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体是支撑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健康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重要的地表环境要素。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西北地区水体的时空分布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并反过来影响着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地区水体的时空变化规律,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全球地表水数据集(JRC Monthly History v1.3),分析了2000—2020年西北地区水体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从年内变化看,西北地区水体面积在6月和9月有较显著的扩张,而10月起随着区内水分来源的减少水体面积开始缩减。从年际变化看,自2000—2020年,西北地区水体面积从3.48×104 km2增加到4.82×104 km2,年变化率达到682.64 km2/a。其中,塔里木河沿线区域及青海省西部水体面积扩张较为显著。塔里木河、和田河、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青海湖等常年水体周围,水体面积持续增加。本文同时利用高分辨率气候再分析数据(CMFD)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对水体面积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产卫星影像以其快速获取、高分辨率、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在城乡规划、资源管理、动态监测、应急保障、国防安全建设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山东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成立,定向接受国家分发的高分一、高分二、资源三号为主的国产高分卫星数据,月平均接受十余批次,年接受数据量达到TB级别,处理后即可向省内各用户分发。国产卫星影像处理存在多个技术难点,如何高效处理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介绍了国产高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及处理平台,对关键技术处理流程进行了机理研究,提出了基于影像预处理、空三加密、DEM成果等关键流程的优化方法,对优化前后的生产效率进行了统计分析,验证了快速处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可靠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域、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云影问题,导致了水体时序分析困难。本文以资源三号(ZY-3)影像作为辅助数据,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影像(HJ-1)作为研究数据,通过提取一个时间段内多景时相相近HJ-1数据中有效水体信息,迭代补充成完整的水体提取结果,将不同时间段内影像水体提取的完整结果形成时序监测数据,以达到对某地区水体时序变化监测的目的。通过对淮河流域安徽段研究区水体分布监测表明,该方法能充分利用每个时间段内质量不理想的源数据,对相近时相数据迭代补充,完整提取该时间段内的水体信息。多个时间段迭代补充形成的时序数据可有效支持时序监测。本文在研究区共选取了8295个查找点,结果表明:2013年该研究区洪季(7、8月)水体信息比旱季(3、4月)更丰富,特别是东南部在洪季形成了许多零散水体;相较于旱季,洪季研究区水域面积增长了22.1%。  相似文献   

4.
蒸发是湿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分损失的重要途径,风力发电对水体蒸发的影响干扰湿地生态系统的水热平衡。利用SEBAL模型,采用风力发电机建设前2004年、2005年、2009年的Landsat 5数据,风力发电机建成后2013年、2015年的Landsat 8数据,以及MODIS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对比风力发电机建设前后以风机点为中心200m缓冲区范围内水体蒸发的变化,研究风力发电机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水体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建成前相比,风力发电机建成后风机周围各风向水体的蒸发在空间特征上趋于均匀;②与其他风向相比,风力发电机对下风向的影响更大,使下风向水体的蒸发值的均匀程度远大于上风向和旁风向。  相似文献   

5.
叶绿素a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遥感方法监测水体叶绿素a浓度是实现内陆水体富营养化动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内陆平原水网区地表水体的水体光学特性复杂,遥感反演模型建立困难。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前人研究内陆平原水网区地表水体叶绿素a卫星遥感监测的数据源和方法,总结了当前在内陆平原水网区地表水体中精度较高的叶绿素a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挑战、难点,并提出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利用CYGNSS(cyclon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采集的GNSS卫星反射信号,提出一种基于星载GNSS-R的水体分布探测方法。首先对CYGNSS低轨卫星星座采集的GNSS反射信号进行处理,获取地表反射率数据;再按0.01°×0.01°的空间分辨率将研究区划分为格网,剔除异常值和无效值后,利用区域均值算法重新计算各格网的反射率,并利用格网样本方差和标准差作为衡量指标,采用随机游走图像分割算法进行水体分布探测;最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分析刚果盆地的水体分布情况,并利用MODIS数据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星载GNSS-R具有较强的水体分布探测能力,进一步拓展了GNSS-R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7.
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降雨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季节性缺水,其内陆湖库水体面积变化监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了解斯里兰卡湖库水体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规律,本文基于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水体提取模型在影像上的水体提取精度,确定最优算法;选取典型湖库分析其面积年际和年内的动态变化特征。以1995、2005和2015年为基准研究年份,采用最优水体提取模型对全岛内陆湖库水体进行提取,利用面积将湖库分为4个等级,统计各年份不同等级湖库的数量和面积数据,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大津法(OTSU)的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水体提取模型提取水体的精度最高,总体精度在97%以上,误提率和漏提率最低,适合于斯里兰卡地区水体的提取;②1988-2018年同期8月的典型水库面积总体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1992年水库面积最小,2013年水库面积最大;水库面积年内变化较大,其中2017年最大面积出现在2月,最小出现在9月,与雨季和旱季结束月份基本一致,且2月面积是9月面积的2.24倍;③1995-2015年同期,斯里兰卡全国4个等级湖库的数量和面积不同幅度的增加,湖库水体资源量呈递增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斯里兰卡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及水资源管理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以Landsat ETM+为数据源,详细分析水体与背景地物的地表反射率及波谱特征的基础上,对比阈值法、谱间关系法、指数模型法和条件函数四种方法在城镇水体和山区水体提取上的差异.对两个研究区试验结果表明:MNDWI比值模型的水体提取精度最高,信息量相对完整,其他四种方法在细小水体的提取效果上也不如MNDWI.为验证结论的准确性,本文选取了福建省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不同水体类型进行试验.其中城镇与山区的水体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与上文的结论一致.湖泊与河口区的水体与前两种类型的水体的地表反射率值曲线不同,但这两个区域的水体与其他地物的MNDWI的反差值在几种提取方法中为最大.反差值越大越有利于水体与背景地物的区分.MNDWI在这两种水体类型的提取上也取得较好的效果.试验表明相对其他四种方法,MNDWI比值模型能够便捷、快速、准确地提取水体信息,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天绘一号卫星高分辨率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怀柔水库区域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在多尺度分割的基础上,统计地物的光谱信息、形状因子和亮度均值等,建立水体信息的特征集,充分利用高分辨率的特点提取水体信息,同时选取了参数相近的SPOT和RapidEye两幅国外高分影像进行对比研究,使用相同方法进行水体提取,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提取结果,采用野外采样和矢量图分析两种方法综合进行精度评价,根据采样数据得到的精度分别为96.97%,95.45%,92.42%,分析实验结果的矢量图,其中天绘影像水体提取面积为5 537 412.5㎡,SPOT影像为5 398 225㎡,RapidEye影像为5 053 262.5㎡,对实际水域的面积覆盖分别达到了101.40%,98.85%,92.54%,天绘影像的整体精度较高,但在细节表现上较为模糊,主要误差来自于对湿地的误分。实验制定了适用于天绘影像的水体提取方法和规则,分析不同因素对分割与分类结果的影响,同时,我们比较了天绘影像与国外同级别高分影像的优劣性,为天绘影像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强暴雨淹没耕地形成灾害的同时,对耕地作物的生长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而暴雨灾害对耕地作物生长的影响是一个渐变过程,需要由时空动态的观测进行监测。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技术具有捕捉地面瞬间状态和刻画过程的优势。论文利用Terra/MODIS、Landsat和Sentinel卫星观测数据,挖掘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利用NDVI变化的特征值进行灾情动态信息提取方法;并以2016年发生暴雨灾害的巢湖地区为实验区进行了方法的应用和讨论。结果表明,基于MODIS多时相NDVI变化结果提取的信息能够获得受灾害影响开始时期和持续时长等丰富的时空动态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统计得出大范围区域中受灾害影响的面积。另外,结合利用30 m和10 m的Landsat和Sentinel观测数据提取的水淹区,可为在暴雨致灾范围方面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多源遥感作为评估灾情信息的依据之一,其获取的灾情动态信息能够为灾后耕地的恢复情况以及国家灾后损失评估和救助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