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学刚  杨坤光  王军 《现代地质》2012,26(2):308-316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58件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ESR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晚白垩世以来(99.2~3.4 Ma)。结合区域地质事实分析,晚白垩世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73.1~52.3 Ma伸展断陷期、39.1~27.2 Ma伸展-挤压的转换期和22.8~3.4 Ma挤压期;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89~70.1 Ma挤压隆升期、61.6~43.2 Ma伸展断陷期、37.2~22.6 Ma伸展-挤压的转换期和15.6~3.9 Ma挤压期。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和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基本相同,但是受多种因素控制,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存在较大差异。ESR测年结果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已有的地质事实相吻合,验证了ESR测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东昆仑纳赤台群晚二叠世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昆仑造山带是我国西部一条规模宏大的造山带,它的形成时代及其演化格局涉及青藏高原构造格架和隆升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它北隔柴达木盆地与祁连造山带相望,南与可可西里—羌塘地块为邻,西与西昆仑造山带相连,东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相接,地质位置极为重要。对东昆仑造山带形成的时代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有人将其划为加里东期,也有人划为华力西期,造成这些分歧的关键是对纳赤台群的时代认识问题(李光岑等,1982)。纳赤台群是位于昆中断裂与昆南断裂之间的一套非均匀变质的地层,主要由灰绿色浅变质的复理石相的砂板岩、变砂岩和  相似文献   

3.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斑岩成矿带,东起河南商城西到青海同仁.东秦岭印支-燕山期斑岩型钼矿研究已较深入.近年来,在大别造山带北缘信阳地区和西秦岭北缘武山-夏河-合作及同仁地区也已发现一系列的钨、钼、铜、银等矿床(点),他们多为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斑岩型、夕卡岩型及脉状矿床.我们通过对秦岭造山带北缘钼钨铜银矿床成矿条件、矿床类型的综合研究,认为大别造山带北缘和西秦岭北缘印支-燕山期斑岩型钼、钨、铜、银矿床,是东秦岭造山带北缘印支-燕山期斑岩型成矿带的东、西延伸部分,他们共同构成了一条巨型跨单元的北西西向印支-燕山期斑岩型钼、钨、铜、金、银成矿带,简称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斑岩型钼钨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带.  相似文献   

4.
利用Dickinson、Suczek等人建立的砂岩碎屑模型,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中生代盆地碎屑岩的组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碎屑岩的物源区类型,认为中生代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龙门山、江南逆冲带,具有明显的再旋回造山带属性,碎屑组分变化序列是盆缘造山带3期逆冲活动的沉积响应。通过分析中生代砂岩碎屑组分的构造意义,探讨了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及其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别造山带金属矿床成矿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别造山带金属矿床成矿基本特征杜建国,孙先如(安徽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安徽地质实验研究所合肥230001)大别造山带是横亘于中国中东部的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一部分。造山带内不仅有全球出露面积最大的高压(HP)-超高压(UHP)变质带,同...  相似文献   

6.
沈其韩  耿元生  宋会侠 《岩石学报》2014,30(10):2777-2807
本文重点介绍我国显生宙造山带中麻粒岩的地质特征、岩石类型、P-T轨迹、变质时代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我国显生宙造山带主要包括阿尔泰造山带、南天山-西南天山造山带、西昆仑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阿尔金-柴北缘造山带、北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勉略造山带、东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班公湖-怒江造山带和喜马拉雅中东段造山带。这些造山带中麻粒岩的围岩有许多为蛇绿岩套或蛇绿混杂岩带,部分为副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并一起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改造,造山带中大多出现一种高压麻粒岩,有的与榴辉岩并存,但少数造山带中(例如阿尔泰造山带)多种压力类型麻粒岩并存,既有低-高压泥质麻粒岩、中低压基性麻粒岩、高压基性和长英质麻粒岩,又有高温-超高温泥质麻粒岩。变质时代除个别为新元古代晚期外,变质时间多为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期。麻粒岩的P-T轨迹除西天山木札尔特河低压麻粒岩具逆时针轨迹,反映大陆弧构造环境外,其它都是具有等温降压(ITC)特点的顺时针轨迹,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大部分为洋陆俯冲碰撞环境,少部分为陆-陆碰撞环境。目前显生宙造山带中麻粒岩的研究大多数尚在起步阶段,少数研究较详细,不少造山带中麻粒岩的类型和变质时代以及形成的构造背景还不清楚,有待深入研究,新的麻粒岩产地有待发现。  相似文献   

7.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连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大陆西北部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如何与东面的"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连接,是涉及中国大陆中部构造格架的关键问题之一。南秦岭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蛇绿岩带和东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三叠纪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对比,以及一条位于两者之间的220~204 Ma的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的存在,提供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新的视角,为此,我们提出南秦岭的勉略蛇绿岩带向东通过宁陕-湘河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和大陆俯冲与深俯冲造成的"耀岭河-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缘连接,构成"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缝合带新模式。沿着这条边界,南秦岭构造单元可以分为南部的南秦岭被动陆缘单元和北部的南秦岭主动陆缘单元,后者向东的延伸由于南、北板块之间三叠纪的剪切碰撞而尖灭。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央造山系是由亲劳亚的北方陆块群、亲冈瓦纳的南方陆块群及其间大量过渡性微陆块历经复杂拼合而成的复合型造山带,是中国大陆完成主体拼合的构造结合带。中央造山系自西而东包括昆仑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秦岭- 大别造山带,保存了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华北、华南、柴达木、塔里木、羌塘等众多大小陆块造山过程的丰富信息,是研究东特提斯构造域原、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综述了中央造山系地质、地球化学和高精度年代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得到以下主要认识:① 550 Ma之前,众多大小陆块孤立散布于原特提斯洋;② 541~485 Ma,原特提斯洋各分支开始俯冲;③ 485~444 Ma,原特提斯洋持续俯冲,导致秦岭二郎坪弧后盆地、昆仑祁漫塔格弧后盆地打开;④ 444~420 Ma,原特提斯北祁连洋、南祁连洋和商丹洋闭合,昆仑祁漫塔格弧后盆地关闭;⑤ 420~300 Ma,昆仑地区古特提斯洋继承原特提斯洋,古特提斯勉略洋逐步扩张;⑥ 300~250 Ma,昆仑洋自阿其克库勒湖- 昆中缝合带向木孜塔格- 布青山- 阿尼玛卿缝合带发生俯冲后撤;⑦ 250~200 Ma,原- 古特提斯昆仑洋、古特提斯勉略洋关闭;⑧ 200 Ma以来,中央造山系转入陆内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央山系大别,东秦岭和东昆仑造山带最古老岩系变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能松  朱杰 《地球科学》1998,23(5):449-455
大别造山带,东秦岭造山带和东昆仑造山带是中国中央山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每个造山带古老岩系的变质作用过程各具特色,大别山最古老岩系大别岩群于印支期内俯冲碰撞,发生了区域性的中偏高压区域变质作用,顺时针型pt轨迹tmax和pmax近于同时达到,退这质轨迹段斜率陡,埋深后受构造驱动快速抬升到上中地壳,东秦岭是古老系秦岭岩群在要期(约1.0Ga前)初始板块构造总背景下发生强烈的中压型碰撞变质作用,顺时针型p  相似文献   

10.
苏文  刘景波  陈能松  郭顺  巴金  张璐  刘新  施雨新 《岩石学报》2013,29(5):1573-1593
本研究成果以东秦岭-大别山地区野外地质资料、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采集为工作切入点,在现有和新增各种数据分析、解释、研究基础上,描述东秦岭-大别山地区变质岩石构造单元的岩石学组成、确定原岩的形成时间、主期变质作用特征、形成时间,以及该区发育的各时代花岗岩类、主要的岩浆岩事件和大地构造背景,进而建立新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及两侧的岩浆和变质事件年代学格架;编制了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岩浆和变质事件年代学地质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华北地块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结合部位豫南信阳北超基性火山角砾岩管中基性麻粒岩、榴辉岩和石榴石辉石岩捕虏体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和对比,发现这些基性岩石捕虏体中大多存在着因抬升降压而发生的转换反应作用.这些转换反应可能与华北地块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抬升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东起大别山,西到帕米尔,包括东秦岭、西秦岭、东昆仑、西昆仑造山带在内的4000余公里长的东西向造山带,将中国自然地理及地质分为南北两部分,为强调其居中位置和山脉整体以及统一的名称,可称之为中央造山带。  相似文献   

13.
采用构造 -沉积 -成矿综合分析方法对秦岭造山带大型 -超大型矿床的地质背景及构造定位进行了研究 ,认为秦岭泥盆纪聚矿沉积盆地位于两类大陆构造环境中 ,即秦岭微板块板内聚矿沉积盆地及秦岭微板块北缘被动陆缘上聚矿沉积盆地 ,这些聚矿盆地均属伸展盆地。提出秦岭造山带大型 -超大型矿床定位模式及新勘查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大别造山带、东秦岭造山带和东昆仑造山带是中国中央山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每个造山带古老岩系的变质作用过程各具特色.大别山最古老岩系大别岩群于印支期陆内俯冲碰撞,发生了区域性的中偏高压区域变质作用,顺时针型pt轨迹上tmax和pmax近于同时达到,退变质轨迹段斜率陡,埋深后受构造驱动快速抬升到上中地壳.东秦岭最古老岩系秦岭岩群在晋宁期(约1.0Ga前)初始板块构造总背景下发生强烈的中压型碰撞变质作用,顺时针型pt轨迹上tmax在压力大幅度降低的过程中达到,反映弧陆碰撞增厚后深埋岩系受重力均衡抬升;至加里东期,秦岭岩群再次在板块构造的总背景下发生岛弧型变质,局部叠加中压型接触变质作用;晚海西以来北秦岭东段缺乏高于低角闪岩相条件的区域变质作用记录.东昆仑造山带最古老岩系于吕梁或早吕梁期发生中压碰撞区域变质,主体为角闪岩相,局部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条件,造山带剥露较浅使低压变质带得以良好保存.  相似文献   

15.
秦岭造山带发展演化阶段的新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发展演化与全球联合古陆的形成与裂解十分相似。显生宙以来,古中国板块裂解为华北、扬子古板块,秦岭有限洋盆的时期为中晚奥陶世。而聚合拼贴形成的中国板块和中秦岭造山带与联合古陆的形成时期同为石炭、二叠纪。中生代以来新形成的秦岭造山带、华北和扬子地块是与全球联合古陆的解体相同,是裂解的结果。中生代时期秦岭-大别的花岗岩是裂解而不是碰撞俯冲的产物,含柯石英、金刚石的榴辉岩和超基性岩是深部岩片沿造山带走向从深处向表层抽拉-逆冲时带至地表的。   相似文献   

16.
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可能的构造表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期间,中国的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形成了大别-苏鲁造山带。针对这次碰撞作用向东在朝鲜半岛的延伸方式,近些年来不同学者提出了多种模式,但都有其局限性。通过比较临津江带、沃川带与大别造山带之间的构造活动关系,结合已有的变质地质学和地质年代学数据,建立了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东延模式。推测自临津江带至沃川带构成了一条较完整的中生代造山带,即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的东部延伸,原来意义上的“京畿地块”已不复存在。而岭南地块上与华北板块相似的信息可能是造山作用后期伸展拆离作用下来自朝鲜半岛北部的外来构造岩片所致。  相似文献   

17.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新生代的推覆构造带位于宜阳、鲁山、确山、六安一线,由SW→NE依次逆冲叠置.滑脱面主要发育在上古生界软弱岩层或差异岩性的接触面上.在推覆构造的南侧,发育有东西向串珠状分布的变质核杂岩、NE向延伸的垒-堑构造组合、北宽南窄的楔形新生代盆地和正断层等.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宜阳、鲁山、确山、六安一线为向南倾斜的地球物理异常带.北部的华北地壳与南部的秦岭-大别地壳在视电阻率、地震反射波组、地震波速、流变学分层、地壳类型和岩石圈结构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别.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新生代不同性质、有规律展布的构造,是中生代末期以来,华北板块相对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作巨型陆内俯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浒湾高压变质带位于大别造山带的西北部,是研究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演化过程和时间的关键地区.我们对产于该高压变质带的3个榴辉岩样品(两个采自苏家河,一个采自胡家湾的)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以限定该变质带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及原岩形成的时间和原岩性质.  相似文献   

19.
杨昆 《地质论评》2019,65(Z1):185-186
正1区域地质概况1.1大地构造祁连造山带北邻华北板块西南缘,与秦岭、昆仑一起构成中国大陆中部的秦祁昆巨型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造山带之一。祁连造山带位于我国秦祁昆中央造山系西段,南以武山一临夏一贵德一青海湖南山断裂为界,与西秦岭造山带相邻,北以河西走廊断裂为界,与华北古陆的阿拉善地块相邻,西北端被北东东向的阿尔金走滑断裂截切,与塔里木  相似文献   

20.
近期,通过昆仑—秦岭—大别造山带的研究,姜春发提出基底缝合带概念。他认为,该造山带分属二种基底。中间变质杂岩带之南为柔性基底(固结程度低,由板岩、千枚岩和低绿片岩组成;物探显示重力低、磁性弱、多呈线状),之北为刚性基底(固结程度高,多由结晶片岩、片麻岩组成;物探显示重力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