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域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在市域内各中学通过教研机构协调组织的,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实施高中选修Ⅱ地理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开发;二是面向市域乡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基于学校传统和学生兴趣进行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系列化开发。  相似文献   

2.
李丽萍 《地理教学》2014,(16):38-40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开发与建设适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课程的有效开发离不开教师专业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战争与地理》这一校本课程,把波澜壮阔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中的趣味故事与地理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让学生领略战争的波谲云诡,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国防意识和观念。  相似文献   

3.
晋建勇  刘静 《地理教学》2012,(23):22-24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针对国家课程开发周期长,缺乏灵活性的弊端,通过自行合作研讨而设计编制出的多样性的选修课程。“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不是偶然的”,由于校本课程具有实时性、拓展性、适应性、灵活性的特点,又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快速促进教师的全面素质发展,因而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重点推崇的项目。但推崇并不意味着完美,校本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4.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浙江行动"实施以来,浙江省教育面貌有了很多新变化,也推动了各学科的新发展,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本文重点介绍了高中地理浙江省地方课程建设的背景与具体内容,并结合省地理学科培育基地分析了如何设计分层分类的校本地理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蔡清辉 《地理教学》2010,(4):34-36,26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力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佛山一中地理科教研组经过几年的实践,基本形成了《天文入门》、  相似文献   

6.
当前,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成为我国课程三大板块之一。可是,不少学校校本课程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学校、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比较生疏。不知道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尤其是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开发,不知道如何选择校本课程开发的素材。下面根据本人的体会谈一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中学地理双语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名课程理论专家基尔贝克曾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校本课程即是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出发点设计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陆赛娟 《地理教学》2014,(24):37-39
目前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然而笔者通过实践及调查发现:在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实践中教师遇到了不少困难,校本课程的开设也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些校本课程出现了虎头蛇尾乃至中途夭折的现象。笔者通过亲身实践,且行且思考,归纳了地理校本课程开设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在实践中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彭南根 《地理教学》2013,(14):59-61
正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不管是师资力量、学生生源,还是学校的教学设施都无法与一些城里的重点高中相比,而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生活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开展校本选修课活动过程中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学校的做法,必须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自己去探索适合本校校情的校本选修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立足于我县丰  相似文献   

10.
廖书庆 《地理教学》2011,(12):51-52,40
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师生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具有校本性,指的是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王健 《地理教学》2005,(12):24-26
长期以来,课程是由上而下统一规定,教师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课程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们关注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只能限制在操作层面上,这就造成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弱化,而课程本身也处于凝固和封闭之中。新的课改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方案,尤其是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的提出,为教师进入课程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调整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加强了高中课程的选择性,鼓励教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和个人特色的校本课程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自2004年起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把活动课程、讲授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整合起来开发校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开发《民俗文化地理》校本课程。经过三年多的探索,本课题获得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曾应邀在全国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受到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3.
陈胜庆 《地理教学》2001,(4):11-12,27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已深入到课程核心领域,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4.
章颖 《地理教学》2014,(11):19-21
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表明地理课程的开发需充分利用身边的乡土知识,从实践生活中挖取地理课程资源,并将所学地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高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思想,严  相似文献   

15.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设的前提条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针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课程资源存在方式来看,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隐性课程资源也叫潜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一般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它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调查活动。这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指明了方向。校本活动,立足校内,可以充分挖掘、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各种地理课程资源,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扎实有效地开展。一、主题确立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周日晚返校,周五下午放学回家,在校时间长。校园占地达8万1千平方米,绿化率达50%,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美丽的植物将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它们陪伴着师生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天,可许多人却未必叫得出它们的名字,说得上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强调要构建以学科大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课程内容,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围绕大观念进行课程整合的美国AP地理课程为对象,从课程内容、学习目标、课程评价三个方面对AP地理课程框架进行评析,最后提出AP地理课程设计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作为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一个课程板块,着眼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为资质不一、能力倾向相异的学生提供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课程,并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何勇 《地理教学》2005,(8):12-14
随着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逐渐清晰,其在高中课程结构中的作用与分工、连动关系也必将成为课程实施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课程结构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新课程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是较为易行的第一步,也是积累经验、逐步构成校本特色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0.
吴君 《地理教学》2011,(13):15-16,14
课程改革的失败不一定在于教师,而成功则一定在于教师。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许多学校都将校本教研活动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支撑点,而听课评课则是校本教研活动中一个直接的抓手。然而,审视我们传统的听课评课制度,由于长期以来,听课评课常被学校当作是一种对教师课堂教学结果的鉴定以及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而丧失了其应具有的专业的研究品质。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