。1999年库车5.7级地震发生以后,库区地震活动目前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在未来3—5年内,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3.
尝试利用环形带地震活动的随机场分析方法,对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1979年3月15日云南普洱6.8级地震空区进行了环形带地震能量场和地震频次场分析,结果表明,地震空区的环形带随机场分析或许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地震空区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1920年以来,云南地区M_s≥4.7级地震的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的特征标度。结果表明,当区内M_s≥4.7级地震在时间序列上出现我们定义的平静段和活跃段后,分别于418天和312天内即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应率分别为71%和87%,1920年以来云南11次M_s≥6.8级地震前,出现活跃和平静特征标度的各5次。在空间上绝大多数(80%)大震震中处于我们所定义的长时间大范围空白缺震背景区或相对少震区内,仅少数(20%)位于4.7级以上地震相对密集区内或附近。4.7级以上地震上述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特征标度,可以作为云南6级,特别是6.8级以上地震中期或短期预测的判据和指标。同时可以看出,云南6级以上地震前,4.7级以上地震在时空演变上,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发震构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2月24日发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巴楚-伽师6.8级地震可能是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的继续,但其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与1997—1998年的强震群有一定的差别。从地震重新定位的结果看,巴楚-伽师6.8级地震与塔西南坳陷东侧麦盖提斜坡带上发育的一组NWW向隐伏逆断层有关,地震宏观考察①所发现的与构造变形有关的地裂缝也与这一隐伏断层带的位置相吻合,等震线形态与隐伏断层带的走向一致,极震区的形态与断层的破裂方向基本一致。这些均表明这次地震是盆地内一条近EW向北倾逆断层自NW向SE由深至浅破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以来,新疆及周边发生6级以上地震6次,最大的为2014年2月12日于田7.3级地震,但烈度最大、破坏最为严重的当属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6.6级地震,2011年11月1日新源尼勒克6.0级地震打破了新疆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后长达近37个月的6级地震平静,2012年3月9日,  相似文献   

17.
1981年1月24日道孚6.9级地震,是继1967年8月30日炉霍侏倭6.8级和1973年2月6日炉霍7.9级地震后,我省西部地区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的又一次强烈地震。在短暂的14年时间内,同一断裂带上相邻地段多次发生强烈地震,无论现代或历史上都是较为少见的。为了适应深入研究的需要,兹将道孚6.9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震害分布综合述评如后:  相似文献   

18.
我们把处于亚失稳阶段的断裂简称为亚失稳断裂,亚失稳阶段是断层临近失稳的最后阶段,识别这个阶段并判断出地震最终的发生位置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参考实验室关于断层亚失稳应力状态的研究结果,以6.8级以上地震为研究的目标地震,提出判定具备发生6.8级以上地震的亚失稳断裂研究方法:①构造区Benioff应变积累支持6.8级以上地震发生;②从高应变积累构造区中找出高应变积累且应变开始缓慢释放的断裂;③区分断裂的积累段和释放段,根据断裂释放段的协同化程度判定其是否处于亚失稳阶段,寻找失稳部位;④断裂Benioff应变是否符合加速释放模型,分析亚失稳断裂发震的紧迫性.本文以南天山西段为研究区,使用亚失稳断裂判定方法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结果显示卡兹克阿尔特断裂在主震前具备上述4个条件,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进而使用该方法对研究区现今应力状态进行探索性预测研究,发现目前柯坪断裂符合亚失稳状态条件的前三条,需关注该断裂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地磁日变化异常与强震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与相位上的变化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观测资料 ,研究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2 0 0 3年 2月 2 4日巴楚 伽师 6.8级地震和 1 989年 9月 2 2日小金 6.6级等 3 0多次 6.6级以上强震前 ,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 (低点时间 )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 ,即低点位移现象 .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 .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 2 7天或 41天的前后 4天 ,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 .此外 ,还研究了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和巴楚 伽师 6.8级地震临震前 ,震中周围出现的地磁日变幅异常现象 .  相似文献   

20.
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与相位上的变化.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6.8级地震和1989年9月22日小金6.6级等30多次6.6级以上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低点位移现象. 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 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27天或41天的前后4天,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 此外,还研究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和巴楚-伽师6.8级地震临震前, 震中周围出现的地磁日变幅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